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太極拳技法的精妙之處(附上前輩總結的七點)

2020-12-05 正雷太極書院

太極拳從本質上講是武術,是一種技擊法,所以說太極拳既是養生術,又是殺人術一點也不錯,不過是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太極拳,追求的是變化中求勝,而顯神奇。所謂:「虛實之機,其變生於敵,淵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後能狃敵而成功。」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當然,不論拳架、推手、散手,傳統的陳式太極拳都體現了它固有的武術本質。拳法中的每一個招式都充滿了技擊含義。從拳架上看,它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它是太極拳功夫的入手點,同時又是太極拳綜合功能的落腳點。主要鍛鍊的是知己功夫;從推手上看,則是一種鍛鍊知彼功夫的方法,是鍛鍊聽勁、懂勁、化勁的基本功,也是檢驗拳架各種勁力的試金石;從散手(徒手搏擊)上看,它是太極拳功夫的最高表現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必須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鍛鍊的基礎之上。而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須苦練拳架、單式(拆拳)、推手,以及進行內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所以說拳架、推手、散手是三位一體的太極系列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太極拳創建的戰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修習太極拳不是為了主動去進犯別人,相反練太極拳的人強調的是應擊者的地位,也可以說是被動還擊。即所謂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動,己不動」。但是如果有人與我為敵,向我進犯,無奈我只好依其變,順其勢,借其力,化其力,以陰陽互濟的、螺旋式的、松活彈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極拳功夫對付對方的挑戰,爭取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我們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探討一下太極拳的奧妙之處:

(1)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據敵人的變化而變化,那麼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敵人的意圖,也就是敵情,正所謂一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太極拳特別強調的是「知彼」,只要和對方有所接觸,就要找出對方的特點。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我一隻手上有九個力點(五指、大小魚際、掌心、掌背),那麼雙手就有十八個力點:對方雙手一旦接觸到我身上,也就有十八個接觸點,這些接觸點,加上我的眼睛觀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觸,這所有的接觸點上(當然同一個時間不一定點點都接觸),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偵察兵」。鍛鍊推手時,在全身放鬆的前提下,時時刻刻想到這些接觸點,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發揮這些「偵察兵」的作用,仔細聽真看清對方力量的動向和變化,以便迅速運用相應的戰術以應敵。「聽勁」是太極交手的第一項基本功。

(2)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極拳各種勁共同強調的是掤勁。在交手的時候,太極拳不主張硬衝、硬拼、硬抗、硬頂,但是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也就是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這種掤勁,不只是表現在手上,周身處處都有這種掤勁。掤勁的延伸一共有七種勁,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這八種勁,相生相剋,都是因敵變化而變化無窮。例如雙人推手時,對方進攻來力偏高,我即上掤之。如果從接觸點上感到對方力弱,我即將來力向外掤之或隨勢拿之;如果來力較猛,而偏右,我即順勢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來力偏下,我即用下採法;如當我捋或採時,敵人變肘、變擠,我則按之;敵近身,我則走大捋;我捋敵,敵*我,我則轉腰走按勁。同樣,敵人若採或捋我時,我也可以走肘、走*諸法,八種方法相生相剋,反復鍛鍊,以丹田內轉的離心力帶動全身,練得自己感到腳下有根,丹田氣壯,內氣鼓蕩,周身皮毛向外膨脹,感到處處可以引化、處處可以爆發出松活彈抖之太極勁,才算初步「勁上身」了。所以說掤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徵。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3)從鍛鍊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練推手時,往往是想把對方拒之門外,尤其力氣比較大的人,不願讓對方來接近自己,要不然就是急於將對方發出,這樣就很難練出太極拳的引化本領。首先,在精神上我們要敢於樹立讓對方進來的大無畏精神,敢於讓敵人靠近自己身邊,做到氣魄要大,胸襟要寬,容量要闊。常道「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懷要寬」說的意思就是能把對方的來力放進來,當對方前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則順勢發化(其中之要,在於機勢)。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時就必須下功夫練引化,因為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有相當的難度。要求你能勢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盡力加大,不論對方是按、是擠、是掤、是肘,我都敢放進來。對方兩臂無非是那麼長,不要怕,即使吃幾次虧,輸幾次,也無所謂。練習能吞能容之後,再練能吐、能放、能發就容易了。儘量多練習大捋、大開大合,把身肢放長、放展,練習順勢而引,順勢而發的功能,做到融會貫通。

