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後疫情時代機場非航收入提升的關鍵

2020-12-19 民航資源網

當帶著口罩的旅客謹慎地重歸航站樓,除了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之外,隨之而來的還有行為模式和消費心態的變化。為了實現收益的快速恢復,機場需要思考如何應對這一改變。

如何提升機場收益?以下6大挑戰就是機場經濟崛起的契機。

1. 數位化的消費者

現今,美國零售業20%的銷售額來源於電商,消費者對電商的接受程度穩步增長,疫情期間的增長甚至達到了過去10年的水平。當航空旅行恢復後,這將給傳統旅行零售渠道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 數位化的旅客

隨著時代的發展,旅行體驗的數位化程度不斷加深,91%的旅客表示更願意通過手機操作,不進店消費,不想和工作人員和同行旅客交流。

3. 傳統收益模式弊端日益顯現

歷史遺留問題:不斷下降的轉化率和消費額,同質化產品,消費爭議等等。

4. 機場數位化投資不足

無論是零售、奢侈品牌還是服務行業,運營商們都在忙不迭地投資線上,以滿足客戶吸引線上消費需求,機場已經落後了

5. 傳統非航收入現金牛壓力日增

停車場收費、實體廣告的營收來源受到長時間疫情危機和旅客行為轉變的影響。

6. 旅行(旅行零售)吸引力不在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面臨壓力,旅行零售的興奮點及參與感減退

旅客是數位化的消費者

復甦起於釋放機場品牌的力量。。機場不能再像房東一樣思考問題,而應該要聚焦顧客體驗,注重線下體驗(很多公司都做的不錯)與線上體驗的緊密融合。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的方式加深了客情關係,也推動了無縫銜接的數位化體驗的發展。這樣的營銷方式重新定義了顧客體驗,也就帶來了非航收入的新機遇。

數位化機場的三大要素

數位化機場從三個關鍵方面促進營收:

1. 獲客數位化

2. 深入的個性化交流建立起的長期客戶關係

3. 數位化銷售大幅擴大選擇範圍

這種新的、生活品味品牌營銷對機場來說,基本沒有接受難度,加之很多機場本身已經擁有很強的品牌力,也將進一步推動數位化營銷。

合作催生無限潛能

長遠來看,機場與航空公司、零售商/品牌(線下和線上)從競爭關係轉為步調一致的合作夥伴,打開了更大的、共享互利的市場機遇。

機場提供基礎設施,航空公司帶來顧客,零售商提供產品,品牌發揮其吸引力。旅遊零售業將被重新定義、再次振興,但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全新的合作機制。

和航空公司的合作,可以改變當前實體店/線下購物孤立、分散的顧客體驗。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機場為了實現經濟可持續的復甦與發展,亟須與航空公司進行數據合作,在這樣的合作中,它們是聯盟合作營銷的夥伴。

新加坡航空

新加坡航空的模式可以作為參考:率先引入了數位化模式,創立電商公司(KrisShop),打造了生活品味品牌,其使用航空公司數據作為客戶庫,旅客即使沒有飛行也可以購物。事實上,僅9個月KrisShop的銷售額就翻了兩番。而在新冠疫情期間,其銷售收入增加了500%。

線上產品種類的劇增(從600到3萬)使新加坡航空有底氣和任何一個國際樞紐機場競爭。市場規模擴大了1倍,轉化率增至3倍,促銷活動的轉化率激增至7%,這個數字只在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出現過。其與樟宜機場的合作,目前正處於初步洽談階段,這將有可能樹立新的行業標杆。

大數據挑戰

從競爭到合作的轉變,開啟了強大的、共享消費視角,帶來了巨大的新營收機遇。運營商對每一個進入航站樓的旅客都有充分的了解,而能投其所好,精準營銷,從一開始就抓住旅客的眼球。

希思羅機場、法蘭克福機場、奧克蘭機場已經開始投資建立數位化平臺並取得重大成功。但是未來的數位化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將會不斷增多,如何吸引客戶、與客戶交互、留住客戶,是值得每個旅行零售業者認真思考的重點問題。

旅行零售業需要營造合作優勢,打破其固有的孤島模式,最終形成客戶需要的「唯一平臺,唯一體驗」。機場將轉化為強大的生活品味品牌,將交通樞紐轉化為提供獨特體驗的中心。

機場只要把握住數位化機遇,就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更好的控制力以及長期的穩定,當然,這需要機場採納合適的策略,能夠緊跟後疫情時代的旅客及消費者的節奏。

