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TAE KWON-D0)力的有效應用,需要人在身體平衡機能、高度的精神緊張、力點、速度和呼吸原理諸方面有所認識和理解 。這種素質有賴於能力的大幅度增長和對其逐漸的理會,我們現在對始拳道力學原理的討論,人體軀幹的扭轉將是我們討論的焦點。弄清它會有很多困難,在力量的劇烈變化中,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在任何動作中,都有相應的反應動作,例如,當我們一條腿向某個方向做側踢的同時,上半身的頭、肩、以及軀幹便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在這種形式中,這些相應的小動作都會增加衝量, 從而獲得更大的力 。
無論它是何種力, 沒有軀幹運動都不可能達到它的最大值 。軀幹中樞的扭轉在身體運動中起著根本的作用 。事實上,每次身體的運動首先是軀幹,同樣亦需腰的旋轉帶動腿、肩、身體一起在身體豎軸上擰轉 。
首先,必須進行大量的擰轉練習,以至於形成身體擰轉的自動化,這技能是否有所發展,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用肘靠擰轉來擊破木板 。在垂直軸上軀幹反轉向肘擊一塊厚木板的過渡需要適當練習和利用反轉 。
引起我們興趣的是擊技技術關係的變化,無論是踢、衝、或身體某部位的擊技,均會產生直接的效果。所謂這種效果,諸如,擊打部位損壞程度,接觸時間,以至於移位等。如此類比的攻擊效果取決予富有特性的攻擊。
攻擊一個目標,如果接觸時間和移動的距離是零或最小的話,在自由搏擊中,這種擊技則是最高級的 。其次攻擊效果,表現在攻擊目標的損壞程度常賴於非常重的力量性攻擊,即瞬問的爆發力。再則,攻擊因接觸對方時間相對要長,攻擊時,接觸目標就要靠對力量的控制,以便改變距離的變化。
以夷制夷●始拳道匕首的解脫與反擊
面對攻擊者,對防守者來說,慌張是最忌諱的,必須冷靜地觀察你的對手,盯住他手裡的匕首會向防守者自己何處刺來 。防守者必須始終注意自己和匕首之間的距離,而且,準備隨時反擊對手的任何企圖。另外,防守者的任何動作都應是敏捷和準確的,自然,也包括軀體擰轉在內。然而,它確實具有實效的擰轉技巧。反之,身體擰轉技巧不能一起獲得,這就阻礙了防守者對這一重要技巧的獲得。為了解脫匕首的攻擊,防守者更應該選擇對方最簿弱的環節,進行富有實效的反擊。
實例:
A-1:
攻擊者右手挺刃逼住防守者的咽喉,圖1。
防守者以左腳為軸向右擰轉閃避同時,左手迅速抓住攻擊者挺刃右手前臂,圖2。
防守者不失時機,右手自下向上和左手扣擒攻擊者挺刃手腕,左腳向左後撤的同時,雙手借勢,向上翻攻擊者的挺刃手腕,圖3。
防守者翻起攻擊者手腕的同時,切不可放鬆,雙腳落實,擰轉身體,這就會有一種慣性衝量,利用衝量,左手抓住攻擊者的右手前臂向自己懷裡拉,而右手擒住攻擊者握刀之手和左手向外推攻擊者握刀的手,對方即因關節反向受控不支,仰跌於地,圖4 。
擒攻擊者挺刃的手腕,務必防止與攻擊者僵持,因攻擊者對方可以憑藉全力固定住各關節,結果使防守者奪刀不成。
從圖2開始,自己的一切意圖務必藏於內,而不顯於外,只待攻擊者剌刃前來,稍一閃身,使之攻擊的刺擊成為強弓之末。況且,由於攻擊者前刺的慣性、關節不能很快地向回帶固定, 防守者不失時機地扣住攻擊者挺刃之手,向防守者自己身前回帶,並借勢撤步擰身,把攻擊者的手以肩為軸擰向右外,即防守者的左方,就在這擰的過程中,追加進去的動作,就是圖4雙手相反方向搬的巧機,在大動作中,硬性地,而且是巧妙地揉進這一技術,使攻擊者的身體全重栓在一隻手腕上,必然承擔不住防守者的這一反擊,導致攻擊者必須靠跌倒緩衝來自右手的痛感,他的進攻則不達其目的而解脫 。
