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蜘蛛猴麵包拍攝的「封城日記」vlog火到了國外。1月23日「封城」當天,他作為親歷者和拍攝者,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上下班的護士、忙碌的志願者群體、等待藥品的患者家屬、穿越街道的外賣小哥……大疫之下,鏡頭下這座城市的普通人溫暖堅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武漢的作家方方看過視頻感慨,「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最近幾天,方方對國外出版她的武漢封城日記一事做出了回應。如果僅僅看她的表白,方方說的似乎頗有道理,而且顯得有點受到曲解和冤屈。但如果看看國外出版商為她的日記英文版預售發布的推介,事情就完全不是方方所表白的那樣了,尤其是當她強調她與國家沒有張力時,這個推介卻把她的說辭完全給顛覆了,把她給徹底出賣了。那麼,下面就來看看方方的《方方日記——封城?
-
和封城日記一樣,方方的「命運三部曲」也描寫了時代下的武漢人
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傑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2020年正月初一,在武漢已經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作家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武漢宣布封城那天,我剛好要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在那之前,我已經好幾天沒出過門了,但網上關於疫情的信息越來越多,看得讓人恐慌,我就想出門看看外面到底什麼情況。加上平時就有記錄生活、記錄畫面的習慣,我就把所見所聞拍了下來,簡單剪輯了一下,然後習慣性地放到了微博上。第一集的「誕生」,說來就是這麼簡單。
-
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他們有的是無助而堅強的患病家庭,有的是連夜不休的志願者和醫護人員。蜘蛛猴麵包一邊在武漢做志願司機,一邊用影像記錄這座城市:他想讓大家看到這座城市的力量,消除恐懼,共同度過2020年的春天如果累計全網播放量,林文華的Vlog《武漢日記2020》有幾千萬次的播放,無論是抖音還是人民日報,都曾多次轉發。
-
武漢日記: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
編者按: 1月23日以來,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武漢採取封城措施。胡泊用日記記錄下自己作為武漢一個普通市民,在這期間的生活點滴及個人感受。打水、收快遞等家務,三天一次的例行家庭衛生,封城當日做了二次了!和媽媽一起滷菜、備年貨。 日記本應該記的是平常生活,碰到武漢這次封城,那就把這段時間的生活、感悟記錄下來,作為一種紀念嗎?但我想,更應該積極的是,做好自我及家人的防護,這樣既是對自己家人的負責,也是對武漢我們熱愛的故鄉之城負責。 這就是封城第一天,一個武漢市民--我的日記!
-
「在一起·武漢「封城」後」報告,蘿蔔們都走了,我被扣下來了
【在一起·武漢「封城」後】之十三編者按: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封城」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必要之舉,為了抗擊疫情,武漢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病毒隔離但人心相通,全國上下,共克時艱,始終與武漢人民在一起。鍾南山院士眼含熱淚地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為此,我們開設專欄【在一起·武漢「封城」後】,邀請生活在武漢的知名時事評論員作為特約觀察員,以一名普通市民的眼光,記錄「封城」後武漢人民的真實生活。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身處武漢現場的方方,用帶著個人體溫的筆觸,記錄下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小人物,描述那些生與死、哀與樂。 以往熱鬧的江城,封城後也冷清下來。/ @蜘蛛猴麵包 至3月2日,「武漢日記」已經寫到了第35篇,武漢仍未解封。
-
方方家親戚上抖音了
方方們如果知道古代隨便寫日記的下場,內心會比抖音還抖?任何人如果在古代造謠生事,會是哪種結果?造謠傳謠,古已有之,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嚴懲造謠者,自古及今都是社會治理的共識,也有法律條文可供依據。早在周代,造謠者就被列入八種比較嚴重的刑罰之中「周禮八刑,造言居一」。造言就是造謠。
-
今天,武漢解封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武漢封城的這76天
在封城76天後,武漢終於迎來了解封的日子。這一天真的來之不易,它代表著,中國疫情形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生活開始正常化了。在這解封的時刻,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武漢經歷的這76天,到底都發生了什麼。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正式封城。
-
武漢封城,需要被記住的不僅是李蘭娟