編譯自International Airport Review

作者Kian Gould,AOE諮詢公司執行長

相關焦點

  • 機場行業價值分析,看這篇就夠了
    非航空類業務收入,從浦東機場與首都機場來看,航空類業務收入,佔比一般略多。而我國兩大機場的非航空業務佔比都達到了40%以上,也是機場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非航空類業務中,零售、廣告、以及場地及設備的租金都佔到了較大的比重。
  • 荊州機場飛行區場道、空管、助航燈光工程通過行業驗收
    11月4日,荊州機場飛行區場道、空管工程、助航燈光工程順利通過民航中南地區組織的行業驗收這意味著荊州機場從「建」到「飛」邁出了關鍵一步為開航投運奠定堅實基礎,荊州機場工程項目符合批准的建設規模、標準,質量符合國家和現行的有關標準及規範,滿足機場運行安全和生產使用需要,一致同意通過行業驗收。
  • 南方航空:新航空業時代的數位化服務之道 | 特別策劃
    具體而言,南航正利用微信生態的數位化能力,進一步優化其「以客戶為中心」的乘機體驗全流程。而本文則將著重剖析南航近年如何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傳統出行流程的改造、服務效率的提升以及關鍵環節的價值升級。乘機全流程體驗數位化提升:基礎與實施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南航開始採取一系列電子化、信息化的服務提升行動。在信息化向數位化進一步轉型的關鍵時期,南航於2016年全面推動實施南航全流程數位化服務平臺建設,全力打造「一機在手,全程無憂」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移動平臺。
  • 數位化航空公司的奧秘解析
    研究表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比非數字部分遭受的損失少得多,數位化領先的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小。當下疫情環境中,一部分企業正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而另一部分企業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2018年數字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貢獻率同比提升12.9個百分點,超越部分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力量。據分析,到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將在3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 後疫情時代,營銷4P已經沒用了?
    02 後疫情時代的營銷啟示——營銷全流程的數位化從營銷角度來講,疫情讓傳統廣告的價值急劇降低,這也讓數位化營銷的作用更為凸顯。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在線上投廣告嗎?我們一直都在做啊。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完整的數位化營銷指的是營銷全流程的數位化,而非線上投廣告這麼簡單。
  • 2020第十屆中國機場商業及零售高峰論壇29日在海口落下帷幕
    為期兩天的2020第十屆中國機場商業及零售高峰論壇29日在海口落下帷幕。來自國內外機場、品牌、零售商、餐飲運營商、技術供應商以及致力於機場商業發展的商業大咖濟濟一堂,共同交流探討機場商業及零售的現有問題和後疫情時代發展前景,就推動中國機場商業的改革、優化商業環境、提高服務品質、豐富商業品類、如何打造旅客心目中最具體驗的機場新地標等熱點問題各抒己見,亮點紛呈。
  • 乘風飛行正當時:從空橋貨航入鄭10周年,看鄭州機場逆勢增長
    鄭州機場已經和空橋貨航結為重要夥伴。,市值最高的機場為泰國機場,總市值高達2580億人民幣,收入最高為巴黎機場公司,高達355.61億元。數據來源:Bloomberg、方正證券研究所對于越來越多的機場而言,上述商業模式的發展已經成為非航空收入超過航空收入的重要因素
  • 鄭州機場冬春航季新增17個客運航點
    2020年10月23日,河南省機場集團發布消息,自2020年10月25日開始,鄭州機場就開始執行冬春航季航班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河南及周邊地區的民眾航空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鄭州機場的客運通航點將達到今年1-9月份,鄭州機場航空客運加快恢復,完成旅客吞吐量1463.5萬人次,全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恢復速度位居全國主要機場第3位。
  • 海航旗下機場大賺
    海航集團現參控股12家機場,其中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為核心資源。對於海口美蘭機場來說,2020年可謂非常關鍵的一年。從航空業務方面看:上半年完成收入1.88億元,同比下降49.4%,與生產量的降幅基本一致。從非航空業務方面來看:上半年實現收入4.2億元,同比僅下降4.8%。
  • 航空機場行業2021年度投資策略:否極泰來,未來可期
    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將成為海外疫情改善以及國際線恢復的 關鍵。全球和國內新冠疫苗的研發正在積極進行,2021 年國際線逐步 恢復確定性較高。供給端,2020-2022 年,三大航合計飛機相關資本 開支計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各航司客機規模年複合增速較 2019 年 亦均有下降。2018 年以來,國內一二線城市陸續完成機場的改擴建或 新機場的建設。優質時刻資源有望增加,整體航線網絡結構將進一步 提升。
  • 洞察先機,後疫情時代中國製造業如何重塑競爭力!