圖5動為圖3局部,命系一發千鈞 , 故這一細小的環節千萬莫忘乎所以。
B-1:
攻擊者用匕首頂住防守者的右肋外側,圖6。
防守者右腳向右外略擺出,空出匕首和自己身體的距高,同時,左手鉗住攻擊者持刃之手腕,右手抓住攻擊者持刃手前臂,圖7 。
防守者左手將攻擊者持刀右手向左上外提起,右手推攻擊者持刀之手臂, 其目的在將攻擊者的匕首推向頭上,圖8。
防守者乘託起攻擊者的匕首,破壞其對自己已有的威脅,右腳向前搶步,身體貼上攻擊者右肋,右腳上步和攻擊者留一定距離,左腳提步插入右腳後,同時,利用步變調身,即,圖9。
防守者閃身變臉一就,絲毫不滯,右腳蹬地向回坐身,把匕首窩進攻擊者的腹內,圖10。
圖8——圖10,實際是瞬間完成的技術,圖8一圖9極為突出地表現出腰及身體中軸的擰轉,一旦,防守者託攻擊者匕者向上,不等託至容一人高,理應搶步擰身換面成圖9,這樣防守者的處境就主動了。那麼,亦就才能促成圖10,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攻擊者自己恐怕也想不到。
A-2:
攻擊者用匕首逼住防守者的右頸部,圖11 。
防守者向左撤左步, 右手橫向外格攻擊者持匕首的右臂,圖12 。
防守者格擋不停,順手下按,擒住攻擊者的持匕首的手臂, 並向右下牽攻擊者的匕首, 左腳借右手章帶之勢,向右擰轉身體,左腳叩擊攻擊者的右支持腳,圖13。
攻擊者遭這一牽一叩,必會前俯,防守者此時早已用左手按在攻擊者的左肩, 並向下按,防守者藉此破壞攻擊者的攻勢,圖14。
叩擊攻擊者的一條支撐腿,在這裡尤為重要,不去叩它,較穩固的支撐必然給處於被動地境的攻擊者提供伺機繼續攻擊的可能,有關這些在以後會逐步分析。叩自然重要,但叩對方的同時,防守者肯定在叩的瞬問自己和攻擊者一樣是危險的,因攻擊者和防守者在這瞬問都是一支腳支撐,為了防止這一點,防守者最要緊的是快速恢復雙腳支撐,要做到這一點,作為防守者自己在叩攻擊者腿時,它有一契機,就是說,用什麼樣的力和技巧去叩,一般是防守者向前帶腿,稍一帶,也就是剛一過攻擊者的支撐腳,馬上用大腿發力,叩擊攻擊者支撐腿的瞬間,自己必須先向下踩,恢復雙腳支撐,攻擊者的腿在叩擊的慣性作用下,自己就會騰起來。可任何一動作它都擴散性地產生許多相應的力, 在這裡最為防守者抓住的力, 就是踩地後的反作用力,使得防守者向右轉體,防守者便需不失時機地突發性地一帶攻擊者的右手臂,防守者的目的往往取決於此招 。
B-2:
攻擊者從防守者身後用左手鎖住防守者的脖頸, 同時用匕首頂住防守者的後腰,圖15。
防守者左腳向前返步, 靠邁步向右轉身空開攻擊者匕首和防守者自己的距高, 同時,左手搬住攻擊者鎖住自己脖頸的左臂,右手抓住攻擊者挺刃的右手腕,向外推去,圖16。
防守者用右手推開攻擊者挺刃之手的同時, 向上推起鎖住防守者自已脖頸的攻擊者的左手臂。
防守者推刃推臂, 就勢撤右腳, 身體擰轉閃出攻擊者的控制, 此時, 翻身出來後,雙手反摘攻擊者的左手,圖17。
防守者為確實解脫攻擊者,在攻擊者已處於被動的情況下, 再在攻擊者臀部加上一腳, 那麼攻擊者必敗無疑,圖18。
''車到山前必有路」 這句話在這裡頗有一定的含義。因此,遇困境固然難辦,但更在於如何擺脫。反之, 任何解脫它又必須是賴於技巧的熟練應用 。
圖16一圖17就是這一反擊技術的關鍵,必須掌握它。
推開攻擊者的匕首,不能有一種恐懼心理在作蹤, 很忙亂的一推,應該先抓穩了攻擊者持匕首的手,相持一會並不緊要, 關鍵推得是否突然,使攻擊者猝不及防 。
防守者一擒住攻擊者的持匕首的手,攻擊者會以為防守者欲奪其刃,本能地攻擊者自己會向自己右後拖手裡的匕首, 防守者不失時機地就勢推將過去,就這一推得手後,左手一推起攻擊者鎖住防守者自己脖頸的手臂,向後藉此撤右腳,使攻擊者不及防地,防守者就可脫身在外了。
