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空勁」——太極拳高級階段的必然屬性
太極拳練的是思維,是智力燒腦遊戲,是神意氣與身體的高度統一,是借假以修真。練到一定程度,心腦智力似較常人能多出一維空間。人說外家拳與內家拳練到一定境界便會殊途同歸,這話不假,但前提是得真的到了一定的境界,不然別說外家拳,就是內家拳也依舊是在後天的肌肉之力上轉圈圈。殊途同歸,是說外家拳練到一定階段後,終於明白了勁與力、松與緊的實質區別,不光是換勁,心與身皆有脫胎換骨之感悟,方可與道合。
-
淺談傳統太極拳技法的精妙之處(附上前輩總結的七點)
但是如果有人與我為敵,向我進犯,無奈我只好依其變,順其勢,借其力,化其力,以陰陽互濟的、螺旋式的、松活彈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極拳功夫對付對方的挑戰,爭取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掤勁的延伸一共有七種勁,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這八種勁,相生相剋,都是因敵變化而變化無窮。例如雙人推手時,對方進攻來力偏高,我即上掤之。如果從接觸點上感到對方力弱,我即將來力向外掤之或隨勢拿之;如果來力較猛,而偏右,我即順勢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來力偏下,我即用下採法;如當我捋或採時,敵人變肘、變擠,我則按之;敵近身,我則走大捋;我捋敵,敵*我,我則轉腰走按勁。
-
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以此偶然現象作為訓練方式長期仿效,最多只能有其形無其實,沒有實際意義。只有從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才能得到太極拳真諦。如何能夠將武林人逼到騰空而起的地步,這是當下要研討的內容。二、將人放出的原因1.發放人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太極拳高手在實戰中沒有過多的糾纏,往往搭手見輸贏。
-
什麼是太極拳科學的練法
根據太極拳其拳理的要求,太極拳的勁力可分為:纏絲勁、螺旋勁、彈簧勁。「八法」之中包涵這些。從力學的角度可以分析,這幾個勁是科學的。基本上是利用小的力通過離心或向心運動而贏得大的力矩。 太極拳的纏絲勁力的產生是太極拳不間斷的圓弧運動產生的。纏絲勁,不僅體現在兩臂的運動上,而且體現在整個軀幹上。每一舉動,都含有纏絲勁。
-
陳式太極拳的基礎知識,初學者必讀
太極拳是一個內外兼修全面性的武術拳種,具有集衛生保健與攻防技能於一體的顯著特點。太極拳運動的一舉一動,包括手法、掌法、肘法、眼法、身法、步法、腳法、跳躍法、平縱法等,均有著嚴格的規定與要求,並以此來促進和提高演練者強身健體及攻防絕技的訓練。
-
楊式太極拳的十三法秘訣
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以下簡稱《體用全書》)中是這樣論述的,「掤法向外,架禦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掤字,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掤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
-
太極拳的力學分析
二、提高肌肉之間的配合,令產生合力,就是太極拳常說的六合勁、整勁、腿蹬勁、通背勁等。人體是一個整體,通常的運動都是多個肌肉合力運動的結果。太極拳就是把人體全部肌肉的合力發揮到極致,即是把一組肌肉當成一條肌肉鏈,如練習手腳相合時,從右腳到右手之間的肌肉當成一條肌肉鏈,在發力時肌肉鏈上的肌肉同時運動同時停止,拳諺: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就是描述這種狀態。
-
太極拳是個小火星?
一個是打拳時有敵情觀念,火苗剛碰到自己,就要整體騰出;再一個,是危機觀念,就是昨天說到的一緊即松,勁打出去,要趕緊拿回來,對方:燙手。玄同:太極拳,煉的就是兩個字:彈性。太極拳講:渾身是手手非手,其實還有下句:渾身是腳腳非腳。看官:腳上的勁也在胯?
-
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我發現很多練拳的拳友,甚至一些太極拳的大家,總喜歡用力學原理來解釋太極拳,這本是科學的態度。但一提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講槓桿原理,似乎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是槓桿原理,這其實是對太極拳力學原理的錯誤認識,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力學原理來描述的。
-
太極拳達者自得,我們有沒有小羊的心?
逮兔子要用狗,不能用犬,因為兩個後撩跑起來礙事,影響勁路。好狗的後腿不擋道。實在碰到好犬了,也得想辦法把她變成好狗,找東西把兩個後撩勒一段時間,讓它脫落。看倌:看看兩個後撩,就知道是不是行家了。玄同:看一個人的拳,不用看完,陳家溝講:會不會,金剛大搗碓。就打一勢金剛搗碓,就可以知道這人懂不懂拳。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
-
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外村的都想來學拳,「四大金剛」弟子遍天下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錘子從抬起到落下,僅用了幾秒的時間,但是對河南陳家溝而言,為了這記錘響走了12年,而太極拳則發展了幾百年。太極拳從誕生到成為人類「非遺」,中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又經歷了怎樣綿延曲折的歷程?12月25日來到陳家溝,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感受申遺成功後陳家溝的變化。「外村的都想來學拳,討個好營生」陳家溝位於焦作溫縣城東,原名常陽村。
-
冬季練太極拳,你需要注意幾點,你練對了嗎?
太極拳成功申遺,在這寒冬臘月之際,也擋不住廣大太極拳友的習練熱情。嚴寒的冬季習練太極拳有哪些注意事項,你做對了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暮去晨來,草木盛枯,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應順應四季的變化規律,人類活動也一樣,要「順時氣而善天和」,按照「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原則,合理地安排活動時間,才能達到強生健體的目的。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古人總結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飲食、起居、修煉,都要隨四時變化而不斷地自我調整,才能使身體和內臟與自然界的相向而行。
-
太極拳發力 蹬地是被動 不是主動《第三定律》說明
太極拳發勁方法 《第三定律》怎麼說 輔助拳友輕鬆理解掌握 白話太極拳的發力要點是通過「勁起腳、行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什麼意思呢?用腳先蹬地,然後將力量通過腿傳到腰,再傳到手上。那麼問題來了……不是強調丹田帶動嘛,為什麼先用腿蹬地?當初我也是這麼想的。
-
廣義天人合一與狹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順應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達到與宇宙、社會同步共振。這一理論是中醫學和氣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還蘊含著現代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尤其生物控制論、控制醫學、控制病理學等現代醫學邊緣學科很多內容。
-
高校24式簡化太極拳分解教與學 第三式:白鶴亮翅
24式簡化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編串的。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但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很適合高校在校學生習練。當前很多高校都將24式簡化太極拳列為本院校主選體育課程之一,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
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2008年,太極拳開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這一走,便是12年。「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太極拳成功申遺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
-
當代太極拳的靈魂人物,王西安大師七十八歲華誕生日快樂
2020年9月4日周五,中國著名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十九世傳人王西安,在北京迎來了自己的七十八歲生日,王西安的生日宴會在北京金寶街同慶樓舉行,當代太極拳名師王佔海、王佔軍,世界散打冠軍黃磊、相聲演員李菁、青年歌手張薇、主持人關凌等親朋好友,皆在當天的宴會上出席,為王西安老前輩送上了自己真摯的祝福
-
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
12月4-6日,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長沙舉辦。活動以「創新·融合·教育,開創『體醫融合』新模式」為主題,通過網絡+現場直播相結合的模式,搭建太極拳與大健康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助推我省運動康復產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