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的人口越來越多,我們也漸漸發現,地球能夠承受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大。雖然目前還沒有到極限,但是我們知道,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整個地球,都有一個「承載極限」存在。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認為中國人口最適宜的數量是8億。
中國作為人口第一大國,一直以來人口就是最大的優勢,但是伴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很多問題也開始慢慢凸顯。缺衣少食、人均資源明顯淡薄,就業壓力也在明顯增加。這樣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很難拔得頭籌。
長期以來,中國都在國際中排名第二。但是和第一名的美國相比,中國只是輸在了人均資源不足而已。美國總人口只有4億人不到,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也就是說,人均資源要被一分為四。久而久之,在人均收入方面自然不如美國。
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口自然是越多越好,而中國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也得益於中國的人口紅利。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人口紅利明顯在慢慢消失,而勞動力價格也在慢慢的超過印度、越南等國家。
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則聲音:中國的人口總量,究竟多少才是最合適的?有人說是8億,也有人說是5億,但是人口適宜論不僅僅只看經濟發展和國土面積,和其他因素還有很大的關聯。
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37.78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的一個雲南省還要小,而日本的人口總量只有1億3千萬不到,但是小小的一個日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成為了發達國家。如果按照國土面積養育人口來計算,中國養20億人口也不在話下。
但是一個國家的人口不僅僅只看國土面積,最主要的還是看糧食生產力,就拿目前的生產力來說,我國糧食自給率是95%,而其它的類似大豆這些,進口量都在50%以上,如果基於不惡化環境的情況下,我國供養人口最多是16.6億人。
我們現在計算的只是最大容量,但是如果想要變成美國這樣的經濟強國,人口控制肯定還會繼續減少,畢竟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完成,人工智慧不斷的成熟,每個行業的用人都在明顯減少。
作為一個資源並不均衡的國家,中國的西部地區資源明顯不如東部,大面積的沙漠荒灘,地理環境可以說是非常惡劣,如果想要經濟突飛猛進,主要的發展地區仍在中東部地區。
隨著人口不斷的增加,社會的就業壓力也明顯增加,每年畢業的高校畢業生,幾乎趕上了一個小型國家的總人口,但是大量的人口「閒置」,對於經濟發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由於資源有限,很明顯我國的國民人均資源並不多,每年經濟收入和美國差不多,但是中國的人均收入,在2019年才突破1萬美元。而美國,同一時間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6萬美元。這樣看來,一定量的人口數量,確實對於均衡經濟資源有更大的助益。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