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2020-12-05 正雷太極書院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貫徹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原則,是運用太極十三勢的技術內容,以聽勁,即皮膚觸覺為主要手段,來發揮太極推手中捨己從人,引進落空,避實就虛,乘勢借力,以輕制重,以柔化剛,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力取勝,達到以「四兩撥千斤」的技巧。研究其原理,有合力、慣性、力偶、螺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彈力原理、離心力原理、槓桿原理、重心原理、摩擦力原理、壓力原理等等。在推手中特別要貫徹重意不重力,心靜體松,巧妙地調整力學結構,科學應用力學原理。下面就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探討。

一、合力原理應用

合力也叫疊加力。它的原理也就是避開對方攻擊,順著對方的力,加上我的力,兩力作用於對方身上,是合力的應用。在推手中就是以小力打大力,以顯示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例如,雙方在盤手中,對方用雙手推我胸部,我即落胯、下沉,兩手下捋,同時轉身退步,將彼前傾而跌地。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順手牽羊的道理。又例如在盤手中,我雙手推彼胸部,彼接我之力,後退牽羊,緊跟著我即上步前推,使對方失 勢後跳,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順手推舟的道理。使用此原理,要注意體現「柔」、「順」、「隨」三字。柔就是柔化引動對方的重心。順就是順著對方的來力方向和順勢順勁而加力。隨就是彼走我應,人去我隨,我始終捨己從人,跟隨而去,得勢而合,伺機取勝。

二、慣性原理應用

物體不受外力,不改變原有狀態。物體有保持靜止或運動狀態的特性,這種特性在力學中叫慣性。日常生活中物體慣性的例子,如人們在行駛的公交車上站立著,駕駛員突然急剎車,人們也就向前晃動,甚至發生跌僕。這就是物體慣性的一種表現。利用慣性原理是太極推手順勢借力的理論依據,對對方的攻力,要講究粘隨不死頂硬摳巧妙地運用慣性原理。既能減輕自己的體力消耗,又能加大力的作用,向某一方向的運動,使對方陷入被動而失去平衡。例如雙方在推手中,我用意加力於對方身上,對方認為時機已來就用猛力抵抗,只想推我出線,我即讓步鬆手,使對方身體受慣性作用,向前衝去而失去平衡,或對方用大力向我進擊而來,我用掤勁接迎,他用更大力擊我,我速鬆手,使對方向前而落空。這就是慣性原理運用的具體體現。又如,當對方全身向前運動時,我運用可行方法,使他的下肢突然「急剎車」,並加大他上體向前或向後運動的慣性,這時對方如不相應地動步相隨,就會失去重心,向前或向後跌出,因此在推手中自己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立身中正,上下相隨,才不致被對方利用我的運動慣性。在推手中運用慣性可減輕疲勞,但利用別人的慣 性必須冷靜、沉著、恰到好處。我們學習了「慣性原理」,並結合推手應用,再來回顧乘車之事,處理情況就不同了。發生之瞬間,相應地屈膝蹲身降低重向前動步,整個軀體一起前進,上下相隨才能保持軀體平衡。

三、力偶原理應用

凡兩個平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者,在力學上叫做力偶。它的直接作用能使物體旋轉,使對方傾倒跌出。例如,在推手中,當對方用右手推我左肩時,我接對方之力,向左旋腰轉體使對方來力撲空,同時我身體繼續旋轉,用右手推其左肩給對方一個與來力向反的推力就與對方之力構成力偶,產生旋轉,使對方失去平衡而倒地。又例如,對方用右手推我右胸部,我用右手接彼右小臂內側處,我左手接彼上手臂外側近肘關節處,用我兩手同時相反用力,制約對方。在雙方友好的推手中輕輕地形成力偶,然後兩手前送使對方失去平衡即可,注意不能傷害肘關節。再例如,對方雙手推我胸部,我右手向下按壓對方左臂,左手上抬對方右肘,同樣可將對方旋轉倒地。推手中的化打勁、例勁等都是力隅在推手中的具體運用。

在使用此原理要注意如下幾點:

(1)兩端用力大小要相等,方向要相反,並發生於同時;

