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把他們「迎刃而解」的

2020-11-28 騰訊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塑了引力理論,解決了牛頓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1905年首次亮相以來,它已經通過了幾十個專門為它設計的實驗檢驗,但物理學家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是在牛頓的世界裡玩耍。不過,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一些大膽的實驗將使用全新的探測設備和探測手段來研究引力在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天體周圍是如何起作用的。那裡將是廣義相對論真正要接受考驗的地方。

強大的望遠鏡已經在尋找脈衝星——恆星死亡後留下的緻密核心——信號中的微小變化。很快,全世界的一項共同努力將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的樣子。巨大的引力波探測器還將掃描數千個星系,尋找宇宙時空結構中的微小漣漪。

這些實驗——其中一些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設想——要檢驗的是一個在110年前用鉛筆和紙寫下的理論。不過,大多數物理學家仍然把寶押在愛因斯坦身上。

引力的脈搏

通過使用現有的先進儀器,天文學家得以首次研究宇宙中極端的引力事件,尋找檢驗相對論可能的突破點。目前,檢驗相對論的實驗幾乎都是在太陽系中進行的,但新的望遠鏡和探測器將幫助天文學家探測遠遠超出我們生活範圍的區域,探測在脈衝星周圍高度彎曲的時空中引力是如何作用的。這些極端的天體會發出強勁的輻射波束,像旋轉的宇宙燈塔一樣掃過天空,其規律性

可以和地球上最好的時鐘相媲美。脈衝星極其緻密,一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脈衝星的體積只相當於一個直徑10千米左右的球體。

迄今,對廣義相對論最知名的檢驗之一便來自一對被稱為PSR B1913+16的脈衝星。也被稱為赫爾斯-泰勒雙脈衝星,以它們的發現者是拉塞爾·赫爾斯(Russell Hulse)和約瑟夫·泰勒(Joseph Taylor)命名。因為這項發現,他們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預言,像脈衝星這樣的緻密天體,如果相互繞轉的話,會在時空中泛起漣漪,就像湖中的水波。這些時空漣漪被稱為引力波,它們的波動十分微小,一道穿過地球的引力波對我們的拉伸作用還不到一個質子的直徑。

根據廣義相對論,隨著時間的推移,輻射出的引力波會帶走這個雙星系統的能量,使得這兩顆脈衝星盤旋著相互靠近。在研究它們的30年中,赫爾斯-泰勒雙脈衝星彼此靠近的速率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預言。

從1974年起到今天,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數千顆脈衝星。最近發現的一顆脈衝星PSR J0337+1715具有極不尋常的軌道,它和兩顆白矮星組成了一個三星系統,這可以幫助物理學家檢驗廣義相對論的另一個預言——等效原理。該原理認為,引力會以相同的速率加速所有物體,不論其密度和成分如何。

當恆星坍縮成一個超高密度的天體——例如脈衝星或黑洞——時,它的一些物質會轉變成引力結合能。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言,這些能量應該會和物質一樣受到相同的引力作用。這意味著,上述三星系統中的脈衝星及其近鄰白矮星會以速率被該系統中的第三個天體(另一顆白矮星)吸引。如果並非如此,那脈衝星的軌道就會被擾動,通過測量其發出的脈衝到達地球的時間可以探測這一變化。科學家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檢驗強等效原理是否成立。其結果將會比以往得到的精確20倍,甚至可能是100倍或更高。

這些結果預計很快就會問世,但科學家對愛因斯坦很有信心,廣義相對論極有可能通過這一測試。如果不去嘗試,那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理論是否真的會出現問題。

黑洞無毛

脈衝星無疑是緻密的天體,但引力最強大的天體還要數黑洞。天文學家正在嘗試檢驗廣義相對論最極端的預言,即質量足夠大的恆星最終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黑洞。儘管幾十年來的數據都暗示了黑洞的存在,但所有的證據都是間接地,建立在對光線或者其他天體的觀測基礎之上。黑洞本身還從未被直接觀測到過。

眼見為實。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了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M87*黑洞的照片。,它距離我們5500光年。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使用事件視界望遠鏡。它能綜合遍布全球的10多架射電望遠鏡的數據,觀測到M87*的邊緣。該黑洞在射電背景中投下一個圓形的影子。

除了證明黑洞存在,事件視界望遠鏡還會確認或挑戰相對論的另一個關鍵論斷——黑洞無毛定理。黑洞無毛意味著所有黑洞只需要三個物理量即可描述:質量、自轉和電荷。任何「毛」 ——即進入黑洞的物質——本身攜帶的信息,例如化學成分、分子結構,甚至形狀和大小,都會永遠消失在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內。

