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懂年度巨片《星際穿越》必看的15部科幻片

2021-01-09 網易娛樂

11月12日,影迷萬眾期待的《星際穿越》將在我國公映。我們選出15部最具代表性的太空電影,而曾經啟發過諾蘭的那五部作品也正包含其中。看過這些電影後也許你會更好的理解諾蘭的這部《星際穿越》。(文/方聿南)


11月12日,影迷萬眾期待的《星際穿越》將在我國公映。這一回,廣受推崇的神級導演克裡斯託佛·諾蘭將目光瞄準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和廣袤的宇宙,謳歌了一段奔向天外坐標尋找全人類生機的無畏探險。一方面,影片形同一部紀實科教電影,所有細節都有據可依,毫無雷射槍和外星人入侵的花哨,另一方面,劇本基於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時空穿梭理論,對於地外空間的想像極盡天馬行空,牽涉黑洞、蟲洞、廣義相對論、萬有引力等形形色色的理論,延伸出無盡時空中的無儘可能。正如《帝國》所評論的,這是一出超越想像的關於太空和時間的歌劇。當然,諾蘭雖牛,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接受採訪時,他透露有五部(《2001太空漫遊》《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超時空接觸》)太空電影對自己創作《星際穿越》產生過影響。望眼欲穿的影迷們假如適當補習一下經典的太空電影,對欣賞和理解《星際穿越》,應該是大有裨益的。為此,我們選出15部最具代表性的太空電影,而曾經啟發過諾蘭的那五部作品也正包含其中。(文/方聿南)


《2001太空漫遊》(1968)

400萬年前,一塊神秘黑石啟發猿人的智慧大幅度躍進;公元2001年,黑石又指引人類升入太空,通過蟲洞進入宇宙深處,與智慧生命做進一步的接觸。作為一部科幻片,《2001》高度忠實於現實物理法則,並對30多年後的未來世界做出全方位的想像,庫布裡克聘請多位專家顧問,不惜工本力求盡善盡美,大到智能電腦的無孔不入,太空站的內飾,飛船航行的靜寂無聲,小到位數更多的電話號碼、信用卡的廣泛使用、語音識別功能,甚至能找到iPad的原型。片中的飛船和太空特效至今仍令人信服而震撼有加,它們更像是紀錄片中栩栩如生的現實影像,而不是虛構故事中的電影特技,在古典樂章的伴奏下,影像被烘託至超凡脫俗的境界。片中的情節和人物都被弱化,不以曲折跌宕的懸念來刺激情緒,追求的只是一種虛幻奇妙而回味無窮的體驗。結尾高度開放,將冥冥中主宰一切的智能生命化作虛無的留白,賦予觀眾巨大的思想衝擊力。


《人猿星球》(1968)

改編自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同名科幻小說,著名懸疑電視編劇羅德·瑟林操刀劇本,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3955年,太空人喬治·泰勒的飛船墜落在一個未知的星球,這裡的人類臣服在類人猿的統治下,而猿類也和人類一樣有著等級制度。泰勒遭到猿類博士的百般迫害,藉助兩名猿類科學家的幫助,他證明了人類的文明成果,並逃出人猿控制。當他行走在海灘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來飛船經過蟲洞來到了2000年後的地球。上世紀60年代,冷戰的陰雲籠罩西方國家,片中影射人類通過核戰爭摧毀了自己,與冷戰思潮不謀而合,因而具有難以言喻的震撼效果。驚世駭俗的世界設定,「換位思考」的故事情節,晴天霹靂又意味深長的結局,給人以無窮遐想和反思,令全球颳起一陣人猿風,並一直持續到今年翻拍的《猩球黎明》。


《飛向太空》(1972)

影片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家萊姆的同名原著,太空人克裡斯前往索拉裡斯星球的航天站調查事故,駐守那裡的三名科學家之一已自殺身亡,其餘兩人也都魂不守舍,而克裡斯很快也產生精神幻覺,甚至遇到了已死去了十年的妻子。最後他發現,原來索拉裡斯星上的大洋竟是具有意識的智慧生命,航天站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洋掃描了來訪者的大腦皮層後製造出的實驗品。相比常規的太空電影,本片的太空旅行不僅表現人類對宇宙疆域的開拓,更有對自身潛意識的深入探索。神秘莫測的大洋恰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內心的種種幻象,影片也重申了人以自身丈量萬物的習慣性和局限性。事實上,塔可夫斯基對此片並不滿意,他認為全片的主題在於內心,那層科幻的外衣完全是全無必要的。這種說法不能算吹毛求疵,然而,儘管《飛向太空》不是塔可夫斯基最好的電影,卻仍是太空電影中最深邃肅穆,最觸及靈魂的傑作之一。2002年美國導演索德伯格翻拍此片,成就不如原版。


