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的觀點詮釋太極拳(不說技擊)

2021-01-09 我的武林

太極拳,民族文化遺產之一, 也可說是 武術流派之一。現在大凡習拳的正宗傳人、 或矢志研究太極拳者, 都駐足在套路介紹,技擊劃解。

實際上,技擊是推手,為太極拳技擊理論的又一驗證方式,它和太極拳是有區別的。

太極拳主於演練,它的目的在於表現太極拳的技擊思想和演練者自己對這些思想的主觀態度 。因此,我們可以以此來發現某一風格的太極拳對太極拳理論的態度體驗,這是太極拳的思想性。

另外,太極拳的思想意識是主要利用直觀的技術動作來為人感知的,我們只有通過演練者身體技術造型的表化,認識到太極拳的理論,以及演練者自己對此認識的深度和賴以拳術演練表現的人體造型變化 。

然而, 演練者的演練過程中個性孕育生成,演練在此又成為演練者個性表現的媒介, 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演練同一拳術,而賞析者卻因人而異的獲得不同的視覺效果, 產生深度、廣度不同的愉悅審美心理變化。

站、坐、行,健康者人皆有之,但我們不僅此,還可以分析出最佳姿勢。那麼,這個最佳就是人們審美尺度的衡量結果。

太極拳的形體變化,遠比這些豐富的多,我們觀賞一位太極演練者演練時, 因技術變化的結果和我們自己運用我們的思維去審視這一變化時,產生 「邁步如貓行」、「用力如抽絲"等的情感反映,無疑說明造型技術變化的另一功能 。即演練者——技術動作——審美者在技術動作這一環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美的創造和美感產生的活動。

總括起來,諸如,思想性、個性、美感均不是技擊理論所能析解的 。那麼,又應如何理解這些現象呢, 我以為以美學的觀點來解釋討究倘不無悖處。

一、說創拳者的指導思想

就武術的起源、太極拳的起源大家眾說紛紜,真正進行一些考證的工作尚未成為風氣 。要說明的是「創拳者指導思想」不同於社會上 「道士"「僧人''「夢囈」始拳, 而著重於從人的主觀及對美的創造、側重於哲學邏輯的推論。

太極拳成拳較晚。任何一種拳術 「聚集」 成套,將意味著對散雜的技術加以選擇,這一選擇的指導思想由對實戰理想化的再現。這種「理想化的再現」就「物化"成套路。因為,實際搏擊技術是極為精簡的,更是隨機的。

無論陳、孫、楊、吳、武各式,套路都是單一演練的 。但要求演練必須有 ''假想敵」,即所謂技擊意識。 實際上,這是一個理想化的過程 。套路演練是「理想化''的搏擊,那麼,這個「理想化''的指導思想就是「聚集''散雜技術成套路的指導思想 。

諸如《簡化二十式太極拳》, 二十四個動作來自諸風格不同的太極拳,然而「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的技術組合是在什麼樣的指導思想的作用下完成的呢?我以為它除了表現出「理想化" 的技擊同時,還有一個指導思想是與這一指導思想並行的,同時,也是長期被我們忽視的,就是美學思想。因此,套路中搏擊指導思想固然存在,更多亦應是美的哲學思想。

一個套路的組合,從宏觀上是搏擊,就微觀的技術組合所考慮的更多的是美的範疇 。

「白鶴亮翅''和「如封似閉」組合會是什麼樣的技術變化呢?是不是和諧,這很關鍵,關係到技術變化的和諧,我們不能說這種組合就不和諧。實際上''白鶴亮翅'和「左右野馬分鬃」的承上組合為大家接受了。臻習者對這一組合有協調感,並由此產生愉悅之情,欣賞者通過感官對這一技術造型變化感到和諧。加之自''野馬分鬃」上步、雲掌、自中左手下劃、右手上分的技術變化,創造舒放的線的變化韻味,這些無疑都是美的,促成這練習者的 ''愉悅'',欣賞者的「美感」,其指導思想就是與理想化技擊意識指導思想雙向作用於套路形成的。

在這樣雙重指導思想的作用下,太極拳的形成既有技擊的一面,同時也有美的內含, 所不同的就是技擊指導思想在太極拳套路中為人顯性的認識,而美的指導思想卻為人因前者而忽略了。

忽略的原因我以為在於人們把套路一味地拖入技擊的指導思想之下,實際上太極拳演練中的指導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創造美,創造太極拳的美 。

''尾間中正''、「沉肩墜肘''、''邁步如貓行」、「發力如抽絲」這些和「決勝於眨眼之一瞬'' 的技擊理論是相悖的 。但正是這種相悖性,才表現出人們對武術的一種新認識。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指導下,客觀上擺脫了搏擊對手,置身於「靜化」 的搏擊領域內,充分的表現太極拳的搏擊思想,以及演練者自己對太極拳在演練方面的個性化認識,客觀上套路演練相應帶有演練者的精神內在。

