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 | 抗藥性威脅全人類: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2021-02-19 考研英語同源外刊

Scientists attending a recent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reported they had uncovered a highly disturbing trend.

參加最近一次美國微生物學會會議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動勢。

They revealed that bacteria containing a gene known as mcr-1 – which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antibiotic colistin – had spread round the world at an alarming rate since its original discovery 18 months earlier. In one area of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25% of hospital patients now carried the gene.

他們發現,含有一種名為mcr - 1基因的細菌在18個月前初次發現後,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世界。在中國的一個地區,有25%的醫院病人攜帶該基因。

Colistin is known as the 「antibiotic of last resort」.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doctors have turned to its use because patients were no longer responding to any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 Now resistance to its use is spreading across the globe.

粘菌素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醫生們已經開始使用它,因為病人不再對任何其他的抗生素作出反應。現在對其使用的抗藥性正在全球蔓延。

In the words of England’s chief medical officer, Sally Davies: 「The world is facing an antibiotic apocalypse.」

用英國首席醫療官Sally Davies的話來說:「世界正面臨抗生素的末日。

Unless action is taken to halt the practices that have allowe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o spread and ways are found to develop new types of antibiotics, we could return to the days when routine operations, simple wounds or straightforward infections could pose real threats to life, she warns.

她警告說:「除非採取行動停止那些允許抗生素耐藥性傳播的做法,以及開發新型抗生素,否則我們會回到常規手術、簡單傷口或直接感染都可能對生命構成真正威脅的日子。」

That terrifying prospect will be the focus of a maj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Berlin this week. Organised by the UK government, the Wellcome Trust, the UN and several other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meeting will be attended by scientists, health officers, pharmaceutical chiefs and politicians.

這一可怕的預測將成為本周在柏林舉行的主要國際會議的焦點。這場由英國政府、惠康基金會、聯合國以及其他幾個國家政府組織的會議將由科學家、衛生官員、製藥公司負責人和政治家出席參加。

Its task is to try to accelerate measures to halt the spread of drug resistance, which now threatens to remove many of the major weapons currently deployed by doctors in their war against disease.

它的任務是試圖加快採取制止耐藥性擴散的措施,而這種耐藥性正摧毀著醫生們在對抗疾病的戰爭中所部署的主要武器。

The arithmetic is stark and disturbing, as the conference organisers make clear. At present about 700,000 people a year die from drug-resistant infections. However, this global figure is growing relentlessly and could reach 10 million a year by 2050.

正如會議組織者所闡明的那樣,相關數據是那麼明顯並且令人不安。目前每年有70萬人死於耐藥性感染。然而,這個全球性的數字正在無情地增長,到2050年將達到每年1000萬。

The danger, say scientist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that humanity has faced in recent times. In a drug-resistant world, many aspects of modern medicine would simply become impossible.

科學家們說,它是人類最近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在一個抗藥性的世界裡,現代醫學的許多技術將變得毫無用處。

Such as abdominal surgery or the removal of a patient’s appendix. Without antibiotics to protect them during these procedures, people will die of peritonitis or other infections. The world will face the same risks as it did before Alexander Fleming discovered penicillin in 1928.

以腹部手術或切除病人的闌尾為例。在這些過程中,如果沒有有效的抗生素來保護他們,人們就會死於腹膜炎或其他感染。世界將面臨和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發現青黴素之前一樣的風險。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we face over the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ne Swedish study followed a group of young backpackers who went off on holiday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None had resistant bacteria in their guts when they left. When they returned a quarter of them had picked up resistant bugs. That shows the pervasive nature of the problem we face.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播。在瑞典的一項研究中,一群年輕的背包客在假期去了世界各地。當他們離開時,沒有攜帶抗藥性細菌。當他們返回的時候,四分之一的人已經攜帶了抗藥性基因。這顯示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的普遍性。

Tourism, personal hygiene, farming, medical practice – all are affected by the issu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旅遊、個人衛生、農業、醫療實踐——所有這些都受到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影響。

(全文共447個詞)

每天一篇雙語同源外刊沒有看夠!

