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無遺的分支:亞洲男性人口過剩帶來的安全警示》

2020-12-05 網易新聞

最近一段時間,亞洲一些國家的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的報導不時見諸報端。這一現象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問題?加拿大兩位著名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


人口專家盯上阿布哈


阿布哈是座相對典型的沙特城市。自從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阿布哈就受到眾多專家的特別關注。阿布哈位於沙特遙遠的邊境省份阿希爾(葉門邊境附近)的西南部,它與鄰近的城鎮卡米斯·穆沙特是至少6名「9·11 」沙特劫機犯的家鄉。如今,當地的清真寺、伊瑪姆(伊斯蘭教領袖的稱號)以及這個偏僻的邊境省份正處於專家的監視之下,他們想知道為什麼這裡的年輕人要劫持飛機,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撞向美國的大樓。


隨著蔓延全球的暴力衝突和恐怖襲擊使死亡人數日益上升,人口統計學家一直希望通過人口機構找到人類暴力的某種解釋。「9·11」恐怖襲擊再次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兩位加拿大心理學家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上。這份研究認為男性比例高的社會更傾向於使用暴力。通過對暴力根源的最新研究,尼爾·威納和克裡斯迪恩·麥斯奎達認為15到29歲男性比例高的社會更有可能具有攻擊性和軍國主義思想。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有關性別和暴力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兩位加拿大心理學家的觀點,同時也讓國際社會更加擔憂。


性別比例與安全的關係


在《暴露無遺的分支:亞洲男性人口過剩帶來的安全警示》一書中,政治科學家瓦萊麗·哈德遜和安德烈·德波爾談論了印度等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男性過剩所造成的令人擔憂的安全問題。

在過去數十年,亞洲人在文化上對男孩的偏愛仍舊沒有改變,再加上出生前性別鑑定等現代技術的進步,使得亞洲人因選擇男孩而墮胎的現象愈演愈烈。如果丈夫在知道妻子懷的是女孩後,他就會勸妻子墮胎,而妻子對此也不反對。其結果造成亞洲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性人數遠遠超過女性。印度政府對外公布的男女性別比例是114比100左右。但在印度一些地區的抽查結果卻顯示這些地區的男女性別比例達到156比100。哈德遜和德波爾警告說,這種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後果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危險。


兩位政治科學家援引歷史上一些男性比例高的社會傾向於戰爭以及侵略殖民的記錄。他們警告說亞洲男女性別的嚴重失衡將會是全球穩定的災難性的預示。對於安全專家而言,政治科學家的研究的啟示作用是巨大的。在最近一次安全會議上,哈德遜稱在他們公布了有關性別比例與全球暴力關係的論文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分析員專門找他們談話。楊百翰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哈德遜說:「他們問到了我們的研究工作,並徵求我們對美國對一些受非正常性別比例影響的政府所實施政策的意見。」


哈德遜和德波爾認為男女性別比例的失衡會造成青年男子找不到配偶,這些人很有可能容易發怒,對他人實施搶劫或攻擊。兩位政治科學家的結論與尼爾·威納和克裡斯迪恩·麥斯奎達在統計學上對男性進攻性的警告完全符合。以沙特(「9·11」事件中的19名劫機犯中有15人來自沙特)為例,據沙特官方數字,沙特年輕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非常高,2000年沙特20歲以下的人口佔總人口的56%。儘管沙特本國人並不存在性別比例失衡問題,但來沙特打工的外國人的男女比例達到2比1。大多數來自印度、巴基斯坦、葉門、埃及和其它亞洲國家的外國工人估計已經佔到沙特王國總人口的25%。


哈德遜說:「我認為,縱觀歷史,暴力事實上一直主要是年輕男性的行為。我認為這個觀點確實具有其生物因素。在任何社會,成年男性都是最強大數量最多的個體。而任何社會都存在著利益衝突,一些衝突都要通過武力解決。」

但也有專家反對把男人永遠看作是暴力製造者和把女性看作是男性暴力受害者的傾向。這些專家指出,一旦條件成熟,女性成為道德敗壞和粗野的暴力製造者。最近美國女兵虐待伊拉克犯人一事就充分說明女性暴露出深藏心底的邪惡,趕超男性的事例。華盛頓婦女政策研究所的艾米·塞亞扎說:「我不會因為婦女沒有製造暴力而過於相信她們,同樣我也不會因為男人有暴力傾向而詆毀他們。縱觀歷史,婦女不可能成為暴力製造者是事實,甚至連那些被推舉成為官員的婦女很少支持通過軍費預案。但這不是說婦女沒有能力製造暴力。婦女更有可能出現在性別角色快速變化的地方的衝突中。」


從「生活承受者」到「殺人機器」


塞亞扎表示:「處於變遷之中的社會的典型例子就是巴勒斯坦和車臣社會,在那些地方,越來越多的『女人彈』已促使社會學者思考所謂女性從『生活承受者'轉變成『殺人機器'的問題。」


