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老大Botox出了在線美容雜誌 品牌廣告與媒體的界線在哪裡?

2021-01-14 和訊網

  去年上線的美容電子刊物Spotlyte,看起來和不少生活方式網站沒什麼兩樣。這裡有明星化妝師的採訪、最好用的卸妝油排行榜單。而讀者可能還會注意到這裡有些關於整容手術的報導,角度頗不尋常,比如關於女人們應該怎麼向另一半隱瞞「打過針」,如何做醫美預算等等。和一般報導潔面乳和彩妝的內容不同,Spotlyte的文章從不提及具體品牌,而是用「注射式除皺劑」、「注射式填充劑」取代了類似Juvéderm這樣的品牌名稱。

  這種略顯奇怪的表述之所以存在,是因為Spotlyte隸屬美國醫美巨頭艾爾健(Allergan),艾爾建是一家製造能撫平皺紋、消除頑固脂肪的醫美產品與醫療設備公司。根據美國相關的藥品廣告法規,Spotlyte不能提及艾爾健旗下某些產品的名稱。

  艾爾健正在努力躋身越來越壯大的醫美雜誌、網站與博客組成的媒體隊伍,這些媒體報導的內容涵蓋了Botox肉毒桿菌到面部精雕、雷射、煥膚、抽脂甚至整形外科類等「速成」療程等各個領域。《Elle》這樣的主流出版物如今也時不時在討論把這些療程和化妝技巧相提並論。2005年以來,New Beauty還出版了一本醫美季刊,專注醫美病人點評與打分的美國網站RealSelf最近也投資了一支編輯和作者團隊。

  很多品牌都嘗試涉足編輯出版領域,無論是附在目錄型冊的介紹性文章,還是Net-a-Porter出版的時裝與生活方式雜誌《Porter》,或是愛彼迎(AirBnB)、Away的旅遊刊物。剃鬚品牌Dollar Shave Club、歐萊雅集團旗下的品牌也運營著編輯內容網站,這些內容遠遠超出了給自家產品打廣告的範疇。

  以品牌主導的自媒體或將引發倫理與道德問題,尤其當這些包裝精美的廣告實際上在模仿獨立製作的編輯內容的時候。類似Spotlyte的網站更額外增添了一層擔憂——因為醫美治療所推廣的一些療程,帶有健康風險而且是不可逆轉的。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才能決定內容是不是可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新聞倫理中心主任的Kathleen Culver說,「要讓她們明白這些報導的可信度,這些報導的來源應當註明。」

  而在醫美世界裡,這變得越來越難。艾爾健進軍出版業的背景,正是公眾對醫美與整容手術的「汙名化」正變得越來越少的時候。

  2015年,知名意見領袖凱莉 · 詹納(Kylie Jenner)坦言自己接受過豐唇手術,也引發了大量年輕人希望做同類手術的報導。皮膚科醫生和整形醫生經常在Snapchat和Instagram展示「巴西臀」豐臀術、非手術隆鼻、肉毒桿菌注射的效果圖,以此收穫數百萬粉絲和新病人。

  過去兩年裡,類似Alchemy 43、Ever/body等公司引入了所謂「肉毒桿菌簡餐」(「Drybar of Botox」)的商業概念,使顧客接受更快捷簡單的肉毒桿菌和各類填充劑注射的快速手術。根據美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lastic Surgeons)的數據,2018年美國共進行了740萬次肉毒桿菌毒素注射,270萬次填充劑注射。

  Alchemy 43的商店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現在我們不會特意強調,『這屬於醫美範疇,那屬於常規美容範疇』了,」前美國版《Elle》的美容總監Emily Dougherty自2018年起擔任New Beauty主編,她說:「我們現在用來變美的東西……可能是出自醫生的辦公室,也可能來自藥妝店的貨架。」

  美國批准Botox肉毒桿菌素用於短時治療皺紋不到三年,New Beauty就面世了。Dougherty給這個出版物增加了類似T臺妝容、美妝攝影大片等新色彩,還增添了更多被她稱為「美容糖果」的內容,有關護膚品、化妝品的報導和有關隆鼻、豐胸等深度內容並列,還提供有關如何了解風險、查詢高可信度供應商的詳細信息。

  儘管該雜誌內頁穿插著美容產品和醫藥產品的廣告,但多數廣告商還是醫生:他們在每期雜誌的後半部分,通過付費的個人報導兜售其服務與經驗。雜誌的所有者Adam Sandow說,他們成立了一個由整形醫生、皮膚科醫生組成的顧問委員審查文章和廣告,以確保內容準確。

