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似乎很有爭議性
「我不想要孩子了 」
「我的情況還可以生二胎嗎?」
「 我選擇丁克 但我願意資助那些那些困難家庭的孩子」
不同的人對於生育後代有不同的想法,但傳宗接代 繁衍後代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根基,即使丁克一族還是有延續的想法。
人口問題一直是全世界各大研究機構的重中之重。我看到過一則新聞,美國的一家自然博物館的的工作人員對近200年地球人口數量的增長進行了大容量的人口統計學研究。他們推測,到2100年全球人口或將達到110億,地球面臨人口過剩的威脅。而人口過剩最壞的結果就是地球毀滅。
這數據是不是很驚人?我們印象裡,每天聽到的不是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率每年下降等等嗎?怎麼還推測出這麼驚人的數量。是為了博眼球?還是分析太片面數據化了……
最近我國正式開始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家不用擔心,馬上就會知道我國的人口數量了。我們的國家機器能處理13億人這麼多人的每天的吃喝拉撒。根本不用太恐慌。我們真正要反思,地球真能承載這麼多人嗎?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實際上,全世界有很多國際組織年年都會開各種大會,大會上常年就人類要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進行探討。每次談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本上有個問題就繞不過去,那就是人口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放任人口一直增長下去,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大問題。因為地球的環境承載量有限,資源有限。不可能承載無限多的人口。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前兩年的電影《復仇者聯盟3》裡的大反派滅霸就是出於這樣的擔心而成為了反派。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我們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的認知是,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恆於增長的。我們默認的直線思維思考問題,你很自然地假設世界人口會「一直保持」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很快。
但現實似乎並不是這樣的,這完全就是馬爾薩斯的提出的古老謠言。或者很官方地稱為 馬爾薩斯陷阱
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源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這個理論就被人稱為&34;。
今天的世界人口大約有76億,而且還在趨於增長,這不假,人口專家預測,2100年,全球人口應該在100億到120億,還會增加三四十億,這也不假。這些信息都是我們進行直線思維的依據,你看,這不增長很快嗎?
但問題是,你的理解,人口為什麼會在80年後增長几十億。
羅斯林還有一道測試題是關於人口增長的原因的,這道題說:
聯合國預測,到210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40億,那麼請問主要原因是什麼?
□ A.將會有更多的兒童(15歲以下)
□ B.將會有更多的成年人(15到74歲)
□ C.將會有更多的老年人(75歲以上)
這個問題你怎麼選?根據當時的測試結果是大部分人選了A。多數人還是片面地認為人口增長過快,那就是有些人生的太多,所以未來人口增加兒童佔了大部分。但是,選A這個答案是錯誤的,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B,未來人口增加主要是因為有更多成年人。
你似乎不能理解,但只要愛看各種資訊的人都知道。孩子出生率降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在變慢這已經是全世界的問題。你又要問既然兒童數量停止增長了,那為什麼80年後,人口還增加40億了?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經濟發展,衛生條件、營養水平提高了,兒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有更多的兒童能活下來,長成成年人,所以新增的主要是成年人。而老年人因為醫療水平進步也活得更長。人口基數自然就變高了。而人口老齡化現象也因此而來。
隨著這幾年網絡飛速發展。大家通過各類資訊看到,印度的家庭都會生好多個孩子,但實際上,印度出生率最近幾十年一直在快速下降,1948年的時候,平均每個婦女生5個孩子,現在平均每個父母只生2.5個孩子了。此類情況還有非洲國家。
這背後的主要動力就是社會經濟發展。以前印度非洲經濟特別差的時候,加上種姓制度。大部分家庭收入水平很低,都是靠種地才能勉強能活下來,一直循環著在生活線上掙扎,更沒有任何醫療衛生條件,越是這樣就越需要多生孩子,因為孩子多了可以有更多的勞動力下地幹活。另外,醫療衛生條件差,孩子夭折的風險極大,多生幾個保險。當然,孩子多也和沒有避孕手段有關係。
所以,盲目追求孩子的數量,其實是因為貧窮而做的一個無奈之舉。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軟體技術發展 醫療藥物發展和印度對人才的重點培養。雖然貧窮家庭的基數還是很大。但或多或少地發生了改變,吃飽飯更容易了,雖然還是咖喱和咖喱……
還有隨著這幾年發展醫療衛生條件也進步了,避孕手段也有了。其實不管是什麼發展階段的國家,老百姓在經濟條件好了之後,都會主動選擇少生幾個孩子,把孩子數量降下來,每個孩子身上能勻到的資源就更多,他們活的質量更高。
不知道大家看過《縮小人生》沒?那也許就是編劇對人口問題的控訴。
所以我們真正要反思的是資源的使用方式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那才是我們要做的。而不是思考人口過剩問題。因為人口過剩對於未來來說就是一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