事件視界

廣義相對論的無毛定理預言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圓形陰影,而在其他理論中,它呈橢圓形。同樣是為了檢驗這一定理,還有天文學家提出可以跟蹤M87*黑洞近旁恆星及其附近脈衝星的運動。黑洞的「毛」會改變黑洞附近這些天體的運動,在未來十年內投入使用的望遠鏡可以探測到這些變化。

如果發現無毛定理存在問題,那無論對廣義相對論還是對黑洞理論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這將是一個驚喜,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早或晚總是會出現。在天文學和物理學中,每當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此前未知世界的窗口,總會發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

凝視引力

最後,還有一 組實驗會來檢驗相對論,它們並不採集、分析來自天體的輻射,而是觀測引力本身。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將會搜尋這些由數億光年遠的星系發出的引力波。

在這些天文臺巨大的L形幹涉臂中,雷射會在幾千米長的管道中來回穿梭,往返於探測器和反射鏡之間。這些天文臺都經過精密的調試,可以探測到引力波對其反射鏡造成的輕微推拉作用,其幅度僅相當於一個質子的千分之一。這些微小的擾動會在探測器接收到的雷射中留下可以識別的圖案,物理學家可以通過分析數據來尋找對應的天體系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由兩個位於美國的獨立探測器組成,於2002年投入使用。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位於義大利,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至2010年間與前者開展了聯合觀測。所有這些嘗試都沒有探測到引力波。這是一個令人失望但並不意外的結果。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兩個探測器目前正在進行重要的升級,這將使它們能夠探測比此前大1000倍的區域。它們將具有足夠的靈敏度來探測源於數萬個星系的引力波。

這些引力波數據將檢驗愛因斯坦有關黑洞自轉速度以及黑洞或中子星間相互碰撞的預言。這些事件極其劇烈,就能量而言,兩個黑洞併合的最終階段釋放的能量,可以超過其所在星系中所有恆星能量的總和。如果引力波數據中存在無法解釋的信號,那就會迫使廣義相對論做出修改。當然,這並非科學家希望看到的。

無往不利

愛因斯坦本人從未真正懷疑過廣義相對論。當被問及一個早期的實驗否定其理論的可能性時,他回答說:「那我就對親愛的上帝感到抱歉。這個理論(廣義相對論)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根據實驗檢驗的結果,今天的物理學家都認同這一點。如果廣義相對論能在未來的這些實驗中勝出,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

如果廣義相對論真的出現了問題,那也是令人興奮的,但這種興奮喜憂參半。物理學家將不得不與他們手中最美麗的理論之一告別。畢竟,廣義相對論僅用少量的假設即可提供對宇宙的深刻認識,著實是一個優雅的理論。

