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昨日,針對曾經轟動整個學術圈的「韓春雨事件」,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最新調查結果,稱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在此前的爭議論文中不存在「主觀造假」,並且該爭議論文已經不再具有重新發表的基礎。

今日上午,韓春雨也通過學校對此調查處理結果表態,稱:「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在聲明中,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圖丨韓春雨的表態(來源:河北科技大學)

根據該公告,河北科技大學針對此事成立了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按照學術、行政兩條線進行了全面核查。

公告顯示,該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生變化。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圖丨河北科技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來源:河北科技大學官網)

時間回到約 2 年半之前,當時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名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Argonaute》的論文被《自然》雜誌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刊發。論文中韓春雨提出,NgAgo 這種酶能夠剪斷像剪刀這樣的 DNA 序列以修飾基因組。而幾年前,科學界才剛剛開始使用另一種酶——Cas9——來切割基因組序列,這樣的操作理論上可以識別致癌基因甚至適用於「設計」嬰兒。

韓春雨則在他的研究中聲稱,NgAgo 比 Cas9 更有效和精確。這個研究甫一發表,在中國整個社會和國外學術圈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作為該項目的領導者,韓春雨也很快被譽為中國的「科學巨星」。有說法甚至認為,他可能成為中國的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NgAgo-gDNA 系統:NgAgo 是一種格氏嗜鹽鹼桿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中的 Argonaute 蛋白,它可以用作核酸內切酶,在嚮導 DNA(guide DNA, gDNA)的引導下,在人細胞中進行基因組編輯。 Cas9-sgRNA 系統:Cas 是 CRISPR 相關蛋白的簡稱,在實際應用時,人們可以將 tracrRNA 和 crRNA 作為兩種嚮導 RNA(gRNA)或者融合在一起形成單向導 RNA(single guide RNA, sgRNA),並被用來引導酶 Cas9 結合到靶 DNA 序列上並進行切割,其中 Cas9 與 sgRNA 一起被稱作 Cas9-sgRNA 系統。

圖丨韓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刊登的爭議文章(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

簡單來看,韓春雨因這個研究成果成為 2016 年中國科研界最炙手可熱的生物學家,原因有二:首先,該成果對目前熱火朝天的 CRISPR-CAS9 技術提出了挑戰。他獨創的 NgAgo-gDNA 系統相較於現有的 Cas9-sgRNA 系統,在保持了切割效率的同時,具有更寬廣的應用潛力和更小的靶序列限制,;其次,他作為「非著名大學的非著名副教授」,漂亮地完成了這場科研界的「逆襲」。

但是,科學界很快就有了質疑聲,而且隨著實驗無法被越來越多的團隊重複,韓春雨和他的這個學術成果一度面臨岌岌可危的信任危機。

(來源:Twitter)

最大的質疑集中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論文的實驗方法並沒有帶來細胞中基因編輯的高效結果:有人提出韓春雨的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有人說可以重複但效率低,彼此爭論不休、難有定論。

而在距韓春雨論文發表後的兩個月,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者蓋坦·布爾焦 (Gaetan Burgio) 此前稱能重複該實驗結果,但 7 月 29 日,他髮長文質疑 NgAgo 結果,稱儘管他和同事在過去的一個月做了多次嘗試,但最終發現,NgAgo 無法進行基因組編輯。

他說:「與此同時,我從我的 Twitter 帳戶、TAGC 大會、E-mail、Google 討論群的多次討論中發現,很多人都嘗試著利用韓春雨的實驗步驟對人類細胞株、小鼠或斑馬魚進行基因組編輯,但是不論是使用 NgAgo 的 DNA,mRNA 還是蛋白質,他們都未能檢測到基因組編輯 」。有鑑於此,他呼籲《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該公開信一出,立即引起了相關領域科學家的關注和討論。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 (ISTT) 在其 Twitter 上推送了布爾焦的文章以及數位科學家的實名評論。多位科學家都認為,《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應當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和具體實驗條件。整個事件的質疑可以說在這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並且是全球範圍內的。

圖丨 Gaetan Burgio 的推文(來源:Twitter)

有關此事的報導一直層出不窮,但韓春雨方面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正面回應。與此同時,韓春雨受邀到中國的頂尖高效發表演講,獲得了多項特殊獎勵和津貼。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來自組織的榮譽以及一些大型的國家科研項目:韓春雨當選河北科協副主席,學校也入選「雙一流」、獲兩億投資;河北科技大學的黨委也授予他五四青年獎章,這是 14 至 40 歲年輕人的最高榮譽,而韓春雨當時已經 42 歲。

