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年年底,蒙古大軍進軍四川,在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下受阻。蒙哥派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遂決心用武力徵服釣魚城。
蒙軍數次發起衝鋒,連續攻打釣魚城及周圍營寨,都被悉數擊退。由於屢攻不克,加上夏季到來,蜀地炎熱,疫症流行,蒙哥也染上疫症,恨恨而死。蒙哥死後,蒙古貴族間展開了爭奪大汗宗主地位的長期戰爭。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徵服從此出現轉折,走向頹勢。
蒙哥大汗的死地釣魚城,又延續宋祚20年,緩解了歐亞戰禍,阻止了蒙古勁旅對非洲的徵服,釣魚城被世人稱作「上帝折鞭處」。
為表釣魚城守將王堅和張鈺的功德,明代弘治年間合州籍的京官王璽,上報朝廷派員實地查勘,由明孝宗批准後建立王張祠,最初建祠時,奉祀的只有王堅和張鈺。
清兵入關,王張祠被毀。乾隆二十四年,知州王採倡議重建王張祠。這次重建,王採將奉祀人數增加到了五人,原來只有王堅和張鈺,現在又增加了餘玠、冉璡、冉璞兄弟二人的牌位,宗祠的名字由王張祠改為忠義祠。餘玠為決策構築釣魚城的巴蜀軍政首長。冉璡、冉璞兄弟二人的主要功績是提出了築城的建議,並負責實施。
「忠義祠」建成不久,知州陳大文在祠內增設了李德輝、熊耳夫人、王立三人的牌位。1278年李德輝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西川行樞密院副使兼王相。熊耳夫人乃李德輝表妹。王立是繼張鈺任合州知州釣魚城守將。
1278年底,南宋臨安朝廷已經覆滅,元東川行院正加緊圍攻,釣魚城危在旦夕。熊耳夫人於是策動王立請降於其兄李德輝,為保全一城軍民生命,王立派人赴成都致書李德輝。李德輝親率數百人抵達釣魚城,次年二月接受王立獻城。
王立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他是張鈺的部將,一向奮勇殺敵視死如歸。1276年,繼任守城主將後,曾四面出擊元軍,他當然明白獻城降元對個人歷史聲譽的影響。
1278年,宋王朝氣數已盡,釣魚城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島,沒有任何馳援,被攻破只是早晚而已。加之,釣魚城是蒙古徵伐世界的滑鐵盧,一旦被攻破,滿城的百姓有可能盡被屠戮。蒙哥遺言
若克此城,當盡屠之
蒙哥遺言言猶在耳,而如今的釣魚城已經危在旦夕,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百姓免遭殺戮。1279年王立以不殺一人為請降條件,獲準後,才獻城投降。
王立固守危城,此時恐怕已不是為趙宋王室盡忠,而是因為自己心志不肯屈人,是為了城中百姓不被蒙古鐵騎蹂躪。
等到南宋王朝傾覆,江山社稷崩塌,元兵掃蕩江南,加之合州兩年大旱,守城軍民陷於饑荒,可謂人事已盡,只能聽從天命了。王立被迫獻城,使全城老百姓免遭屠戮。
王立以其仁德享忠義祠祭奠133年,不顧個人名義周旋於亂世之間,平生之願盡力使老百姓減輕生靈塗炭的悲慘,他的行為閃爍著人本主義光輝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