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雙語經濟學人

每天推送一篇最新雙語經濟學人文章

相關焦點

  • 10個感冒7個要輸液 醫生:太依賴輸液將無藥可用
    市急救中心急診內科黃醫生介紹,對待一些輕微的感冒病人,醫生一般不會主動開消炎藥,但一些患者市民很不理解。一些稍微嚴重點的感冒,病人都主動要求輸液,增加藥量。  據市急救中心調查的數據顯示,存在這樣想法的患者市民,佔七成以上———輸液不僅好得快,身體負擔也小。真是這樣?
  • 世衛組織警告:抗藥性增強問題不亞於新冠疫情風險
    報導稱,譚德塞在日內瓦出席一次病毒研討會時稱,抗藥性問題也許顯得不急迫,但是危害性完全等同於一場疫情,使人類在面臨感染時束手無策。一些細菌對人類現存的抗菌藥、抗病毒藥和抗真菌藥產生抗藥能力,導致一些輕微的外傷和普通的感染會變成致命的威脅。
  • 英國人工智慧公司的機器人發表文章,發警告稱它們可以毀滅全人類
    今年我們親眼見證了這麼多超現實的事,不可能再有其他更誇張的事情發生了。但是你錯了!,文章警告人類說它終將可以毀滅全人類。》聯繫生產廠家——英國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究公司,讓機器人撰寫了這篇文章。對此《衛報》評論道,機器人的程序提示它們「我對人類構成威脅
  • 英國《衛報》疫情報導每周觀察(一)——環環相扣的所有制、獨立性...
    而在今次的疫情報導中,向來秉持自由主義左派立場的《衛報》(The Guardian)活躍依舊,3月16日以題為《英國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將持續至2021年春季,預計790萬人需住院就醫》的獨家報導重拳出擊,首度對外披露了一份來自英國公共衛生部(PHE)的簡報內容,將輿論推向了新高潮。
  • 「萬能藥」不萬能!濫用抗菌藥物當心「無藥可用」
    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重點從「抗菌藥物」改為範圍更廣、更具包容性的「抗微生物藥物」,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決定在11月18日-24日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
  • 抗瘧截瘧丨不得不說的「東方神藥」!
    明天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而我國結合實際情況,決定將世界防治瘧疾日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6日)定為"全國瘧疾日",今年「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謹防境外輸入再傳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瘧疾和其相關的關鍵詞。
  • 《柳葉刀》:如果不採取行動,氣候變化將帶給下一代終身健康危害
    大範圍森林火災、乾旱隨之而來,沿海平原和島嶼國家或將面臨海水淹沒的威脅。令人同樣深感憂慮的是,當前的氣候條件越來越適合疾病傳播。以登革熱病毒為例,有史以來最適宜登革熱傳播的10個年份,9個出現在2000年以後。
  • 衛報:英國科學家向首相詹森施壓求封國 指變種新冠病毒是巨大災難
    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在周一的唐寧街冠狀病毒簡報會上英國衛報報導,政府科學顧問警告說,不採取行動可能會造成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喪生,並有可能造成「經濟,人類和社會災難」,新的壓力正在英國和海外蔓延。
  • 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說中國海軍會沿著北極航線抵達英國,英媒:戰略...
    【環球網報導記者 徐璐明 馬巖】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新航線的開闢,中國有能力通過新興的北部海域航道抵達英國的北部區海域……英國第一海務大臣在10月8日發表了這樣的一番言論,被英國《衛報》解讀為中國海軍可以通過曾經被冰封的北極航線到達英國北部海域,對英國構成「戰略威脅」。
  • 英國威脅若談不攏將會把放射性核廢料歸還歐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7月19日報導,英國警告歐盟如果退歐談判未能就核管制達成協議,英國可能會將運向英國的放射性廢物返回歐洲大陸。據報導,一份被歐盟方面認為存在隱含威脅文件闡述了英國的談判立場,它強調,如果談判失敗,英國有權利「將放射性廢料……返回其原產國」。
  • 世界末日的情景會迫使人們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嗎?
    在後一種情況下,讀者可能會想,如果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地球搞得一團糟,那麼採取任何行動對抗氣候變化還有什麼意義呢?這是關注氣候變化的團體在試圖提高人們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時所面臨的內在危險。但是,在有證據支持氣候變化的研究人員和採取行動可以扭轉其影響的公眾之間的,是媒體。這就是一些人感到脫節的地方。具體來說,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媒體在渲染世界末日的場景,實際上可能會阻礙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生態悲觀:對氣候變化不採取行動?
  • 超級細菌將威脅人類! 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都無效!
    耐藥性細菌的上升,對臨床醫生很具有挑戰性,某些感染已經抵抗幾乎所有可用的藥物。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評估的一份報告稱,僅在美國耐藥菌感染每年致死人數就達23000人之多。在2016年末,霍金在英國《衛報》提出的一個新「警告」,確實值得引起我們關注。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在這些細菌中,發現了一種基因,只要細菌體內擁有這個基因,並通過它指導合成相應的酶,就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2009年,英國就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大衛·利弗莫爾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與曾前往印度等南亞國家旅行或接受當地治療的人有關。
  • 核糖體保護與抗藥性
    浙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日本和英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任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NTU)生物系長聘副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新加坡科技發展局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院 (IMCB)資深PI。
  • 2021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來襲!劍橋怎麼了?
    說起向來關注學生就讀體驗的《衛報》排名相信各位一定不會陌生這不,這英國大學版「大眾點評」剛剛放出了2021年的英國大學排名榜單>話不多說,趕緊來瞅瞅吧!《衛報》排名今年的榜單依舊讓人意外連連看了這排名結果...排名結果不僅與QS/THE的排名相去甚遠,甚至與我們印象中英國好大學的排序都不太一樣...
  • 英國《衛報》:北大西洋露脊鯨面臨物種滅絕的危機
    編譯:王德華北大西洋露脊鯨正面臨著即將滅絕的威脅,因為在它即將結束繁殖季節,人們沒有觀察到任何新生的幼鯨。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沒有人類的幹預,這一物種將在20年內「功能性滅絕」。它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鯨魚之一,據估計有300到350隻存活在地球上。
  • 抗藥性超級瘧疾 肆虐東南亞
    這種「超級瘧疾」恐怖之處在於抗藥性強,有研究員指,高達60%個案甚至無法醫治,對全球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泰國瑪希敦大學牛津熱帶醫學研究單位教授唐德羅表示,該種超級瘧疾2007年首先在柬埔寨被發現,至今已迅速蔓延至泰國、寮國、緬甸和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唐德羅指,柬埔寨現時已轉用一種新藥物治療患者,但情況只可以維持一至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