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2021-01-16 華夏閣

無論是養生或是技擊防身,太極拳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多少武術拳家,習練一生,苦苦鑽研,而不得其要領,到最後功夫枉然遺嘆惜。

俗語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麼這裡的「功」就是指內功。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

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

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

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

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有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備五弓。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閻,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骰骼骨和腳源 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

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堅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閻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閻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鍊,這種錘鍊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人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松穩慢勻)的境界。

如何做到這這些呢?

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養過程——「修」是修正、修改、修復不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養」是培養、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這個過程要貫徹太極拳鍛鍊的始終,這其中,身心調整是進行內功心法修煉的前提條件。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無中生有。

許多人都知道無極生太極這句話。但是、什麼是無極,什麼是太極呢?所謂無極者即」無」,所謂太極者即「有」,無極生太極即「無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說的「無極」也有身體的意思。身體這個無極處於寂然不動的狀態就是「無」。如果這個「無」有了運動。比如,我們的心(頭腦)發出指令,所謂的「心為令」——念頭(意念)一動,這就是太極的動,也就是身體裡邊有了「有」,這個「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發韌點)意(意念)氣(內氣和外氣)的變化及運動。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也是指太極拳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習練和體悟而產生一種特異能量、一種新生物質的過程——太極拳老前輩所說的「身上有了東西」,或者說「功夫上身了」——通過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導引這種特異物質的產生和聚積過程,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乃太極拳內功修煉的總綱。 神為主宰、太極拳強調神為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發軔點。比如,做任何太極拳的過程必須做到鬆散通空。意念想「鬆散」、想「通空」等都是神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裡面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要發揮主導的作用——讓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意念的發軔點做主人、發指令。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運動。也就是練拳的過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氣。氣是被姿勢催發出去的。一開始練太極拳就以神為主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則「階及神明」的境界就有達到的一天。如果不養成「神為主宰」的習慣,而是「形體主宰」、「氣為主宰」,則就會真正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了。 轉換虛實。

調節虛實的關鍵是分清虛實——重心所在為實。怎麼調節呢?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

第一,從形體上調整虛實。①先要把兩隻腳的重心調一調(往當中調),使身體左右平衡;②用腳來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把重心放在腳掌、腳心或腳後跟,使身體前後平衡;③通過整個身體的平衡調整虛實。不同的動作當中有不同的姿勢來互相平衡。

第二,要從意念上調整虛實。意念往哪放,氣就跟著過來往哪兒集中;這兒就是實;相反的方向氣少了,那邊就是虛。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在鍛鍊的過程中多注意這個問題。此外,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則意念要向後;如果有往後的力量,則意念要往前。 圓活綿聯。

一般來說,圓有幾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在動作構成上,每個動作的運行過程中要有圓的內容在裡邊。

第二,形體各個部分之間要圓。若不圓就容易僵,一僵氣就停滯了,就不通了。這就是所謂的「圓空法生」。

怎樣才能做到圓的呢?按照太極拳「腋窩像夾著個熱饅頭」、「勒腰束氣把襠撐」 要求調整好身形。綿聯不斷的內涵主要有3點:

①動作的綿聯——動作綿聯有兩方面的意思。 方面姿勢無論怎麼動在運轉過程當中要綿聯不斷,也就是動作要均勻;綿聯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動作間的轉換要綿聯。

②氣的綿聯——每做一個動作,不能光想著形體,還得考際。

③意的綿聯。太極拳為了把兩手的氣煉整,主要採取的方法就是兩手一合一開的同時,想著手裡邊有球,跟著脹大,,撒手就掉了,這麼連著動,意的綿聯就容易養成了

用另一種方式解讀:

練精化氣

練精化氣,是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

通過腰功的訓練,溫煦腎臟功能,又可以擴展丹田氣勢。

腎壯則精足而氣充,神清而目明。練習腰功,所化之氣稱為腎氣。

只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肺的氣道通暢,呼吸均勻。

腎精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的發育就健全。通過腰的運動,還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精神容易集中。總之,練精化氣,作為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

練氣化神

神,指人的精神狀態和大腦的主導意識和功能。表現為人的綜合能力和協調能力。神者,形之用。「丹田」是中國古代人體科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丹田者,謂出生金丹造化之田也。」