  「如果你寫的是介紹口紅的文章,雜誌給了你錯誤的建議,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他說,「如果你在網上讀到有關抽脂術的文章,卻得到了糟糕的建議,麻煩就大了。」

  最終,New Beauty的編輯部門的運作方式與多數雜誌一樣,至少與商務團隊之間存在一些區隔。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紐豪斯學院新聞學副教授Aileen Gallagher談及New Beauty時說,「這用的是一種更傳統的時裝與美容新聞的編輯方式,這種區隔雖然很少,但還是存在的。」

  但Spotlyte的情況就不一樣了,Gallagher稱之為「品牌新聞」。

  Spotlyte是艾爾健數位化項目「月球漫步者(002351,股吧)」(Project Moonwalker)的一部分,這個項目包括新推出的「Regi」,一個預訂按摩到填充物注射等各類療程的應用程式。

  目前,艾爾健還在致力招募更多的「千禧一代」嘗試注射肉毒桿菌素和其它產品。在今年1月的財報電話會上,艾爾健首席商務官Bill Meury指出,過去的五年裡,其「千禧一代」用戶從原來的30萬增長到100多萬,預計將在未來5年超過X世代。

  7月,艾爾建被艾伯維(AbbVie)以630億美元收購,還面臨著來自Evolus旗下Jeuveau等肉毒桿菌行業「新貴」的競爭。今年早些時候,艾爾建邀請了一些美容編輯在他們的個人Instagram中發布有關Botox肉毒桿菌的付費廣告。

  一位艾爾健的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艾爾健並不將Spotlyte視為一種營銷工具。」

  關注醫藥政策與法規的行業出版物Pink Sheet的一位執行編輯Nielsen Hobbs說,艾爾健銷售的產品(如「Botox」)幾乎等同於其所代表的醫美手術(肉毒桿菌注射),所以不需要標記特定的品牌名稱來推動銷售。

  「在這一點上,英文中的『肉毒桿菌素』就是Botox這個品牌名——就像用『舒潔』(Kleenex)指代面巾紙一樣,本身就是『打肉毒素』的意思。但他們避免使用品牌名,因為這樣就能避免要全面披露風險信息,」他說,「由於他們在市場居於主導地位,不管這個網站吸引了什麼業務,在肉毒桿菌素這個品類的總銷售額實現的任何增長,都將使艾爾建受益,就算這個網站沒有推薦人們去購買Botox品牌的產品。」

  瀏覽網站時,你可以看到刊頭Spotlyte下方標註著「來自艾爾建公司(By Allergan)」的說明。在「關於網站」的部分,披露了網站所有者和經營者是艾爾健,並提及艾爾建擁有酷塑(Coolsculpting,但醫療設備與藥品的信息披露要求又不相同)與非處方藥護膚品牌SkinMedica等信息。如果被採訪的醫生都是艾爾健的顧問,網站也會在報導中標註說明。另有簡短的風險披露聲明,提供有關詳細副作用概況和信息的跳轉連結。

  但如果你要找艾爾健在網站是否透露其擁有Botox和Juvederm,或者概括說明自己同時製造某些類型的「撫皺填充劑」,只能說這些信息隱藏得太好了。只有偶爾屏幕上會出現一張優惠券,提供「艾爾建醫美套餐」療程的50美元折扣。

  藥品廣告受到美國聯邦藥品管理局(FDA)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嚴格監管。這兩家機構不願透露有關Spotlyte的評論,一位FDA的發言人表示,在不存在直接產品促銷的情況下,「對FDA的要求是否適用,以及如何適用的評估,最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根據FDA的定義,Spotlyte可能會被歸類為「提高疾病意識的網站」,Hobbs說。此類網站的目的是分享一般的信息,不談論具體治療方法的名稱。

  正在接受醫美服務的消費者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RealSelf則試圖在獨立媒體與品牌出版物之間找到立足之地。該平臺上線於2006年,人們可以瀏覽有關整形手術的點評、發布照片、分享治療和求醫的經驗。其收入來自於向醫生收取的廣告費用。

  2017年,RealSelf融資4000萬美元,由Warby Parker的Andy Hunt創立的風投公司Elephant領投。根據Geekwire的報導,RealSelf在今年1月裁員36人,並指谷歌算法的改變導致了網站流量下降。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其獨立訪問者從4月的400萬人次,下降到9月的265萬人次。

