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還是「負擔」嗎?各國紛紛鼓勵生育,這「意味」著什麼?

2020-12-06 舒莫財經

我國在大眾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入,我國已經不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二是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我國的人口從數量上來說還是非常龐大的,約為14億,相當於美國的4倍多,日本的11倍多。

人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用中國的俗語可以說,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從日本的超高老齡化,印度的人口快速增長,再到資源型國家俄羅斯以及人口密度較低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有一直必談的非洲國家。

對於人口過多還是較少都有很大的爭論,我國建國以來一直面臨人口問題,截止2019年我國人口達到14億人,70年代80年代國家社會基本穩定,在此階段人口快速增長,但是相對配套的土地、工作,醫療等卻相對落後,所以對於國家的負擔不言而喻。

因此我國遇到了人口的第一個重大問題,開始了計劃生育的國策,以緩解人口帶來的巨大壓力,而到了今天我國又面臨了90,00人口的數量銳減。根據專家預測,我國可能很快進入負增長國家,媒體近些年也對我國人口現階段問題,進行較高的曝光率,老齡化初現,二胎能否得到增長,未來養老問題等等。

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原因是因為歷史非常悠久,中華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代代傳承下來也奠定了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就比如印度,印度如果沒有被分裂的話,人口數量恐怕就已經超過中國了。

那我國到底是人口過多好還是減少一部分好還是基於現在持平呢?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世界中去尋找答案,人口前十的國家比如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尼亞,孟加拉國,這樣看來好像人口過多的國家基本都是人均不富裕的國家,那麼這樣可以說貧窮原因是人口太多嗎?

過去的數十年裡,我國一直在宣傳計劃生育的理念,這個理念已經被很多人接受並且認可,再加上現在生育孩子的成本非常的高,房價也一直居高不下,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會選擇丁克或者生育一個孩子。

在過去的時代裡,人口越多越佔優勢,比如在國家的軍事方面,那個時代沒有炮彈武器只靠人的蠻力和簡單的兵器,那就只能靠軍隊數量取勝。我國的傳統文化裡家族觀念的意識非常的重,一個家族要想能夠繁榮昌盛,綿延不斷,那就一定要多多的生孩子,才能擴大一個家族的人口力量,為家族開枝散葉。

有人認為,人口是文明傳承的基礎,人才是文明繼承者的重要載體,在此之上,還有人口素質、發展水平、組織能力和凝聚力等人口質量方面的因素。如果人口數量下降的話,那麼人口質量就一定會是下降的趨勢,人口多不一定就代表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文明強大,但是人口下降的話就代表著會走向衰亡的道路。

判別一個國家的人口是否過多,還有更重要的指標那就是人口密度和土地承載力,以人口密度來比,日本的人口密度比我們要高,但是日本卻是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再比如屬於人口密度最高之列的新加坡,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在以土地承載力相比,環境惡劣的,不太適宜人類居住的以色列既是人口密度高又是沙漠地區,但是卻也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所以說人口過多不是造成貧窮的主要原因。

世界範圍內還有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奈及利亞這樣的資源型國家,但是相對於很多資源匱乏的國家,他們相比較也是不太富裕,更多的是陷入了資源詛咒,資源陷阱裡,對於擁有了不低的人口,還擁有巨大收益的資源型國家,我們不難發現,貧窮和擁有資源也沒有確定的聯繫。

世界每個國家的不同,政策的不同,資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人種的不同以及等等各種的不同,既擁有很多的多樣性,也發現了貧窮和富有,也因為各種的不同,造成了差距懸殊。

