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冰河時代來了?人口衰退會傷害中華文明的根基嗎

2020-12-04 猴軍集

近日關於中國人口的討論又上熱搜,官方撰文稱「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這是近年來官方最明確的促進生育的言論,說明官方對人口的基調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的「抑制人口增長」轉變為「促進人口適度增長」。

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七普人口數據不樂觀,這種不樂觀可能表現在以下幾點:

1、單身人口創歷史新高;

2、無子家庭創歷史新高;

3、人口增長率創歷史新低;

4、老年人口數量創歷史新高。

概括起來中國的人口局面就是:結婚意願低,生育意願低,出生人口持續走低,老齡人口不斷攀升,人口活力不斷流失,一股森寒的氣息正在籠罩中國人,「人口冰河時代」到來了。

「計劃生育」疊加「極速城市化」,疊加「房價極速攀升」,三股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中國人口從100℃沸點瞬間跌入冰點,這種極速墜落的慣性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讓很多人根本反應不過來。即使是所謂的人口學家,也跟不上這種急速轉變的節奏!前幾年,某著名人口學家還說一旦二胎放開,中國人口增長將難以遏制,2030年將超過15億,到本世紀中葉達到18億。然而,他的預言並沒有到來,二胎政策帶來的人口生育高潮僅僅維持了兩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就掉頭向下,今年甚至可能創下建國以來新生人口最低紀錄。

對人口危機很多人持不同觀點,認為中國人口如果降到7億,中國將和美國一樣富裕發達。有這種觀點的人,是典型的空談主義者,根本不了解人口驟然下降的強大破壞力。

人口急速衰退將對中國造成哪些傷害?

一、中國老齡化更慘烈

中國老齡化和日本、韓國、歐洲的老齡化最大的不同是過程更短、更激烈,造成的破壞更大。其它國家都沒有經歷過計劃生育,其人口增長和減少都是平滑的,過程是緩慢的,周期一般是30年左右,即使如此,日本也出現了勞動者短缺、社會活力急速下降的現象。中國由於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出生人口從巔峰時期的3000萬人/年到現在的1400萬人/年,未來幾年還會降至1000萬人/年,這就意味著未來中國老齡人口可能是青少年人口的2-3倍,二十年之後,60歲以上人口可能就會和在職人口相當。這會有什麼後果?

首當其衝的是養老金入不敷出!正常情況下需要3個在職人口的養老金才能供養一個退休人員,如果在職和退休人員達到1比1,這個漏洞根本無法彌補,延遲退休是唯一辦法,62歲不夠那就65歲,65歲不夠那就66、67、68歲!未來,很多人必然要工作到65歲以後才能退休!

其次是資源的巨大浪費。現在中國的基礎設施是對應15億人口,而且房地產、高鐵、高速等基礎設施仍然在不斷建造,隨著老齡人口增加,人口減少,未來房屋、鐵路、城市都可能出現過剩,被遺棄,被荒廢,這是財富的巨大浪費!俄羅斯正在朽爛的遠東就是前車之鑑!我想沒人願意過那種慢慢朽爛的生活。

二、社會氛圍的悲觀化

氣氛是會傳染的,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日本、俄羅斯、東歐這些國家,經濟和社會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口問題。正是人口的流失和減少,社會才失去活力,失去創新的動力和奮鬥的動力,整個社會被悲觀氛圍所籠罩,最終在沉默中走向……。

三、人口是社會和經濟的核心

人是社會的核心,是經濟的核心,人的需求是社會發展的驅動力。14億人的需求和7億人的需求絕不是7*2=14那麼簡單。歐洲人口7.5億,中國人口14億,但兩者在活力上的差距卻是肉眼可見。中國僅僅40年發展,就已經在總量上與整個歐洲差距不大。如果中國只有7億人,你認為會取得目前的成績嗎?一個單身者的經濟貢獻和一個家庭的經濟貢獻不是相加那麼簡單,家庭的聚合效應所帶來的消費需求遠超過單身者。

四、人口是創新的基礎

為何中國AI應用比美國領先?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口龐大,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海量數據,數據是AI的血液,為AI研究提供了基礎支持,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此外,中國每年理工類畢業生是美國的8倍,這些人是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智力基礎。人口,只要教育好,提供發展的平臺,就能創造無限價值。