《星球大戰》(1977)

《星球大戰》可說是生逢其時,70年代佔據好萊塢的仍是粗糲的現實主義風,為數不多的科幻電影多走悲觀厭世和恐懼反思路線。盧卡斯書寫了一個神話與英雄的傳奇故事,橫空出世,讓觀眾在如痴如醉中,與充滿憤怒和頹廢的70年代訣別,好萊塢從此跨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紀元。時至今日審視這個故事,依然令人興奮不已,邪惡殘暴的銀河帝國,年輕無畏的勇士遊俠,身懷絕技的長者,勇敢美豔的公主,舉止逗趣的機器僕從,形態各異的外星怪獸,呼嘯的飛船,恢弘的死星,各色視覺特效層出不窮。《星球大戰》啟發了好萊塢,讓他們發掘了新時代大製作的秘密公式,那就是奇觀式的視聽效果,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劇情設置,配以美國傳統保守的主流價值觀,時至今日,這仍是絕大多數好萊塢巨片賴以吸金的固定搭配。《星球大戰》不僅深刻影響了後來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而且對整個美國和世界流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難怪裡根總統要用「星球大戰」為自己的戰略防禦倡議命名。


《第三類接觸》(1977)

1977年,《第三類接觸》與《星球大戰》一齊掀起太空科幻片的熱潮。與後者不同的是,這部斯氏經典沒有五彩斑斕的太空激戰和奇形怪狀的超級武器,它以二戰後沸沸揚揚的UFO劫持事件為話題,牽出一段人類與外星人充滿和平與善意的邂逅。影片採取多線平行的結構,單身母親吉莉安的孩子被外星人所吸引,並在一個深夜被劫走;電工羅伊被飛碟發出的光線燒傷後,腦中迴蕩奇怪的幻覺和神秘音符,並開始狂熱地尋找外星人;與此同時,一支法美聯合科學小組在世界各地尋找遺失的船隻、飛機,並解讀出外星人留下的線索;他們最終匯集在外星人的指定地點,見證巨型飛船的降落。片中最標誌性的也是這段高潮,科研人員與外星生命取得了溝通,採用的是宇宙共通的藝術形式——音樂。當外星飛船從小山背後緩緩洞現,時間仿佛凝固,每個人都抬頭仰望,場面猶如一種莊嚴的朝聖儀式。雙方的對話從生疏到熟練,最後共同演奏出一首氣勢不凡的交響樂,歷史性的一刻來臨,兩個文明之間激蕩出智慧的火花。


《星際旅行》(1978)

曲速引擎,蟲洞理論,超光速旅行,都是現實中物理學的重要課題,但大多數人對這些名詞的了解,卻是源於《星際旅行》。進取號的船員便是通過壓縮時空,航行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不像它的那些續集,《星際旅行》電影首部曲最能繼承原版的探索精神。一團碩大無朋、無堅不摧的高能離子云,逐漸緊逼威脅地球的安全,進取者號的船員數次試探交鋒後,發現所要面對的竟是三百年前太空總署發射的航海家六號探測器。這一令人啞然失笑的真相,充滿了想像力與合理性,航海家六號被一個機械文明接收並改造後,重新送往地球,在歸程中,它積累了大量知識,進化出了自我意識,並迫切希望面見自己的創造者。正如人類將《聖經》和《物種起源》奉為典籍,正如每個孩子都會追問自己的來源,《星際旅行》反映的是所有智慧生物都孜孜探尋的話題:生命起源。


《異形》(1979)

《異形》是一代觀影人集體的銀幕噩夢,其巨大的成功,在之後幾十年內催生出多部續集、前傳和外傳。但沒有一部能像首部曲,用單純的恐怖來俘獲觀眾,即使在3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令人手腳冰涼,掩面破膽,尖叫連連。70年代末正是冷戰高峰,處於核子陰影籠罩下的人們,被精神壓力壓得疲憊不堪,猶如群體幽閉恐懼症患者。《異形》點中了當時觀眾的恐懼死穴。開篇鏡頭從浩瀚的宇宙空間,移到大量金屬牆壁和管線搭建出的狹長、空曠、陰冷的飛船內景,籠罩著一股孤寂、無助、壓抑的氣氛。正像宣傳標語所說,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從頭至尾,這種絕望情緒一直瀰漫在畫面中,通過外太空將幽閉空間恐懼症千百倍放大。影片對成年異形神出鬼沒、始終難窺全貌的處理手法,頗得《大白鯊》的精髓,增加了懸念效果。它向觀眾揭示,比起兇猛強大的異星怪獸的追獵,真正的恐懼來自不設防的內心,來自人性的軟弱,來自於孤獨處境下的絕望無助,來自於面對未知時的彷徨難安。