所以人口的多少,對造成的貧富問題,不是根本的問題,而是方方面面,綜合起來的多樣問題。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我們長期呼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參見《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中國生育報告2019》《中國三輪人口大論戰:要不要放開生育?》《中國人口三大流傳甚廣的錯誤認識》《中國人口報告2020:少子老齡化挑戰》,等等)。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 從「超生遊擊隊」到鼓勵生育,發生了什麼?鼓勵生育效果如何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12月份寫入憲法,並將其定為基本國策,主要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如今38年過去了,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哪些變遷呢?從上世紀80年代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到後來部分放開二胎政策,即夫妻雙方一方為獨生自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政策,到後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累計少生了近5億人,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之初,很多的「超生遊擊隊」東躲西藏。到如今國家鼓勵生育,人民日報甚至喊出:為國生育的口號。很多政府部門也出臺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是沒有遏制住生育率斷崖式下跌。
  • 從「強制少生」到「鼓勵多生」不會太遠
    人口衰減越快的國家也就是經濟衰退越嚴重的國家,人口數量較少的國家也必然因為缺乏規模優勢而跟其他國家聯合組成更大的經濟體,這就是歐美各國鼓勵生育和歐盟等區域性跨國組織產生的原因。毛澤東不但沒有鼓勵生育,相反是他首先提出生育要配合國家經濟計劃的,也是他首先提出節育要進中學課本的。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不同於他曾經接受的馬爾薩斯人口論,它本身是將毛澤東人口思想系統化的產物。人口多好還是人口少好?中國人太多到底是什麼意思?
  • 任澤平: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讓更多的人想生、敢生
    「四二一」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重擠壓生育意願。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導致生育的機會成本高。國際經驗:鼓勵生育效果如何?1)OECD經驗:鼓勵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國家鼓勵生育政策體系主要涵蓋保障休假、經濟補貼、託幼服務、女性就業支持等四個方面。其中,休假長度和生育水平相關性弱,其中原因在於延長女性休假時間與保障其就業權益存在一定矛盾。
  • 人口發展深度分析:全球生育意願的趨勢性下降可逆轉嗎?
    鼓勵性生育政策能否起效? 人口變化又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並帶來哪些產業機會?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總和生育率的趨勢性變化以及我國人口增長與結構的可能 變化。綜上,養育孩子所增加的經濟負擔越重,生育意願越低。
  • 梁建章四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全球人口問題不能只由中國負責
    按照李鐵的邏輯,只看人口數量而不看人口密度,中國有14億人口就是人口過多,日本有1.27億人口就不是人口過多,那麼假如把中國的每個省份都看作獨立經濟體,每一個省份的人口都少於日本,就不是人口過多了?就可以討論提高出生率和鼓勵生育問題了?除了日本以外,德國、英國的人口密度也高於中國,現在德國和英國也在鼓勵生育。人口密度比中國大的國家都不認為本國人口過多,中國有什麼理由認為自己人口過多?
  • 鼓勵生育,大招將至?
    中國正在進入少子化社會,這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2016年全面放開了二孩以來,2017年比2016年少了63萬,2018年比2017年少了200萬,2019年比2018年少了58萬。  有些專家看到這一數據,以為是放開的力度不夠,呼籲放開三胎。
  • 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跌至1000萬,是不能生,還是不願生?
    如果人口增長錯過了這一波嬰兒潮,未來再想提升人口數量就不會那麼容易了。 人口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支持和標誌,我國目前有14億人口,但30年後可能會減至11億,屆時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我國也會面臨因為人口不足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
  • 聯合國最新預測2100年人口,全球將達110億,中國數字讓人堪憂
    但是有個國家卻出現人口降低現象,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到2100年,中國人口數量將大幅度減少,甚至連10億人都達不到,因此這個數字略讓人擔憂。根據聯合國預測,全世界人口在未來依舊會呈遞增的趨勢,因為各國都在紛紛鼓勵生育,只不過增長的速度過於緩慢而已。截止到2018年底,全球人口總數為75.95億,根據聯合國給出的數據,到了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至97億左右。
  • 人口總量馬上世界第一,只比中國少五千萬,印度為何不控制人口?
    無論社會發展到什麼地步,人口數量人力資源始終都會是影響到一個國家的重要因素。在工業化開始階段,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時國家往往會鼓勵多生多育。並且由於經濟條件相對以前要優異的多,所以生的孩子也多了,而且更加容易養活。待到社會經濟來到一定階段後,過多的人口反而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 從美國人口滿3億看世界人口問題
    新華網專稿:美國人口普查局宣布,美國人口將於本月當地時間17日達到3億。美國人口以發達國家非同尋常的高速度在增長,並繼續雄踞繼中國和印度之後世界第三人口大國。這一消息再次引起人們對世界人口問題的興趣。     當今,世界各國對本國的人口生育政策大致分為三類。
  • 政府鼓勵生育,一個孩子60萬各種費用全免,然而民眾卻不稀罕
    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手中沒有工業基礎,也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有人口至少能夠保證基本運行,像俄羅斯就沒有搞明白這點,1700萬平方公裡土地,才有1.5億人口,壓根就沒有紅利可言,再加上本身不具備輕工業,使得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很低,每年的GDP只有1.6萬億美元,連日本都比不上。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而美國長期鼓勵生育、引進高素質移民,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憑藉安定環境吸引了大量人口和人才,1900-2018年美國人口從7621萬持續上升至3.3億,聯合國預計2100年將達4.3億,這對美國大國地位的形成與鞏固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人口不僅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人口眾多在需求端形成大市場,供給端提供充足勞動力和更多人才。
  • 到2050年,中國14億人口還剩多少?聯合國早已進行大膽預測
    如今,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增強本國實力,只為在國際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在如今這個時代,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光從軍事、經濟和政治方面入手,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人口數量。人口數量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領域想要獲得發展必須得到人才的幫助。
  • 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老人比娃娃多的時代。背後助推的是一個全球大趨勢:壽命延長而生育減少;這個趨勢在許多國家持續了幾十年,而且今後幾十年還將繼續。2018年底,地球上有7.05億老人,6.8億嬰幼兒。問題是,這個趨勢對你我意味著什麼?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人口與日本經濟》,來自日本作家吉川洋。  去年,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當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難免充滿困惑: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真的只能成為社會的包袱嗎?AI技術到底是會奪走我們的飯碗還是會為我們帶來新的轉機?
  • 未來幾十年世界各國人口的趨勢
    首先要說中國人口趨勢是在減少。截至2019年6月全世界華人在14.55億,國內幾乎就佔了97%,海外華人總數0.55億,華裔只在一個國家(新加坡)佔據主導地位。 世界各國人口趨勢,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穆斯林化,第二個方向是印度化,第三個方向是黑人化。
  • 梁建章:三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
    6月30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文章《增加人口數量並不符合國情,提升人口質量才是重點》,回應了我們的文章《人口是財富還是負擔?再評李鐵「中國勞動力長期過剩論」》。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我們願意與李鐵繼續探討人口問題。下面我們就再次回應李鐵的文章。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反方觀點2:人工智慧將取代許多人的崗位,大量人口將成為負擔。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在替代部分傳統產業崗位的同時,也會催生新經濟新產業更多的就業需求。3)是否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2016年《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估2020年中國人口為14.2億人,要達到這一預期目標需要2020年中國人口增加約2000萬,這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