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2021-01-16 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光彩加身。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由於流派繁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等因素,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亟須相關部門建立規範機制,破解發展掣肘,助力太極拳行業長期良性發展。

文 | 桂娟 袁月明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10日,原標題為《瞭望|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原文刊於《瞭望》2021年第2期,原標題為《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1

追尋十二載 彰顯國際認同

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不斷傳承創新,發展出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多個流派。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太極拳開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這一走,便是12年。

「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

太極拳成功申遺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並把河南作為牽頭申報省份。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開展申報材料撰寫和拍攝工作,多方通力協作,於2019年3月31日將申報材料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太極拳順利申遺奠定良好基礎。

「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裡程碑。」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說,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太極拳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交流對話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時至今日,太極拳不僅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共享和實踐,也在全球產生廣泛影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太極拳的習練者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已達數億。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之一,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窗口。

英國太極拳習練者尼克·泰勒表示:「習練太極拳能夠讓人的身體和心態都保持平衡,保持年輕。」

「太極拳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內涵,以及習練過程中帶來的獨特文化體驗,正是其最具魅力的價值所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張松濤說。

2

亂象頻出 暴露三大掣肘

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和世界性的健康運動,太極拳的重要價值不可否認,但在公共輿論場內,太極拳的處境卻頗為尷尬無奈。

2017年,太極拳師雷雷與綜合格鬥教練徐曉冬「擂臺比武」,20秒即被打翻在地,戰敗後聲稱「術高莫用,要是使出內力會死人的」。而後,雷雷籤約娛樂公司「告別武林」,也連累傳統太極淪為笑柄。

2020年,自詡為「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30秒內被擊倒3次,再次引爆輿論,相關惡搞短視頻一度充斥網絡。

「這些無非是打著太極拳名號譁眾取寵的『跳梁小丑』,並沒有學到正宗的太極拳功法,卻使整個行業陷入被『汙名化』的窘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陳斌說。

太極拳亂象頻出暴露了行業面臨的發展之困。

流派紛繁複雜,和而不統。正統太極拳的傳承講究師承,但目前除了陳氏、楊氏、孫氏、吳氏、武氏等七大主要流派外,各種民間自創的小門派數不勝數。「況且七大太極社區的發展不均衡,對內難以一統,對外無法形成合力。」嚴雙軍表示,「還有許多人受金庸小說影響,認為太極由武當張三丰所創,這完全是誤傳。釐清太極拳的源與流,並為公眾樹立正確的太極觀,是當務之急。」

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行業缺乏統一標準。目前,太極拳在世界範圍內的習練人數過億,多在大大小小的拳館學習,相關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資本介入後,靠行業內部道德規約並不現實。「一個毫無基礎的人,來陳家溝學了兩天拳,就出去開拳館教徒弟了。」陳斌說,「從習練者到傳授者,這種身份轉變不需要統一的考核認證,也沒有相對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教學標準,處於雜亂無序的狀態。」

缺乏規範管理,歸口不清。由於太極拳集健康、武術、文化於一身,以及太極拳不斷走向海外的現實情況,太極拳的相關活動往往涉及體育、外事、文化和旅遊等多個部門。據相關人士反映,目前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職能部門,對太極拳相關事宜進行實質性管理和引領。「現階段就是,有事了大家聚在一起相互配合一下,沒事了一盤散沙各做各的。」陳斌說,僅憑一家一派之力,必然無法制定出符合整體事業發展的短期目標、中期規劃和長期願景,長此以往必然阻礙太極拳的長期有序發展。

3

前景無限 有待主導

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的文化與養生功能越來越被大眾所重視,產業發展也具有廣闊前景。目前,河南溫縣陳家溝已在「太極+旅遊」「太極+文化」「太極+體育」等多個方面探索,取得一定成果。

圍繞「太極」這一大IP,太極拳祖祠祖林、太極拳主題博物館等項目相繼落成,太極拳研學、體驗、演藝等文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陳家溝「王廷杯」太極拳公開賽、太極拳精英大獎賽等一系列體育賽事輪番上演,太極服飾、器械、道具等體育關聯產業蓬勃發展,以太極拳文化國際旅遊養生基地為代表的綜合康養服務體系也在逐步構建。

「太極+」產業前景無限,但仍需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不斷傳承創新,才能持續拓寬發展空間。相關人士認為,將太極拳打造成與印度瑜伽類似的世界性運動,需政府統籌,實現對機構、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高效運用。