(2)兩端用力必須相互錯開而平行;

(3)力偶不能產生合力,但能使物體旋轉;

(4)出手要上下相隨,步到手到,充分發揮腰腿功夫,全身勁力內外協調完整一氣;

(5)發勁要特別注意自己下盤穩定,動作要敏捷而驚險使其突然失重而跌出。

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應用

「每一個作用力總有一個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或者說兩個物體的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在推手中,如我用右手輕推對方左肩外側,引出對方左肩的反作用力,我迅速用左手推其右肩外側,可把對方向左推出。又如我用兩手後捋對方左臂,使對方產生反作用力,我迅速跟著向前送勁,可把對方向後推出。再如,彼雙手推我胸部,引出我胸部的反作用,我胸部始終粘住彼雙手,我胸部向上或向下走圓形向前動步出擊,使彼後倒跌地。這類方法在推手中運用是很廣的。在實際推手中應注意,一般出手總是以少力或小力為上,粘連黏隨,不丟不頂,不肯立即用大力去推擊對方,也絕對不用硬推硬進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作用於自身。在推擊對方時,對方也會有一個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於我,因此,為了避免推擊對方時有可能造成的損失,用力以小或少用力為好。

五、螺旋原理運用

太極拳出手就強調旋腕轉膀,勁走螺旋。在練法上強調「運勁如纏絲」。纏絲運動的形象如螺旋又走弧線,好像射出的子彈有自身螺旋形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螺旋勁就要有這種形象。機械行業用的「千斤頂」就是根據螺旋原理製成的。螺旋原理是應用於太極推手常用的一種方法。表現在上肢旋腕轉膀,在下肢是旋踝轉腿,在身軀上旋腰轉脊,三者結合形成一個其跟在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空間螺旋曲線。所以說太極勁不是一個平面圈,而是立體的螺旋運動。例如,在推手中彼兩手按住我兩手腕,我兩手轉腕旋膀,勁走螺旋,使彼放手,如不放手,我螺旋向前或向後,使彼跌倒在地。又例如,在推手中,對方右手抓住我右手腕,我即左手按住對方手背,同時我右手纏繞走螺旋,擒拿。使彼手腕受阻而下蹲。再例如,在推手中,我右腳前靠足尖上蹺扣住彼右腳,我膝蓋貼著彼右膝,我下肢旋踝轉腿,使彼跌倒在地。使用此原理要明白,1、螺旋原理用於太極推手主要的特點:一是可以穩定重心,二是可以增大力量,三是纏絲勁別多。2、在運動過程中都是走螺旋線或弧線,當把對方發出去是走切線中呈直線發出,而且必須專注一方,周身勁整。發勁在落點上,必須強而有力,如「以肩對腕」,「以胯對腳」就是為了使手足以肩胯為後盾並以腰軸為主宰。4、螺旋勁的運行不可產生缺陷、凹凸、斷續的缺點。5、只走圓形,不走直線的錯誤認識,太極推手是講技擊的,這就行不通了。若說因為「圓多直少」或「圓多方少」,這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六、彈力原理運用

外力作用於物體上,使其發生形變時所產生的力,就叫做彈力。彈力的大小,決定物體形變大小。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越小,彈力越小。形變消失彈力也隨之消失。物體形變是有一定限度的,而彈力的方向總是跟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趨勢是一致的。如,太極推手中的「隨曲就伸」「曲中求直」「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的理論,都與彈力原理相吻合。太極拳家常說,人身有五弓,也就是以脊柱為一大弓,上下四肢為四張弓。當我引入近身,得機得勢時,這四張弓在脊柱大弓的帶動下,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使人防不勝防。發揮了彈弓彈力的作用。在推手的具體操作中要注意:1.粘字當頭,發放前不可粘得太實,要把粘勁鬆開些,然後突然發放,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彈勁的威力;2.臂與肘的曲度也不可太大,如曲度太大,不但彈勁變小,而且還會被對方逼成「自困自」的地步,所以,一般以手臂能保持圓撐為原則;同樣腳的蹬地,不光是依靠腳掌,而主要依賴腿的屈膝蹬伸,藉以獲得向上向前推進人體的功能,推手的發勁,就是靠的隨曲就伸,所以說「勁起腳,發於腿」。

