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節,廢棄農作物處理成了難題

2021-01-09 浙江環保新聞網

  到現在為止,我省在秸稈資源的利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請看記者的調查。

  秸稈還田有補貼

  「今年我們籤的糧食訂單裡明確寫了,秸稈不能燒了。」距晚稻收割還有個把月,嘉興平湖市林埭鎮共和村的種糧大戶李垚已在琢磨秸稈的處理方法。加上流轉的土地,今年他種了600多畝水稻,而糧食部門來籤訂晚稻訂單的時候,他注意到,訂單中加入了環保標準,希望種糧大戶可以帶頭做好秸稈禁燒行為。

  按李垚的經驗,一畝水稻田能產生500多斤秸稈,這其中的一半,他打碎還田,作為下一季作物的肥料,剩下的有一部分賣給附近的菌菇種植戶。他說,現在秸稈的回收主要通過代理上門,每擔秸稈差不多100斤,價格15元至18元,而秸稈的收割、綑紮都需要僱傭人工,算下來每畝秸稈的人工也要差不多100元。

  「整個鎮上只有一個菌菇種植大戶,運到遠的地方,價格又不划算,今年還是把秸稈打得更碎點,在田裡多用些的好。」李垚所說的,正是當下秸稈回收的難題之一,在菌菇種植較多的地方,秸稈的收購價要比他賣過去高出近一倍,秸稈的利用與收集成本和資源分布有很大關係。秸稈的堆放也需要考慮場地費用、安全隱患等問題。

  據統計,平湖的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約30萬噸,其中水稻佔到18萬噸,麥草也有近8萬噸,切碎還田仍是現在秸稈資源最主要的運用方式,佔到整個總量的34%以上,而平湖的菌菇種植戶們每年也能消耗5到6萬噸的秸稈。

  平湖出臺了鼓勵農作物秸稈利用的補貼政策,將秸稈切碎還田的每畝補10元,麥草秸稈需要翻耕的,每畝再加20元,秸稈綑紮農機補助60%,對於收集秸稈的合作社和企業也按照數量進行補助。這一季,平湖農業部門還將在當湖、曹橋、鍾埭三個街道進行試點,加大秸稈還田和菌菇利用量,試圖探索建立專門的秸稈資源收集隊伍和收儲地。

  環保利用有市場

  今年我省有糧食作物種植的30個市轄區將禁止焚燒秸稈,秸稈去哪兒?生物質能源化的發展與運用被視作一個大方向。目前,我省已有47個農林生物質能源化生產企業,年利用生物質原料129萬噸,其中秸稈的運用佔到44萬噸。

  忙碌一上午,年近50歲的蔣為民剛得空吃午飯,作為一個秸稈收購代理商,他手頭掌握著不少平湖當地的種植大戶的聯繫方式,但這段時間平湖還沒有太多秸稈,他往返於江蘇、上海金山等地收購原料。老蔣收來的秸稈主要供應平湖的聖普新能源科技公司,負責人朱忠華早些年做的是煤炭生意,可這生意越做,朱忠華越是覺得,煤炭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不會是能源產業的未來趨勢。到2009年,他回到平湖創立公司,研發起生物質能源的運用。

  根據平湖秸稈資源的分布狀況,朱忠華在公司周邊的新倉鎮、廣陳鎮、新埭鎮建立了秸稈收購點。2010年到2012年三年間,朱忠華堅持從平湖當地收集原料,到了去年,這樣大規模的收購還是因成本原因跨到了外省。「省內人工成本太高,我上半年從平湖收購的秸稈每噸要400元,從江蘇運來的秸稈已經打包粉碎好,卻只要300多元一噸,」他說,現在每個月,他都會事先通知代理商下個月的計劃用量,由他們負責收購,如果新的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本地秸稈的收購可能會更順利。

  卡殼的不光是原料收集,還有銷路。秸稈製成的生物質燃料雖然比煤炭煙塵少,但每噸價格達到850元,比煤炭高出三成,沒有企業願意使用。2011年,銷不出產品的朱忠華決定把產品賣給自己,他投資700多萬元,在附近的虹霓鎮成立了一家新能源供熱公司,把生物質加熱為蒸汽,供給周邊8家工廠。