【口舌之勇】並不遙遠的武漢封城事件,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似乎正在變成一種遙遠的往事。孫勇武漢封城,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抗疫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以此為標誌,中國進入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狀態。歷史會銘記武漢封城的那一天:2020年1月23日。10個多月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走出疫情的濃重陰霾,百業穩步復產復工,民眾的生活也慢慢走向正常化。
-
武漢又見面了是什麼意思?武漢封城多久時間 武漢解封令人激動不已
你好,武漢!76天後,又要見面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這個冬天格外漫長,雖然沉寂多日,但如所有惦念他的人所願,武漢在春天醒來。武漢的甦醒和春天的消息一樣,都是一點點到來的。3月20日,漢口火車站全面消殺,現場視頻火遍全網;3月25日,這座城市重啟公交;3月28日,部分地鐵線路恢復運營;3月30日,武漢地標之一楚河漢街重新開街……人們爭相記錄他每一個甦醒的跡象。鐵軌的摩擦聲、社區樓的童聲、火車站的廣播聲、爽朗的交談聲,在共同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這些熟悉的聲音給人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76天前的「封城」同樣,武漢的解封也註定要被永遠記錄在這次危機的歷史底稿上。
-
時代的塵埃:一位武漢基層官員眼中的封城前8小時
而封城前後流出的數百萬人,事後也可以換個人道主義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那樣,整個武漢被感染和死亡的人數會比現在多很多。」作為一位當事人,他試圖勾勒出武漢在封城之際的驚心動魄。梁鑫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這是悲壯的時刻,而且還是在春節就要到的那一刻,人類史上史無前例,一座千萬人的城就這樣被封了!一群人想方設法地奪路狂奔,而留下的人,將與這座城市共生死。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原標題: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婷】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傷痕文學流行了很久,而且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界影響深遠,現在文學界和影視界依然有人在不斷地炒「傷痕文學」這碗冷飯。
-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百城百味,這次來到河南鄭州。河南歷史悠久,不光有殷墟,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蹟,伴隨著歷史傳承下來的還有獨具中原風味的美食。即使不屬於八大菜系,豫菜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普及度聞名。每到節慶假日,或者家裡來客人,要擺上一桌,那肯定少不了這些傳統佳餚。首先,魚是不能少的。
-
默克爾落淚德國封城,英國病毒變異封城,之前嘲笑武漢封城的是誰
中國暴發疫情時西方國家冷眼相待 今年,當中國身陷囹圄,被疫情困住之時,有不少西方國家冷眼相對,甚至在中國緊鑼密鼓部署防疫工作的時候,一些西方媒體還在一旁嘲笑武漢封城
-
武漢封城晚了嗎?吳尊友回應
他回溯了武漢當時的情況:在僅有40多個病例時,做出元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定,只用了幾個小時;從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到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有幾天;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多,而當時武漢報告的病例僅有500多例。
-
張伯禮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專家點評】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 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
-
宅家三個月85歲老人記下暖心帳本,收到社區愛心菜代購物品35次
封城開始記下愛心帳本頭花花白,但精神矍鑠,今年85歲的徐瓊林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每次收到的愛心菜都記得非常清楚。徐瓊林的老伴今年89歲,身體也非常健朗。徐瓊林和老伴住在萬人社區美好名流匯小區,姑娘兒子雖住在漢口,但與老人相距還有一定的距離。
-
專訪|武漢「封城」時期社區研究:什麼樣的社區更能抵禦危機
目前,全球疫情仍處於加速上升態勢,國內個別地區仍有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聚焦疫情,仍不可放鬆。回溯武漢「封城」時期,社區是醫院之外另一抗疫中心。「封城」的70多天裡,社區居委會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志願者團體對社區有何影響?鄰裡關係在防控疫情中起到了什麼作用?近日,一份由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CASER)成員繆佳參與的研究報告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