七、離心力原理應用

快速旋轉的物體會產生向周圍外側的牽引力,這就是離心力。如在太極推手中,對方一手握住我右小臂,另一手握住右大臂時,我即用己右手臂順時針或逆時針快速畫幾圈,使彼之力順旋轉後的離心力,將彼向圓周外側切線拋出。又如在推手中,我動步由彼正面轉到彼後面,抱住彼胸肋部;我快速轉體旋圈,將彼順勢拋出。此原理應用要求:1.必須順著同一方向旋轉,而不可先順後逆或先逆後順的畫圈;2.不可有絲毫斷續,否則離心力就得不到積累,也就無法發揮離心力的作用;運動力由旋轉而最後以切線方向走去,也就是說先走圓形,最後把力送出是直線。

八、槓桿原理應用

槓桿的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動力臂越長越省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秤砣雖小壓千斤」,這裡面利用的就是槓桿原理。人本身就是一個活動的槓桿系統,因而在推手中能動地造成力的支點,創造槓桿形成的條件,儘量使動力臂增長,使力集中作用於對方肢體的某一部位,造成對方局部受力的被動狀態,達到打擊對方旳目的。如,雙方在推手中,我左手按住對方右手腕,右手插入對方左腋下粘住後不使其右手臂彎曲,隨即我右轉腰,使彼前傾倒地。因為動力臂長,所以很省力。又如,在推手中,我用右手按住對方右手腕,左手按住對方右肘,右轉腰,將彼身體前傾而失勢。再如,兩人在推手中,我右手按住對方右手腕,左手拿住對方右肘,右轉身將肩貼住對方右肩窩外側用腰腿勁,將彼背抱向前摔出,使彼跌倒。應用此原理要注意,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活槓桿系統,可以簡單地分為上肢、身軀、下肢三系統。下肢系統,作為支撐體重的形式出現;因為必需要有一個支持點,才能談得上力的作用,沒有腳和腿的有力支撐,身軀、上肢的力量也就無法發揮。在推手中我們常說「力從腰發」,正是槓桿用力的一種形式。因為人的重心在腰部,把力點落在腰部,無疑等於加大了槓桿力臂的作用。而比單純的手力、臂力勝許多倍。正因為人體是一個活槓桿,如局部受力,會引起全局連鎖反應,有保護自己不受損壞的本能。如果簡單地使用手法,不起決定勝負作用。因此要把意念集中對付,善於使用兩隻手,能動地造成力的支點,使力集中作用於指、腕、肘等部位,造成對方手局部受力的被動狀態。

九、重心原理運用

由於地球的引力,事物都存在自身的重量。這是人體內部重力中心所在,人體重心的垂線在兩腳圍成的面積之間,也叫支持面,或者說兩腳圍成的面積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所以也叫支持面。支持面和重心是人體保持平衡的重要因素。支持面越大,人體就越容易保持穩定,也就是穩定度越大。重心越低,越靠近支持面,穩度也越大。重心垂線在支持面上的落點越靠近支持面的中心,穩度越大。有時候,當重心垂線沒有直接落在支撐腳上的時候,人體還需要腳底與地面之間摩擦力來保持重心垂線的穩定。人是個活體,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而使重心下降,保持自己站得很牢,這畢竟是一個本能。推手講究周身均有虛實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手法、步法、身法各方面。人體受外力作用,重心偏離支持面的時候,通過步型調整,步法轉換,使兩腳在規則允許範圍內,朝有利穩定重心的方向變換虛實,構成新的支撐面,或通過手法、身法、腿法來降低重心高度以穩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戰勝對方的防守基礎。例如,雙人在推手中,對方雙手猛烈向前推我胸部,我立即曲膝彎腰,兩手相接,穩定重心,這時對方身體已向前失重心,我立即轉身順勢將彼拋出身後而失去平衡。要穩定重心一靠腰腿功夫,二靠身法靈活,三靠上肢的開合屈伸。太極十三勢中最後一勢說的是中定。中定是太極拳的核心。所有技法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中定,破壞對方的中定,失去對方的中定,就是失去對方穩定性。站樁是靜態平衡,拳架習練是自身的動態平衡,推手則是在雙方相互作用的動態平衡,比自身的動態平衡難度更大,虛實變化,要隨著雙方作用力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讓對方找不到我的「中定」之法,即一是要氣沉丹田,下盤穩健,二是以腰為軸,靈活轉變,「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運用此重心原理要掌握二點:1.兩腳拉開,身架就低,容易穩定,但移動速度就慢,招式變化也慢了。因此,力爭取一個合理的平衡為好。在推手運動中講究周身虛實變化要分清,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應該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些表現在手法、步法、身法諸方面。

