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的勝利:這年頭,連學術論文都有太長不看了丨一周科技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見文末 果殼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好消息:現在,有些paper連摘要也不用看了……

拼裝顯微鏡

本周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展示了一種可以自行拼裝的廉價光學顯微鏡[1]。通過「拼裝顯微鏡」可以得到與市面上產品類似的成像效果,同時所需的花費則低得多,而且使用方法也更加靈活。

「拼裝顯微鏡」UC2與開發團隊 | UC2

這種「拼裝顯微鏡」以邊長5釐米的立方體框架作為基本結構單元,這些框架可以通過3D列印製造,並通過磁鐵固定在底板上。使用者可以在這些方塊單元中加入LED光源、透鏡、濾光片等原件,像搭積木一樣組裝滿足不同需要的光學顯微鏡。研究者利用這套設計模塊展示了多種顯微成像應用,例如在一周時間內持續記錄細胞分化的過程。

論文作者在Github公開了相關設計文件、軟體以及使用指導[2]。即使是缺少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也可以自己搭建這些顯微鏡。除推動研究之外,拼裝顯微鏡也可以用於教育,幫助學生理解顯微鏡的光學原理。

太長不看

這年頭,連學術論文都有太長不看了。

論文也有「太長不看」了 | Semantic Scholar

最近,學術搜索工具Semantic Scholar上線了「太長不看」(TLDR,也就是「Too Long; Didn't Read」)功能,利用自然語言處理AI為那些連摘要也懶得看的人們自動生成只有一句話的總結[3]。目前,該功能還在測試階段,只覆蓋了近一千萬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

太長不看的目的在於節省搜尋信息的時間,幫助人們從大量搜索結果中快速篩選,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論文。但這一句話總結畢竟極其簡略,真正需要讀的paper你當然還是躲不掉的。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看標題呢?可能是因為這年頭為了吸引關注論文標題也變得不講武德了吧……)

螞蟻盔甲

龍蝦、螃蟹等甲殼類動物有著堅硬的外骨骼,但昆蟲從未有過類似結構——不過,一種叫做Acromyrmex echinatior的切葉蟻打破了這個認知[4]。

擁有「礦物鎧甲」的螞蟻 | Eugenia Okonski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切葉蟻因能切割樹葉、並把它們運回巢穴而得名。這種切葉蟻的工蟻,全身幾乎都覆蓋了一層富含鎂的方解石(即碳酸鈣的穩定形態),看起來就像是塗了一層發白的顆粒狀塗層,其中包含了成千上萬的細小晶體。這層盔甲為切葉蟻提供了兩倍硬度的保護,在與體積更大的螞蟻的打鬥中,它們擁有比沒有盔甲的螞蟻高三倍的戰勝率。另外,這層盔甲也能幫它們隔絕病菌:實驗中,當被暴露於致病真菌6天後,沒有盔甲的螞蟻全都死了,而具有盔甲的切葉蟻仍有一半存活。

心肺測試

本周動物視頻:看研究者如何給海豚做心肺測試。

Dolphin Quest - Oahu

這段視頻出自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5]。這項研究的被試是三隻雄性寬吻海豚,它們事先經過訓練,可以在人類的指示下進行時間或長或短的屏氣。人們通過吸在被試海豚身上的電極收集心率數據,並用扣在呼吸孔上的特製儀器對它進行了肺功能測量。

這項研究發現,當海豚即將屏住呼吸時,它們會有意識地根據計劃屏氣的長短減慢自己的心率:當計劃長時間屏住呼吸時,它們的心率更快下降,並降到比短時間屏氣更低的水平。按需求減慢心率能幫助海豚們在潛水中節省氧氣,同時可能也會減少減壓病(壓強變化時溶解的氣體在體內析出產生氣泡)的發生。

罕見病新藥

近日,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了第一種用於治療兒童早衰症的藥物[6]。這種名叫「Lonafarnib」的口服藥物獲批用於減少兒童早衰症患者的死亡風險,以及用於治療特定早老樣核纖層蛋白病。

兒童早衰症患者,右側圖像顯示了健康的細胞核(右上)與患者形態異常的細胞核(右下) | Paola Scaffidi et al

兒童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患者常在15歲之前就因心臟疾病死亡。這種新藥可抑制患者體內一種參與蛋白質修飾的酶(法尼基轉移酶),減少異常蛋白質在細胞核膜上的蓄積,從而減慢疾病的發展。

這種治療藥物並不能治癒疾病,也不足以讓患兒恢復正常人的壽命。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最長11年的隨訪期內,該藥物治療平均使患者壽命延長了約2.5年。這是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獲批上市的早衰症治療藥物。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447-9

