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鮰魚之河豚味道

2021-01-08 芒果君爺爺的美食札記

紅燒鮰魚之河豚味道

文/圖 芒果君爺爺

鮰魚,它的學名很洋氣——長吻鮠。肥坨的長吻鮠不像其它淡水魚活躍,大白天隱匿在深水的石縫之中,靜靜地看著其它魚兒在它頂端遊弋。原來,長吻鮠畏光,潛伏,只為黑夜出擊養精蓄銳。

長吻鮠,分類學上為鯰形目、鱨科、鮠屬,是長江水系名貴的淡水魚。可紅燒鮰魚是談美食,庖廚可不理會這些生澀的專業分類,但曉得如何烹飪好吃與否。至於水產分類學,那是研究長江水產學者的事兒,與庖廚何幹?

儘管長吻鮠名字生分,可它恰恰分布在荊州人身邊的河流旁。但楚人對這種體態光滑,長長尖吻,上頜突出於下頜,色澤灰白泛紅,長著一雙呆滯小眼和一對悠長觸鬚的魚,很難準確叫出它的名字。

長吻鮠是無鱗淡水魚,可無鱗魚在荊州多了去了。鯰魚,黃顙魚,黃鱔以及泥鰍,荊州人無不耳熟能詳,唯有長吻鮠讓人不著邊際。

也難怪,長吻鮠,2007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同年,又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瀕危物種升格一步就是滅絕。滅絕,意味從地球上消失,如中生代的恐龍,只能在百科書裡看見它的身影。荊州,雖是長吻鮠的故鄉,但荊州人對它極陌生,這緣於它的稀世罕見。正因為它的隱而不露,才使它在淡水魚群裡是那麼彌足珍貴。

人工飼養,何求不得?

隨著養殖瀕危物種的興起,無盡的長吻鮠雲集在湖泊中,冗雜在池塘裡,當今長吻鮠的存量,不知比古代多出好多倍呢。於是,長吻鮠高昂的身價一落千丈,食之,不再是奢華的心理享受,借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來形容它,真是恰如其分。

中國古代唐宋年間,長吻鮠亦非尋常之物。少見,給其打上了珍稀高貴的標籤,鮮美,給文人墨客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宋時,蘇東坡在啖食長吻鮠後詩興大發,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詩句。蘇軾將長吻鮠喻為無毒的河豚。河豚的鮮美至味究竟到什麼境地?能用生命的代價去嘗試美味,常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拼死吃河豚」的危言,自幼大扺是知道的。

清時,胡世安撰寫的《異魚圖贊箋》中說道「河豚藥人,時魚多骨,鮰魚兼此二美而無兩毒」。意即鮰魚有河豚與時魚的美味,又無河豚和時魚的毒素。川西樂山人胡世安,明崇禎元年進士,順治元年降清,官宦人家,且是文化官員,做人做文章應有自律之心。然而,胡世安吮吸鮰魚湯汁後,興奮地得意忘形,譽美詞藻窮盡,忽思奇想,將長吻鮠比作「西施乳溢」,真是斯文掃地,想入非非。

古人又道「洄魚,一名水底羊,今人以作假河豚者也。」將長吻鮠充當河豚並非無中生有,古往今來,打假依然任重道遠。

其實鮰魚亦有毒腺,分布尖如利刃的背鰭、胸鰭上,宰之尤須謹慎。但鮰魚肉及魚鰾食之坦然,無須冒生命之虞,絕對安然無恙。

荊州人多不曉得長吻鮠為何方神聖,提及鮰魚荊楚人也似是而非難以釐清。但要說起江團或者肥坨,這些充滿肥胖肉感的名字,估計大都不會陌生。在荊州,江團與肥坨之名祖祖輩輩就這樣傳承下來。民間有「不食江團,不知魚味」的說法,但它僅僅存在故事裡,餐桌上難見其蹤。可以想像,舊時漁民搖著舢板,在波濤洶湧的長江上捕獲一頭江團的喜悅之情。難怪古人又說「江團,一名水底羊,無鱗而肥美」呢。

鮰魚,可清燉,但更多是紅燒。濃油赤醬的熱烈,遠比儒雅的清燉更粗獷,更誘人。

紅燒鮰魚,中國名菜之一。紅燒鮰魚,中國菜譜當然要關注它的原產地,這是荊楚人的又一殊榮。人們一旦認知中國名菜,必心懷忐忑,神化中國名菜的烹飪工序。其實,紅燒鮰魚簡便易行,毋受形上學之束縛。

鮰魚宰殺,左手扣住魚鰓兩側,右手從持刀從頸下劃開,留其魚鰾,其餘扔之。治淨後分切為塊,入混合油脂鍋中加姜塊大蒜花椒煸炒,爾後放入荊沙豆瓣醬、香醋以及適量醬油,著清水製備湯底。倒入魚塊,加蓋中火燜煮即為紅燒,就是這麼簡單。

