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2020-12-03 武林國術錄

我發現很多練拳的拳友,甚至一些太極拳的大家,總喜歡用力學原理來解釋太極拳,這本是科學的態度。但一提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講槓桿原理,似乎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是槓桿原理,這其實是對太極拳力學原理的錯誤認識,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力學原理來描述的。用槓桿原理來描述是不合適的:

什麼意思呢?

所謂槓桿原理,是經典力學的內容,最初是由阿基米德提出來的。經典例子就是: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槓桿,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這個例子不可能實現的,即使給他這個支點和槓桿,他也不能翹起地球,因為他要運動的距離要以光年計算,更何況地球是有自轉和公轉的,如何撬?槓桿原理本質上就是力矩平衡原理:F1·L1=F2·L2。其中,F與L的乘積稱為力矩,當作用力F1與力臂L1的乘積等於F2與L2的乘積的時候,即稱槓桿兩端達到了力矩平衡。當一側的力矩大於另一側力矩時,另一側的物體即被撬起,這就所謂的槓桿原理,如下圖所示。

力矩平衡原理圖

關鍵是槓桿中的這兩個力矩都是直來直去的,與太極拳的力學關係不是沒有,而是非常的小。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太極者,纏絲法也......,不名此即不名拳」,洪公均生正是基於此,明確定義纏法為自轉的順纏與逆纏,公轉的正旋和反旋。我在《淺談洪式太極拳的纏法》中,將纏法定為連接太極陰和陽兩個方面的橋梁,通過纏法將太極的陰與陽,剛與柔等對立的一對矛盾體,有機地統一起來,即為剛柔相濟。因而我認為太極拳的核心是纏法,也就是說太極拳的運動形式自轉加公轉的立體螺旋,因而太極的纏絲勁是立體螺旋勁。下圖為陳鑫所做的太極纏絲圖,與槓桿沒有任何關係。

陳鑫所做太極纏絲圖

再回頭看槓桿原理,裡面有立體螺旋的勁嗎?最多是平面的勁。用力學的槓桿原理來解釋太極拳是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僅沒有使人明白其科學性,反而更加的矛盾了。哪怕最常用六封四閉或閃通背的挒拿胳膊,也不單純的槓桿原理,不信的話,可以試一下略帶旋轉與直接以槓桿模式直接撬,哪個更省力。也許有人說:此槓桿原理非彼槓桿原理。難道力學上還有其他槓桿原理?要知道物理名稱的定義具有排他性,槓桿原理既然給了此原理,彼原理肯定是不能用這個名稱了。所以不要亂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名稱來裝點門面,否則會貽笑大方。

西方人的太極

如果非要用一個物理名詞來形容,不如用機械力學上常用的一個詞叫:扭矩,也稱轉矩。在扭矩作用下,機械不再是單一平面轉動,而是扭轉,從而讓發動機、電動機、齒輪等機械的運轉起來。類似於汽車傳動軸的傳動,如果齒輪不匹配,是無法獲得最大扭力的。這個力非常複雜,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轉矩表達式,不是機械專業的人,也看不懂這些公式。我恰好是知道些電動機等的工作原理,在槓桿原理大行其道的時候才想到了這個詞來描述太極拳的纏絲勁。舉個例子,比如說以纏法拿對方的手掌,一般是力點是作用在手掌的兩側旋轉,以增加力臂以比較小的力來拿,如果只是這樣轉是拿不到人的,因為這只有自轉很容易被解脫,必須要同時再加一個向著對方中心方向的力,形成公轉,這就變成了自轉加公轉的扭矩力。

發動機的轉動曲軸

太極拳運動,抑或太極拳的實踐,是細緻入微的周身運動,細到一個肌肉束的運動,細到一個微小的動作,都可以將力合到所需要的點上,又怎能用一個扭矩來形容呢?所以用機械力學的「扭矩」來描述纏絲勁,來形容太極拳中的力學原理,也只是比經典力學的槓桿原理接近一點而已。實際上,洪公均生在《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中舉過一個例子:太極拳運動,就像一臺機械,大小輪軸配合著運轉。雖然這裡沒有用力學原理,但已經將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形容的很貼切了。

