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天才少年文展,何嘗不是飄蕩在大城市中我們的影子

2020-12-06 悸心青春

「為什麼人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常常喜歡用人生,夢想這類的詞語?

因為我們有機會過想像的生活,我們要創造我們的生活。」

在《皮囊》中看到了一篇人物事跡,作者童年時期的偶像少年文展,一位小鎮裡面土生土長的孩子,在少年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並<自己規劃了長達一生的目標計劃。並從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實行。但是當最後文展失敗了,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無論計劃的多好,終究不敵現實。

文展是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出生就有了兔唇,因為先前的缺陷難免有些偏激,但是小鎮上沒有人嘲笑他,相反都很尊敬他。在同齡的朋友都在嬉笑玩鬧的時候,文展就制定了人生目標—走出小鎮,紮根在大城市。並為這個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九歲開始每天晚飯整理中國歷史大綱,以獲取歷史知識,為中考做準備。更是組織「文展兵團」,指揮同齡孩子做事,以訓練領導能力,為上學和工作做準備。

而在高中以前,文展的計劃的實行可以說是完美,有了豐富的知識和領導能力,但是為了上中專好分配工作,需要把分數控制的很死,所以最後解散了兵團,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學習。最後完美地實現了計劃的第一步,分數控制的很死,只有一兩分的差距。考上了福州重點中專,到了心心念念的大城市。

但是在大城市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同學們用先天缺陷來嘲笑文展,文展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偏激。雖然身處在大城市中,卻格格不入。也開始痛恨上了生養他的小鎮,甚至拒絕回家。畢業後也是鬱郁不得志,最後在父親去世後回到了小鎮。曾經的天才文展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最後選擇了去一個幾千人口的村莊做發射臺的維修看護工作。

當我看完這個故事,我久久不能平息,為什麼一個如此優秀的少年,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一個克服了先天缺陷的人,卻不能克服流言蜚語的傷害。

冷靜下來,在仔細分析文展的遭遇,落寞的天才是必然的。書中和別人口中的世界,不是自己所真正感受的世界。一個天才如果不能去迎合世界的改變,最終也只會被世界的改變所淹沒。

文展的偏激、冷漠讓他不懂得去做改變,總是認為自己可以抗下所有的事,每當遇到問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與人交流。而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出身小鎮的卑微與粗鄙,甚至痛恨小鎮。更是從小就瞧不上同齡的孩子,總覺得自己是天才,高人一等。在小鎮上如此,在大城市真的也能如此嗎?少年的想法很天真。

文展畢業後,因為夢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給了一個重大的打擊,每天自己把自己置身到地獄之中,然後再開始努力的在大城市佔據一席之地。還是不與人交流,痛恨自己出身。又怎麼能真正地生活在大城市。

當現在的巴掌打到臉上的時候,不應該獨自舔舐傷口,而是應該奮起,給現實一巴掌。即使沒有能力打出那一下,也要積極陽光的面對現實。

文展妥協了,也被淹沒了,夢想也熄滅了。經受了大城的洗禮回到了小鎮,但是又被鎮上的人嘲諷了一通,去到了一個無人認識的小村莊,不在想著遠方,也忘記了故鄉。在平靜的村莊安置了被現實打碎的那顆曾經躁動不安的心。