十餘分鐘後,豐富的蛋白質灼熱後被瓦解,析出的胺基酸的鮮美味汁紛至沓來湧向舌尖,濃油赤醬滲入魚肌,脂香伴著微辣,顫顫巍巍的端上桌來,人們飲饌自此得到了極大滿足。

它是「水底一隻羊」?抑或荊江兩岸人們傳說的「江豬子」?還是什麼輕佻的「西施乳」?一切盡在諸君想像中。

我以為,它就是當之無愧的「河豚」之味。

芒果爺爺

版權所有

芒果君爺爺,曾起草《荊州魚糕》、《荊州魚元》、《紅心鹽蛋》等食品標準。

此文文圖為芒果君爺爺原創,版權歸芒果君爺爺所有。

融梗的和洗稿的請繞道~

歡迎勾搭後臺君。

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轉發即最大的支持。歡迎各位親們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相關焦點

  • 一天捕了200多斤鮰魚 最大的鮰魚10多斤
    其中,鮰魚網的修補和編織最為緊要,「鮰魚值錢,剛剛開捕的那幾天,鮰魚多,(漁網)得提前準備好。」令張福喜們喜出望外的是,今年的鮰魚,不是一般的多。   在長江捕撈鮰魚,所用的漁網為絲網。由於鮰魚是底層魚類,因此漁民在捕撈時,要把漁網沉到江底。跟刀魚捕撈一樣,鮰魚的捕撈也需要兩條船一齊合作,拉網作業。   今年專門從事鮰魚捕撈的漁民,比過去一些年要多。
  • 紅燒河豚魚乾毒死一居民
    本報訊(記者皇甫萍)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往年同期較多發生食物中毒的公共餐飲、家庭辦酒均未報告有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但10月3日本市南匯區一居民因食用河豚魚乾引起食物中毒並死亡,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人士警告市民:切記勿食河豚魚。
  • 河豚小鎮吃河豚,河豚小鎮,全是河豚~
    今天我們來到了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的十裏海河豚小鎮,別看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濱海小鎮,但這裡卻蘊藏著很大的玄機。各種河豚魚做成的美味,河豚魚雕塑,河豚魚塗鴉,河豚魚非遺麵塑,河豚主題民宿。總而言之,無論是吃的,住的,玩的,用的,看的等等,這裡的一切似乎都與河豚有關。什麼,你還在因為吃河豚而害怕嗎?那你大可把心放在肚子裡啦。
  •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吃河豚為何要「拼死」,顯然是因為河豚有毒。但即便如此,河豚的美味還是擋不住前僕後繼的食客,那麼,如果真中毒了,醫療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人該怎麼辦呢?     蘇克勤告訴記者,古人解河豚毒方法其實挺多的。比如,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認為用「蘆根煮汁,服之即解」。而隋朝名醫孫思邈給出了這樣一個偏方:「凡中其毒,以蘆根汁和藍靚飲之,陳糞清亦可。」
  • 河豚究竟有沒有毒,怎麼做才好吃?
    湯汁稠濃,奶黃色,嗅之,有魚的鮮香,用筷子碰一下熟河豚皮,抖動了一下,不欠火,也不過火,從色澤和湯汁方面來看,屬於蘇州稱之為白汁,南京鎮江稱之為白燒,未加調味色,從行話來講,口味屬於本味,又稱鹹鮮口。眼睛審視之後,再用筷子插進魚背,感覺其質感,感覺魚大但肉質不老,筷頭順勢在魚汁中沾一下,放入口中,品其鹽分的多與少。
  • 河豚上榜
    河豚上榜中國魚類種類繁多,肉質細膩新鮮、口感豐富、肉香味美。但是下面的這些魚你吃過幾種?鯉魚,鯉魚是最常見的魚類,生活在淡水,肉質細膩,魚刺較多。平常主要吃法是糖醋鯉魚、紅燒鯉魚、清燉鯉魚、清蒸鯉魚。水煮魚鯰魚,鯰魚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水質不好也容易成活,嘴上有四條鬍鬚,生長速度較快。
  • 氣鼓鼓的河豚有著多種做法,最厲害的是河豚蟬翼生魚片,你敢吃嗎
    一隻河豚的N種吃法「只有想不到的 沒有吃不到的」他家的招牌就是河豚,兩種河豚做成的多種河豚菜品,一種是紅鰭東方魨,另一種則是暗紋東方魨,店家一直從專門的河豚養殖基地進貨,並且已經去除有毒的部分,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而且每天的河豚數量是有限的,想要品嘗的朋友們儘量早一點去哦。