(4)誰先合,誰能贏

從總體上控制對方、包住對方、籠住對方。或用一手、或用雙手、或用雙臂、或用雙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彎裡側夾住對方、或上下配合別住對方……總之,凡是使對方處於背勢者,都屬於拿,都屬於合。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一個「先」字,誰能先合,誰能贏。即要主動,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他、包圍他、藐視他,使他處於我的包圍圈之內。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雙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對方的重心線上(即搶奪「大本營」),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點動向)。然後,隨他的動向而合力發之,以破壞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來收拾就好辦了。所以,既要順著他,又要控制他。用在戰略上就是說在應敵時,千方百計讓他落入我的包圍圈之內,用引誘之法也好,用聲東擊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轉過程中也好,總之就是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時,儘快控制住他,不讓他使上勁來,然後再順勢借他的力氣將他消化。當然,敵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計合住你,所以要取勝的話就要靠你自己的「聽勁」本事了,當他欲合未合住之時,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勁破之。決不能讓他合住我。因此,平時練拳必須注意聚精會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開又能合。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5)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往往講求引化為先,先引化而後發放,其實這是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應該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與進擊同步化,統一行動。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後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後,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為一(意氣力三結合),合力發之。第二種手法,是邊引邊進、或上引下進、左引右進等等。第三種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即一個引化動作之中也有進,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6)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這句話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滾動的一種力量。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破壞對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極拳的戰略戰術,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創,而著眼於破壞其整體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鍛鍊自己下盤的穩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鞏固自己的根節;另一方面,與敵人一搭手,即著眼於他的腳,不論是從上盤、中盤、下盤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勁,力達其根,力摧其根。這是應敵時破壞其平衡的著眼點、著手點,也是落腳點。

(7)依丹田內轉的離心力,發揮人體立體螺旋之威力

人們常常把太極勁比做漩渦、旋風、鑽頭、龍捲風,所謂發勁,即依這種人體立體螺旋力量,把敵人掤出去。練太極拳就是要練成周身處處都是球,使來力感到觸處有圓;處處球切球;處處被滑掉,被掤出。平時練拳時,即應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為樞紐,依它的離心旋轉力,帶動周身,帶動四肢,所有運行非圓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鑽頭、似飛彈。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勁,處處都是順逆滾動的、點線變換的螺旋體,從而在滾動中化掉來力,在纏繞中吃掉來力。使對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勁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仿佛發出的弧旋球一樣,使對方莫知所措。為此,平時練拳時,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纏繞勁,一點也不要馬虎,絲絲入扣,纏到筋骨之內。平時練習推手,不論進退、化發,都要鍛鍊走螺旋勁,腰如門軸,雙手如「轉子門」,充分發揮腰部的離心力,使對方感到處處背勢,非輸不可。但「兵貴神速」,平時打拳時的慢動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練單式發勁、練快速螺旋勁,快到「迅雷不及掩耳」。當然,為了腰活,還必須鍛鍊松胯。從以上講述的七點來做的話,相信可以極大的發揮太極拳的特色,練太極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繼承太極拳的固有功能,就必須下功夫鑽研和鍛鍊太極推手和散打等防身應敵之技擊本領。我們既要練拳架,又要練推手,既要練推手,又要練散打,從而練出一種完整應敵的高級本領。