十、摩擦力運用

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摩擦力分為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種。動摩擦力,其力的大小與垂直的正壓力成正比例。例如,在太極推手的捋法(包括上捋、中捋、下捋),就是動摩擦力的具體運用。凡給予對方壓力太大,就會形成硬撥現象,反之壓力太小,又會產生打滑現象,達不到動摩擦力應用效果,所以要加強提高推手的運用摩擦力水平。這裡要講一下,推手中應用摩擦力不限於捋式,只要肢體相接,都可使對方發生傾跌現象。例如,雙方在推手過程中,對方雙手按我胸前,我即用雙手腕將彼雙手腕輕輕打開,隨即我左轉身,用右手前臂向彼左手前臂粘滾勁直向彼心窩去,彼就後倒失勢。靜摩擦力,在推手時兩腳踏實地面而成一定步型站立,對方推按我,仍保持靜止不動,說明兩腳和地面之間存在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就叫做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總是與推力的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靜摩擦力,在推手中也能起到身體穩固的作用。我們明白了摩擦力(包括動靜摩擦力)在推手中的重要作用,還要講究動靜結合為用,又要隨時抓住戰機,又能出奇不意,攻其無備。在推手具體操作上,一定要貫徹好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的原則,特別是粘字,要粘得恰到好處。粘得太重,容易頂,粘得太輕易丟,沒有粘字就談不上連黏隨,所以 說,「克敵制勝,全在用粘字」,「不諳柔化,何來用粘」。這說明要「以柔克剛」的話,在技術上,就離不開「粘」字,從而證明「粘」字是太極推手的主要特點。

十一、壓力原理運用

力學原理中,在壓力一定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小,產生的壓強越大。根據這一原理,推手時就必須考慮著力點越小越好,其目的就是通過縮小著力點面積來增大壓強而制服對方。如在推手中,一方把拳頭握起讓中指比其他四指突出,這樣的握拳要比平常的握拳方法更好,用同樣的力打出去,所獲得的力的作用就會更大。

太極推手是武術界一項很有名的健身與技擊相結合的運動方法,作為一名太極拳和推手愛好者,掌握和懂得一點力學原理,使太極拳和推手運用更加科學化,有助於提高太極推手者技擊能力和健身水平。

