光相對於觀察者的速率恆定不變,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人們並不知道這種自然現象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想要知道光速為什麼不變,我們必須先弄清什麼是光以及什麼是相對速率。
很多人或許會說:「光的本質是電磁波。相對速率就是兩個物體之間的微分距離變量 ds 與微分時間變量 dt 的比值,即 v=ds/dt 。」其實這兩個觀點都是有問題的。
用麥克斯韋方程組去解波動方程,可以得到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而這個速度恰好是光速。於是麥克斯韋猜測光是一種電磁波。
光速與電磁波的的傳播速率相等,這的確不假,但是因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所以光就是電磁波,這個邏輯其實非常蒼白,比如引力波就第一個表示不服。所以,物理學家們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僅僅是一種信仰。
至於相對速率的問題,現代物理學至少定義得比較含糊。實際上,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用到的相對速率與與普通人所理解的相對速率之間是存在偏差的。
如圖所示,紅色球與藍色球相對靜止,綠色球從左向右慣性運動。
請思考:紅色球與綠色球之間的相對速率應該怎樣表示?
我們可以認為紅色球與綠色球之間的相對速率等於藍色球與綠色球之間的相對速率嗎?似乎不能這樣認為。因為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之內,紅綠兩球的距離變化與藍綠兩球的距離變化並不相等,所以對於慣性運動的綠球來說,紅綠兩球之間的相對速率是一個變量,記做 u ,而藍綠兩球的之間的相對速率是一個常量,記做 v 。
在紅球位置的觀察者看來,慣性運動的綠球存在時間膨脹,計算這個時間膨脹所用到的相對速率究竟是 u 還是 v 呢?學過狹義相對論的人都知道,計算綠球的時間膨脹,肯定會用到 v ,而 u 是根本用不到的。
由此可知,普通人所理解的相對速率與狹義相對論所用到的相對速率其實並不是一回事。
在唯心識學中,將狹義相對論所用到的那種相對速率稱為因果速率。因果速率描述的是被觀察對象與靜止坐標系之間的相對速率,而不是被觀察對象與某個靜止物體之間的相對速率。
到這裡,大家先記住一個結論:光速不變中的速率指的是因果速率,即光子相對於觀察者所在的靜止坐標系的速率。
與傳統物理學不同,在唯心識學中,因果速率的定義是 v=c*sinβ 。其中 β 是相對運動的粒子自身的身份矢量之間的相位差。顯然因果速率的最大值等於因果常量 c ,將因果速率的最大值定義為光速 c 。這個光速 c 就是物理學中光速 c 的本質。
為什麼將速率用 v=c*sinβ 表示?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1、身份矢量之間的相位差代表了兩個內鏡像之間內稟自轉基準值的差異,這個差異意味著在這兩個內鏡像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的因果關係。
2、因果常量 c 代表了意識自身的因果關係,而 u=c*cosβ 代表了意識自身因果關係的正交投影,被稱為因果變量。
3、因為因果變量 u 與因果常量 c 一樣並非有形象可以被直接觀察到的內容,所以與因果變量 u=c*cosβ 相關的因果速率 v=c*sinβ 才會以相對速率的形式在背景空間中被展現出來,這種被展現出來的速率其實反映了內鏡像之間內稟自轉差異所對應的因果關係。
自然界中相對運動的本質就是如此,所謂的相對速率,其實都是在展示某種因果關係。
根據因果變量 u=c*cosβ 與因果速率 v=c*sinβ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很好地解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相對論效應,這種解釋與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是完全不同的。涉及到相對論效應的內容以後細講。
愛因斯坦相對論將光速不變原理視為一條基本公設,至於光速不變現象的原因,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無法解釋的,放眼整個物理學界也沒有給出能夠令人信服的答案。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光子相對於任何觀察者的速率都是光速 c 。
之前已經講過,光量子的三個維度都是意識自身維度的投影,而我們所感受到的背景空間的三個維度都是混沌自身三個維度的投影,意識自身三個維度所張成的空間與混沌自身三個維度所張成的空間恰好相互成為末那識所在六維歐幾裡得空間的正交補空間。在數學中,互為正交補空間中的任意兩個矢量必然相互正交,所以光量子的身份矢量與色量子的身份矢量必然相互正交。因為標記意識所在觀察位置的是物質身體,而組成物質身體的是大量結合成為各種原子的色量子,所以光量子相對於任何觀察者的因果速率都是 v=c*sin(π/2)=c ,這就是光速不變現象的真正原因。
答網友問
===========
請問博主:如何理解"佛與眾生同一法身"
法身與阿賴耶識、如來藏、自性等概念其實都是指同一個東西。我們可以方便地認為它們都是唯心識學中定義的阿賴耶識。因為一個阿賴耶識可以映射出無量無數的眾生甚至無量無數的如來,所以認為佛入眾生同一法身的觀點當然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