到了 2017 年 8 月,正在眾人仍在為真相到底是什麼而爭論的時候,韓春雨方面先後撤下了相關的論文和專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也發布聲明稱,已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這樣的「以退為進」讓此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黯然退出了公眾視野。

直到 2018 年 8 月 31 日,我們才最終看到了此次事件的調査結果聲明。

圖丨《Nature Biotechnology 》的撤稿頁面(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

回顧這場已經接近尾聲的科學事件,韓春雨從「非主流大學」的無名之輩,到眾星捧月的「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再到撤稿甚至是被認為是「學術騙子」,最後以一個含糊其辭的「非主觀造假」收尾,其背後有著大量值得我們所有人思考的警示意味。

在科學研究上,一旦僅僅依靠時間去證明某件事的對與錯,難免會留有事後難以彌補的遺憾。誠然,任何科學的發現都應當十分嚴謹。尤其在生物醫學領域,這可能關係到未來由原發技術延伸出的一系列應用和臨床實踐。因此,無論是實驗數據的可重複性還是技術細節,都應經得起反覆推敲。這就要求科研人員能夠對自己的結論負起責任,在論文發表前對所做的實驗結果多角度求證,而不應當是在遇到無法重複實驗結果時才回想起忽略的細節。

另外,任何刊發的論文都是通過同行評議制度審核通過的。即使審核制度耗時耗力,但仍存在弊端,導致如此次事件的發生。一些學者認為應當成立一個第三方組織,公開論文評議過程,將流程更改為出版後同行評審。美國加州的PubPeer 是這方面的先驅。但 PubPeer 的新流程也引發了新的問題討論。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究竟怎樣的審稿流程才更科學還需要長期討論。

而在科學發現輻射至整個社會的過程中,輿論傳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面對這種仍處於「襁褓期」、未經初步實踐檢測的新興技術,或許一開始就期待或者賦予其太過驚心動魄的故事並沒有那麼重要,也沒有那麼必要。

相關焦點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一圖看懂事件始末))  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據科技日報8月31日報導,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記者8月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 月 1 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為何遮遮掩掩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了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至此,韓春雨事件調查算是告一段落,但相關領域多位專家表示調查結果難以服眾。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已取消榮譽稱號
    據科技日報8月31日報導,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河北科大: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此前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一篇被認為是「諾獎級」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韓春雨團隊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卻遭學術界質疑。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撤稿文章不具備重新發表基礎,並未發現造假情況。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韓春雨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官方網站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回該論文。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BIOON/---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為此,這個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最終落下帷幕。2018年9月1日,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示接受,並且表示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 中國科學報評韓春雨:當科學事件的「調查結果」缺了科學精神
    韓春雨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有了下文——8月31日晚間,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貼了一份《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這本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科學勵志故事,只可惜看故事的人太認真,搞穿幫了。
  • 韓春雨接受校方調查結果:論文存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對於韓春雨論文事件的調查結果,今天韓春雨表示,接受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對於媒體同行的質疑發表不當言論表示歉意。此前,韓春雨發表的論文《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有人稱這是「諾獎級」的發現,還有人對這一研究持懷疑態度。學術界質疑聲越來越強烈,韓春雨隨後選擇撤稿。經校方與第三方國家實驗室的調查和實驗重現,認定韓春雨並沒有主觀造假,但文章已經不具備發表價值。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韓春雨 資料圖宣布啟動學術評議逾1年之際,8月31日,外界終於等來曾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震動的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河北科技大學不足600字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關鍵字是「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對這一姍姍來遲的調查結果,學界多數人士認為有「應付」之嫌。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但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學聲明稱「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終於有了「調查和處理結果」。 學校對韓春雨撤稿事件進行了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了核查。在學術方面,「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結論是:「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這個調查結論,立即引起人們新一輪的強烈質疑,種種批評鋪天蓋地而來。
  • 最新消息: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網友:結果難以信服!
    2016年發生了一件整個學術界都為之轟動的事,那就是韓春雨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這原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甚至有衝擊諾貝爾獎學金的可能,但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就是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畢竟這麼尖端的技術就你能實現
  • 韓春雨事件調查處理結果公布,各方觀點不一,你怎麼看?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論文撤稿調查與處理結果,表示未發現韓春雨團隊存在「主觀」造假行為,學校取消了在其發表論文後獎勵的相關榮譽稱號、科研經費、績效獎勵等。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隨後,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了韓春雨對處理結果的表態,接受第三方實驗驗證結果和學校處理結果
  • 「韓春雨事件」的警示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