《太空先鋒》(1983)

菲利普·考夫曼改編湯姆·沃爾夫所著的同名小說,運用大量模型布景和特殊效果,拍出這部規格恢弘的航空史詩《太空先鋒》。影片以上世紀50-60年代的美蘇冷戰為背景,集中描繪了第一批美國航天員的誕生歷程。故事主角均有真人做原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出的七名太空人,在經過嚴苛的訓練後,相繼完成數次太空任務,成為舉國英雄,成功地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保持了領先地位。本片的看點並不在廣漠的宇宙,而表現一群雄心壯志的太空人如何努力適應太空環境的訓練。沃爾夫為創作小說,曾花大量時間考證這七名主角太空人的日常生活,所以高度忠於小說的電影亦可作為一部精準詳實的紀錄片來欣賞。劇組採用大量模型還原冷戰初期的各色飛行器,並穿插了不少紀錄片段,一切細節皆有據可依。片名直譯是《真材實料》(the right stuff),指飛行員互相認可的一種使男人無所畏懼的特質,通過影片描述的航天之路,他們完整地詮釋了這份令人熱血沸騰的質地。


《星際之門》(1994)

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一具奇異的「星際之門」,軍方認為這是某種地外先進科技,於是派出一組小分隊進入考察,他們在另一邊遭遇了來自遙遠星系的生命,自稱為太陽神並以暴政統治遠古的埃及,在小分隊的領導下,被奴役的人民開始了抗爭。有趣的是,片中的故事背景,既可以視作對既定歷史常識的一種顛覆,數千年前的古埃及被外星人統治,金字塔則是外星文明的產物等等;與此同時,天空高懸的三個月亮,似乎又在暗示主角其實是穿越到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地球,而星際之門是一種穿梭太空的便捷工具。模稜兩可的巧思給人驚豔之感,也值得回味咀嚼,反倒是日後的「破壞狂」導演艾默裡奇,在動作戰爭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大場面流於公式化的刻板。不論如何,影片開創了將考古、太空航行、時空穿梭相結合的科幻亞類型,之後派生出三部美劇和多部電視電影,熱播超過15年,搭建起龐大的世界觀,共同組成科幻迷津津樂道的「星門」文化。


《阿波羅十三號》(1995)

1970年4月,太空船阿波羅13號在登陸月球途中,一個氧氣罐爆炸導致船艙失去氧氣、動力和導向,三位太空人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必須在僅剩的四天內重返地球。該片取材自真實事件,依據是當事人的回憶錄《與月球失之交臂》改編。該次登月飛行雖然失敗,但飛船的返回本身在美國太空探索史上卻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高度寫實的太空片,影片要在「完全劇透」的情況下營造出戲劇懸念,並避免航空術語的堆砌,以達到通俗大眾。《阿波羅13號》完成了上述挑戰,以精緻的細節和克制的情緒,呈現了一場扣人心弦的太空歷險。為了追求影片的真實感,攝製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攝實景,並且將一部波音707改裝成航空飛機,用於演員體驗太空人時的失重狀態。飾演太空人之一弗洛爾的是兩屆影帝湯姆·漢克斯,開拍前他研究了任務錄音和大量文字資料,還惡補了物理學課程,出色的表演讓真正的弗洛爾也極為讚賞。


《超時空接觸》(1997)

《超時空接觸》虛構了一次人類接觸地外文明的奇特經歷,雖耗資不菲,特效出眾,但絕非炫耀視聽效果的爆米花。影片充分運用各種富於象徵性的畫面,表現出極高的科學素養。開篇氣勢恢宏的三分鐘長鏡頭模擬了無線電信號的旅程;按照外星人圖紙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過程,是對人類受精孕育新生命的一種比喻。片中科學的成分遠大於幻想,即使幻想元素也都建立在現有科學認知的基礎上。每一處科學概念的闡述,不但細微而且合情合理,推動劇情無可替代。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影片的小說原著者、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科學與宗教,哪個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如此嚴肅的議題,搬上銀幕極可能淪為沉悶的說教,更別提以結論服眾。然而本片不但找到了這兩個爭鋒相對的觀點之間的交集,更拍出了豐富的娛樂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軌跡。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克服重重挫折一圓太空之夢,與「父親」重聚以及意味深長的演說,均令人難以忘懷。