它有以下幾種含義:

(1)指人體一定的部位,有三丹田之說。上丹田,位於人頭部兩眉中間;中丹田,位於人的胸窩部;下丹田,位於腹部臍下。

(2)指具體穴位,如關元穴。

(3)指意念凝注之處,可以是體內,也可以是體外。

(4)指與練功過程有關的人體任何一處。所謂「處處皆丹田」,道家將一定方式的修煉稱之為「煉丹。」

(5)專指內功練習的部位。它在內功訓練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上丹田,乃藏神之府;中丹田,為藏氣之府;下丹田為藏精之府。通過意念帶領丹田旋轉,有針對性的形體運動,來逐漸積蓄丹田的能量,並帶動丹田的開合,啟發生機,使體內的氣充盈,會使人的精神倍增,兩目明亮,完整一氣。

練神還虛

即用意念帶動神經,促使內氣的氣勢更進一步的擴展,進而用神經來帶動形體運動。內氣的氣勢越來越大,在體內形成的能量越來越強。到此時的輕靈,猶如虛無之感。

祁哥還是那句話,有沒有你練了才知道!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太極拳科學的練法
    根據太極拳其拳理的要求,太極拳的勁力可分為:纏絲勁、螺旋勁、彈簧勁。「八法」之中包涵這些。從力學的角度可以分析,這幾個勁是科學的。基本上是利用小的力通過離心或向心運動而贏得大的力矩。 太極拳的纏絲勁力的產生是太極拳不間斷的圓弧運動產生的。纏絲勁,不僅體現在兩臂的運動上,而且體現在整個軀幹上。每一舉動,都含有纏絲勁。
  • 高校24式簡化太極拳分解教與學 第一式:起勢
    24式簡化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編串的。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但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很適合高校在校學生習練。當前很多高校都將24式簡化太極拳列為本院校主選體育課程之一,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 以美學的觀點詮釋太極拳(不說技擊)
    太極拳,民族文化遺產之一, 也可說是 武術流派之一。現在大凡習拳的正宗傳人、 或矢志研究太極拳者, 都駐足在套路介紹,技擊劃解。實際上,技擊是推手,為太極拳技擊理論的又一驗證方式,它和太極拳是有區別的。太極拳主於演練,它的目的在於表現太極拳的技擊思想和演練者自己對這些思想的主觀態度 。
  •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_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德正太極來自大極本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隸屬於溫縣德正體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所以上門授課為主的傳授正宗陳氏太極拳,器械及理論的專業教學機構,創始人侯東升先生陳氏太極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河南省一級拳師.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中國武術九段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正雷先生弟子。
  • 大學生為了太極拳考試,已經「走火入魔」了
    萬萬沒想到如今給了他們最後一擊的,居然是這項人畜無害,被視作「老年健身最佳選擇」的體育運動——太極拳。如果你在街頭、地鐵站、清晨的老年晨練區,看到一位妙齡少女站在人群中間揮舞著笨拙的手臂。不要害怕,她只是馬上要經歷太極拳網課考試的中國大學生。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當前在我國練習太極拳的人,已經達到千萬級別,但是是在技擊方面,離前輩們所說的境界依然很遠。究其原因,是太極拳從武術變為體操,從太極拳變為太極操、太極舞,目前,大多數人講究速學速會,忽略了太極拳基本功的練習。
  • 內家拳最獨特的內功~渦輪塌縮
    但動態的根本是渦輪。動力與動態組合,就是拳。所以練拳必須要知道兩點,第一,動力是什麼。第二,動態是什麼。比如吃飯就要做飯,火怎麼取,其次是怎麼燒火,再次是飯怎麼做。連綿不斷就叫快,一口氣掄出上百拳,自然知道了什麼是圓力行駛,只有圓,水潑不進。拳打一個點,掌做一條線,圓轉一大片。渦輪指的是形態,你看著是往外拋,其實放慢了看,都是往丹田和命門處的回流,很簡單,要塌縮丹田,為什麼呢,兩個字,增壓。
  • 太極電鰻閆芳,曾徒手震飛大漢,被指表演浮誇,現銷聲匿跡
    太極電鰻閆芳,曾徒手震飛大漢,被指表演浮誇,現銷聲匿太極拳源自我國是一項十分有益的體育運動,傳承有數百年之久,是當今中老年人較為追捧的養生拳法。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公園的老年人們,學校體育課堂上的學生們,都在教學練習太極拳。
  • 河南焦作邀全球百萬人同練太極拳挑戰吉尼斯成功
    今晨5時20分,金氏世界紀錄總部認證官連續工作13個小時,審查完焦作市15個演練點的所有音像資料,確認焦作市成功挑戰最大規模武術表演(多場地)的金氏世界紀錄,並頒發了證書。、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朱天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和有祿,金氏世界紀錄總部認證官葛藍、布魯特妮·鄧恩出席啟動儀式。