  1噸生物質料約能產生4噸蒸汽,按每噸265元的價格,回本還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更大的問題是,這現在依舊是朱忠華最主要的銷路。「我預計平湖還剩下將近8萬噸的秸稈資源,要是能找到應用的企業,這些量我都能消化。」他說,因為運用規模不大,現在工廠每月只消耗400噸到500噸原料,去年他從平湖收購的秸稈總量只有1.2萬噸左右,但好歹自己闖了條路出來,如果能再建兩個供熱公司,情況將會更明朗。

  再探新路有潛力

  雖然尚未有明確的答案,我省在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已經有了多方向的探索,期待通過各類綜合運用,為秸稈資源打造更通暢的出路。

  這幾天,衢州衢江區杜澤鎮的李泉水正準備採收茭白,作為當地最大的茭白種植戶,李泉水的茭白田有400多畝,而除了賣茭白,他還聯繫了上海一家工藝品製作企業,把茭白秸稈也賣了出去。李泉水告訴我,一畝茭白地能產出500來斤的茭白秸稈,今年上半年,他賣給工廠的價格是每斤1塊5。最近,他動員了周邊不少農戶,預計下半年要賣出30到40萬斤,他還與上海這家企業談技術合作,琢磨著在鎮裡辦廠,就近利用茭白秸稈。

  在桐鄉市,秸稈資源的利用則與養殖業緊密結合起來。以湖羊養殖為例,整個桐鄉的湖羊飼養量達到35萬頭,收來的秸稈一部分用來做飼養棚的墊料,茭白秸稈等資源則可以貯存起來直接餵羊,一年下來,湖羊養殖可以消耗近3萬噸的秸稈。今年,桐鄉還把秸稈作為消納基質,加入到養豬場的沼液處理環節,現在全市一半的養豬場都用上了秸稈。

  從運用量上來講,生物質能源化的潛力將是最大的。寧波山愛能源總經理胡嶽標告訴記者,單純的秸稈原料生物質運用尚不成熟,需要通過摻雜木屑等物質才能達到接近煤炭的熱能,他們將產品的生物質揮發提高到99%,並通過對鍋爐的技術改造,實現近80%的熱效率轉化,使燃燒效果接近煤炭,每噸價格近千元,目前供應的企業中有一家日使用量就超過500噸,更多企業還在找上門來。

  「我們的團隊正在攻克純秸稈轉化成生物質燃料的技術,我也準備再去國外學習秸稈的烘乾技術。」胡嶽標說,目前,山愛能源一年要生產20萬噸的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品,在整個華東地區擁有五個生產基地,但省內僅有一家設在湖州南潯,以鋸木為主要原料,秸稈資源仍以省外收購為主。今年他將在寧波北侖區建設生物質供氣項目,而如果純秸稈利用可以實現,加上我省近日將出臺的扶持政策,農戶和環保企業都將從中受益,更多省內秸稈將在生物質能源化方向尋得出路。