《迷失太空》(1998)

影片改編自60年代同名美劇,背景設定與《星際穿越》頗有相仿:公元22世紀,地球環境極度惡化,人口飛速膨脹,食物消耗殆盡。為拯救瀕臨毀滅的人類,宇航局計劃前往外星球上開發新家園,羅賓遜一家被選中擔任前鋒部隊的使命,而陰險狡猾的史密斯博士也混上了飛船,懷著強烈的報復心企圖進行破壞。影片耗資近億,特效十分出色,飛船遠徵,外星地貌,異形蜘蛛,智慧機器人,時空隧道,充滿驚險,恐怖,懸念,探秘,幽默與溫情,娛樂元素繽紛多彩,但劇作的拼貼上欠缺精心,有點像多集電視劇的雜拌,力圖面面俱到,新鮮熱鬧之餘,也讓人抓不住重點,只是一堆刺激視覺的特效大雜燴,缺少一種啟發好奇的科學精神。直到後半段,父親為拯救家人墜入時間旋渦,和長大後的兒子相遇,二人在誤會和爭執中取得彼此的諒解,並攜手化解了危機,才展現出一絲新意。這段混雜時間錯位與親情救贖的情節也與《星際穿越》不無重疊,不妨期待諾蘭更技高一籌的處理吧。


《火星任務》(2000)

這是一部大膽展望人類未來的硬科幻電影。2020年,宇航指揮中心調遣四名太空人,前往火星調查一次災難事件並營救倖存者,營救組也在途中遭遇險情和犧牲,剩餘成員抵達火星與倖存者會和,他們一同進入火星人留下的遺址,得知一個驚人的真相:是火星上的史前巨災開啟了地球文明的起源。片中的一切情節,都不是無根據的天馬行空,而在試圖預言未來星際旅行的真實藍圖。主創遵循先科後幻的原則,先構思科學事實,再編織虛構的驚險故事。拍攝中全程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任技術顧問,無論是宇宙飛船和火星探測儀的外觀與內部陳設,全觸摸式的交互界面,功能強大的電腦作業系統,都根據NASA準備未來登陸火星的前瞻而創作。此外,影片還將引發過全球轟動的「火星上的人臉」等熱門話題編進故事中,更增添了情節的現實肌理。全片科幻內核的質地十分堅硬,堪稱《2001:太空漫遊》之後最有科學依據支撐的科幻片。


《衝出寧靜號》(2005)

該片是好評如潮卻遭腰斬的熱門科幻劇《螢火蟲》的電影版,電視劇原班人馬盡數回歸,故事背景則比原劇宏雜的多。前職業軍人科姆與一幫船員駕駛走私飛船寧靜號,在宇宙中過著逍遙無羈的日子,自從一對兄妹搭載上船後,麻煩就接踵而來,一切線索都指向一個被廢棄的行星米蘭達,船員們逐漸揭開了埋藏在這顆星球下的罪惡往事,同時發現自己身處兩股龐大勢力的夾擊中。導演喬斯·韋登的創作靈感來自南北戰爭小說《殺手天使》,因此這曲太空歌劇與眾不同,從視覺到配樂,具有大量美國西部片的風格,主角還使用一把老式的左輪手槍,堪稱華麗的未來主義與古典美的交融。片中500年後的星際聯邦還混雜奇異的中國元素,角色口中不時冒出幾句中文對白,也是一大特色。加大投資的電影版具有更炫目的槍火激鬥和飛船鏖戰,「通靈女」瑞文一角的武術身手彪悍利落,高潮以一敵眾的精彩打鬥十分養眼。


《地心引力》(2013)