[2] https://github.com/bionanoimaging/UC2-GIT

[3] https://tldr.semanticscholar.org/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66-3

[5]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0.604018/full

[6]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first-treatment-hutchinson-gilford-progeria-syndrome-and-some-progeroid-laminopathies

作者:麥麥,窗敲雨

原標題:《懶人的勝利:這年頭,連學術論文都有太長不看了丨一周科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年頭不好好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
    這年頭不好好讀書,連別人罵你你都不知道。程式設計師最討厭康熙的哪個兒子。答:胤禩。為什麼?答:因為他是八阿哥(bug)老婆給當程式設計師的老公打電話:「下班順路買一斤包子帶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買一個。」你以為只有段子看不懂嗎?連表情包你都看不懂。tan90度是網上流行的一組聊天表情包。tanx=sinx/cosx,當x=90°時,即tan90°=sin90°/cos90°=1/0,分母是不能為0的,所以不存在tan90°。
  • 論文太長不想讀?「懶人神器」要不要
    作者 | 徐銳論文太長不想讀怎麼辦?一個軟體就可以搞定。據《自然》報導,一位科學搜尋引擎的創造者推出了一款軟體,可自動為研究論文概括生成一句話摘要,他們說,這有助於科學家更快地瀏覽論文。這個免費工具被創建它的團隊稱為TLDRs(「太長,沒讀過」的縮寫),已於日前在科學搜尋引擎「語義學者」上投入使用。「語義學者」是美國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I2)創建的搜尋引擎。
  • 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技巧都有哪些呢?
    NO.1 只要是想要發表學術期刊論文,那麼首先要了解想要發表期刊的要求以及對寫作內容都有哪些限制等等。只有對這些都了解了以後才好對症下藥,提高論文發表成功的概率。本文就學術期刊論文發表的一些技巧在這裡給廣大學者們提供參考價值。
  • 你了解的黑洞知識,百分之九十都是錯的丨一周考
    本次一周考,我知會根據本周的推送內容出一些有趣的選擇題,附加一道走心的開放題,並從答對的粉絲中選取5位,送出從外到內都非常酷的一本書《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裡斯講演》。獲獎名單會一般在下周一或周二隆重公布,交了卷的不要忘記來看榜。下面開始答題。1.上圖這種類型的電影曾流行一時,但如此描述它是不合適的___。
  • 她一周內被同一個人舉報26篇論文涉嫌造假,這是"多大仇"啊...
    嗯,看履歷是個很不錯的學術新星啊!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70 篇 SCI 論文,一周內就有超過 1/3 的論文(26 篇)被舉報涉嫌學術不端,真夠酸爽的...可誰曾想到,新世紀的科技日新月異,網絡無孔不入,正好有一群吃飽喝足閒的慌的人把他自己幾十年前的文章拿出來用放大鏡在全世界面前查找問題,別說問題了,就是一點瑕疵面對現在的 5G 高清 4K 神器軟體也無處遁形。
  • 起底SCI論文小鋪:買賣論文何以十年不倒,牟利數百萬?
    買賣SCI論文的「十年老店」「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8月初,記者暗訪進入「論文寫手」提供的一家網站上的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不太清晰戴著眼鏡的大頭照。
  • 不合格的學術型碩士論文,都有這樣六種問題
    本文將著重對這 124 篇不合格學位論文的專家評閱意見進行詳細分析,以期從專家評閱意見和將其判定為「不合格」的具體理由中,找出不合格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特徵及具體不足之處,以明確當前提高碩士論文質量的主要著力點,為各高校和學位授予單位進行學位論文質量把關、提高學術型碩士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 這款全球3億多家庭都在用「懶人抹布」 即將改變國人生活方式!
    」Zenlife多功能清潔布一款集多種清潔功能於一體的「懶人神器」沒錯,這就是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自用的家務活好幫手」,連家務活都變得愉快了起來媽媽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愛做家務啦!!!畢竟,油汙這種東西誰都不願意去碰油汙不僅難以清潔每次擦完油汙過後清理抹布還會弄得滿手都是油漬又髒又傷手
  • 學術論文怎麼寫才能吸引人?
    學術論文寫作必須體現科學性,創新性,專業性,規範性和應用性這五大特徵。學術論文其實也稱科學論文、科研論文或研究論文,不少人都能寫出學術論文,但是往往質量一般,沒法吸引讀者進行閱讀。一篇吸引人的學術論文到底要怎麼寫呢?其中有哪些步驟和技巧是需要掌握的,下文筆者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一、選題選題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
  • 懶人花卉有哪些?6種花撒手養!關鍵還好看
    導讀:懶人花卉有哪些?6種花撒手養!關鍵還好看文/盆栽小棧現在生活節奏快,似乎沒有多餘的時間來養花。不過現在臨近年底了,家裡總要擺放一些花卉植物吧,不管是觀葉植物還是觀花植物,總能讓室內顯得有生機和色彩。在這期知識中,盆栽小棧給花友分享堪稱最有「良心」的幾種懶人花卉,不需要多餘的什麼養護操作,撒手養就行!豆瓣綠豆瓣綠,一種小型盆栽,四季常青的它很適合擺放在茶几、裝飾櫃、博古架、辦公桌上。