如今的小鎮的生活未必不好。但是小鎮青年還在談論著夢想,只是夢想一變再變。

「人才不必著急,按照生活一點點做好,生活會給你答案的。」

相關焦點

  • 後來的文展究竟怎麼樣了他就像我們生活中走失的朋友……
    在我的記憶裡,少年時期的孩子最愛惡作劇,就是發現並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每個小孩一旦意識到 自己某部分的缺失,總是要戰戰兢兢地小心隱藏著,生怕被 發掘、放大,甚至一輩子就被這個陰影裡,但文展是個例外。我因此對他有種莫名的崇拜一一文展是我見過的唯一 個降伏了缺陷的孩子。在他身上透出了「硬錚錚的精氣神!」 這就是作者眼中的文展——「天才文展」。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智力超群,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該如何安置這樣的天才?中科大少年班創建的最初目的並非如此,但現在卻承擔著這樣的責任。時至今日,中科大少年班依然是天才們的聚集地。在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招生要求,必須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16周歲),高二(含)以上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具體流程,當滿足年齡條件後,提出申請,參加普通高考,然後根據考試成績,擇優進行面試。
  • 《少年謝爾頓》:天才少年的父母不好當
    這部美劇是《生活大爆炸》衍生的一部前傳劇叫《少年謝爾頓》。《少年謝爾頓》講的是少年時期的天才兒童謝爾頓小時候的生活趣事。改劇的演員伊恩·阿米蒂奇飾演少年時期的謝爾頓,演技真的是惟妙惟俏,讓人不禁覺得沒錯,他就是謝爾頓,簡直同一個人。
  • 天才少年|曹原
    我的天,這到底是什麼神仙少年,不禁讓我充滿了羨慕。這位天才少年從小就展露出超人的天賦。在我們還在小學學著雞兔同籠時。人家曹原就到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讀書,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能夠進入這個班的,全校只有3位學生,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經過層層的上述,最後通過周總理向毛主席提出該建議,以全國為範圍,各省城為單位,搜羅年紀較小且極具天賦的「天才少年」,提前進入大學學習,勵志以為國家培育出一支少而精的少年科研隊伍為最終目標。而這隻特殊存在的教育隊伍被稱之為「中科大少年班」。
  • 少年天才的遁入空門——雲海大師寧鉑
    長江流域的神童寧鉑,終以遁入空門收斂了頭上沉重的光環,從這個少年出場為1978年的「時代人物」,至其中年時的悄然謝幕都飽含著戲劇性,可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寧鉑的事情符合國人的集體心理,符合他們對神化和傳奇的水不饜足的需求。他們在那個特定年代,共同參與了神話的締造和後來的嘆息與譁然。還在贛州八中時,寧鉑的物理成績就在各科目中較弱,更重要的是他對物理缺乏興趣。
  • 美麗心靈少年希爾頓原型:戲耍 FBI的高智商犯罪天才 下
    老習慣,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個前半生活在光環之下,後半生淪落為連環殺手的犯罪者的一生,也許你會讚嘆上帝曾經創造過怎樣優秀的天才,可惜這名天才並沒有把所學之術用於造福於人類,而是成為階下囚。智商140以上者被稱為天才,據說愛因斯坦的智商為146,那麼卡辛斯基比愛因斯坦還要厲害。一時間,全校都知道出了個小天才。智商測試並不能說明一切,在學習中,數學課上他展現了出過人之處,同齡人努力學習的內容對他來說已經是小兒科了,因此校方允許他跳級。實際上,這次跳級對於童年的卡辛斯基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14歲時,曹原參加了高考,並以669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3歲時,曹原就對物理實驗特別感興趣,所以當其他同學正在努力備戰高考時,他則會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做實驗而快速完成課業。後來,因為物理老師無意中說過一句話,「在常溫狀態下能發明出超導材料,就可以震撼整個世界科研界。」曹原就因此著迷了,而且他還立志要做發明這種超導材料的第一人。
  • 「天才少年」校方:兩年出了三個天才少年 超過1萬名畢業生入職華為
    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兩年出了三位「天才少年」 包括張霽在內,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兩年出了三位「天才少年」,而且有兩位拿到了全球最高檔的201萬。其實在我們研究中心培養的學生中也有深入最基層的選調生,默默無聞付出;也有投身創新創業的開拓者,充滿夢想情懷;還有繼續深造勇攀科學高峰的攀登者;更有無數在平凡崗位做出非凡成績的奮鬥者。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可愛的,光榮的。」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成功在於智商、情商 …… 情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知道我比你好,但我永遠不會說我比你好,我知道我是頂級,但我永遠說我是老二 …」這是馬雲在某一次活動中對一位傲嬌富豪的的刁鑽提問的回答。我想從馬雲的這句話中,我們足以感受到馬雲的高超情商,反觀馬雲爸爸從一名鄉村教師到現在創立了阿里巴巴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情商一定不會太差。小時候的「外濁內清」真正的天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謝彥波小的時候是在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直到臨近上學年齡,才被父母接回城裡。