《地心引力》充滿了實驗性,故事高度凝練,全片就是兩個太空人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逃生,後半段甚至演化成女主角單人脫險。它用動畫片的手法和樣式拍攝真人電影,對長鏡頭的使用達到肆無忌憚的地步,更完美地模擬了人眼主觀視覺的經驗,尤其開場14分鐘驚豔無比。而另一方面,《地心引力》又是高度復古的,對於沒有上過太空的觀眾,觀看該片是最接近親身遨遊太空的體驗。沒有各種華麗的科幻元素提醒你這是電影,只有純粹的高度基於現實打造的宇航景觀。它將電影帶回到100多年誕生初期的本質,你可以完全拋開一切,包括懸念的鋪設,演員的表演,故事背後的思考空間等,專注於一個再原始不過的大俗套:英勇的主角、艱險的環境、無數次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它把觀眾帶入虛構的時空,激發出最逼真的心理反應。每一次碎片來襲,繩索斷裂,氧氣耗盡,都令人目不轉睛,手心捏汗,肌肉緊繃,呼吸暫停。返璞歸真,最簡單原始,也最能叩動人心。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科幻片《星際穿越》你都看懂了麼?除了感動,還有什麼?劇情詳解
    本期包子將和大家來嘮一嘮諾蘭的兩部經典作品《星際穿越》,愛看科幻片得你,快來看看吧!《星際穿越》這部作品相信大多數喜歡看科幻片的網友已經看過甚至不止一遍了,但是,你真的看懂了麼?諾蘭的很多作品包括《星際》和《盜夢》都是十分燒腦的,許多人甚至在看完之後滿頭霧水,不明覺厲。
  • 什麼才是影史穿越「爽文」,15部經典科幻片就夠了!《終結者...
    15.初始者 Primer (2004)花7000美元能拍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可以體會一下這片子給你帶來的奇妙感,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實驗電影,看辦公室社畜如何宣布自己要打破常規。14.終結者 The Terminator (1984)小時候看施瓦辛格,就是部恐怖片,沒人能逃得過追殺。13.時空戀旅人 About Time (2013)生活中總有讓人後悔的事,越細枝末節越讓人耿耿於懷。
  • 《星際救援》影評:扣人心弦的星際科幻巨片
    身為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和科幻片的粉絲,我很高興能夠觀賞新的太空大片《星際救援》(Ad Astra),特別是電影導演詹姆斯·葛雷(James Gray)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接受採訪時提到,本片將會是「電影史上最真實的太空旅行呈現」。他補充說,這部電影將會「非常的《黑暗之心》 (Heart of Darkness)」。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2014年《星際穿越》首輪放映斬獲7.55億元,成為當時年度進口電影票房亞軍,2020年8月2日起重映後,到8月6日票房已經超過4500萬。《星際穿越》在重映首日就收穫了2000萬票房,並且助力大盤重回5000萬。《星...
  • 《星際穿越》又火了,電視劇《三體》開拍,你有科幻片必看片單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諾蘭的舊作《星際穿越》自從8月2日在內地重映後,迅速衝上了單日票房榜冠軍,時隔六年後,影迷再次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充滿人文色彩的科幻文藝片,紛紛感慨「活久見」「重看《星際穿越》是有生之年系列」。
  • 全球6部「頂級星際科幻片」《火星救援》第三,全看過都是死忠謎
    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科幻片,現在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近幾年的6部十分精彩的宇宙星際類科幻片吧。TOP2 《月球》豆瓣:8.5分月球剛開始看以為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TOP1 《星際穿越》豆瓣:9.2分星際穿越第一名自然要給《星際穿越》了,不論是從小編個人喜愛程度以及豆瓣評分來說,都是特別棒!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星際迷航3》:科幻片變保守 魔幻元素很「穿越」
    《星際迷航3》的做法,無疑是以安全、保守為第一要義。對於被全球票房綁得越來越緊的好萊塢大片,這也意味著它們會給出觀眾想看的橋段,卻不再輕易去嘗試挑戰或刺激到觀眾。  劇情套路百出不合邏輯  粉絲看門道,吃瓜群眾看熱鬧。對第一次看《星際迷航》系列的我,無疑是看熱鬧的成分大一些。極客鐵粉看重人類探索宇宙的無畏勇氣,而玩飛車的導演林詣彬擅長彈跳爆破玩腎上腺激素的動作戲。
  • 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但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的是,《星際穿越》中,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地球與外星球的對抗,有的只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本質聯繫。這也導致《星際穿越》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作為一部科幻片,卻沒有給到傳統科幻片的爽感。同時,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本質,讓電影主題變得有些虛而不實。