從美學原理來說,這個利用客觀的視覺形象表現人的自身,客觀物體「異化」了人的精神內在,人們通過對客觀的審視中,認識到演練的精神內在,二者因表現和認識同時得到一種愉悅之情,這就是一種美的認識、創造、審視過程。由此看來,指導演練的思想,除了培養、表現技擊意識的同時,太極拳套路演練也在表現太極拳的意識、 造型、風格的太極拳之美。

二、淺說太極拳動作

動作對於武術套路的審美來說是不可少的審美媒介,對於太極拳亦然如此。

一個「獅子抱繡球」,從技術造型上分析, 無非是軀幹自然垂直,一腿微屈支持, 另一腿成點地的「丁字步",手臂上下置胸前偏下成似圓狀,常稱 「獅子抱繡球」。這一象徵性的技術造型,僅這一點它已具有鮮明的美的特徵。

模仿是藝術美的手段之一,模仿程度的逼真性是衡量美的標準之一 。相對模仿美的創造表現則是抽象美,抽象一般在象與不象之間施展手法,創造出一種更富有啟示性的美感信號。

那麼「獅子抱繡球" 它即是模仿獅子與球的生態變化,同時又在象徵性的抽象的表現這一現象。因為人畢竟不是獅子,雙手抱的是一個虛化了的「球"。從表現上講已具有抽象的藝術概括與升華的美感內質,它可以使演練者和審美者產生各自想像,並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滿足,連想到一個自然的現象,或者雜技藝術的異地表象。

「獅子抱繡球」美感特徵的另一境界,它不是機械地模仿,實質上它表現了一種人的內在精神。從造型藝術上看,它有抽象的模仿美;從技擊來說,技擊技術的防守技術;又是「獅子抱繡球」的本質。

雖然我們說套路是技擊技術的選擇、修飾,但絕不能否認技術的技擊痕跡 。在這裡我們更多的能審視到的是人對搏擊的一種信念。在這穩、緩、寬、舒的技術變化中,打破了常人對搏擊的一般概念,從中領略到了一雍容大度的美 。倘若從線性變化的藝術美來審視這一動作,可以說是立體的,動態的諸線和諧的組合,而且每條線都富於舒、寬韻意。

三、餘論

從我個人的臆解,太極拳的美感,真如同書法藝術美一樣。一字有美,一章有美,甚至一筆就是美的領地 。一個太極拳指導思想中有美,演練中美的表現更為豐富,一個動作就可以引起幾種美感,這一點無疑給我們提供了研究的素材。(戈漠)

