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向中國學生關閉科學之門,全民英語是否還要堅持?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物理、化學、計算機、量子技術、人工智慧等科技類專業列為敏感專業,禁止所有或部分中國留學生學習,即使是已經入學的學生,如果被認定「有風險」或有某方面背景,也會被取消學習資格。

這就意味著未來中國學生去這些國家留學只能選擇文學、藝術、法律、金融等沒有技術含量的「蒸餾水專業」。話說回來,這些專業中國不比你美英加日差,中國玩文學藝術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旮瘩鑽木取火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千裡迢迢、花費大把金錢跑你那學?

美國及其盟友限制中國留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無恥嘴臉,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外語教育不能再以英語為核心了,中國外語必須走向多元化,中國留學也必須多元化!不僅要學習英語,也要學習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不僅要去英語國家留學,也要去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這些國家的很多專業不比英美差!

一、中國留學生語種分布

2019年,中國新增出國留學生約71萬,其中15萬去了美國,6萬去了澳大利亞,4.5萬去了英國,4萬去了加拿大,這四個英語國家佔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41%,如果加上紐西蘭、新加坡、愛爾蘭、馬來西亞、南非、印度等採用英語教學的國家,中國英語留學生超過50%!其它語種中,去日本的約4萬人,去韓國的近3萬人,去法國的約2萬,去德國的約1萬,去義大利的約5000人,去西班牙的有3000多人。

可以看到,英語國家是中國主要留學目的地,而法德意西四國加起來還不如澳大利亞多!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的科技能與法國德國比嗎?造成這種畸形留學分布的主因就是我國外語教育,英語獨大。英語是中國第一外語,幾乎所有中小學生都在學習英語。

二、中國全民英語教育的歷史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推行全民英語教育是有其特殊歷史原因的:

1、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英語人才奇缺,打開國門與世界交往需要大量英語專業人才;

2、中國當時的知識體系非常陳舊,而世界先進知識主要以英文為載體,中國學習西方科技就必須學習英語;

3、全民學英語,有利於中國大規模向美英等發達國家派遣留學生,快速提高中國科技水平;

4、當時中西方正處於蜜月期,西方對中國的技術管制大大放寬,中國全民學英語是向西方示好的舉動,有利於中國融入國際社會;

5、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當時漢字在計算機領域未能完全融入,漢字有被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拋棄的風險,學習英語以防萬一漢字無法進入數字時代。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在1983年英語成為高考必考的三大主課之一,中國開啟了全民英語教育時代。而這次對中國留學生下手最狠的正是這些英語國家,中國為過度依賴英語付出了慘重代價!我認為是時候改變英語在中國一家獨大的現狀了!

三、繼續推行全民英語的理由不復存在

1、大學已經成為專業英語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幾乎所有中國大學都有英語專業,每年各類專業英語畢業生達數十萬;

2、過去30多年的全民英語教育被證明是失敗的,95%的高中畢業生無法熟練使用英語,99%的人在畢業五年內將英語忘的一乾二淨;

3、英語佔用了初高中生30%的學習時間,佔用了大學一二年級50%的學習時間,如果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其它知識則更有價值;

4、中國已經是世界科研大國,有8個學科世界第一,大部分專業躋身世界前列,每年出產論文世界第一,是世界五大留學目的地之一,以中文為載體的學術體系世界領先,英文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已經不是獲取先進知識的必備語言;

5、漢字已經成功融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系統,中文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世界第二大語言;

6、英美澳加等國禁止中國留學生學習科學專業,出國留學的價值將大幅縮水,英語的價值也將大幅縮水。

7、逆全球化時代開啟,各國都在提高本民族語言地位,英語的巔峰期已過:中文在東南亞崛起,已經成為第二受歡迎外語;英國退出歐盟,歐盟決定提高法語的官方語言地位。種種跡象表明,英語正在走下坡路。

可見,全民學英語的環境已經不復存在,英國所能帶來的價值也大不如前。我認為是時候取消全民學英語的制度了:將英語推後到初中開始學習,在高中階段降為選修課,退出高考必考主課。與其花費人生十分之一的寶貴時間去學習英語,不如學好數理化,中國自己研發未來科技!