相關焦點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本文從太極拳的基本理論出發,分析了太極拳練習和技擊對身心的基本要求,強調了太極拳身心鍛鍊的基本在於基本功;之後分析了太極拳在技擊中克敵制勝的原因:靈感和時空錯覺,提出獲得這兩者的根本在於基本功——樁功。然後從力學的角度對樁功進行了分析,最後對太極拳練習中基本功的重要性進行了再次說明,並提出太極拳練習樁功應該循序漸進,從而達到提高太極拳水平的目的。
  • 關於工程力學中的各類變分原理
    來源:周築寶科學網博客作者:周築寶物理學的研究表明:物理系統的性狀常常使得與其性狀有關的某種泛函取駐值,並且該泛函取駐值問題(即變分問題)的駐值條件,通常也就是該物理現象所應遵循的控制方程,例如在力學中已被廣泛應用的基於能量原理的各類變分原理,正是建立在這一物理基礎之上。
  • 人生如太極夫妻如陰陽魚 互補的太極之戀(圖)
    劉鴻魁和妻子在家中練習太極推手劉鴻魁和他妻子在整理他們的太極網站每天早晨7點,劉鴻魁無償為社區居民教授太極拳3月1日上午,入春的陽光穿透楊家坪晉渝大廈27樓10號的落地窗,將重慶九龍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劉鴻魁夫婦切磋太極的招式影射在白地板上。
  • 傳說中的凌空勁
    「空勁」就是指的雙方交手中(推手或散手),擴大「似挨似不挨」的距離,即不通過雙方肢體的接觸而起作用的技法。 一般我們常見到的情形是雙方在推手或散手中,由斷手狀態進而搭手接觸施術再見勝負結果,而對於始終不接觸肢體,或由接觸轉而不接觸肢體而制勝對方的技法很少見到。有的人習武幾十年就從來沒有見過或親身體驗過。
  • 賈乃亮新作《推手》曝定妝照 牽手王鷗演繹商戰
    海報一經放出便引發網友對《推手》場景與劇情的高度期待。「富二代」賈乃亮逆襲史?! 賈乃亮、王鷗上演都市愛情電視劇《推手》自開拍以來便廣受外界期待,賈乃亮與王鷗的搭檔也是賺足眾人眼球。海報中的他左手方是春雨,右手方是陳一凡,這命運般的糾纏究竟會走向何方?據說春雨的身份非常不一般?而一直被稱作商業傳奇的,也是劉念、陳一凡的另一位恩師——梅道遠(王勁松飾)因一場突來橫禍,經歷了喪子之痛後銷聲匿跡,變為潛心修習太極推手的「梅先生」,屬於他的傳說只能在他人口中得知。
  • 太極運動字字解—空相
    太極拳法求空相,推手化解功力強。 推手有人氣受阻,心設無人功力長。 現象布控來借力,萬有引力是方向。 開發智力練聽力,突然引放有思想。 練拳之時似有人,交手無人造假象。 多修太極強神經,神經強悍壽命長。
  • 巖土工程:數值分析在巖體力學中的應用和發展
    (一)數值分析方法的分類  在巖石力學有關領域的數值分析方法應用中,主要使用的方法為有限元法,邊界單元,離散單元法,拉格朗日單元法及塊體理論等  (二)有限元法原理及其應用要點  原理:通過變分原理(或加權餘量法)和分區插值的離散化處理把基本支配方程轉化為線性代數方程
  • 跆拳道——實戰中的力學原理和應用
    跆拳道(TAE KWON-D0)力的有效應用,需要人在身體平衡機能、高度的精神緊張、力點、速度和呼吸原理諸方面有所認識和理解 。這種素質有賴於能力的大幅度增長和對其逐漸的理會,我們現在對始拳道力學原理的討論,人體軀幹的扭轉將是我們討論的焦點。弄清它會有很多困難,在力量的劇烈變化中,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 太極的兩極
    在他的解讀裡,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內和諧,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方向,並取得發展。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他也注意到,量子現象中的量子數這樣的東西,在力學中很少見,而在波動現象和所有涉及波動的問題中卻經常出現。1923年秋,德布羅意在他提交給巴黎科學院的三篇短文中提出假說,聲稱所有物質都擁有類波動屬性。他認為玻爾原子定態是n個結點的駐波,像光波引導光子一樣,物質相位波引導粒子運動。量子力學發展走了兩條路:愛因斯坦強調波粒二象性,而玻爾強調能級的分立和躍遷。海森堡不欣賞波的圖象,走玻爾路線關注離散性。
  • 「太極八卦圖」,或是外星智慧留給地球人的飛碟製作書
    情急之下將這個帶有S曲線的圓放入飛碟飛行力學示意圖的8種飛行情況圖中,再將負物理區域塗成黑色,就得到了一個與《太極八卦圖》幾乎沒有多大差別的圖形。這就是《太極八卦圖》中黑與白、八個卦號、五個卦級的來歷。各位也可以用此圖與上面飛碟飛行力學圖中的8種飛行情況,與飛碟的5級梯度時空關係做一個對照,看一看是不是很有聯繫。古往今來,人們對《太極八卦圖》中黑白區域與8個卦號的來歷也有很多種猜測,也都知道他的觀點站不住腳,所以最後幾乎都傾向於神秘論。但是,這樣畫出的《太極八卦圖》實在很麻煩。