但一些專家稱車臣和巴勒斯坦領土的婦女之所以願意變成「殺人機器」背後有幾個隱含的因素。專家以車臣為例說,在與俄羅斯安全部隊發生衝突的10多年間,有大量車臣男子被殺、被監禁或者失蹤(儘管數目不詳),這促使婦女加入反抗者的行列。對巴勒斯坦"女人彈"家庭的調查揭示了婦女渴望成為「殉道者」背後的複雜原因。比如,處於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婦女的生活異常艱辛,以及她們在傳統的巴勒斯坦社會缺乏社會文化自由和機遇等等,這些都是讓她們走上不歸路的原因。


憤怒男子和好戰政府


儘管《暴露無遺的分支:亞洲男性人口過剩帶來的安全警示》一書並沒有對中東國家的性別比例進行調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國工人在許多波斯灣國家總人口中佔有很大比例--但哈德遜稱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穆斯林國家遭受她稱之為"雙重打擊"的痛苦,即一方面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另一方面青年男子和老年男子比例不成比例的高。


哈德遜認為,從政策層面上講,男性人口過剩一般會對政府施加壓力,使政府「採取好戰的姿態,同時對尖刻的言語比較敏感,避免被認為是軟弱無能的政府。」哈德遜的研究結果對於那些年輕人口佔很大比例的阿拉伯國家尤其重要。這些國家的人民普遍對政府感到不滿,認為政府實行親美政策,因此無法在中東問題上代表巴勒斯坦利益。