  • 我們不是注孤生的中微子——《少年謝爾頓第2季》
    而在《少年謝爾頓》中,觀眾們還可以看到一個不同以往的謝爾頓。儘管謝爾頓智商很高,思維敏捷,邏輯清晰,但他畢竟還只是個10歲的孩子。 他也會哭會鬧會發脾氣,或許這是他青春期的叛逆期,或許他不是完美聖人,但正是展現出真實一面,觀眾們才喜愛他。
  • 少年天才——曹原
    少年天才——曹原 2020-10-3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曹原:「石墨烯」天才少年的「開掛」人生!
    這個人就是中國的天才少年—曹原!出生於1996年的曹原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他所研製和發現的石墨烯在2018年的時候出現在自然雜誌的首版,從此這個中國的天才少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也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到這個優秀的人才,他所做出的貢獻已經開創了物理學研究的一個全新的領域。
  • 「小鎮做題家」背後的世界:出身小鎮的985大學生為何自嘲廢物?
    事實上,早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之前,百度「985貼吧」中就已經頻現類似的個人故事與落差感嘆。「小鎮做題家」與大城市的碰撞,也令我們想起此前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關注的「小鎮青年文學」話題。
  • "天才少年"獲華為最高offer:經七輪篩選 年薪201萬
    8月3日報導,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任正非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 14歲天才少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 真相令人詫異
    前不久,山東萊陽的教育部門就發現了這樣的「英才」——一位「6歲編程,8歲建網站,13歲創辦公司,14歲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天才少年」,出了這樣的「人才」一件大好事,很快當地的宣傳、媒體的報導,讓這位少年聞名全國,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天,真相就反轉了,這臉打得還真有點疼。山東省萊陽市14歲天才少年的故事曾在各大媒體瘋狂傳開,媒體紛紛讚揚:厲害了,天才少年!
  •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我們國內的科學技術,很多時候在國外看來就像過家家一樣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限制。作為一個科學家,需要的就是最新的技術支撐,同時也需要最先進的設備,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中國的科學家選擇去美國進行深造,說到底,這還是因為國內的環境不夠優秀,所以很多國內的科學家最終也變成了華人科學家。
  • 天才少年有什麼共同點?我們真的需要從小培養
    天才少年有什麼共同點① 廣泛的興趣趁著的酷暑,我還瀏覽和觀看了一些初中班和初中科創班學生的面試視頻。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不僅滿足「死讀書」,興趣廣泛,閱讀、音樂、數學知識和自然科學,幾乎都能玩。熱愛科學很重要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的有機或無機現象,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學習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你想讓孩子們在科學技術方面有優勢,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就會出現尤為重要。稍微搜索一下這些「天才少年」訪談,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戰績滿滿」。
  • 日本出現了驚為天人的7歲天才數學少年
    不過呢,帶著玩兒的心情去學數學的話就會感覺學好數學就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今天,霓虹君就跟大家談論一下 " 玩兒數學 " 這一話題。日本有一位天才小學生高橋洋翔,數學在這個小小少年的心中,不過就是一場小遊戲。
  • IG輔助南風直言:我也是天才少年,卻在IG坐板凳
    有一說一的講,今年的IG的陣容屬實離譜,雖然依然是我們最熟悉的中野大哥陣容,但上一年比賽暴露問題最大的打野位置,在轉會期落幕之後只是補上了一個二隊打野,但表現還算不錯的下路,卻一下子出來了七忍眾。不少水友都指責蘇小落真的是人才,放著最大的問題不管,反而讓下路上演宮鬥劇,而對蘇小落同時感到不滿的還有正在宮鬥的輔助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