相關焦點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艾薩克·牛頓牛頓引力理論統御了人類宇宙觀近兩個世紀,天上地下沒有一件事不是牛頓不能解決的。但卻在水星上栽了跟頭。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塑了引力理論,解決了牛頓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1905年首次亮相以來,它已經通過了幾十個專門為它設計的實驗檢驗,但物理學家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是在牛頓的世界裡玩耍。不過,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一些大膽的實驗將使用全新的探測設備和探測手段來研究引力在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天體周圍是如何起作用的。
  • 黑洞周圍「玫瑰舞」 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
    黑洞周圍「玫瑰舞」 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葉傾城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而這顆恆星在黑洞周圍閃爍舞動,正好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恆星,發現該恆星的運行軌跡猶如玫瑰花結。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行星在繞著太陽運動過程中,每一圈的近日點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越靠近太陽的行星,近日點進動值越大,水星近日點具有最大的進動值。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
  • 愛因斯坦的1919,廣義相對論是如何一步步被證明的
    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引力並非像艾薩克·牛頓所認為的那樣是一種作用於物體之間的力,而是一個物體的質量導致空間彎曲的結果。愛因斯坦寫下的方程解釋了物質如何彎曲時空,以及彎曲的時空告訴物質該如何運動。 廣義相對論完美地解釋了牛頓理論無法解釋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但這還不夠!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對彈跳球預測有差異?
    為什麼對彈跳球的預測會在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產生分歧? 從概念上講,這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問題,你可以在這裡看,如果在理論物理網站上的文章讓你感到震驚又失望的話。
  • 愛因斯坦的巨大失誤,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嗎?
    ,這個理論嚴重的誤導了現代科學的進步。 引力波的發現就能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嗎?這真是一個科學界的一個偽命題,下面科學幫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 廣義相對論主張時空扭曲產生了引力,這簡直是最荒唐的邏輯。引力的產生怎麼可能是這個原因,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主張引力是從質量產生的,這個主張也比愛因斯坦高明多了。引力雖然不是從質量產生的,但是也離不開質量這個必備的條件。
  • 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被愛因斯坦構建出來的?
    中學的我們一直認為牛頓力學很完美了,基本可以解決地球上所有力學問題。但是看似強大的牛頓力學遇見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被打趴下了。這就是相對性原理惹的禍。舉個事例,小明現在站在路上不動,而小紅駕車勻速經過了小明的旁邊。現在小明把小紅作為了參照物,並認為小紅靜止,而自己運動了。而小紅把自己作為參照物,並認為小明在運動。在牛頓力學中,這樣的推理是完全正確的。
  •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100年來,廣義相對論仍然是科學家對引力的最佳理解,也是我們理解宇宙最宏大尺度的關鍵。它用數學精確地解釋了質量和能量的分布是如何扭曲了時空,基本思想是十分簡潔,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就能理解。但是它解釋不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兩個天體的高速運動的動力學規律,像是某天體以0.1個光速向另一個天體移動的時候,萬有引力在這裡就會計算失敗。因為我們知道,根據狹義相對論,在高速運動裡,質量會隨速度而增加。再比如說如果天體發生融合,它們相互旋轉、加速,這個體系中的質量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空間的扭曲發生變化,這些都是要用引力波,用廣義相對論時空彎曲的角度才能去解釋,像萬有引力的這種簡單的模型是不可以的。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物理學中兩個偉大的理論,但一個基本的概念是:這兩個理論之間是不兼容的,事實上它們分別針對於世界上兩種不同的成分:時空和物質。
  • 段一士先生的講義:《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
    提出了任意自旋場的廣義協變方程;提出了廣義協變能量動量守恆定律,克服了愛因斯坦、朗道等的守恆定律只適應於準伽利略坐標系的嚴重缺點;提出了規範勢可分解和具有內部結構的理論,嚴格證明了ϕ場的零點決定拓撲不變量的內部結構。他建立的ϕ-映射拓撲流理論被稱為段氏拓撲流理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從萬有引力理論到廣義相對論
    萬有引力在幾個世紀以前,牛頓首先發現了萬有引力,他認為引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天上所有的天體之間都存在,並且也正是引力維繫了天體的運行,牛頓甚至給出了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然而他卻沒有給出引力是如何產生這個根本性的問題的答案。
  • 萬有引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表現得更好?
    首先,萬有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理論,牛頓本人對此非常關注。因此,一個物體可以通過真空在一定的距離處作用於另一個物體,它們的作用和力可以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且不需要其他任何事物的介入。這對我來說是如此的荒謬,以至於我相信沒有一個在哲學問題上具有思維能力的人會對它陷入思考。
  • 現在還說相對論是偽科學的人才是真正的偽科學或科盲
    愛因斯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是對牛頓為代表的古典物理學的修正和發展,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一次大提升。如果按照目前諾獎評獎標準,他至少能夠得到五六次諾獎,他的成果包括狹義相對論、布朗運動理論、光量子理論、質能關係式、廣義相對論、固體比熱量子論、受激輻射理論、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宇宙學等。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事實上,廣義相對論包含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而這三大預測用牛頓定律也能得到結果。
  • 幾句話通俗解釋廣義相對論,它的預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基於等效原理以及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本質上,這個理論是一個引力理論。不同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廣義相對論看來,引力是物體彎曲時空產生的一種幾何效應。基本上,在宇宙尺度領域,廣義相對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各種天文觀測結果,並對一些現象做出預言。 在廣義相對論誕生之前,天文學家發現水星近日點存在反常的進動現象,實際觀測值比理論值更大。在廣義相對論創立不久後,愛因斯坦利用他的理論成功地解釋了這個反常現象。
  • 愛因斯坦是如何解決牛頓疑問的?
    牛頓不得不離開劍橋,回到了鄉下 ,然而鄉下的日子也是很充實的——他的果園成了他思考數學、物理問題的場所。這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當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時,一個蘋果砸到了他的頭上。於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問題在牛頓腦海中出現了,蘋果為什麼會往地下掉?答案也是眾人皆知,這是因為有萬有引力!仿佛一個砸在地上的蘋果,引導牛頓超前、獨立地思考出了萬有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