建立高規格的研究機構。組織高水平、專業化的學者,對太極拳的理論體系、武學思想、文化內涵、歷史演變、技術要領等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論述,為太極拳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理論支持。

開設專業化的教學單位。建立專門的太極院校或在現有高校中設置太極專業,選拔聘用太極拳傳承人教學傳技,變「遊擊隊」為「正規軍」,培養出一支能滿足習練者需求的高水平教練隊伍。

搭建常態化的交流平臺。定期舉辦由政府主導的太極賽事,除了突出太極拳觀賞功能的表演賽外,還可組織體現太極拳格鬥功能的比武賽,讓真正的「武林高手」有正規渠道交流切磋,而非私下「約架」。

形成有效的監督評價體系。目前,太極拳沒有專屬的段位制,只是劃入武術大類進行資格認定,對太極拳的師承、技術要領、拳術水平等的劃分標準也相對模糊,並未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建議設立一套太極拳專屬的評價認定體系,按照「持證準入」原則,對行業進行管理和規範。

原標題:《申遺成功!接下來怎麼才能「打」得漂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外村的都想來學拳,「四大金剛」弟子遍天下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錘子從抬起到落下,僅用了幾秒的時間,但是對河南陳家溝而言,為了這記錘響走了12年,而太極拳則發展了幾百年。太極拳從誕生到成為人類「非遺」,中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又經歷了怎樣綿延曲折的歷程?12月25日來到陳家溝,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感受申遺成功後陳家溝的變化。「外村的都想來學拳,討個好營生」陳家溝位於焦作溫縣城東,原名常陽村。
  • 保定鐵球申遺成功
    8月18日,「保定鐵球申遺成功授牌儀式」暨「大型鐵球健身舞蹈表演活動」在保定市蓮池區西高莊體育場舉行。    保定鐵球又名健身球,歷史悠久,屬「保定三寶」之首。保定的中老年人喜歡玩鐵球,一般用一隻手託著兩個鐵球玩耍,以舒筋活絡,強身健體。
  • 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啟動儀式,當日上午在主會場焦作市太極體育中心隆重舉行,並成功挑戰最大規模武術表演(多場地)的金氏世界紀錄。  在首都北京,一場別開生面的高規格活動啟動儀式同時隆重舉行。
  • 世界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開啟申遺之路
    陝西師範大學趙景波教授深入研究後認為,沙山存在水分正平衡,即大氣降水在經過蒸發和蒸騰的消耗之後,還有剩餘的水分通過入滲到達沙山底部,構成了地下水的重要補給來源,且具有長期補給性。激烈的競爭2019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官網更新,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進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意味著具有了申遺資格,獲得了入場券。按照申遺流程,進入到預備名錄後,遺產地要繼續在申遺文本、文物保護、管理規劃、遺產監測、公眾參與等方面深化。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申遺成功的興奮之後,他忙碌依舊。自2016年起,他擔任鹽城市黃海溼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至今。他面對記者,念出他記在筆記本上的諸多「思考題」:一、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有什麼區別?二、鹽城為何要申遺?三、申遺成功的意義是什麼?四、成功申遺後,下一步怎麼辦?五、在鹽城這片溼地,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究竟應該是什麼關係?……都是大文章、好話題。
  • 千年古城希伯倫申遺成功 巴以態度迥異
    巴勒斯坦各界對申遺成功表示歡迎,以色列則憤怒不已。  【巴勒斯坦歡呼「外交勝利」】  希伯倫距耶路撒冷40公裡,有至少30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內的易卜拉欣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聖地。同時,這座清真寺所在地也是猶太教聖地,被稱為先賢墓,又稱教祖陵寢。
  • 渝黔桂四處喀斯特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發中國園林網6月24日消息: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繼續舉行會議,審批各代表團提交的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項目獲批通過。本屆會議批准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是第一期項目的拓展,不單獨佔用世界遺產名錄名額。到目前為止,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總數已達47項,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義大利。
  • 日本反思申遺熱:花錢申遺 不如花錢保護
    成功申遺對拉動旅遊升溫的作用十分有限,通常只在申遺成功後的最初幾年有明顯效果。在日本一些成功申遺的地區,盛名之下的一些負面效應正在顯現。2007年成功申遺的石見銀山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是日本歷史上持續開採400年的著名銀礦,人們在那裡發現了大大小小600餘處保持原貌的坑道。通往山上景點的主要通道是山腳下一條約1000米長的古街,至今仍有一些居民居住在這條古街上。石見銀山申遺成功後,蜂擁而至的旅客一度讓當地居民不堪其擾。