另外,中國還需要推動中文國際化,讓中文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提高中文學術系統與英語學術系統的差距。

歡迎關注猴軍集,城市、地理、經濟、人文愛好者

相關焦點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狀況是否應該改變?
    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 英美本土學生都覺得難的《英語文學》 杭外劍高卻列為必修課
    英國和美國本土得A率都不高的《英語文學》,同行避之不及稱之為「吃力不討好」的《英語文學》,杭外劍高為何執意開設並作為必修?  變革進行時  杭外劍高將《英語文學》列為必修課  高二開《英語文學》之時,杭外劍高學生張璐穎有點牴觸。
  • 頭疼背單詞,如何愛上英語表演?英語戲劇讓學生喜歡上這門學科
    3日上海學生戲劇嘉年華上,從小學生到高中生,「小演員」們通過英語戲劇表演,以「演」「說」等多種形式,不僅展現了學科素養,更將藝術、創新等元素融入。用英語表演講述巾幗英雄故事此次英語戲劇展演中,彭浦實驗小學選取了劇本《花木蘭》,30名學生用英語表演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故事。
  • 頭疼背單詞 如何愛上英語表演?英語戲劇讓學生喜歡上這門學科
    3日上海學生戲劇嘉年華上,從小學生到高中生,「小演員」們通過英語戲劇表演,以「演」「說」等多種形式,不僅展現了學科素養,更將藝術、創新等元素融入。 用英語表演講述巾幗英雄故事 此次英語戲劇展演中,彭浦實驗小學選取了劇本《花木蘭》,30名學生用英語表演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故事。
  • 學英語不需要「苦行僧」,iEnglish攻克中國英語學習「老大難」
    家長愁,學生更愁:永無止境的單詞抄寫、語法練習和範文背誦,每天花大量時間「耗」在英語上卻不見成效,學習熱情被日漸消磨,對英語的興趣也不斷被侵蝕……當「最捨得」的家長和「最勤奮」的學生在「最易學」的語言上折戟,不得不讓人開始反思:難道我們做出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嗎?
  • 英語啟蒙:如何在「全民英語啟蒙」中保持領先?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571篇原創文章。在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出國熱席捲中國大地,同時,「英語熱」也悄然興起。事實上,英語熱在中國興起是比較晚的了,日本和韓國的「英語熱」比中國要早二三十年,而且至今熱度不減。
  • 英語比科學更重要嗎?我們真的需要全民學英語嗎?
    他只有本科學歷,沒有上過研究生,英語根本就不擅長,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一個電話,裡面的人說英語,他根本就一句也沒有聽懂,直到公司其他人來向他祝賀時,他才知道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英語只是一門溝通交流的工具而已,英語沒有什麼重要的,如果按照有些人的邏輯,似乎不會英語就不能做科學研究,英語好的人似乎就應該特別厲害,這是錯誤的,雖然現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最多,但在二戰前諾貝爾獎基本上都是被歐洲人獲得,美國也只是二戰後開始發力,特別是1990年冷戰結束後,獲獎的人數才大爆發。
  • 是否還有必要全民英語,我想說「沒必要了」
    說起英語,現在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從學生時代起,就有學好數理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頭禪。英語被確立為我國第一外語,始於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英語等級考試,英語被列為必修課程,與其它必修學科同等對待。
  • 最讓學生頭疼的三門課,物理和英語佔兩門,第三門讓人萬萬想不到
    是公式和概念搞不懂的物理,還是「我認識它,它不認識我」的英語,或者是「氫氦鋰鈹硼」的化學,想必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吧,但有三門科目卻是學生們公認的「頭疼」,第一門是物理,第二門是英語,第三門可能讓人想不到,它是政治。
  • 2020軟科世界大學排名出爐,英美高校在質疑中再次登頂世界TOP100
    與英語為母語或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的申請者相比,中國留學生在語言上會「吃虧」;與西方國家的申請者相比,中國留學生在教育模式上會「吃虧」,他們在國內時多接受應試教育,思維較固化,一切以考試成績為重心,而西方國家應試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更側重於學生潛力開發、興趣培養、個性養成、社會責任感培養
  • 英語把中國的偏科天才趕盡殺絕,其中就有中國的賈伯斯