  • 河豚有毒卻風靡日本,蘇東坡拼死都要吃,肚皮入口滑溜溜
    江湖上關於河豚的傳說很多,河豚扁扁的生氣的時候卻胖嘟嘟,據說古埃及人還利用這一特性,把它們當保齡球打;河豚又叫海中絕命毒師,遇到危險就放毒、著急了連自己就毒,不少人因吃它一口就喪命。河豚有毒,卻是「天下第一鮮」河豚有毒,但依舊嚇不住吃貨的嘴巴。日本美食店鋪不乏河豚店的身影,河豚刺身河豚火鍋河豚炸物,河豚已經成為日本料理的一大象徵。
  • 無毒不河豚 不食河豚,不知魚味
    首先要溯本清源,人們約定俗成地把「河魨」寫作「河豚」,這其實是一個生物學常識錯誤。河是魚類,而河豚是哺乳動物,諸如白鰭豚等等都算作河豚的範圍。不過也沒有必要吹毛求疵,所有人提到「河豚」都知道是那種需要「拼死吃」的東西。中國長江裡常見的河豚是紅鰭東方,隸屬於形目、科、東方屬。
  • 開背鮰魚實力擔起「縮減等餐時間」的核心所在
    而紙包魚是選用半成品食材開背鮰魚,用紙包裹著魚,鎖住了魚肉的鮮嫩,摒棄傳統的炭烤方式,沒有重煙油膩之感,好吃且不上火。所以,近幾年來,紙包魚的熱度非但不曾消減,反倒更為火爆。 開背鮰魚-安徽三珍食品 傳統活魚食材在紙包魚的烹製過程中,都是現點現殺,味道、烤制時間均由人工把握,難以成規模。
  • 河豚到底有沒有毒?我們替你拿命試了
    處理河豚要打足一百二十分精神,從小我是被禁止圍觀的,怕我打擾。一大勺豆油下鍋去,噼裡啪啦的響聲讓人心頭震顫,看著魚身在油裡慢慢被煎透,廚房裡就已經有香味了。蔥姜蒜下鍋炒香,河豚順著鍋邊丟進鍋裡,火要大,料要足,看著鍋裡咕嘟著的條條河豚,就能想到味道。
  • 紅燒鰻魚,鰻魚肉丸湯,味道堪比飯店,毫不遜色!
    由百家號作者《美食記錄你的胃》發布紅燒鰻魚,鰻魚肉丸湯,味道堪比飯店,毫不遜色!【紅燒鰻魚】又到了每日分享美食的時候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紅燒鰻魚,一直生活在海邊,老媽的魚做的那叫一個絕堪比飯店的廚師,網上買魚再配上,過得簡直太美味了,鰻魚屬魚類,看著形似蛇,但是沒有魚鱗,一般產於鹹淡水交界海域,鰻魚的營養成分比鱸魚,雞肉,牛肉等高得多,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更是陸上動物,所不能相比的,不僅可以降低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血栓。
  • 媲美河豚的深海安康魚,味道真的是非比尋常,我替大家先嘗嘗
    『如果您上網搜索安康魚的信息,肯定會發現這些文字:在日本江戶時期,安康魚是最高級的貢品,有"東部吃安康、西部吃河豚魚骨透明狀,很多部分都是脆骨,魚皮非常厚且有韌性,一會兒紅燒出來捲曲狀相當迷人。
  • 紅燒安康魚,鹹香美味,端上桌都誇好吃
    紅燒安康魚By 煮婦小食光鮟鱇魚,俗稱結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鮟鱇是鮟鱇目硬骨魚類的俗稱。在日本關東,鮟鱇魚被喻人間極品,有所謂「西有河豚、東有鮟鱇」之稱。鮟鱇魚肉質緊密如同龍蝦般,結實不鬆散,纖維彈性十足,鮮美更勝一般魚肉,膠原蛋白十分豐富 (故洋人稱之為「窮人的龍蝦」)。日本人喜愛吃鮟鱇鍋,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鍋,日本人還會以鮟鱇魚肝作為壽司,而鮟鱇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據稱有清熱解毒的美膚功能,一般食法為蒸或者是刺身。
  • 紅燒偏口魚,味道鮮美,最經典的家常做法
    紅燒偏口魚朋友來做客的時候還帶了一條新鮮的魚,鮮魚做出的味道真是棒極了。原料:魚、蔥、姜、蒜、油、鹽、料酒、紅燒汁、醬油。小貼士:燒魚時將魚兩面煎一煎,味道更好吃。來自 美食天下 政媽媽 的作品。
  • 上海人吃的「長江鮰魚」多是美國貨
    記者陳抒怡  晨報訊昨天上午,5萬尾體長7-10釐米的長江鮰魚歡快地躍入了長江中。據介紹,這些放流魚的「父母親」來自野生長江鮰魚。據了解,上海市場上一些打著長江鮰魚招牌的,多是美國斑點叉尾鮰魚。長江鮰魚是傳統名貴魚類,與鰣魚等並稱為長江四大名魚之一。由於過多的捕撈活動和生長環境的破壞,野生的長江鮰魚已經很難被發現。
  • 紅燒鮟鱇魚,詳細教程,簡單易用,最實用的烹飪視頻
    紅燒鮟鱇魚中國人特別喜歡名字帶點吉祥寓意的東西,比如,你常看到葫蘆與蝙蝠的搭配,其實就是福祿的意思;蝴蝶與貓嬉戲,其實就是耄耋(mào dié)的諧音,是長壽的意思;猴子站在馬背上,暗指「馬上封侯」,指事業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