  • 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朱天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和有祿,金氏世界紀錄總部認證官葛藍、布魯特妮·鄧恩分別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焦作市太極體育中心出席啟動儀式。500餘名來自首都的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太極拳,用太極詮釋陰陽,用太極展示健康,共同倡議聯合國設立「世界太極拳日」,推動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參加活動的有來自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大學、新華網、清華EMBA、中國廣播電視報社等單位太極拳協會組織的太極拳習練者。  在主會場,市委副書記、市長謝玉安在啟動儀式上致辭。10時42分,張玉萍宣布活動開始。
  • 專訪「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太極拳最初用來搏擊 咋會不能打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文圖    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用來搏擊,你說能不能打?    陳正雷告訴記者,從陳家溝出去的拳師們正將太極拳推向全世界。目前,僅溫縣就有太極拳師3500餘人,太極拳輔導員7000餘人。以他個人為例,從2009年正式退休後,11年走了60多個國家,在40多個國家設了100多個教學點。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的第2個動作——進步擠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這一式子當中的第二個動作,進步擠法。一、動作解析1、眼法:首先是眼法不變,朝向我們身體的左前方向。它的作用是上一式我截掤對方的右臂,左腿有要踢出的意思;對方為了防止被踢,立刻退右步,避讓我將要蹬踢的左腿;我隨勢(隨對方的變化)立刻進左步,並用右手引、左手擠,使其失重,向後仰跌。好的,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感謝大家!
  • 「凌空勁」——太極拳高級階段的必然屬性
    因此,真正的太極拳是要逆著練、反著修的。但很多太極拳習練者篤信,出功夫才是練拳的目的,勝負輸贏是練功是否得法、水平高底的標準。如果抱有這種觀念,則代表練習者思路和方向均出現了偏差。真乃古人云:「學者多於牛毛,成者少於麟角」,此話千真萬確。很多鐵桿練家子,總痴迷於對力量和速度的追求。因為力量和速度確實讓他們在推手對抗中佔據了上風,從而堅定了他們的觀點。但那不是太極拳應該練的東西。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大槍基礎理論及常識分享
    在初習太極大杆時,應先練習基本槍法的扎法。太極槍也分長短,太極杆為太槍長槍,而太極槍法要比太極杆短一些,其套路技法也較為緊湊,與一般的長槍區別不大,我們今天所講的主要是太極杆。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練習太極拳法,可有效地提高太極拳的功夫水平,所謂「出拳出扎槍」就是說拳中有槍法的理念,而槍法的訓練非一日之功,長期的練習槍法,其膂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有一定彈性的槍桿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練習身體的松活,槍中「四平」可以讓我們在練習槍法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好的體型,最終能夠有效的提升拳法的功力。
  • 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由於流派繁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等因素,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亟須相關部門建立規範機制,破解發展掣肘,助力太極拳行業長期良性發展。
  • 人生如太極夫妻如陰陽魚 互補的太極之戀(圖)
    劉鴻魁和妻子在家中練習太極推手劉鴻魁和他妻子在整理他們的太極網站每天早晨7點,劉鴻魁無償為社區居民教授太極拳3月1日上午,入春的陽光穿透楊家坪晉渝大廈27樓10號的落地窗,將重慶九龍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劉鴻魁夫婦切磋太極的招式影射在白地板上。
  • 【廣州日報】太極拳讓大腦皮層增厚,靠譜嗎?
    近日,有微博稱,有研究表明,長期太極拳訓練可改變大腦皮層厚度,引起一些太極愛好者和網友的關注。難道太極拳真的如此神奇嗎?記者昨日聯繫到得出這一結論的研究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魏高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