    所以英語的價值也必須由市場來決定,這樣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如果英語真有價值,不用強迫也有人搶學它,如果沒有價值,就是學會了也會丟光它,實際上大多數大學生走出校門後就把英語丟進垃圾桶,這些人學英語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強迫這類人學英語有什麼意義?國家浪費了資源,學生浪費了精力,雙輸。
  • 高考英語的是非之辯——包天仁教授訪談錄
    我們把英語當作外語來學習,而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為什麼那麼重視外語教育?包:這個問題,幾十年前我也納悶,我認為英美等國操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不必學習別的外國語言。30年前,我曾在美國訪問,在曼哈頓駛向自由女神雕像的遊船上,問過幾位當地的初中生。他們當時就說,「我們會英語,會說英語就可以走遍全世界,為什麼還要學別的語言呢?」
  • 細思極恐:絕大多數國人學了十多年英語,卻連簡單英語對話都不會
    2、全民學英語,真的有必要嗎?3、當今英語教學制度,有改革的必要性嗎,怎麼改?1、為什麼學了那麼多年,仿佛跟沒學一個樣?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清楚學一門外語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大家都知道:交流。2、全民學英語,真的有必要嗎?我都不需要數據統計,想相信大家也不需要我羅列數據。我敢肯定,絕大部分大學畢業生,畢業以後,再也用不上英語,看英語電影必須看字幕。
  • iEnglish把英語當母語學:全世界最簡單的語言不該被中國人學難了!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無效努力」。據《北京日報》調查,中國人每年學英語的總花費高達300億元。此外,每個家庭花費在英語教育上的金錢成本平均在1.2萬元左右,即使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家長每年也會將收入的20%用於孩子的英語教育。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青少兒英語教育市場規模超1250億元,家長可謂「一擲千金」。
  • 和學生做朋友,米樂英語外教珍妮特給孩子最地道的英語指導
    得益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英美老師不用離開自己的國家就可以在「中國」上課成為一種可能。米樂英語的外教珍妮特·維瑟(Janet Visser)就是這樣一位身在國外,卻「心繫中國」,致力於為中國孩子帶來純正的英語學習體驗的在線英語老師。
  • 英語需要科學評級,CEFR助力中國學生擺脫"高分低能"
    據統計,中國有4.5億人曾經或正在學習英語,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但是真正具有良好英語水平的人並不多。不少在英語考試成績優異的人,到了真... 據統計,中國有4.5億人曾經或正在學習英語,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但是真正具有良好英語水平的人並不多。
  • 碩士期間用英語的地方不多,為何考研還要考英語?
    2021年考研英語,今天下午已經考試結束,在考完英語以後,很多考生都在吐槽今年的考研英語試題難度比較大,很多考生反映考研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以及英語作文難度比較大。一些考生擔心今年考研國家線還會提高,而自己的考研成績又不好,害怕自己因為考研英語成績不好,導致最終沒有考上研究生。
  • 英語是「廢物技能」?學習英語是否重要引網友爭論
    來源:微博截圖  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的建議,並提議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引發了全民熱議:  他說:「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裡,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使學生感到負擔沉重。」
  • 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2013-01-11 22:24 來源:英美者 作者:
  • 關閉生死之門的方法(宣化上人)
    ▲ 點擊收聽音頻道──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在《道德經》上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是老子所說的道理。研究起來,很有哲理。淺釋如下: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就是有智慧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也就是上等人;聞道就是聽見這個道如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