五、「家」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中國文化最鮮明的特點是什麼?家!「家"存續的基礎是人口的正常繁衍,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家譜上找到自己幾百年前的祖先。隨著人口冰河時代到來,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子嗣斷絕而傳承斷絕。家已不再,依附於「家」的中國文化自然漸漸迷失。現在的家庭還有以前溫馨熱鬧嗎?現代的家庭紐帶還有以前牢固嗎?現在中國人家庭觀念還有以前濃厚嗎?當這些都不復存在的時候,我們的很多文化元素也將消失。人口衰退傷害的絕不僅僅是人口,而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總之,人口急速減少和老齡化,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無法挽回的系統性災難,人口的穩定性必須維持,人口的活力必須維持。建議儘快開放三胎,如果人口趨勢還不能扭轉,那就開放四胎、五胎、六胎。如果這些也都不管用,那就只能引進外國人了!

關注侯君集,城市、農村、經濟、文化!

相關焦點

  •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鑄就中國基因長城
    劉文博:中華民族內在基因中有一種強大的傳承,幾千年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全部源於民族的團結,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不明白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夢想。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就是在探尋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基因,縱觀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歷史,愛國主義內涵之所以如此豐富,愛國主義傳統之所以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臍帶」,就在於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獨特的軍民團結美德。
  • 震撼長文:5000年來,中國為什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口?
    「我們的節日」成為當下數字文明大時代對中華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統稱。當我們興高採烈地度假過節、享用節日美食的時候,您會不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的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當除夕夜裡十二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您知道嗎,這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授予的精確時間。
  •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 我選擇丁克 但我願意資助那些那些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同的人對於生育後代有不同的想法,但傳宗接代 繁衍後代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根基,即使丁克一族還是有延續的想法。我看到過一則新聞,美國的一家自然博物館的的工作人員對近200年地球人口數量的增長進行了大容量的人口統計學研究。他們推測,到2100年全球人口或將達到110億,地球面臨人口過剩的威脅。而人口過剩最壞的結果就是地球毀滅。這數據是不是很驚人?我們印象裡,每天聽到的不是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率每年下降等等嗎?怎麼還推測出這麼驚人的數量。
  •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這個問題似乎很有爭議性「我不想要孩子了 」「我的情況還可以生二胎嗎?」「 我選擇丁克 但我願意資助那些那些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同的人對於生育後代有不同的想法,但傳宗接代 繁衍後代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根基,即使丁克一族還是有延續的想法。人口問題一直是全世界各大研究機構的重中之重。
  • 人類文明會發展成為星艦文明嗎?
    有人說,星艦文明才是人類文明的最終走向。那時的人類,不拘於地球,不拘於太陽系,不拘於任何一個星球,人類種群裡的大多數人都生活在星艦裡,整個文明穿梭在浩瀚星際之中。有人要問了,人類待在地球不好嗎,為什麼要移民?
  • 梁建章四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全球人口問題不能只由中國負責
    中華文明的人口佔比不斷下降雖然中國現在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作為一個文明,中國現在並無人口優勢。比如,西方文明就有十多億人,內部擁有共同的種族、語系,宗教、價值觀和文化認同。二戰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安全上高度整合,是一個穩定的文化和利益共同體。人口是文明傳承的基礎。
  • 《文明6》主城人口怎麼分配 文明6分城人口增加方法
    導 讀 文明6怎麼分城人口比主城多?
  • 人口還是「負擔」嗎?各國紛紛鼓勵生育,這「意味」著什麼?
