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僅次於大豆,花生的用途廣泛,是用來製作食品,當做乾果食用等。花生在我國的種植面積,以山東省為最多,山東萊西有中國「花生之鄉」的美稱,花生在生長過程中,由於自然環境,連續重茬等,會發生許多的病害,在種植過程中,特別是重茬地,更易發病嚴重,比如花生莖腐病,俗稱爛脖子病。
花生莖腐病一般發病時間,在花生生理的中後期。此期,正是花生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關鍵階段,對產量的影響極為關鍵,在花生發生莖腐病之後,早期會很快的枯死,後期感染者大多種仁出現疪粒,或者莢果直接爛掉,對產量和品質大打折扣,一般受損失30%左右,嚴重者達到或超過70%,重茬地塊越久,發病越嚴重。
花生為什麼會發生莖腐病呢?
一,重茬多年的發病嚴重,在防治不力的情況下,可造成成片枯死。先是莖枯病病菌,通過幼根或子葉,入侵花生植株內部,最先表現的是,葉子發黃,由綠變為褐色,葉片有腐爛,潮溼的狀態下,逐漸出現有灰褐色水浸狀病斑,隨著病斑的擴大,腐爛加大嚴重,最後發生枯死。
二,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抗病能力弱,花生雖然耐瘠薄,但是在種植2-3年後,土壤裡的營養元素失衡,有的農戶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將不經腐熟的畜禽糞便,施入土壤不但起不到補肥、補充有機質的目的,反而成了誘發病害的元兇,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畜禽糞便,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和部分熱能,對根產生危害。另外,還含有大量的病菌,病原菌等。
三,天氣因素,在花生開花期,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田間的溼度過大,根呼吸不良,腐生黴菌趁虛而入,就會引發花生腐爛病,受漬害越重,發病癒重,嚴重程度加大。
怎樣防治呢?
一,最好是能與禾本科農作物輪換倒茬種植,有實驗表明,花生第一年種植的產量和抗病性能,均優於第二年,第三年。在第二年,第三年,花生產量分別下降10%左右,第三年產量下降30%左右,以後基本保持在減產30%左右,通過輪茬種植和增施有機肥,可減輕莖腐病的危害。
二,選擇抗病性比較強的花生品種,抗病性能強的品種,是最直接的減少病蟲害,增產的一個有效辦法,選擇籽粒飽滿,無黴變,無傷的種子,播種前進行用種衣劑拌種,或用殺菌劑拌種。比如多菌靈,福美雙等。
三,防漬害,在雨水大時,應及時排水防澇。
四,藥劑防治。對徒長苗及時用多效唑進行化學防控,同時加入殺菌劑復配。比如,用甲基託布津800倍液+15%的多效唑300倍液+芸苔素內酯+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均勻噴灑。正常苗在苗期進行噴灑一遍藥劑,不添加多效唑。在開花期噴灑一遍殺毒礬600倍液+甲基託布津800倍液+芸苔素內脂+0.3%磷酸二氫鉀噴上一遍預防,對徒長的花生苗添加15%多效唑300倍液。如果有少量發病的症狀,應間隔七天再噴灑一遍,嚴重者可結合灌根防治。對發病嚴重無治療意義的,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作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