相關焦點

  • 秋收秋種路上,農作物「寶寶」會遇見哪些「攔路虎」?
    秋收秋種路上,農作物「寶寶」會遇見哪些「攔路虎」?在秋收秋種路上,農作物「寶寶」還得經過許多「攔路虎」的考驗,比如連陰雨(寡照)、乾旱、早霜凍(低溫)、寒露風、颱風、暴雨洪澇(秋澇)……
  • 路橋供電提前部署秋收保電
    9月18日上午,村民在田間正準備使用用電設備時,被前來服務秋收的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發現後及時制止。隨即,隊員們用隨身攜帶的絕緣膠帶將線路老化處緊扎處理之後才開始接電使用……這是路橋區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服務秋收活動的一個縮影。
  • 全國秋收圖景,你的家鄉秋收是哪種呢?我的是第3種,極其壯觀!
    白露已過,全國都開始秋收了,每年的秋收都是農民伯伯的一大忙季,每天早早的就起床收莊稼,不要小看農民,你們吃的糧食可都是他種的,沒有他你也許現在還餓著肚子呢,秋收是農民的一件大事兒,當然每個地方的秋收都不一樣,下面跟我來看看秋收的壯觀景象吧!
  • 趙斌要求抓好秋收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保豐收
    21日,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上簽訂了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責任狀,鹹寧、仙桃兩市作了典型發言。副省長趙斌要求,各地要大力抓好以水稻為主的秋收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確保實現今年糧食增產2億公斤的目標。
  • 蘇北農村秋收的場面,在我眼裡,是世上最美的風景!
    圖文:紅豔每年的九月底,是老家玉米豐收的季節,這個時候回老家,走進鄉村,到處都是機器的轟鳴聲,到處都是來來往往運送玉米的農人。對秋收的渴望,也許老人們是最為渴望的事了,尤其是秋收前的一段日子,他們每天都會到田間地頭逛逛,那種收穫的迫切,一目了然。
  • 航拍秋收:江蘇各地農作物喜迎豐收
    金秋十月,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在江蘇各地,農戶們在農田裡忙著收穫成熟的農作物。   泰州興化水稻種植面積為137.97萬畝,由於品種選擇、播栽技術和田間管理等方面措施得當,豐收已成定局。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作栽站副站長王繼漢表示,今年水稻畝均產量已經突破650公斤,全市水稻總產有望超過90萬噸,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蓮藕、玉米、紅薯等農作物也陸續迎來收穫季。
  • 本月農作物應加快秋收進度 防禦秋季連陰雨
    陰雨天氣不利於我省中北部尚未成熟的水稻、玉米光合積累、提高單產,也不利於秋糧的收穫晾曬,對我省秋收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2016年秋收進度較常年偏慢。總體9月作物氣象適宜度為中等偏差。9月天氣氣候特點9月全省平均氣溫20.5℃,較歷年同期偏高0.5℃,全省大部地區月平均氣溫正常~略偏高,大理南部及東部、保山、德宏、臨滄西部、文山東部偏高1.0~2.0℃;月平均累計降水148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14%,與歷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月降水正常~略多,滇中地區降水偏多幅度較大,其中楚雄中東部、昆明西部、玉溪北部等偏多8成以上。
  • 在垃圾分類過程中處理廢棄塗料得正確方法
    垃圾分類處理,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活方式轉變都有重要意義。 首先,減少填埋佔地。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大量土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其實我們生活中裝修中所剩餘的廢棄塗料,也是環境汙染的來源之一。
  • DNF豐收的季節農作物組合攻略 全禮盒組合公式匯總
    農作物組合攻略相信很多玩家已經參與到了DNF豐收的季節活動,而且也獲得了部分的禮盒獎勵,但是還有很多玩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盒獎勵。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們帶來DNF農作物組合攻略,還想要獲取對應禮盒獎勵的玩家趕緊來看看以下DNF豐收的季節禮盒組合公式吧。
  • 颱風季節來臨,這些方法幫你降低農作物損失
    進入5月,華南地區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季節,一言不合就「放大招」的颱風活躍期又要來了。在2020年8月23日,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擊廣東珠海,全市受災損失80.41億元,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12.55萬畝,農牧業直接經濟損失約4.2億元,農業設施損毀嚴重,給全市農業生產造成毀滅性破壞。
  •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形成的,你們真的知道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年分四季四季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對應3個月。春季每年3.4.5三個月是春天,這個季節氣溫回暖、萬物復甦。接下來就是夏季6.7.8三個月就是秋天,這個季節天氣炎熱,蟬始鳴。再來就是秋季了9.10.11這三個月是秋天,秋季氣溫轉涼,農作物成熟,俗稱秋收。