  • 懶人甩脂機有副作用嗎
    核心提示:懶人甩脂機屬於一種被動減肥的方法,在甩掉脂肪的同時,所以不耽誤,做家務帶孩子,甚至是在工作的時候都可以用這樣的機器來進行設置,但是這樣的做法對身體並不完全有好處,從表面上看,脂肪雖然是越甩越少,但是人的腸胃和人的身體各大臟器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經常使用甩脂機會造成嘔吐眩暈甚至間歇性心律不齊,這種減肥方法比不上自己主動運動的減肥方法對身體有益。
  • 史上最「奇葩」論文:連Nature都沒忍住
    這篇文章已經有些年頭了,2003年發表於ACS旗下的,整個過程的設計、合成與分析都很嚴謹,本質上其實是一篇非常「正兒八經」的論文。論文的題目是:Synthesis of Anthropomorphic Molecules:The NanoPutians 擬人化分子—納米小人的合成。如果不理解這個題目的話,大家看看下面這幅摘要圖瞬間就明白了。
  • 論文查重須知,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哪幾種?
    當前知網在國內比如學術、科技期刊等使用十分廣泛,有賴於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幫助,能快速查出在學術研究中存在的抄襲、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根據檢測結果,有關的編輯出版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制止。那麼在初審環節,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哪幾種?
  • 學術論文為什麼要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傳承和學術倫理的載體,它不僅是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的體現,而且是評價論文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尊重參考文獻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參考文獻,也體現了學術發展的脈絡。任何一篇論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因此需要恰當引用別人的工作,以滿足學術規範。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這並不是上海豐核公司第一次作為第三方機構被點名。2015年3月,BMC(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曾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有41篇來自中國。據《科技日報》披露,中國科協對涉及的31名作者逐一調研,結果顯示,有5家第三方機構與15名被撤稿作者合作。
  • 史上最奇葩論文,連Nature看了都沒忍住,看到第一張圖就笑噴了!
    這裡的「奇葩」並沒有貶義的意思,嚴格地說應該是有趣,但我覺得「有趣」這兩個字完全不足以表達這篇論文的有趣程度,所以思來想去還是用了「奇葩」。這篇文章已經有些年頭了,2003年發表於ACS旗下的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上,迄今已經被瀏覽42590次,被引62次。
  • 學術論文格式規範的幾大要素
    學術論文的題名不同於其他文章(新聞、散文、小說等)的標題,無須過分追求藝術效果。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題文相符。這是擬制學術論文題名的基本準則。學術論文題名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要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並恰當反映問題研究的範圍和深度,應儘量避免使用讀者不太熟悉的符號、簡稱、縮寫等。論文題名注意事項之一就是過於籠統、大而空,「題」和「文」在內涵和外延上不相符。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昨日,針對曾經轟動整個學術圈的「韓春雨事件」,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最新調查結果,稱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在此前的爭議論文中不存在「主觀造假」,並且該爭議論文已經不再具有重新發表的基礎。今日上午,韓春雨也通過學校對此調查處理結果表態,稱:「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 學術論文要有基本的論證形式和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陳力丹為研修班提交的數篇論文進行了評議。陳教授還邀請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廖金英為每篇論文寫了文字評語。為了體現評議的全面,兩位教授故意不看對方的觀點,全部獨立評審。結果表明,他們的論文評語行文風格不同,但對論文癥結的評價,大體一致。現開設「力丹點評」專欄,將數篇論文概要及點評內容編輯公開,望日後學者予以借鑑。
  • 九成SCI論文「出逃」國外 中科報:中國期刊亟待逆風翻盤
    2000年,中國SCI期刊對中國學者論文的貢獻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這意味著100篇論文中只有7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另93篇都發在國外期刊。」《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任勝利說。此外,中國的SCI期刊數量也與中國SCI論文發展不匹配,中國期刊越來越滯後於中國論文的發展。9000多種SCI期刊中,中國期刊只有24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