  • 關於《星際穿越》不為人知的6個秘密!
    今天要聊的這部《星際穿越》,來自大名鼎鼎的:評分網站霸主、亡妻俱樂部VIP、米其林三星燒腦主廚、時間の傀儡師、電影膠片的守護者、「好萊塢最後一位作者導演」,英國編劇、導演兼製片人,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
  • 此生必看的20部經典科幻片,你都看過嗎?別留遺憾
    今天我就索性把這幾十年來最經典的科幻片做成一個片單(一共20部),一起來感受下這些腦洞大作。可能有漏的,歡迎留言補充。》(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由5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2部電影組成,是最受歡迎的科幻系列之一。
  • 《帝國》年度50部佳片,《星際穿越》不如《銀河護衛隊》
    今次挑選了號稱是英國銷量最高的電影雜誌《帝國》(Empire)評選的年度最佳50部電影。這個雜誌據說口味比較大眾一些。榜單上大部分是熱門片,也有小成本製作以及紀錄片。50部中,你看過幾部?(小編粗略算了一下,近半在國內上映過或者有僅供學習交流的資源。)《少年時代》電影海報。1.
  • 《星際穿越》:第一個真正的電影黑洞
    新上映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吸引了無數影迷的目光,片中對近距離觀察時黑洞呈現的景象進行的準確描述讓影迷們津津樂道。拍攝過程中,《星際穿越》創作人員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取經。在視效小組的齊心努力下,《星際穿越》成為科幻片史上對黑洞的呈現最具有科學準確性的影片。
  • IMDb評影史最佳十大科幻片,《星際穿越》僅排第三,第一無懸念
    科幻片,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和虛構,腦洞大開地去探討外星球、外星生命、超能力、時間旅行…… 迄今為止,最受歡迎電影類型之一。創作者插上了「科幻」這雙翅膀,想像力可以更加天馬行空。百年電影史,從1902年《月球旅遊記》到1927年《大都會》,從1968年《2001:太空漫遊》到2017年《銀翼殺手2049》,誕生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科幻片。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由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巨製《星際穿越》11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僅僅一周時間,票房已經達到了3.3億元,幾乎場場爆滿,成了近期最賣座的大片。這位克里斯多福·諾蘭,此前還曾執導了另一部熱門大片《盜夢空間》。不過,比票房更令人關注的是該片引發的「現象級」的各種討論。
  • 電影《星際穿越》,值得你看上三遍!
    本人很喜歡看電影,尤其鍾愛科幻片,《異形》系列、《終結者》系列、《黑客帝國》系列、《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星球大戰》、《攻殼機動隊》、《機器人總動員》、《星際穿越》等等,每一部都看得津津有味。
  • 你不認識諾蘭,但你不認識《星際穿越》,你真的想看嗎?
    諾蘭相信你們都很熟悉,我在上一篇文章文章中向您介紹了他,一個有才華的導演想給你帶來另一本書《星際穿越》,老實說,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本書兩次,但我想告訴你,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開啟宇宙電影新篇章你為什麼這麼說?
  • 這幾部特效劇情都酷炸天的科幻片,星際穿越上榜,第一部腦洞大開
    很多人喜歡看科幻片,除了燒腦,酷炫的特技也能帶來極致視覺享受。那今天就來聊聊幾部特效和劇情都很硬核的科幻片吧。三,《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繆星,珍珠人四,《第五元素》歌劇家外星人與第三部同為法國導演呂克五,《星際穿越》蟲洞全貌14年大部分人都走進電影院看過的
  • 曾經的硬核科幻《星際穿越》,科幻片不一定只講科幻!
    這部電影的話就是《星際穿越》,相信很多人也看過這部影片,在影片之中有很多能夠打動人們情緒的點。除了我們常規所說的愛的力量,這部影片還出色地刻畫了在面臨絕境的時候,人類的那種頑強意志。不少人想像過末日來臨是什麼感覺,相信大多數的人如果知道末日即將到來,一定沒有閒心思再做其他任何事情,但是在《星際穿越》裡面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末日即將到來,該開心的時候還是開心。
  • "燒腦"電影星際穿越熱映 真的很好看真的很難懂
    諾蘭之前的作品《盜夢空間》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共取得近10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截至昨日,《星際穿越》票房已經上億,業內認為10億的成績將是本片的票房「底線」。   於是,其他科幻片存在的物理硬傷在《星際穿越》比較難尋。   成都某大學數學系的陳老師是科幻迷,他是上周六和幾位好友邀約去看《星際穿越》的,看完後對本報記者說:「這部電影一看就是在向當年那部《2001太空漫遊》致敬,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邏輯算很嚴謹,黑洞的視覺效果經過精密的運算後呈現出來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