A-3:
防守者被攻擊者用匕首逼住,圖19。
防守者左手一搭攻擊者持匕首的手,同時,迅速後撤左腳,並向右擰轉,這樣避開攻擊者用匕首逼住防守者自己的窘態,右手也和左手合扣攻擊者持匕首的手, 圖20。
防守者利用抓住攻擊者持匕首手腕的機會, 向左上翻轉至頭上,圖21 。
防守者託舉攻擊者的匕首,擰轉身向左, 形成和攻擊者背背相對的形勢,防守者突然下蹲,利用慣性,將攻擊者持匕首的手反格在防守者自己的右肩上,圖22。
鑽過去和託起攻擊者持匕首的手,是緊密相關的兩種技法,防守者由此變成攻擊者, 由於這樣一個本質性的變化,以上兩種技法稍有處理不妥,將難以改變防守者的處境 。
改變處境是十分敏感的問題,因此,貫穿始終的是託攻擊者的手要恰到好處,過之攻擊者發現防守者的意圖,不及之 ,改變自己處境的意圖,就成一句空話 。
另外,攻擊者和防守者始終是矛盾的,防守者欲託攻擊者持匕首的手, 攻擊者肯定竭力阻止。這時,攻擊者不一定明察防守者的意圖,防守者的這一好處,也不是一直都有的,,因為,攻擊者遲早會察覺防守者的企圖。防守者一定要有緊迫感,只要一託舉攻擊者持匕首的手,就猛鑽過去,不給攻擊者反應機會,果斷地使用技術,這就會使攻擊者處於被動地位。
B-3:
攻擊者用匕首逼住防守者, 左手抓住防守者的左肩,圖23。
防守者左腳向前上步,同時,向左借上步擰轉身體,避開攻擊者通在防守者自後腰的匕首, 右手乘勢抓攻擊者持匕首的右手,圖24。
防守者抓住攻擊者持匕首的右手後, 攻擊者為了防止防守者推開攻擊者的匕首,便會繼續向防守者逼刺。防守者右手抓住攻擊者持匕首之手, 猛然抬起右腳平踹攻擊者的腹部,圖25。
腿比臂長,這是人的生理特點。實戰時,何時用此之長,對攻擊或防守將都是一樣的重要,有時也一樣地會因實戰中的匆忙而忘掉了。無論那一方忘卻了, 則是可悲的。記住的將又如何呢?
圖25,防守者記住了腿的用法,在這一次, 記住的就勝一籌。
腿擊就防守者而言, 有兩種方法, 一是如圖 , 防守者用右手抓住攻擊者的持匕首的右手,向上一抬,右腳藉此向攻擊者的腹部平端;另一方法,則是,抬攻擊者持匕首的同時, 左腳向右腳處略一收跺腳,借衝勁,平端攻擊者腹部。後一擊法,擊打力上大於前者,技術難度大,同樣難於前者。
A-4:
攻擊者用匕首逼住防守者左後頸,圖26。
防守者以左腳為軸, 右腳向左扣步, 左手握拳平時向左後平架格開攻擊者持匕首的右臂,圖27。
防守者格開攻擊者的匕首, 右拳利用擰轉身體,短促發力,擊攻擊者胃部,圖28。
雖然, 攻擊者的匕首已架在防守者的頸部,其危險之大,自然是可以想見的。但,危險之中卻不能忘記自己作為防守者應具有的基本素質,這就是冷靜。萬忙之中,沒有判斷清楚攻擊者匕首架在自己那一邊,扭頭一看,正如圖所示,向右轉,可能防守者自己的肩上會留下一條不是上帝給你的禮物,而一定是攻擊者送給防守者的一條血的領帶。
任何忙亂都會給攻防雙方帶來損失。就此技術說活,必須先判斷攻擊者匕,首放在那裡,千萬要記住,要向匕首這面轉,也只能往這邊轉,轉向這邊,就象御下防守者自,己肩上的「擔子」。放「擔子」是必須的,防守者的攻擊就是必須之必須。
說實在的,就是格開攻擊者持匕首的手臂和轉身,它就象一個大輪子,就這樣猛然轉起來,右拳呢,它不能和「輪子''一起轉, 要象輪子裡的一個部件,突然,讓人難以察到,可以說是根本不知道的拋出去。這一拋不要緊,它會因 '輪子''的突然旋轉產生非常大的力,這個力還必須準確地實施在攻擊者的胃部,這個部位有一神經叢,攻擊者的這個部位被擊中,他的攻擊能力就喪失了 。
(吳楓桐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