儘管塞亞扎還沒有認為男性應該世界暴力負責,但她確實認為性別是一個重要但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塞亞扎說:「儘管傳統上婦女不是暴力製造者,但她們屬於整個社會價值系統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你忽視性別問題和暴力,你就可能經常處於忽視(她們)對暴力的道德支持的危險當中。我認為我們在制訂政策過程中一直忽視了婦女的作用,原因是我們打擊恐怖主義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如何消滅恐怖分子的方面,而沒有充分理解他們惡行背後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很顯然這個問題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根據和猜測。一些人認為人口是絕對過剩的。我們已經成為頂級捕獵者並且還在繁殖,事實上已經到達進化的終點,人口過剩引發了許多衝突,人口越多未來發生的衝突會越多,我認為不需要更多的人口。有人曾告訴我,如果每個人都殺死其他人,這非常恐怖。
  • 梁建章: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
    但是他在人口經濟方面的論述卻似是而非,近幾年多次發表「中國人口過剩」的觀點。比如他說中國還有「八億農民,人均耕地一畝多,所以還有很多過剩人口」,其實最近幾年去過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早已在城市打工,從事農業的大多是老人。李鐵說因為這些(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還沒解決,所以導致中國就會有長期過剩的人口。言下之意,如果人口少了,這些人的就業就解決了。
  •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我看到過一則新聞,美國的一家自然博物館的的工作人員對近200年地球人口數量的增長進行了大容量的人口統計學研究。他們推測,到2100年全球人口或將達到110億,地球面臨人口過剩的威脅。而人口過剩最壞的結果就是地球毀滅。這數據是不是很驚人?我們印象裡,每天聽到的不是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率每年下降等等嗎?怎麼還推測出這麼驚人的數量。
  • 地球上人口過剩了嗎?
    人口問題一直是全世界各大研究機構的重中之重。我看到過一則新聞,美國的一家自然博物館的的工作人員對近200年地球人口數量的增長進行了大容量的人口統計學研究。他們推測,到2100年全球人口或將達到110億,地球面臨人口過剩的威脅。而人口過剩最壞的結果就是地球毀滅。這數據是不是很驚人?我們印象裡,每天聽到的不是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率每年下降等等嗎?
  • 2019年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三千多萬
    人口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介於地理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多門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人口地理學主要研究一定區域內,比如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省區範圍內的人口分布情況、人口構成情況、人口變動情況及其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之間關係的學科。
  • 聯合國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
    聯合國報告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科技日報訊 (記者田學科)日前,一份由70多個國家250名科學家和專家撰寫的聯合國報告警告稱,地球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如果不大力改善環境保護工作,到本世紀中葉,亞洲、中東和非洲的城市和地區每年可能有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 一邊是用工荒一邊是人口過剩,信專家還是信事實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發表意見。不久前,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將面臨長期的勞動力過剩。此話一出,我們就懵了,本來我國現在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為啥又有專家說勞動力過剩?作為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和發展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鐵一直致力於研究加快農村的城市化進程。
  • 「卡特裡娜」帶來的警示 沿海城市如何抗颶風
    熱帶氣旋運動路線說明  「卡特裡娜」帶來的警示  颶風「卡特裡娜」橫掃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颶風帶來的洪水幾乎完全淹沒了紐奧良。  紐奧良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北方,瀕臨墨西哥灣,城市三面環水,市內低於海平面約2.1米,其安全依賴環繞城市約560公裡的防浪堤。紐奧良處在「鍋底」地形且位於颶風頻發區域裡,只靠防浪堤保護,是「脆弱而危險的」。此次颶風來臨時,堤壩被衝出3個30多米長的大缺口。由於海拔低,颶風過後水位仍在上漲,有的地區積水達6米深,目前80%仍浸泡在水中。
  • 世界人口或在50年內停止增長,反而帶來隱患
    有一個詞組,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人口爆炸性增長。自從剖腹產解決了難產的問題後,世界的人口就開始了指數級的增長。尤其隨著世界範圍內整體的和平,以及人類的生產力不斷突破,更是讓人口可以急速攀升。世界人口從10億到20億用了大約123年,從20億增長到30億花了33年,從60億到70億僅僅用了12年。
  • 美國人口失蹤問題成無聲巨大災難 亞洲女性成最易受害群體
    調查顯示,亞洲女性成最易受害的群體;蒙古國新總統被稱為蒙古版「川普」,或成新網紅;從高溫分布到相親再到動畫體育,無處不在的鄙視鏈究竟折射了人們何種心理?美國人口失蹤問題成「無聲巨大災難」 亞洲女性成最易受害群體尉遲琳嘉:燥起來,好各位,歡迎收看《笑逐言開》我是尉遲。
  • 中國性別比失調嚴重:每年有120萬男性打光棍
    長期進行性別失衡問題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樹茁提出警告。  天平傾斜  李樹茁常年研究中國社會的男女出生比失衡問題,他在2006年合著出版的《性別歧視與人口發展》一書裡就曾預測,2013年之後,中國每年男性過剩人口將達到10%以上,「平均每年有120萬男性在婚姻市場上找不到初婚對象」。
  • 由於人口過剩,地球上的資源已經達到了極限嗎?但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這些說法在科學上似乎是準確的,但是,它們並不是新提議,即:人口和消費可能很快就會超過地球的固有「容量」,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地球的「度量」是很大的。這個概念似乎起源於19世紀的海上運輸,當時,人們提到了蒸汽船的承載能力。生態系統的容量不是由工程師的圖紙決定的。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印度預計會在2027年前後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與此同時,從全球範圍來看,未來十年人口增長將呈總體減緩趨勢。  該報告由聯合國秘書處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發布,統計了1950年至今共235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口數據,同時對2019年至2100年間全球人口變化情況做出了相關預測。
  • 人口過億的國家新增菲律賓 人口增長率亞洲第一
    新華社/路透   隨著菲律賓女嬰喬納琳·森蒂諾27日在馬尼拉市誕生,菲律賓正式躋身1億人口大國俱樂部,成為世界上第12個人口過億的國家。菲律賓人口增長率高居不下,每分鐘有3名嬰兒誕生,每年約有158萬名嬰兒出生。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指出,由於缺乏健康生育方面的知識和服務,菲律賓貧困育齡婦女平均每人生育6個子女,比她們希望的數目多2個。
  • 7000年前的基因危機:人口銳減,所有男性互相攻擊,只留自己後代
    因為Y染色體是男性獨有的遺傳物質,當時男性人口大幅度減少,造成人類的遺傳多樣性急劇枯萎。這個Y染色體危機讓人類的生存變得岌岌可危,當時每17名育齡婦女只有一個適齡男子與之相配,這場危機影響深遠,直到2000多年後,男人的基因才緩過勁兒。男人們為什麼突然不見了,他們去了哪裡?
  • 基於紅外對射技術的安全警示系統設計
    當有人跨越警戒線時,光線被遮擋,接收端信號發生變化,採用89C51單片機進行信號處理,驅動語音晶片ISD1 820發出語音警示信號,起到安全警示效果。同時,結合地鐵站內地鐵進站時乘客需要踩踏警戒線進入地鐵的實際情況,將地鐵進站乘客進入地鐵時警示功能設置成失效,在地鐵離站後立即恢復正常功能,並以此循環往復。
  • 英報告稱全球將人口過剩 數十億人面臨飢餓缺水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英國BBC中文網消息,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發表的一份人口研究報告說,全世界將迅速進入人口過剩狀態,使數十億人面臨飢餓、缺水和缺少資源的威脅。  報告說,人口的迅速增長,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決定性挑戰,甚至比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更為嚴峻。
  • 89C51和紅外對射技術的安全警示系統設計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普及,地鐵候車區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採用四對主動對射式紅外傳感器放置於候車區的兩端,由人眼無法看到的紅外光,形成警戒線。當有人跨越警戒線時,光線被遮擋,接收端信號發生變化,採用89C51單片機進行信號處理,驅動語音晶片ISD1 820發出語音警示信號,起到安全警示效果。
  • 聯合國:海平面上升給亞洲沿海城市發展帶來風險
    聯合國:海平面上升給亞洲沿海城市發展帶來風險 2008年10月22日 22: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二00八與二00九世界城市狀況:和諧城市》年度報告,聯合國專家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將對許多亞洲城市發展帶來風險。
  • 全球78億人,14個國家人口超1億:亞洲7個,美洲3個
    從男女比例來看,全球78億人口中,男性人口比例為50.4%,女性人口比例為49.6%。從大陸分布來看,亞洲人口總數約46.42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數的59%;非洲人口總數約13.52億人,歐洲人口總數約7.45億人,北美洲人口總數約6.03億人,南美洲人口總數約4.42億人,大洋洲人口總數約0.43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