1,論太極拳的松與柔

2,何為太極拳走架的正確四法

相關焦點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當前在我國練習太極拳的人,已經達到千萬級別,但是是在技擊方面,離前輩們所說的境界依然很遠。究其原因,是太極拳從武術變為體操,從太極拳變為太極操、太極舞,目前,大多數人講究速學速會,忽略了太極拳基本功的練習。
  • 形意拳的「虎抱頭」
    所以練形意拳用「虎撲」進擊對方時,必用此動作以蓄勢。虎的撲食不易看到,但生活中可以注意貓撲食的動作,與之基本相似。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前爪與身體夾抱而成一氣,而且爪到的同時嘴也必到,使一般被撲的動物,幾無掙扎的餘地。在這技擊上,當然就是很好的借鑑。在形意拳中「四象」的「虎抱頭」正是學其特長,象其形,取其意。
  • 畢雯珺、孫千國潮IP《淑女飄飄拳》收官,看美學、太極與文化傳承
    近日,一部青春國潮太極IP系列《淑女飄飄拳》迎來收官,這部宣傳和知名度都不高的網劇,拋開演技、劇情等問題探討,如果深入研究美學、太極、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意義,也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太極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傳統文化的寶貴結晶,它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
  • 冷水灘區長豐小學:弘揚傳統文化 太極拳進校園
    本網訊(通訊員 楊雲娟)1月13日,冷水灘區長豐小學黨支部邀請太極拳教練唐勇為師生傳授陳氏基本功、「六首四向」功、太極拳技擊及健身原理。為了弘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提高學校辦學品位,學校大力引進太極拳教學。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無論是養生或是技擊防身,太極拳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多少武術拳家,習練一生,苦苦鑽研,而不得其要領,到最後功夫枉然遺嘆惜。俗語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麼這裡的「功」就是指內功。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
  • 從意拳到大成拳——憶先父王薌齋的武術生涯
    大成拳在練和用過程中不允許出現單重現象,例如步法中沒有單重的弓步,技擊中沒有雙重的馬步等等。大成拳要求神不外溢,意不露形, 形不破體,力不出尖,氣貫全身,法合自然。大成拳的功法包括站樁、試力、步法,試聲、發力、推手和實作七種鍛鍊功法,稱為大成拳中的「七妙法門」。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溫縣融媒體中心此前曾報導,劇場是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將以太極文化為支點,運用多種創新演出手法,詮釋華夏民族五千年傳承不息的哲學觀,揭示萬物有陰陽、五行的相剋相生之道,揭開太極拳神秘面紗。 據了解,此前《印象》系列打造的,《印象 劉三姐》《印象 麗江》《印象 西湖》等一系列實景演出,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當地也對太極劇場寄予了很大的期盼。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文圖太極拳正式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後,拋去夜晚炫目的燈光,改造出的高門大棟、青石路面,陳家溝依然是個樸實的豫西小村,燒餅一元錢一個,菜份大得讓你驚奇,早晚城裡大媽跳廣場舞的時間,這裡的公共場地和拳館人們會安恬地打打拳,治安好得說「夜不閉戶」也不為過。
  • 韓飛龍是太極王家拳傳人卻遭網友無理質疑,日方:他練的是空手道
    「太極飛龍」韓飛龍是目前唯一活躍在擂臺,並具備頂級水準的太極傳人,他在央視武林大會擊敗五名少林武僧,徵服六大門派,並且在國內高檔搏擊賽事峨眉傳奇裡保持不敗金身。韓飛龍太極迴旋踢KO古巴拳王岡薩雷斯,被評為年度最佳KO;太極貼身靠用肩膀怒懟俄羅斯拳王阿雷斯特兩三米,詮釋了「渾身是拳」的要義。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的第2個動作——進步擠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這一式子當中的第二個動作,進步擠法。一、動作解析1、眼法:首先是眼法不變,朝向我們身體的左前方向。此講解視頻詳見百家號「倪華太極養生」帳號的專欄:「陳氏太極實用拳法詳述——第39式」。視頻內容文字無法替代,視頻以立體的視角呈現最精微的內容細節,而文字內容由於讀者的想像空間較大,會出現動作誤差。如能更好地探究太極拳的奧秘,以觀看視頻作為首選。
  • 人生如太極夫妻如陰陽魚 互補的太極之戀(圖)
    劉鴻魁和妻子在家中練習太極推手劉鴻魁和他妻子在整理他們的太極網站每天早晨7點,劉鴻魁無償為社區居民教授太極拳3月1日上午,入春的陽光穿透楊家坪晉渝大廈27樓10號的落地窗,將重慶九龍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劉鴻魁夫婦切磋太極的招式影射在白地板上。
  • 內家拳裡的「剪刀勁」
    不論一拳道,還是太極,形意,八卦等。所謂「剪刀勁」顧名思義,就是外形形同剪刀實則運用的是槓桿原理。剪刀省力費力都取決於支點的位置,練拳與實際運用也是這個道理。當動力臂比阻力臂長,剪刀省力卻費距離,如老虎鉗;如果動力臂短於阻力臂,剪刀費力卻省距離,如裁縫的剪刀。
  • 聽聽馬雲怎麼看太極
    昨天,聽濟南一個電臺的廣播知道,「太極大師」馬保國成網紅了,為之前的戰敗作了一番解釋,網友根據他的發言,還創造了一個詞兒「耗子尾汁」!我實在不願意觸及太極這個話題,因為,那曾是我視為神聖的東西,既可以修身,又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可以養性,找到真正的大師,也可以學到技擊。
  • 名揚太極 雙星閃耀
    淄博名揚太極拳 Weixin ID gh_3588eb1bc0ba
  • 「一帶一路」萬裡行,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牛津倫敦再播火種
    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一帶一路」萬裡行雅典、愛丁堡站活動結束後,焦作代表團又分別於當地時間8月23日和24日,在英國牛津和倫敦舉辦了太極功夫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
  • 意式輕奢風格,詮釋一場生活的美學!
    意式輕奢風格,詮釋一場生活的美學! 簡單的線條在訴說著我們永恆的經典, 從生活的本質開始,擺脫所有的浮華和不切實際, 用最少的設計解釋最基本的輕奢美學
  • 《太極星雲》尋找馬奇行動 創「馬奇家族」盛會
    《太極星雲》劇照  搜狐娛樂訊 如果你12月出生,有幸降臨在馬氏家族,父母因為某種原因給你取名叫「奇」,不管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很榮幸地告訴你,其實你一直有另外一個身份——你是馬奇家族的成員,這是一個與太極結緣的家族
  • 為何古語說:眼無神,拳無魂?
    拳諺有云:眼無神,拳無魂!在武術運動中,都講究「眼是心之苗」,眼神能夠表達出許多,比如攻防意識和武者的個性!而這些正是武術技擊中的精髓,或者說是靈魂!其口訣是 「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粘,精要充沛氣宜沉,力要順達功宜純」!眼法是武術中最重要的一環,眼法練好了,無論技擊還是套路,都能體現出非同一般的氣勢和威力!拳術中眼法眼法是各種拳術中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