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依據研究的對象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科學的支柱理論。它認為空間長度、時間間隔、物質質量等等,都會隨觀察者所選取的參考系而改變。由於所處的參考系不同,觀察者完全有理由對物體的性狀作出不同的相對性判斷。
(一)光速不變
《相對論》是科學理論,全部「相對」肯定不行,也需要某種確定性,其理論基點是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在狹義相對論中,光速不變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數值是299,792,458 米/秒。光速不變原理是由聯立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到的,並為麥可遜—莫雷實驗所證實。在廣義相對論中,由於所謂慣性參照系不再存在,愛因斯坦引入了廣義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參考系都是不變的。這也使得光速不變原理可以應用到所有參考系中。
在《相對論》中除了光速不變,其他論述都是正確的,不是因為它們是《相對論》的觀點,而是因為它論述的僅僅是非本體的物質、能量的現象存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質、現象、分體的存在,肯定都是相對的,因為只有本體才是唯一的絕對的。就是說,光速是物質現象的一種,其實也是相對的,《相對論》僅僅是一種現象規律、相對真理,需要發展。這一點,愛因斯坦也承認,稱之為「規律決不會是精確的,因為我們是藉助於概念來表達規律的,而即使概念會發展,在將來仍然會被證明是不充分的」。光速不變是愛因斯坦的一種假設,是一種理論之所以成立的邏輯基點;否則,像當代的主流的哲學理論一樣,認定一切都是相對的、多元的、運動的、變化的,必然使理論陷入沒有任何確定性的「惡無限」,成為徹底的荒誕。從終極的必然性層面看,光及光速都是物質現象,沒有絕對的確定性,這個「光速不變」的原理是錯誤的,麥可遜—莫雷實驗,只是一種物質現象實驗,不足以證明「光速不變」就是絕對正確的。許多人就是對此不理解,至今還認定「光速絕對不變」。
(二)論證1
兩束光相對交錯而行,從這一束光,看那一束光,光速應該加倍。在極高速與靜止不動的不同參照系下觀察計算,如果光的速度相同,即光速不變,就不存在天理了!愛因斯坦明明知道科學理論都是有局限性的,為了使《相對論》理論能夠站得住腳,就假設了「光速不變」;他在大自然中,確實找不到其它絕對點,這是無可奈何的科學理論的最近似性選擇。否則什麼都是相對的,這種理論就無法成立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愛因斯坦的這個「光速不變」的假設,或者理論基點,在終極層面是錯誤的。
(三)論證2
兩束光同向並排而行,從這一束光,看那一束光,速度為0。這個論證愛因斯坦也承認。愛因斯坦曾經夢見自己追逐著一道穿行在空間裡的光線。他推想到,如果自己能以光的速度移動,那麼在他眼裡,這道光就是靜止的,就像是一個空間振蕩卻又保持靜止的電磁場。在愛因斯坦看來,這個思想實驗能夠證明,對於一名相對於地球處於靜止狀態的觀察者來說,世間萬物的狀態也都有其相對性。雖然《相對論》的假設前提是「不管試圖測量光速的人的速度如何,測量到的光速是恆定的」,都是每秒299,792,4580米;但是,從事實看,光速仍然是相對的。這才是愛因斯坦的真正意思,迷信者認定「光速絕對不變」是極其幼稚可笑的,證明他們根本不懂《相對論》。
(四)論證3
《相對論》的錯誤還明確地表現在:既然時空是相對的,為什麼在時空中才能存在的光速是絕對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換言之,既然宇宙的一切包括空間、距離、時間、質量等等相對的,為什麼作為其中的一個極小的部分的光速,卻被賦予的不變的絕對性質,這就使《相對論》徹底陷入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悖謬之中,違反了所有同類事物具有統一屬性的邏輯必然。就像非得說:烏龜因為跑得慢所以是動物,而獵豹因為跑得快所以不是動物——實在無法自圓其說。
(五)論證4
《相對論》除了「光速」,一切都是相對的、可變的,即「光速」的數值是絕對的,其它的數值都不是絕對的,包括距離和時間都不是絕對的,是可變的。這就出了致命矛盾:速度=距離÷時間,如果距離和時間都是可變的,光的速度用什麼保證其不變呢?構成一個事物的所有因素都是相對的,此事物能夠為絕對的嗎?根本不可能。就像用水稀釋白糖,能夠稀釋出石頭來嗎?這就證明,在現象世界,不可能有「不變」的事物存在,光速也不能例外。好在愛因斯坦承認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有限的,這更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知道「對於一名相對於地球處於靜止狀態的觀察者來說,世間萬物的狀態也都有其相對性」,把人類已知的最快的光速,假設為不變,是為了給科學提供一個理論「基點」,用以解釋世界,是萬不得已的「權宜之計」。愛因斯坦十分清楚:沒有一個絕對可靠的邏輯基點,一切理論都無法成立。這更比那些至今「死抱著相對、虛無、不可知、懷疑、多元、無真理的荒誕理論不放,還認為自己非常正確」的人,要高明千萬倍。愛因斯坦知道科學並沒有發現宇宙的絕對基點,我想,這才是他信仰上帝的真正原因。
愛因斯坦如果生活在當代,我相信他肯定是第一個承認「半本體」絕對性的精英人物。因為通過前面的充分論證,已經徹底證明:「半本體」起碼比其它思想和理論的基點都可靠;從愛因斯坦選擇比較而言最快的光速為「絕對點」的思路,他肯定會智慧地選擇確立「相對」可靠的,不會愚蠢地選擇確立「相對」不可靠的理論基點——思想和邏輯的絕對性基點。
摘自《文明趨勢》第三篇 第一章 節 選
作者:東方尋根
東方1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