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守將王立投降獻城致南宋全面滅亡,卻被立宗祠享祭奠百年

2021-01-09 精彩歷史解讀

1258年年底,蒙古大軍進軍四川,在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下受阻。蒙哥派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遂決心用武力徵服釣魚城。

蒙軍數次發起衝鋒,連續攻打釣魚城及周圍營寨,都被悉數擊退。由於屢攻不克,加上夏季到來,蜀地炎熱,疫症流行,蒙哥也染上疫症,恨恨而死。蒙哥死後,蒙古貴族間展開了爭奪大汗宗主地位的長期戰爭。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徵服從此出現轉折,走向頹勢。

蒙哥大汗的死地釣魚城,又延續宋祚20年,緩解了歐亞戰禍,阻止了蒙古勁旅對非洲的徵服,釣魚城被世人稱作「上帝折鞭處」。

為表釣魚城守將王堅和張鈺的功德,明代弘治年間合州籍的京官王璽,上報朝廷派員實地查勘,由明孝宗批准後建立王張祠,最初建祠時,奉祀的只有王堅和張鈺。

清兵入關,王張祠被毀。乾隆二十四年,知州王採倡議重建王張祠。這次重建,王採將奉祀人數增加到了五人,原來只有王堅和張鈺,現在又增加了餘玠、冉璡、冉璞兄弟二人的牌位,宗祠的名字由王張祠改為忠義祠。餘玠為決策構築釣魚城的巴蜀軍政首長。冉璡、冉璞兄弟二人的主要功績是提出了築城的建議,並負責實施。

「忠義祠」建成不久,知州陳大文在祠內增設了李德輝、熊耳夫人、王立三人的牌位。1278年李德輝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西川行樞密院副使兼王相。熊耳夫人乃李德輝表妹。王立是繼張鈺任合州知州釣魚城守將。

1278年底,南宋臨安朝廷已經覆滅,元東川行院正加緊圍攻,釣魚城危在旦夕。熊耳夫人於是策動王立請降於其兄李德輝,為保全一城軍民生命,王立派人赴成都致書李德輝。李德輝親率數百人抵達釣魚城,次年二月接受王立獻城。

王立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他是張鈺的部將,一向奮勇殺敵視死如歸。1276年,繼任守城主將後,曾四面出擊元軍,他當然明白獻城降元對個人歷史聲譽的影響。

1278年,宋王朝氣數已盡,釣魚城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島,沒有任何馳援,被攻破只是早晚而已。加之,釣魚城是蒙古徵伐世界的滑鐵盧,一旦被攻破,滿城的百姓有可能盡被屠戮。蒙哥遺言

若克此城,當盡屠之

蒙哥遺言言猶在耳,而如今的釣魚城已經危在旦夕,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百姓免遭殺戮。1279年王立以不殺一人為請降條件,獲準後,才獻城投降。