  • 星露谷物語農作物種植條件一覽 種植季節與周期
    就拿農作物為例,種植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還有一定的收穫周期。得掌握好這些信息,來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牧場主。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星露谷物語農作物種植條件一覽,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哦。   重要提醒:許多農作物換季要枯萎的,所以看到季節日期,可別血崩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 馬雲:呼籲認真處理廢棄口罩並且合理有效使用口罩
    1月30日消息,馬雲今日在個人微博發文,呼籲認真處理廢棄口罩並且合理有效使用口罩。 但口罩成了重要的資源之後,又成為新的問題。他呼籲,認真處理廢棄口罩,避免形成新的傳播隱患和環境汙染。對於每天大量的廢棄的口罩,建議按照醫療廢棄用品進行分類,居民在家中將使用過的口罩放入密封的袋子裡或者容器中,居民小區也設立單獨的垃圾桶用於丟棄使用過的口罩,再由防疫部門與市政部門統一處理。
  • 保衛秋收 村幹部自製「驅獸器」
    「豐收在望,白天有猴子下山掰玉米,夜晚野豬拱倒成片的玉米、高粱。」龍井鎮政府一位幹部說。立英村的中寨、橋上等村民組,靠山的莊稼受害尤為嚴重。野生動物受保護,不能獵殺,只能想盡辦法驅趕。可是,動物們「神出鬼沒」,往往人剛離開,它們就躥到地裡,讓大家不堪其擾。該如何「保衛秋收」?
  • 四時合序 萬物有靈——《身邊的二十四節氣》裡的「秋收」與「冬藏」
    早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就說:「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約成書於西漢的《禮記·月令》中說:「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在這個月中,立秋之日,天子要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西郊舉行迎接秋季的祭祀典禮;新谷收穫,各地官員督導秋收、完善堤防、修繕宮室、加固城郭。
  • 它曾是綠肥,還是良好的飼料,如今卻成生態難題,是誰的錯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水生植物,它曾是綠肥,還是良好的飼料,如今卻成生態難題,是誰的錯呢。 人們其實更喜歡叫它綠萍或者紅萍,之所以叫它滿江紅,是因為它裡面的花青素會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當氣溫比較低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紅色了,這個情況一般發生在秋冬季節。在滿江紅屬的其它植物中,還會有變成黃色的情況,在氣溫回暖之後,它們又都會變回原本的綠色。
  • 處理之後它們又回你家了!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去一個特別有「味道」的地方,平時咱們看見得繞著走的垃圾,到這兒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說到這兒可能很多人已經看出來了,今天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位於大仵鄉的光大柘城城鄉一體化發電項目。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每年處理30萬噸農林廢棄物,可以為本地農戶增收8000萬元,直接及間接帶動3000餘人就業。而且,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配置有先進的煙氣處理技術,煙氣排放標準優於《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年發電量約2億度。
  • 秋收的山中村——石斑鳩
    國慶假期尚屬中秋節令,賞紅葉還不是時候,但卻正是秋收時節,那金燦燦的玉米、黃橙橙的柿子、紅彤彤的山楂把小山村妝點的五彩繽紛,美不勝收。抽空來小山村轉一轉,不但可以欣賞美麗的金秋景色,還能感受和分享農民朋友那份豐收的喜悅。石斑鳩村的南、東、北三面,分別被高聳的馬鞍山和雄峻的桑黃嶺環繞,只有村西是一個谷口,一條彎彎的山路與021鄉村公路相通,是這個小村出山的唯一通道。
  • 內蒙古陰雨寡照不利秋收 呼和浩特寒冷似冰窖
    預計未來三天,全區大部晴朗少雨,氣溫較低,建議各地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秋收進度,減少不利天氣帶來的損失。10月9日,阿拉善盟迎來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劉婉清 攝)近日,內蒙古在一股分外「狠絕」的冷空氣影響下,氣溫「斷崖式」下跌,昨天(10日)白天,全區大部天色陰沉欲墜,雨絲斷斷續續、若有若無,撲面寒冷。
  • 廢棄的「水中巨獸」——核潛艇如何處理?俄簡單粗暴,美選擇深埋
    那麼各國都是怎麼處理廢棄核潛艇的呢?廢棄不等於無危害,隱形危險仍需要謹慎處理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的核潛艇最多。一般來說,核潛艇的壽命只有40年,達到服役年限後就要做報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