    來源:羅克韋爾自動化 近日,MM《洞察》主編李崢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院長戴鵬飛先生就疫情後時代企業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可以預見數位化作為智能化的基礎必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提高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技術。 從最初的變阻器,啟動機控制器到享譽業界的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伺服驅動器與電機,羅克韋爾自動化經歷了從產業電器化到自動化的轉型歷程以卓越的品質與性能,書寫了百年傳奇。
  • 危中尋機:透視後疫情時代消費趨勢新圖景
    我們之所以要來探究後疫情時代的人們可能的行為趨勢變化,是因為通常行為的變化都是一個複雜、漸進、連續的過程。附圖3 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行為七大趨勢1.衛生與安全保障趨勢:個人層面的衛生習慣提升、食品安全關切與社會層面的公共防疫、社區管理等舉措;2.非接觸式協同辦公趨勢:工作、面試、會議等新模式;3.經濟避險趨勢
  • 專訪國際航協駐中國首席代表:疫情下的航空業路在何方
    他給出了今年下半年航空市場走勢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按收入客公裡或RPKs計算)預計下降54.7%。隨著國內航空客運市場的復甦,且由於旅客更傾向於短途旅行,因此RPK的提升將很緩慢。預計全球航空客運量將在2024年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而此前的復甦預期是2023年。
  • 「鄭州機場模式」是個啥?引得業界來學習……
    後疫情時代航空業應該如何進行戰略調整?11月18至19日,由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舉辦,來自全球民航業的行業大咖圍繞「育新機開新局,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的主題,展開熱烈探討,分享獨到見解。席捲全球的疫情導致航空業遭受重創。隨著疫情趨穩並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全球航空業已有回暖之勢。
  • @三亞 冬春航季即將啟幕 三亞機場預計執行航班61952架次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0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 通訊員 於周水 符慧騰 餘精)10月25日起,中國民航2020-2021冬春航季將拉開序幕,共計154天。屆時,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將執行2020-2021冬春航季航班計劃。
  • 澳門國際機場25歲了
    而這其中佔比56%的非航收入,正是澳門國際機場以公開公平的營銷環境、特許專營的運營模式,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最大效益的最好證明和直接體現。25年來,澳門國際機場詮釋著高質高效的成長理念。商業經營 增加一張機票外的非航收入在眾多機場中,澳門國際機場的非航收入表現亮眼,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2019年,澳門國際機場整體收入更上一層樓,機場主要運營商總體收入估算達62.7億澳門元(約合人民幣51.4億元)。
  • 暖心卡航 架起中卡空中橋梁
    卡航機隊「硬核」行動,確保空中橋梁不斷在疫情發生後,卡達航空始終活躍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繼續保持部分客運航班運行的同時,通過「客改貨」航班或全貨運航班運輸各種物資。「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卡方多次表達對中方的支持,並通過卡達航空網絡為中方運輸抗疫物資提供幫助,中方對此深表感謝和讚賞……」這是今年2月12日《新聞聯播》播放的內容。作為中卡兩國之間唯一的航空承運人,卡達航空不僅捐贈了大批抗疫物資,還在第一時間啟用其全球網絡免費承運中國所有駐外使領館募集的醫療物資。這一暖心而「硬核」的舉動,架起了一座連接中卡的空中橋梁。
  • 首都機場集團再度轉讓航投集團20%股權
    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1月4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信息,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首都機場集團」)擬公開掛牌轉讓持有的航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投集團」)全部20%股權,並擬同步轉讓持有的民航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財產份額。據悉,航投集團股權已非首次被轉讓。
  • 上海機場到底該不該買?怎麼買?(深度好文!)
    所以,17年之前,機場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在看老機場的航空業務,市場的估值也是按照這個來定義的,但是17年之後,公司發展非航業務業績大增,這時候市場也意識到不應該按機場股估值,而應該按消費股估值。進一步說就是看它的非航空性收入(免稅)這是主要矛盾,也是主線。
  • 深度|後疫情時代航空物流發展正當時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貨物,尤其是應急物資運輸數量大、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政策機遇,撬動「客強貨弱」現狀,實現有效的長遠規劃,決定了我國航空貨運的發展方向。我國航空物流約七成依賴客機腹倉早上9點多,北京大興機場的東航物流國內營業廳的安檢區,幾家物流公司正在將即將要通過航空腹倉運輸的貨品逐一貼上航空標籤,提前拆箱準備安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