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究竟能生存多少人?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因為這取決於人們的生活水準、生產力水平及社會治理模式。
聖雄甘地就說過:「世界上的東西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無法滿足每個人的貪心。」
據考古研究,在公元前8000年,農業文明剛開始,地球人口約為500萬,隨著技術的進步,直到直到公元1世紀世界人口才突破3億。
此後世界人口增長又停滯了1千多年,人類渡過14世紀五十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後就不斷增長,當時世界約有3.7億。
此後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長趨勢,截至2019年8月世界總人口77億2723萬。
據聯合國預計,到了2050年,地球上將擁有97億人口;而到了210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10億。
(「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162層,高828米可同時容納1.2萬人舒適地生活和工作。)
歷史可以預見未來,由此可見生產力水平是決定人口數量的重要因素。
據美國和羅馬尼亞科學家的計算,地球上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極限是1300萬億。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字,它必須建立在人類可以通過高科技方法使用能量製造食物的前提下。
食物無非也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只要有能量和科技工業製造食物並不是一個不可以解決的難題。
一旦「生存必需品短缺」這一障礙被克服,或人類進化成為使用電池或充電輸入能量的狀態;換句話說:食物是無限的,只要空間就成了人口增長的瓶頸。
人類的體型不變,不虛擬生存,理論上地球可容納1300萬億人口。
那時候,地球陸地遍地林立高達六千多米的,2000多層的高樓。
海洋上將遍布水下城市。
地球大氣層上將遍布太陽能收集板和反射鏡,確保吸收太陽能和控制地球的溫度。
從太空看,地球有點會像《星球大戰》科幻電影中的那顆死星一樣,一個鋼鐵構成的星球。
當然這只是一個地球上理論上可以生存的數字,人類不會像螞蟻擁擠生活在地球。
隨著人類各種技術的進步,人類逐漸會在月球、火星、泰坦等星球上殖民,人類會逐漸散布於太陽系和銀河系。
當然地球還是銀河系中最美的那一顆,人類會將地球這顆母星建造的如同一伊甸園,或許到時候,地球會成為散布在銀河系中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和旅遊勝地。
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敵人不再是大自然也不是外星人,人類文明的最大危險來自人類自身。
未來1千年內是人類的關鍵時期,只要人類不自我毀滅,人類將擁有無比美好的前途。
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球等著人類去徵服,無盡的財富等著人類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