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3月14日訊:
進口廢銅分類:
進口固體廢物類海關編碼共分為十類,分別對應不同的固廢種類,包括廢紙、廢塑料、廢五金等,其中「七類」(7404000010)和「六類」(7404000090)中含有銅金屬廢料,因此我們通常將進口廢銅分為「七類」和「六類」兩種。
「廢六類」(7404000090): 賤金屬及其製品的廢碎料,主要包括高品位的1#光亮線、2# 銅、紫雜銅、黃雜銅等,形態為廢銅碎料,平均含銅量可達76%以上,多直接流向加工端或冶煉端。目前為非限制類進口廢料,最新政策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將轉為限制類進口廢物。與此同時,國家也有考慮將「廢六類」中部分品類拎出視作資源類。
「廢七類」(7404000010):主要包括品位較低的廢舊線纜、廢電機、廢變壓器和廢五金等,形態為含銅物料,必須經過拆解和分揀等再度加工處理才能被冶煉廠或銅加工廠使用。其金屬含量更低,約在24%左右,拆解過程中產生的汙染更大,從2019年1月1日起,已正式禁止進口。
區別: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需要拆解。「六類」廢銅不用拆解就可以直接投爐使用, 「七類」廢銅則需要經過拆解才可以使用。破碎邊角料、不帶皮的電線、從電機或變壓器上拆下來的漆包線等都屬於「六類」,而未經拆解的電機、變壓器等含銅製品歸為「七類」。「六類」和「七類」的劃分主要和形態有關,和廢銅品位並沒有直接關係。
進口廢銅品位: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17年進口廢銅平均含銅品位為37%,2018年,由於「七類」廢銅的減少,進口廢銅平均品位上升為52%。2019年,因「七類」廢銅禁止進口,按照2018年「六類」廢銅品位估計,平均品位可達75%以上。
含銅量較高的廢銅包括銅線纜邊角料(99.99%)、廢光亮銅(99%)1#廢紫銅(98%)2#廢紫銅(95%),含銅量較低的包括廢黃雜銅(55%)、廢五金(25%)、覆銅板(10%)。
根據最新2019年1月進口廢銅數據估算,含銅量在90%以上部分佔進口廢銅金屬總量比重約為67%,含銅品位在98%以上部分佔比約為12%。
(SMM 魏雪)
掃描二維碼,申請加入SMM金屬交流群,請註明公司+姓名+主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