王立固守危城,此時恐怕已不是為趙宋王室盡忠,而是因為自己心志不肯屈人,是為了城中百姓不被蒙古鐵騎蹂躪。

等到南宋王朝傾覆,江山社稷崩塌,元兵掃蕩江南,加之合州兩年大旱,守城軍民陷於饑荒,可謂人事已盡,只能聽從天命了。王立被迫獻城,使全城老百姓免遭屠戮。

王立以其仁德享忠義祠祭奠133年,不顧個人名義周旋於亂世之間,平生之願盡力使老百姓減輕生靈塗炭的悲慘,他的行為閃爍著人本主義光輝的思想。

相關焦點

  • 釣魚城頂住了元朝大軍20年猛攻,守將王立為什麼遭到世人唾棄?
    1234年5月,宋將趙葵、全子才等人帶領5萬多兵力,試圖北上佔領宋朝舊地汴梁、洛陽,結果遭到蒙元騎兵的猛烈攻擊,全軍潰敗,史稱「端平入洛」事件,以此為肇端,宋元戰爭全面爆發。 這場事關歷史走向的對決,最終以南宋的滅亡而告終。
  • 投降後還會被立廟祭祀,誰給了這個南宋降將如此待遇
    南宋降將(8)投降了還能被立廟的王立1227年,西夏國滅後,蒙古勢力的控制範圍開始與宋四川北部接壤。蒙古軍隊自此不斷地侵擾四川。1259年(宋開慶元年)蒙哥發動他的第一次全面攻宋之戰,他親自率軍自六盤山往南進入四川,但終於死於釣魚城下,南宋由此獲得了對蒙古作戰的大捷。釣魚城也因此聞名天下。
  • 他守釣魚城36年,最終投降元朝,20年後為何被元成宗處死!
    公元前1279年,釣魚城的守將王立將軍,決定帶領士兵投降元朝。在古代,忠君報國,殺身成仁的觀點流行,投降是只有懦夫才會做的事兒,但為何王立投降後卻受到百姓的愛戴,並被後世稱為「英雄」,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曲折的事兒呢?
  • 南宋釣魚城堅守20餘年,金國也有一悍將,守孤城三年後自焚而死
    雖然南宋和金國有著深仇血恨,「靖康之恥」牢牢記在每個宋朝人的心中,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痛;但是在面對滅國之危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有一批投降者,但也有一批忠貞的愛國志士,南宋有王堅和王立,守釣魚城二十餘載,可歌可泣。
  • 南宋真的很弱?一座城孤守36年,投降之後守將全部拔劍自刎
    ,在戰爭期間還陰差陽錯死了蒙古帝國的一位汗王,這場傳奇守城戰就是赫赫有名的釣魚城之戰。 釣魚城原為釣魚山,在重慶市合川區嘉陵江南岸5公裡處,峭壁千尋,古城門、城牆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地理位置十分關鍵;面對南宋的頑強反抗,蒙元只好另闢蹊徑,想要迅速的滅掉南宋;當時他們的想法是想將南宋包圍,而從巴蜀進攻南宋,無疑會方便很多。
  • 重慶掌故丨釣魚城最後守將:郭沫若罵貳臣 後人感其仁義
    這意味著釣魚城有望繼大足石刻後,有望成為重慶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釣魚城在宋蒙戰爭中,苦撐36年,擊斃大汗蒙哥的故事早已被人傳頌數世紀。但最後一任守將王立,卻始終「千秋功過,是非不一!」矛盾之處就在於,他固然以開城投降的方式,保存了軍民不被蒙古軍屠戮,卻因為最終沒有殺身成仁,終生帶上道義枷鎖。
  • 著名的圍城戰,這一打就是40年,主動投降後32名守將自殺身亡
    釣魚城之戰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259年的重慶合州釣魚城之戰,則是其中影響巨大的一場戰事。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後,南宋出兵欲收復河南失地,遭蒙軍伏擊而失敗。1235年, 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遊的數千裡戰線上同時對南宋發動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發。至1241年,蒙軍蹂躪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則是三大戰場中遭蒙軍殘破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
  • 【熱烈慶賀】楚南溈寧廖氏隆重舉行城景祖誕辰祭祀和慶典活動
    據我譜記載:城景公之曾祖淇惠公,南宋時因抗金有功封護國功臣,鎮守長沙。淇惠公的七世祖廖理安(字日純)南宋時曾任江西吉安太守,暮年安家于吉安府太和縣儒街鄉早禾渡梅子坡圳上。理安公之祖廖剛(字用中),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三朝重臣,歷任御史中丞、工部尚書等職,宋徽宗封其堂為「世綵堂」,「世綵」現為我族堂號。
  • 重慶珍檔丨釣魚城之戰:一塊石頭飛向蒙哥,南宋續命20年,改變世界命運
    釣魚城之戰釣魚城之戰背景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大軍依然在擴張。釣魚城之戰1253年,忽必烈徵服了大理,蒙古帝國具備了對南宋、東西兩路夾擊的戰略基礎。1257年,蒙哥下詔各王,大舉興兵徵宋,為了避開長江天險,分為東、西兩線:東路軍一部分在淮漢水一帶作戰,另一部忽必烈從雲南至廣西向東北湖南譚州方向運動;而蒙哥則親率西路軍進攻四川,浮江東下,與東路軍會合。
  • 王立陳平等市領導帶頭向困難群眾送溫暖獻愛心
    舉報   發揮帶頭作用 弘揚傳統美德  王立陳平等市領導帶頭向困難群眾送溫暖獻愛心
  • 王立:狠抓環保突出問題整改 守牢發展生態兩條底線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狠抓環保突出問題整改,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不誤、雙促進,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忠祿參加督辦。
  • CCTV—4《國寶檔案》走進重慶合川,細品釣魚城的歷史故事
    2019年11月17日上午,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攝製組一行人走進重慶合川山城防禦體系陳列館,細細品味釣魚城的歷史故事。著重講述釣魚城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經歷,表現中華歷史不朽價值與魅力。重慶是巴蜀文化之都,歷史源遠流長,本次《國寶檔案》走進重慶進行多期拍攝,重慶三峽博物館七組國寶、合川釣魚城、忠縣石寶寨等都將予以關注。今日,我們跟著拍攝組一起來到位於文峰古街的重慶合川山城防禦體系陳列館,來看看這裡如何講述的釣魚城的歷史故事。
  • 廣東湛江龐氏宗祠:記錄日軍洽談投降籤約
    廣東湛江龐氏宗祠:記錄日軍洽談投降籤約 2014-09-01 11:55:49,同年8月28日,廣東湛江雷灣地區(雷州半島和廣州灣)的日軍代表,來到廉江市石城鎮那良村龐氏宗祠,與中國軍隊代表洽談投降事宜。
  • 加快推進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 王立與華潤置地高管座談
    (全媒體記者周奧)1月6日,市委書記王立與到訪的華潤置地華中大區黨委書記、總經理朱文剛一行座談,雙方就加快華潤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進行對接洽談。會議聽取了華潤城市綜合體項目推進情況匯報。項目建成運營後,將完善區域配套,升級城市功能,助推武鄂同城化發展。朱文剛說,華潤置地將發揮資金、管理等自身優勢,加大投資力度,細化方案設計,精心組織施工,推動華潤城市綜合體項目早出形象、儘快建成、早日見效,助推葛店開發區完善城市功能、補齊民生短板、加快產城融合,為鄂州「三城一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傲「立」中國帆船名人堂,青島77歲航海名宿王立進入中國帆船榮譽...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王立一生致力於中國帆船帆板事業,這背後有著怎樣的艱辛和故事呢?近日,記者來到了王立家中,聽他回憶那段崢嶸歲月……無實物參照:成功試製中國第一條帆板雖然已經77歲,但王立高大的骨架,依然顯現出一位出色運動員的「家底」。王立16歲進入山東省航海隊,22歲入選國家隊,退役後進入國家體委青島航海運動學校,轉型成為帆船帆板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