  • 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我發現很多練拳的拳友,甚至一些太極拳的大家,總喜歡用力學原理來解釋太極拳,這本是科學的態度。但一提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講槓桿原理,似乎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是槓桿原理,這其實是對太極拳力學原理的錯誤認識,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力學原理來描述的。
  • 幾種傳統農具使用過程中的力學原理
    這篇文章介紹了陝西關中地區最常見的幾種傳統農具以及它們使用過程中的力學原理,與其說是科普,不如說是紀念,謹以此為那些不曾忘卻的回憶做一些科學的解釋與註腳。2. 農具使用過程中的力學原理傳統農業生產中涉及的農具多種多樣、紛繁複雜,本文僅選取五種加以介紹,為了增加行文的科學性,分別命名如下: I. 可拆卸式複雜曲線割麥專用鐮刀;II.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04 量子力學基本原理費曼在他的物理學講義中講過,薛丁格方程不可能從你知道的任何東西中導出來,它只能從薛丁格的頭腦中冒出來。泡利於1925年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提出他的不相容原理:在量子力學裡,所有同種微觀粒子是不可分辨的,兩個電子不能處於相同的量子態。泡利在1925年的論文中並沒有說明為什麼自旋為半整數的費米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
  • 「甘永超公式」、「巨光子炮」與「太極粒子波」的貢獻者
    創建了一個「物理公式(『甘永超公式』)」、兩個「物理模型(『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與『太極粒子波』)」並於2012年被分別寫入經典教科書中流傳後世,涉及「世界的本原」、「物質結構的最基本單元」、「光的本性」、「實物與場(粒子與波)的關係」、「分立與連續(量子物理與經典物理)的矛盾」等百年甚至千年世界難題
  • 逐鹿空間引力波 中國「太極」穩紮穩打
    吳嶽良介紹,「太極計劃」由3顆以太陽為中心的衛星組成,呈正三角形編隊。每顆衛星間距300萬公裡,將採用高精度星間雷射幹涉測距技術和無拖曳航天技術,對空間引力波進行探測和研究。儘管也是利用雷射幹涉的基本原理,在空間環境探測引力波絕非易事。為實現目標,「太極計劃」提出「三步走」發展路線圖。
  • 淺談「工程流體力學」在環境工程學科中的作用淺析
    接下來,筆者主要想談談開設「環境工程原理」的必要性以及將「工程流體力學」下篇(即應用流體力學基礎)納入到「環境工程原理」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  環境工程學科是工科,屬於工程範疇,不僅需要理科等基礎課程的支持,還需要其他相關工科的輔助,從相關工科選取必要的基礎知識組建「環境工程原理」課程勢在必行。
  • 博白縣雷公嶺山巔涼亭處,一群太極高手在山頂比武切磋技藝!
    晚看落霞漫天2018年6月3日,博白縣太極拳隊成員想約早起爬山賞景,同時,在山頂涼亭處切磋太極拳技藝,交流心得,促進友誼,增強凝聚力,讓隊員感受團隊的力量,在日後的活動中,太極傅師傅她是我在博白見過的太極健身師傅之一,功力雄渾,動作輕重緩急非常有節奏感。
  • 古代的全息理論:宇宙中有一太極,萬物中各有一太極
    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編訂到一起,作《四書集注》,發掘和推廣儒家中表達性與天道最重要的篇章。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據說直到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修改這部註疏。公元1313年,元仁宗發布詔令,以「四書」為開科取士的標準,並以朱熹所作《四書集注》為解釋「四書」的依據,明、清兩朝沿襲元制,遂使朱熹思想影響中國社會700年。
  • 量子力學態疊加原理的先驗理由
    作者:李春作者從微觀世界量子理論的應用實踐看,人們早就認識到了,量子力學的理論非常有效,沒有一項理論預言被證明是錯的。而在整個量子力學理論中,態疊加原理起著統攝全局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我提供一個理由。按(辯證)科學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要求,對宏觀和微觀兩種世界的認識,其實都從感性認識(以符號唯物化)開始,是「所見即所識」,對宏觀物體的認識也是態疊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