  所以,RealSelf把賭注押在了編輯內容上,希望以此重新吸引人們訪問。RealSelf從很早開始就有自己的博客,但如今傾向於每日編輯和報導所有關於醫美的報導和動態,甚至從挖角New Beauty來當網站主編和作者。網站創始人Tom Seery曾表示,他希望消費者能更積極地參與網站互動,而不只是具體研究某個療程的時候才瀏覽網站內容。

  「我們要如何在更固定的周期、更持續的方式介入社群成員的生活?編輯內容是關鍵,」他說。

  網站的文章將包含讀者所在區域醫美診所的連結,或是真實的手術經驗分享。但 Seery表示,廣告還是會和編輯內容分開。

  「我們把編輯們從可能的偏見中分離出來,要求他們選擇採訪對象時,不考慮醫生會付多少錢,或是我們與其的商業關係,」他說,「這樣會損傷我們在編輯內容上的誠信。」

  說到底,讀者必須能夠信任自己正在閱讀的信息,這在有醫美療程內容時尤為重要。

  「對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很令人困惑的階段,」新聞倫理學教授Culver說,「讀者們並不真正明白中立報導,與某品牌發布報導之間的區別。」

  原標題:肉毒桿菌老大Botox出了在線美容雜誌 品牌廣告與媒體的界線在哪裡?

