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來說,人口過剩是指自然環境之中人口數量過大而導致無法持續提供足夠的食物、飲用水、可呼吸的空氣等基本生存條件。換句話說,用更科學的術語來講,當一個地理區域內人類的生態足跡超過了該區域的承載能力時,就會出現人口過剩的狀態,這時破壞環境的速度會超過自然修復的速度,從而有可能導致生態和社會的徹底崩潰。
因此,人口過剩可以適用於特定地區的人口,也可以適用於全球人口。那麼究竟有多少人才能算是人口過剩呢?
對於人口過剩的地區來說,將會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維持每個人的基本生活,但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出現極端人口過剩的情況。當然,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僅僅基於目前人類社會的食物供給情況來分析,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隨著地球上需要養活的人數不斷增加,每個人能夠得到的食物份額必然會隨之減小。所以,我們需要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人口數量達到多少才會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基於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人口的實際變化情況是什麼!
(1900)16億人
(1940)23億人
(1970)37億人
(2000)61億人
(2020)78億人
(2030)85億人
(2050)97億人
(2100)112億人
相比之下,在12,000年前,全世界人口只有200萬,但到公元1800年左右,這一數字已達到10億。問題是,那時人們仍然有足夠的糧食可以食用,還有大量的田地可以居住。在2000年同樣如此,雖然那時全世界人口數量已到達61億之多。但是,當我們在2100年達到地球人口數量高峰時,除了傳統的室外農田之外,還將出現大量的室內垂直農業設施。
據專家給出的分析,僅牛肉每單位蛋白質所需的土地就相當於穀物和農產品的十倍。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能保持素食主義者的身份,因為這樣可以在佔用同等土地空間條件下,產出更多的糧食和蔬菜。
即使在未來幾十年之中出現氣候危機和類似於冠狀病毒這樣的能夠造成世界人口數量銳減的情況,地球上的總人口數仍不可避免地會在幾代人的時間內朝著110億的高峰邁進。畢竟,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特別是在那些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不過,幸運的是,一些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國家人口比例從未像現在這樣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情況將會持續存在。
話雖如此,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能否找到一種當人口數量到達高峰時期的生存方式,最好是沒有人會挨餓,甚至是我們不需要減少任何的畜群,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辦法呢?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答案,但是對我來說世界人口過剩所帶來的問題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那麼大,只要我們能夠妥善解決好基礎資源分配的問題,相信即使人口數量到達高峰也不會對社會秩序造成太大的影響,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