    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原因是因為歷史非常悠久,中華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代代傳承下來也奠定了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就比如印度,印度如果沒有被分裂的話,人口數量恐怕就已經超過中國了。那我國到底是人口過多好還是減少一部分好還是基於現在持平呢?
  • 人口衰老或可解釋人們智力衰退原因—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Tim Graham/robertharding/REX/Shutterstock 人們在變得越來愚蠢,人口衰老或是其中禍首。從1975年左右開始,人類平均IQ(智商)似乎在下降。一些人將此歸結為進化效應,越聰明的女人傾向於擁有越少的孩子。但新證據表明,與人口相關的智慧在下降,是因為現在人們的壽命更長,而隨著年齡增長,一些類型的智慧就會開始衰退。
  • 《文明6》如何快速增加人口 快速增加人口技巧...
    導 讀 文明6怎麼快速增加人口?
  •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西忻城:山歌唱響人口普查好聲音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西忻城:山歌唱響人口普查好聲音 2020-07-2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75億人口全部穿越回侏羅紀,能否延續人類文明?
    回到侏羅紀的人手無寸鐵,能打敗恐龍嗎?在舊石器時代末期(距今4萬至1萬年前),人類已經可以獵殺洞熊和猛獁象了,這是有證據證明的。一方面,在猛獁象骨頭上發現了很多人類石器造成的傷痕,還發現過一次石制武器的碎片。另一方面,猛獁象和洞熊衰退的時候正好和現代人類的興起吻合。
  • 以人類如今的科技水平,如果冰河時期來臨,人類能夠挺過去嗎?
    文/濤聲依舊以人類如今的科技水平,如果冰河時期來臨,人類能夠挺過去嗎?地球從形成之初到現在已經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時間,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無數的生物滅絕和誕生,地球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動蕩,比如說小行星的襲擊,火山的具體爆發,當然還有出現次數比較平凡的冰川時代。
  • 2100年中國人口或「雪崩」至6億 你知道這有多可怕麼?
    無獨有偶,人口學者梁建章日前也撰文稱,隨著生育堆積結束後育齡女性數量的銳減,出生人口將在2018年進入雪崩狀態,在之後十年將以每年減少30萬到80萬的速度萎縮。但現在看來,出生人口雪崩比我們預料的來得更早,也更加迅猛。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你能想像得到,出生人口雪崩,到底會有多恐怖嗎?
  • 面積一樣大,為什麼臺灣島人口是海南島人口幾倍?
    今日話題: 面積一樣大,為什麼臺灣島人口是海南島人口幾倍?臺灣島地處中國海區東南部前沿,又位於亞洲東部島鏈中環,為中國東南沿海和近海交通線側翼的海上屏障,是維護中國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海上權益的戰略要地。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華文明為什麼起源於黃河
    人類先民遷徙圖為什麼第四紀冰期結束,人類文明才開始發生呢?這就要從大河對人類文明的關鍵作用說起。最早的人類,生存是靠從事採集狩獵,因為狩獵的需要,形成了組織協同體系,原始部落因此形成。但是這種部落一般都極小,只能勉強維持自身的生存,也談不上有多餘的人口來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想。只有農耕化以後的人類,才能算是真的進入了文明時代。
  • 【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報到」,助力東鄉人口普查
    【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報到」,助力東鄉人口普查 2020-10-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臺灣省人口加速衰退,7 月死生差距已破萬!難得的觀察樣本!
    今年新生兒原本就在面臨 17 萬的保衛戰,從如今的統計來看,基本上 2020 年應該是人口的黃金交叉,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至今人口自然成長已減少了萬人。一般而言,不少國家如日韓,為因應少子化危機,減緩對經濟帶來的衝擊,都推出鼓勵移民的政策,至少來彌補可能萎縮的經濟,然而如今臺灣連人口遷入都呈現負數,這在過往也是罕見現象,最近一次人口大移出是 1996 年臺海危機時期。
  • 并日而食,歐洲中世紀「人口饑荒」與同期農業發展方向性的轉變
    加上環境的變化、鼠疫、戰爭等各種因素,生活在中世紀歐洲的人們,災難不斷的增多中世紀早期的「黑暗」——機遇與風險並存歐洲歷史的發展階段中,有兩個所謂的黑暗期:第一個黑暗期是邁錫尼文明到古希臘文明之間300多年的斷層;第二個黑暗時代就是中世紀時期。
  • 我們為什麼還在過傳統節日,這些文明價值你知道嗎?
    「我們的節日」成為當下數字文明大時代對中華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統稱。當我們興高採烈地度假過節、享用節日美食的時候,您會不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的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當除夕夜裡十二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您知道嗎,這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授予的精確時間。那麼,北鬥星座及其相關的天文概念又起源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