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太極拳讓大腦皮層增厚,靠譜嗎?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近日,有微博稱,有研究表明,長期太極拳訓練可改變大腦皮層厚度,引起一些太極愛好者和網友的關注。難道太極拳真的如此神奇嗎?記者昨日聯繫到得出這一結論的研究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魏高峽。

神經機制研究尚屬空白

記者了解到,學界關於太極拳的研究僅停留在健康效應的行為學層面,對於其如何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從而提高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卻鮮見報導。

「特別是它對背後的一些神經機制很少有研究。」魏高峽博士告訴記者。

在她的研究中,採用了磁共振成像技術,採取橫向對照實驗設計,考察了有多年經驗的太極拳鍛鍊者的大腦結構形態學特徵。她選取的太極拳鍛鍊者平均鍛鍊時間有14年,每周的鍛鍊小時數平均為11小時。

部分大腦皮層顯著增厚

魏高峽博士的研究發現,太極拳鍛鍊顯著改變了某些特徵腦區的皮層厚度。具體表現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太極拳專家組在右腦背外側前額葉、運動前區、腦島溝以及左腦的顳上溝和舌回,大腦皮層表現出顯著增厚。此外,右側舌回皮層厚度與太極拳練習強度呈顯著正相關。這一結果顯示,太極拳練習或能改變人腦結構。

魏高峽告訴記者,我們只能推測,太極拳有可能改變了和這些腦區有關的功能,比如執行控制、運動功能、情緒加工和空間認知功能。特別是我們的研究在舌回和太極拳練習強度之間發現了顯著的相關,說明長時間的太極拳練習有可能增強了鍛鍊者空間信息的加工能力,如能較好地進行空間定位和空間導航。

那麼,是否也意味著人會因此變得更聰明呢?她說,「背側前額葉的皮層增厚並不意味著智商高。可以認為太極拳鍛鍊者的執行控制功能會高於其他人。」

老年人練太極可防摔跤

魏高峽說,研究中還發現一處亮點。「為什麼老年人練太極,他們摔跤的機率遠遠低於那些不練太極的老年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發現太極拳鍛鍊組在初級運動皮層區的厚度也顯著高於對照組。初級運動皮層的功能是負責觀察和執行運動任務,也就是說通過太極拳練習,大腦很好地控制了相應的肌肉骨骼的活動。即鍛鍊者大腦初級皮層運動區增厚,很可能是讓老年人摔跤的機率大大減少的原因。」

魏高峽表示,「腦可塑性並不是那麼難,人類從事的很多活動可能都會讓自己的大腦發生變化,這些大腦活動又幫助個體從事各種認知活動和行為,行為的改變反過來又能改變大腦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原載於《廣州日報》 2013-05-08 A10版)