楊師79歲時與學生實驗的拿法

太極拳的力學一定是公轉與自轉的力學,並不只限於剛體力學,還有衝量轉換、人體力學等等,無法用一個力學名稱來描述。也有人把電場力,磁場力等等也加進來,不但不能裝點門面,更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你不是力學從業者,也不是電磁場的從業者。亂用物理名詞,更顯得自己知識匱乏,不如多用身體去體會些古人的拳論,柔和地多練,把力練順了,以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來的更好些。

專注練拳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凌空勁確實是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發人方在欲觸及對方之際能迫使對方騰空而出。其實,被發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在化解不開眼前的攻擊時通過彈跳退出圈外。這種避過被打擊距離,在空中調整重心和身體平衡的技法,在拳譜中謂之「跌前有一躍」。由此可見,在真打實鬥中,如果功夫懸殊,被發放方不會閃、展、騰、挪,就難逃挨打。
  • 什麼是太極拳科學的練法
    其要求腰部要松塌,襠部撐圓,脊椎挺直保持重心的垂直,這樣就極大的使得人體的中心下移,如同生根。從這裡一點上可以看出,太極拳巧妙的運用了幾何學和物理學。兩臂的運動,在沉肩、墜肘的基礎上,如同兩根軟鞭,圍繞脊椎進行圓弧運動。圓弧運動的特點就是使其產生離心力和向心力,這樣運用很小的力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 二.
  • 太極拳的力學分析
    作者:席曉爭要分析太極拳的發力,先從幾個力學公式開始。一、動能計算公式FS=(1/2)MV^2F:肌肉力 。S:物體移動的距離。M:質量。 V:速度。二、衝量計算公式MV=FTM:有效質量 。 V:速度。
  • 「凌空勁」——太極拳高級階段的必然屬性
    所謂凌空勁,就是在太極拳推手中,表面上看不到用力,似接觸非接觸,微動或不動,而對方猝然彈出、跌出的情況,均統稱為「凌空勁」。凌空勁,是太極拳神意氣和鬆柔內勁的具體體現,是太極拳練到高級階段後,修煉者對人體生理構造、自然力學原理、精神意識甚至生命潛能的認知和卓越掌控能力。至於隔空打牛或裝模作樣,純粹演戲的江湖騙術,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 迴轉式機械格柵cad圖還是嗎別困惑了讀完本文
    迴轉式機械格柵cad圖還是嗎別困惑了讀完本文 ,「13is8o」   宜興益芳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迴轉式機械格柵cad,使用壽命長,除汙效果明顯,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太極拳發力 蹬地是被動 不是主動《第三定律》說明
    矛盾還不僅僅是這點,初學太極拳過程有太多的矛盾。那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好好地探討下。就從「太極」這兩個字開始說吧。「太極者陰陽也」前面「太極」兩字可不僅僅是前後、上下、左右、內外,應該包含任何形式的變化。它在運動中永遠在追求一種動態的平衡,其實「陰陽護其根」就是一種體現。
  • 葉羅麗中最「難念」的魔法咒語,讀完前2個感覺不會說話了
    ,很多人表示讀完前2個感覺不會說話了!他的魔法咒語是「文豪筆墨,揮灑風情,山水輕描,紅顏飾邊,清墨淡雅,山水風情,書畫真實,靈束山水」這樣的魔法咒語雖然很有才情,但念著卻很難受,若想體驗的不妨一試便知。
  •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_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德正太極來自大極本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隸屬於溫縣德正體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所以上門授課為主的傳授正宗陳氏太極拳,器械及理論的專業教學機構,創始人侯東升先生陳氏太極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河南省一級拳師.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中國武術九段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正雷先生弟子。
  • 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由於流派繁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等因素,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亟須相關部門建立規範機制,破解發展掣肘,助力太極拳行業長期良性發展。
  • 淺談傳統太極拳技法的精妙之處(附上前輩總結的七點)