  • 除中國太極拳、送王船外,另外還有這30個項目申遺成功
    在過去,這一音樂是凝聚社區和村莊的紐帶,但是現在它面臨著許多威脅,僅有少數年長者仍在發揚該項傳統並擁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活力嚴重不夠的活態遺產。名錄希望與遺產相關社群合作,動員國際合作和援助以加強這些文化習俗的傳承。截至目前,該名錄收錄在冊67個項目。
  • 韓國又去申遺,竟然成功了!網友:宇宙早晚是韓國的!
    提起韓國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畢竟韓國和我們中國的交流是非常多的,不僅是在娛樂文化上,兩國之間的交往也還算好,但是韓國媒體最近又報導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模里西斯舉行的第13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韓國竟然將摔跤申遺成功,這次的申遺成功,意味著韓國將有20件非物質文化遺產。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原創 陳婷 黃露 登瀛觀察七月的黃海溼地,群鳥高飛,麋鹿奔騰,色彩斑斕,生機勃發。一年前,這片溼地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音,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退出「申遺」 分析稱缺資金
    此次申遺成功的六大丹霞地貌皆在南方溼潤區,唯獨西北丹霞地貌缺席。  中國丹霞地貌的申遺之路,可以上溯到1993年。當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彭華首次提議廣東韶關的丹霞山申遺。  2006年7月,第十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在甘肅張掖召開,湖南崀山提出全國丹霞地貌聯合申遺的建議。
  • 阿聯「尤拉舞」申遺成功
    原標題:阿聯「尤拉舞」申遺成功  新華網阿布達比11月27日電(記者安江 馬錫平)經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兩國的共同努力,盛行為該地區的「尤拉舞」(俗稱「棍舞」)27日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專訪「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太極拳最初用來搏擊 咋會不能打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文圖    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用來搏擊,你說能不能打?    陳正雷告訴記者,從陳家溝出去的拳師們正將太極拳推向全世界。目前,僅溫縣就有太極拳師3500餘人,太極拳輔導員7000餘人。以他個人為例,從2009年正式退休後,11年走了60多個國家,在40多個國家設了100多個教學點。
  • 揭密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始末
    申遺源於聯合國專家建言  「是聯合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主動提出,讓我們以大熊貓棲息地的名義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這個概念的。」已在蜂桶寨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36年的崔學振,對大熊貓棲息地申遺的前前後後了如指掌。
  • 珠算有利於孩子智力開發 申遺成功後算盤怎樣打?【3】
    原標題:珠算有利於孩子智力開發 申遺成功後算盤怎樣打?   推廣   珠心算較受家長認可   據南寧市珠算協會工作人員寧女士介紹,目前珠算協會還是會組織一些珠心算比賽等活動。   相關連結   珠算從中國小學課堂消失10年後,2011年中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將算盤作為一種算具重新列入教學範圍。一些省市正逐步開設實驗教學區,其中江蘇省已於去年8月把珠心算列入全省小學數學課程。
  • 巨蟒出山——中國江西三清山的申遺之路
    有誰能想像出,已有二十年開發歷史的三清山風景區此時面臨著怎樣的嚴峻形勢?  深受感動的省委書記感嘆說:「三清山管委會的幹部群眾要表揚,他們有功,申遺不容易,成功後景區要升格!」  感動世界的生死之搏  三清山的申遺之路一開始就充滿坎坷,幾次面臨生死抉擇。  我國的申遺工作是從1985年開始的,迄今已有37個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其中自然遺產卻僅有6處。  那麼,第七處自然遺產地將花落誰家呢?
  • 申遺成功後,「良渚遺址」被編入多種全國中學教科書
    9月1日起,全國的中學生都能從新修訂的教材中接觸到剛申遺成功的良渚遺址相關內容。
  •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將申遺 已正式成立申遺工作小組
    可是她卻差一點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失之交臂。  2006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 「絲綢之路中國段」,廣州未入其列。  2012年,經過長達五年的努力,廣州列入「海上絲綢之路」9個聯合申請城市之中,申遺實現「零」的突破。  去年年底開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被國家提上重要議程,廣州申遺工作也隨之進入「攻堅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