相關焦點

  • 大腦皮層是頭皮嗎?掉頭屑怎麼辦?
    按摩師溫柔地說:「這樣按摩大腦皮層,有助於放鬆緊張的情緒,幫助你更好的休息!」讓大腦皮層放鬆!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認為,大腦的皮層跟頭皮關係很密切,可能就是大腦頭皮更深的一層而已。其實真正的大腦皮層,並不是外在看到的這一層頭皮,而是如下圖:沒錯,就是這一層褶皺的、有回有溝的,它就是大腦皮層。而在其裡面,就是大腦的內部包括了許多間腦、橋腦、以及各種邊緣組織,表面能夠看到的便是我們常說的大腦皮層了。
  • 廣州愛燃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有那麼靠譜嗎?情感機構判斷標準
    廣州愛燃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有那麼靠譜嗎?情感機構判斷標準。相信你看了以後也擁有大概的掌握。感情問題紛繁複雜,重要還是看求助者自身的信心和恆心,愛燃情感會做你牢靠主心骨。目前,感情諮詢組織有很多,大家都要想挑選一家可靠的感情解決機構。
  • 陳氏太極拳曾被當成毒草 斷而復續艱難傳承(圖)
    太極拳從起勢到金剛搗碓,有48種用法,把這些用法練出來,怎麼接招,怎麼發招,現在的學生大多沒練到這層面。 (東方IC/圖)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戴志勇  1969年,《人民日報》刊發毛主席語錄:「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遊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
  • 「凌空勁」——太極拳高級階段的必然屬性
    一、「凌空勁」的科學原理太極拳真有凌空勁嗎?答案是肯定的。
  • 冬季練太極拳,你需要注意幾點,你練對了嗎?
    太極拳成功申遺,在這寒冬臘月之際,也擋不住廣大太極拳友的習練熱情。嚴寒的冬季習練太極拳有哪些注意事項,你做對了嗎?「冬不藏精,春必溫病」, 冬藏就是要人們保持精神安靜,這符合太極拳的心靜體松的要求,冬季練太極拳要著眼於「藏」,注重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原則,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在冬季習練太極拳,要在時間、場所、運動強度等方面注意控制。時間方面,因為冬季寒冷,時間最好選擇在日出之後,以避寒風刺骨。飲食增苦減鹹,以助養心氣,多吃含有維生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 大腦皮層分類及功能
    最近真的是越來越冷了,你所在的城市供暖了嗎?大腦皮層的功能有很多,而且比較抽象,因此我們記憶起來比較繁瑣,今天小編為大家稍微做了一下總結分析,希望大家的思路可以更清晰一點!1.大腦皮層的分類2.大腦皮層的功能★Frontal lobeBroca's area for speech 布洛卡氏區(大腦左前下部控制言語的部分)Moral, emotions, reasoning and
  • 「題說」大腦皮層功能(詳解)
    推測該患者大腦皮層的受損部位可能位於圖中的( A ) A.甲B.乙C.內D.丁解析:大腦皮層的功能區的特點表現為「交叉支配」,即右腿無力表現為左腦病變,是運動障礙,所以是中央前回受損(中央後回是感覺區),根據枕葉位置可以判斷乙丙為中央後回,甲丁為中央前回,因此鎖定區域為甲
  • 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
    12月4-6日,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長沙舉辦。活動以「創新·融合·教育,開創『體醫融合』新模式」為主題,通過網絡+現場直播相結合的模式,搭建太極拳與大健康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助推我省運動康復產業大發展。
  • 太極拳的力學分析
    作者:席曉爭要分析太極拳的發力,先從幾個力學公式開始。一、動能計算公式FS=(1/2)MV^2F:肌肉力 。S:物體移動的距離。M:質量。 V:速度。二、衝量計算公式MV=FTM:有效質量 。 V:速度。
  • 什麼是太極拳科學的練法
    太極拳內勁的具體的練習方法,必須在練好架勢的基礎上,充分的理解太極拳的拳理,科學的運用太極拳的招數,堅持持久的練習,才能把外形的東西轉換為內在的東西。 三. 科學的訓練步驟 對於太極拳的訓練,恩師在世時,曾經講過傳授太極拳有一套的方法。並講:此為太極拳祖師爺傳拳時立下的規矩。
  • 河南焦作邀全球百萬人同練太極拳挑戰吉尼斯成功
    10月18日上午10時44分開始,伴隨著《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曲調,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溫縣近1.2萬名太極拳愛好者,與國內外120餘萬太極拳愛好者共舞太極,積極響應「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暨太極拳表演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活動,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近幾個月來,有不少拳友問我:「你見過李經梧,凌空勁存在嗎?」「不用挨著對方,太極高手就可用內氣將人放出嗎?」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
  • 人類大腦皮層新鑑定出75種不同細胞類型
    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利用單核RNA測序技術,鑑定出了人類大腦皮層某區域中的75種不同細胞類型。通過與小鼠的類似腦區比較,研究人員發現了二者在結構和細胞類型方面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相當多的差異。這強調了在研究模式生物之外,直接研究人腦的重要性。
  • 大學生為了太極拳考試,已經「走火入魔」了
    第一次接觸太極拳的大學生,會對這門運動有著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大概率是被廣場上大爺大媽緩慢的動作蒙蔽了雙眼,他們甚至會提出下面這種坐井觀天的問題:直到被現實打了狠狠一個巴掌,才發現在太極拳那敦厚的外表下,隱藏著比800米大魔王還要強大的野心。
  • 全球首張最清晰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問世(圖)
    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  【搜狐科學 7月2日電】  據《科學日報》報導,由美國和歐洲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首次成功繪製出完整的高解析度的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該圖清楚地顯示出大腦皮層中數以百萬計的神經纖維是如何連接和溝通的。
  • 大腦皮層神經網絡測量取得新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顧鋼)哺乳動物的大腦具有大量神經細胞和極高的通信密度,是已知最複雜的網絡。由馬普腦科學研究所主任莫裡茲·赫爾姆斯特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一隻4周齡小鼠大腦皮層的活檢腦組織。該組織來自體感皮層,負責處理觸摸信息。使用優化的基於AI的圖像處理以及人機數據分析之間的有效交互,研究人員能夠在此組織段中重建所有大約40萬個突觸和大約2.7米的神經元網絡。
  • 阿爾法聲波、delta聲波……這些網紅「聲音」靠譜嗎?
    阿爾法聲波、delta聲波……這些網紅「聲音」靠譜嗎?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
  • 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2008年,太極拳開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這一走,便是12年。「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太極拳成功申遺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
  • 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我發現很多練拳的拳友,甚至一些太極拳的大家,總喜歡用力學原理來解釋太極拳,這本是科學的態度。但一提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講槓桿原理,似乎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是槓桿原理,這其實是對太極拳力學原理的錯誤認識,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力學原理來描述的。
  • 太極拳發力 蹬地是被動 不是主動《第三定律》說明
    理解錯了嗎???一起體悟一次「掩手肱拳」發力時腳根不要刻意去蹬地,站穩擺好架式就可以了。「松右胯重心偏右,通過迅速松左胯左轉帶動右臂甩拳」。(甩=三節勁→肩帶肘、肘帶手)體悟過後→感受一下後腿蹬地了嗎?是不是感覺它是在一種自然的狀況下蹬地?(而此時你是沒有刻意蹬地的)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