    但是如果有人與我為敵,向我進犯,無奈我只好依其變,順其勢,借其力,化其力,以陰陽互濟的、螺旋式的、松活彈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極拳功夫對付對方的挑戰,爭取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雙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對方的重心線上(即搶奪「大本營」),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點動向)。然後,隨他的動向而合力發之,以破壞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來收拾就好辦了。所以,既要順著他,又要控制他。
  • 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
    12月4-6日,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長沙舉辦。活動以「創新·融合·教育,開創『體醫融合』新模式」為主題,通過網絡+現場直播相結合的模式,搭建太極拳與大健康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助推我省運動康復產業大發展。
  • 大學生為了太極拳考試,已經「走火入魔」了
    也有人從小懷揣著武俠夢,幻想成為隱藏在人群的武林高手,而選修太極拳就是他們圓夢的最好機會。直到經歷了怎麼學都不會、被體育老師罵哭、考試差點掛科、姿勢奇葩被同學嘲笑之後,才深刻認識到,有些人天生就不是練武的材料。大學生在學習太極拳時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往往是記憶力。
  • 楊式太極拳的十三法秘訣
    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以下簡稱《體用全書》)中是這樣論述的,「掤法向外,架禦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掤字,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掤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扭矩扳手-精確控制螺栓的緊固力
    控制扭矩是指用預定的扭矩或者預定的扭矩和角度來進行工業緊固,以保證足夠的夾緊力,確保螺紋連接的可靠性。螺栓緊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理過程,影響螺栓緊固最重要的因素是扭矩、預緊力、摩擦力、材料硬度。只有充分考慮了以上4個影響因素才能確保安全的螺栓緊固。
  • 傳說中的凌空勁
    查閱本文後面的原創文章列表,重新認識太極拳內功,利國利民。 太極拳「凌空勁」又稱「失驚手」,在其它拳種中稱為「空勁」。趙道新先生寫道:「所謂空勁是指不通過接觸而能施力於對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鐵間吸引或排斥的場力」。 許多年來,對前輩武人的高功心馳神往,欽佩之至。 一、「空勁」是指什麼?
  • 冬季練太極拳需要注意這幾點!
    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冬季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注意防寒保暖 太極拳是一項看似運動量不大,實則非常耗費體力的運動,在練習過程中,往往會汗水淋漓,即使冬天也會如此。因此,在鍛鍊過程中,要注意衣物的增減。
  • 專訪「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太極拳最初用來搏擊 咋會不能打
    之所以認為太極拳不能打,主要是學拳的中老年人多,更偏重養生    「四大金剛」之後,是不是出現了斷檔?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為什麼「少林熱,太極冷」?陳家溝村部對面就是「陳正雷書院」。作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正雷近日正好在村裡,記者叩門拜訪,尋求解答。
  • 【廣州日報】太極拳讓大腦皮層增厚,靠譜嗎?
    難道太極拳真的如此神奇嗎?記者昨日聯繫到得出這一結論的研究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魏高峽。神經機制研究尚屬空白記者了解到,學界關於太極拳的研究僅停留在健康效應的行為學層面,對於其如何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從而提高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卻鮮見報導。「特別是它對背後的一些神經機制很少有研究。」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例如雙方在推手中,我用意加力於對方身上,對方認為時機已來就用猛力抵抗,只想推我出線,我即讓步鬆手,使對方身體受慣性作用,向前衝去而失去平衡,或對方用大力向我進擊而來,我用掤勁接迎,他用更大力擊我,我速鬆手,使對方向前而落空。這就是慣性原理運用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