文章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太極拳科學的練法
    一、科學的架子 太極拳的架子,嚴格的說來,與其他拳術相比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對於身法的要求上也沒有十分的特別之處,但是對於腰部及脊椎的運用那是有著獨到之處。 四、辨證的了解太極拳的技擊 談到太極拳的技擊,人們不免想到了太極拳推手,太極拳的推手早期稱謂打手、散手、葛手等。其技法含有:摔、拿、打、點、踢、蹬、踹、抓閉拿脈、分筋錯骨等技法。解放後國家體委為了進一步的推廣太極拳的健身運動,把傳統的推手中的摔、拿、打等手法限制應用,並統一了名稱為太極推手。
  • 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
    摘要:留白一詞來源於中國傳統國畫,其產生和發展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留白以它獨特的空靈的表現技法,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獨特地位。本文從傳統留白技法出發,挖掘其在現代景觀設計的潛在能量,追求留白技法在現代景觀中的實際運用,用留白技法豐富現代景觀設計。
  • 沈靈星宮:天王星學派的理論與技法之白羊點盤
    天王星學派的理論與技法之白羊點盤 S略有深入點的研習,歡迎交流。在《天王星學派的理論與技法之90度盤》一文中,詳細說了90度盤,包括90度盤的盤法、盤中主要元素像均分點、個人點、8虛星等,也大概分享了解盤的技法要點。那麼,在本文中就繼續說說天王星學派的白羊點盤吧。
  • 作為貓科動物的獨門招數,「地躺拳」有哪些精妙之處?
    雖然40種貓科動物體型不一,所處的生態位也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貓科動物都是強悍的捕食者。「地躺拳」首先一個精妙之處就在於一旦有機會,便能迅速格殺對手。動物最致命的地方在於脖子處,而眾多捕食者在獵食的時候都是奔著獵物脖子去的,貓科動物靠四肢走路,脖子朝下,所以一旦對戰的一方施展出「地躺拳」,那麼另一方就務必要小心,避免在戰鬥中露出破綻,被對方咬中脖子,因為一旦脖子被咬,基本上就宣告戰敗了,輕則慢慢窒息死亡,重則當場被咬斷喉嚨而亡。
  • 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
    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文/錢毛毛中國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進行學習和描繪時有著特殊的技巧需要領悟,其中筆法乃繪畫基礎之一,執筆、筆鋒的運用等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知識需要鑽研透徹。
  • 「凌空勁」——太極拳高級階段的必然屬性
    所謂凌空勁,就是在太極拳推手中,表面上看不到用力,似接觸非接觸,微動或不動,而對方猝然彈出、跌出的情況,均統稱為「凌空勁」。凌空勁,是太極拳神意氣和鬆柔內勁的具體體現,是太極拳練到高級階段後,修煉者對人體生理構造、自然力學原理、精神意識甚至生命潛能的認知和卓越掌控能力。至於隔空打牛或裝模作樣,純粹演戲的江湖騙術,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 中國傳統竹編手藝,常用編織技法介紹
    再一些藤椅上可見到此編織技法。穿絲竹篾穿絲用應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有六角眼三個方向穿絲,變成雪花一樣的圖案,雪花編又有單層和雙層之分此種編織技法多用在茶盤或者小件作品的某個平面部分。絞絲編絞絲編,是用竹細絲作為緯篾和經篾的絞合編織,常用三絞絲進行籃底起身轉折處的加固,在籃口也有絞絲的呈現,絞絲編延伸性很強,又可進行藝術品的創作等。
  •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_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德正太極來自大極本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隸屬於溫縣德正體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所以上門授課為主的傳授正宗陳氏太極拳,器械及理論的專業教學機構,創始人侯東升先生陳氏太極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河南省一級拳師.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中國武術九段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正雷先生弟子。
  • 勁在內,形於外 | 太極拳的「勁形合一」
    勁在內,形於外 | 太極拳的「勁形合一」 2020-11-23 08:32  陳氏太極拳學習者
  • 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當時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韓國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館」館長,黑帶9段,向我們師兄弟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已有數年。
  •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論古典需有古典美及獨特的繪畫手段;論寫實需有造型的特點和深厚;論印象需對光、色、筆法之深研;論現代需順其自然的現代意識及對諸多形式因素的苦鑽、經營……但不管何派何法,我們的油畫不改變那種畫面效果的寡淡、單薄、無神、粗糙,而力求獲得豐富、深厚、形神兼備、精緻、那便難得長足的進步。」
  • 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1追尋十二載 彰顯國際認同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不斷傳承創新,發展出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多個流派。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楊式太極拳的十三法秘訣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太極拳八種基本手法,進、退、顧、盼、定則是太極拳基本身法步法,合稱之為「十三法」,所以又叫「太極十三法」。由於每一太極拳勢都含有十三法,又稱為太極十三勢。太極十三字是演練太極拳的核心,打太極拳都要理解和掌握它的真正含義。掌握了太極拳十三字秘訣,我們可以演練出許許多多地勁法來,也可以此來判斷我們演練拳勢的正確與否。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第二,內外相合。
  • 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2020上海書展上,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設色山水技法有問必答》,為有心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入門學子逐一「解密」。 「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中國山水畫的古典之美、高妙之境。追溯山水畫的設色方法,如兩宋「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之青綠,明代唐伯虎和仇英之青綠,元代又有黃公望之淺絳,所謂「各領風騷」,才能造就後世之集大成者,如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等。
  • 專訪「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太極拳最初用來搏擊 咋會不能打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文圖    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用來搏擊,你說能不能打?    陳正雷告訴記者,從陳家溝出去的拳師們正將太極拳推向全世界。目前,僅溫縣就有太極拳師3500餘人,太極拳輔導員7000餘人。以他個人為例,從2009年正式退休後,11年走了60多個國家,在40多個國家設了100多個教學點。
  • 差異竟如此之大 淺談網線裡的那點學問
    差異竟如此之大 淺談網線裡的那點學問 2014年04月01日 00:08作者:王普編輯:王普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談談網線裡的那點學問事。
  • 太極拳達者自得,我們有沒有小羊的心?
    個人不完全認同,我以為前輩要留給同頻道的人。或者說,要給合道的人、道心開發的人。看倌:我不太合道,有點神叨。玄同:看「達」字,古代的寫法裡面不是個「大」,是個「羍」,「羍」字就念「達」。傳統文化很有意思,狗和犬不一樣,羊和羍不一樣。羍是剛出生的小羊,我覺得達人,要的就是小羊的心。
  • 2月12日石市市民可到石圖講堂聽太極拳與養生
    長城網石家莊2月8日訊(記者 郭晶璇)2月12日(星期日)上午9點半至11點,石家莊市圖書館石圖講堂邀請太極拳愛好者申江河,做題為《節日期間話養生——太極拳與養生》的講座,從養生運動的三重境界來剖析太極拳的養生道理,講述如何練好太極拳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