(責任編輯:徐悅 )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原標題: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 什麼是肉毒桿菌?肉毒桿菌又有什麼作用
    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於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  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 區分肉毒毒素和肉毒桿菌
    - 肉毒桿菌在土壤、動物糞便中,比較常見,我國西北部,如新疆、青海甚至西藏等地區的土壤,含有肉毒桿菌比率比較高。- 肉毒桿菌本身是沒有毒性的,有毒的是它的芽孢,經過滋養生成的肉毒毒素,也就是我們培養用作藥用的物質。
  • 濰坊坤娜醫療美容醫院:怎樣瘦小腿上的肌肉
    注射Botox瘦小腿的過程:  注射瘦小腿肌肉的具體過程是使用一種較細的針頭,將較少量肉毒素非常精確地注入小腿的預定部位就可以了。注射肉毒桿菌,注射後可以從事正常活動,不會受影響。肉毒桿菌能使腓腸肌萎縮1~1.5公分,效果能維持4~8個月。注射瘦小腿肌肉治療是很正規的,以肉毒素進行注射,是一種簡單而正規的方法。  注射botox瘦腿效果:  腿部是愛美的女性的很注重的部位,一雙纖細的美腿能讓你成為矚目的焦點。
  • 男子微信朋友圈倒賣「肉毒桿菌」獲刑八個月
    2016年4月,某快遞公司員工方某某在手機微信群上看見有人打廣告賣「肉毒桿菌」,一盒只要780元,廣告還宣稱美容效果非常好。儘管心裡明知藥品在我國不允許私下銷售,覺得價格實在便宜,況且愛美的人那麼多,「肉毒桿菌」一定有很好的市場,轉手一賣,就能賺個差價,方某某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開始打起了廣告,聲稱自己有物美價廉的正品「肉毒桿菌」。開美容院的石某看到了方某某的廣告,由於美容院正需要這種藥品,石某便向方某某下單。
  • 對於肉毒桿菌,你知道多少?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女性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美、更年輕,更符合自己想要追求的樣子,而選擇進行各種美容微整。其中長盛不衰的,就是打肉毒桿菌。那麼肉毒桿菌究竟是什麼,是什麼原理,以有多大的效用及潛藏多大的危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無需注射的天然肉毒桿菌,麥當娜西班牙王后都在用
    麥當娜的私人教練採訪時說:「麥當娜是一個非常自信的藝術家,並改變了她對肉毒桿菌的態度,因為許多其他的明星太多使用。我可以告訴你,她找到了一個可以替代肉毒桿菌的產品,其他許多明星已經在使用。凱特王妃更是一直使用Biotulin進行保養,誕下夏洛特小公主7小時後便與媒體見面,好氣色和膚質震驚了整個美容界。
  • 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
    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時間:2016-05-16 19:3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
  • 《商業周刊》:艾爾建醫美藥品肉毒素Botox誕生記
    Botox是從肉毒桿菌提取的毒素。肉毒桿菌在保存不善的的罐裝食品中興旺繁殖。肉毒素毒性很強,少許便能使人因呼吸肌麻痺而窒息,被視為全世界最致命的生物恐怖主義潛在藥劑之一,被美國疾控中心列為有可能對公眾、動植物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高度管制物質。因此如果這些肉毒素哪怕失蹤了一丁點兒,艾爾建也必須向美國疾控中心解釋。
  • 艾伯維肉毒桿菌毒素Botox(保妥適...
    2020年06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其提交的一份補充生物製品許可申請(sBLA),該申請尋求擴大Botox(保妥適,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桿菌毒素A)的處方信息,用於對抗膽鹼能藥物反應不足、不耐受或出於任何原因不願意繼續抗膽鹼能藥物的兒科患者
  • 美容整形專家:botox除皺 果然非同凡響
    botox除皺 果然非同凡響核心提示:botox除皺屬於注射微創美容中的一種常見形式,能夠有效的解決眉不對稱的矯正,扶平口周紋,口角整形等問題,並且botox除皺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對botox除皺甚是不解。
  • 北京葉子整形美容醫院專家解釋「什麼保妥適(Botox)」
    北京葉子整形美容醫院專家解釋道:其實它是一種美容手段,最突出的兩大功效是祛除動態皺紋及瘦臉。早在八年前,已經有足夠多的好萊塢明星對Botox的神奇功效上癮,在娛樂圈掀起的狂潮蔓延到大眾周遭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保妥適英文名Botox,是美國艾爾建(Allergan)公司的商品註冊名,其通用名為注射用A型肉毒桿菌,肉毒桿菌, 是一種神經毒素。
  • 【肉毒桿菌】肉毒桿菌副作用_肉毒桿菌塗抹有作用嗎 - 太平洋親子網
    2013-08-05 專家解讀:肉毒桿菌到底是什麼 肉毒桿菌本無毒,當它進入厭氧(缺氧)的環境,便很快滋生成肉毒桿菌毒素。「任何食品的生產環境都不可能無菌,奶粉中的肉毒桿菌很可能是隨空氣中的小顆粒物飛入生產管線,...
  •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2020-12-0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以毒攻毒:董民團隊攻克肉毒桿菌中毒難題
    七種亞型中,BoNT/A和BoNT/B所導致的肉毒桿菌中毒居多。得益於肉毒素對運動神經元的特異性,A和B亞型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於治療由神經過度興奮引發的肌肉障礙相關的各種疾病。肉毒素為大眾所熟知的應用是在美容上用於消除皺紋。肉毒素家族蛋白是由單一基因編碼的雙鏈蛋白,該蛋白在合成後需由蛋白酶激活從而切割成兩條鏈,包括輕鏈和重鏈。
  • 肉毒桿菌有多毒:毒過氰化鉀不足1微克就奪命
    我職業生涯中,只碰到過一個肉毒毒素中毒的病人,當時他是吃了野菜罐頭中毒的,不過由於中毒劑量不大,加上搶救及時,病人最後有驚無險。」李慧忠說。  至於為何奶粉中會檢測出肉毒桿菌,周展超表示,任何食品的生產過程都很難做到完全的無菌。此次奶粉事件,問題可能出在原料採集、生產、轉運或者包裝等任何一個環節。
  • 肉毒桿菌或對腦部有副作用
    近日,據瑞士媒體「瑞士資訊」報導稱,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肉毒桿菌(Botox,也稱肉毒素) 注射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種祛皺方法對人腦中的某些區域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人們熟悉的肉毒桿菌A型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強的一種物質。肉毒桿菌被用作祛皺產品,通過麻痺前額部位的面部肌肉而達到效果。
  • 為漂亮注射最大劑量肉毒桿菌 女子中了「美麗」的毒張嘴都困難
    顏敏這才回答:「我前段時間才打了肉毒桿菌,美容師說不能吃消炎藥!」「你別是肉毒桿菌中毒吧?」藥師說,全身無力,是肉毒桿菌中毒的一種典型症狀。  「不是喲,我打肉毒桿菌都過了一周多了,怎麼可能現在才中毒?」顏敏回憶,8月19日,為了能讓自己的身材更勻稱,在朋友的推薦下,她到一家美容機構花了3960元打了兩針肉毒桿菌,「一針在肩上,一針在小腿。」
  • 陳海良:進口保妥適(BOTOX)面面觀
    陳海良:進口保妥適(BOTOX)面面觀   近日,素有「美容針之王」之稱的美國進口肉毒素保妥適(BOTOX)進入中國美容市場。作為美國肉毒素類注射美容第一品牌,保妥適(BOTOX)佔據全世界肉毒素注射83%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