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潛在增長率和去槓桿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彭文生

本人於12月15日參加CF40青年論壇雙周內部研討會「宏觀政策是否應該更加發力以維持增長」上發言的紀要整理稿。

我想分享兩個主要觀點,一是潛在增長率在理論概念和實證估算上存在歧見和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太注重一個指標,應該看指標系統;二是討論宏觀政策比如2020年經濟增長是否應該保「6」,一般邏輯是先決定「應不應該保」,之後決定「怎麼保」,我想講的是,「怎麼保」決定或影響了「應不應該保」,保增長的路徑帶來不同的成本收益比較。

潛在增長率:理論概念往往各說不一

潛在增長率是個理論概念,我們觀察不到。總結下來,學術界、中央銀行政策部門還有市場,在研究和政策討論中往往引用以下三個概念。

一是潛在增長率是資源有效配置時的增長率。但這很容易讓人聯想成,現實增長率低於潛在增長(可能的最快增長),進而往往有一個誤解,就是把潛在增長率理解為可能的、最快的增長,即最佳狀態的增長。即假設資源配置是最有效的,這種情況下最快的經濟增速是多少。這個概念對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如何增加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有意義,但對我們討論2020年的經濟增長意義不大,甚至可能帶來誤區,因為去除阻礙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結構性改革取得效果需要時間。因此這不是短期的宏觀政策概念,而是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概念。

二是潛在增長率是宏觀層面的供需平衡,既沒有通脹也沒有通縮壓力時的增長率。這是我們討論宏觀政策尤其貨幣政策時常用的概念,比如泰勒準則將短期利率和通脹預期和產出缺口(實際產出偏離潛在產出的程度)聯繫起來,但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此概念提出挑戰,物價穩定是否能代表經濟穩定?為什麼會發生金融危機並導致經濟的大幅波動?

三是潛在增長率是可持續的增長率,不是以犧牲明天的增長換取今天的增長。這就涉及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目標、總需求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物價穩定但金融風險累積可能使得增長難以持續,貧富分化、環境汙染帶來的社會問題也不可持續,所以環境保護、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精準扶貧這三大攻堅戰,有利於促進可持續增長,也就是潛在增長率。

以上三個概念似乎不一樣,強調不同的側面,在不同語境有不同的含義,往往是各取所需,但如果放在古典經濟學假設之下則是統一的。如果相信市場配置資源,且市場配置資源是有效的,根據薩伊定律(供給創造需求),不會存在持續的供需失衡,也不會有持續的通脹或通縮,同理,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帶來的增長也是可持續的。

關鍵是我們能否相信是市場在配置資源,而且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這涉及到經濟學的兩大流派,時間關係我不多講,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討論市場是否有效配置資源,是否需要政府干預的時候,我們需要搞清楚什麼是導致市場失靈的主要因素?這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包括產業政策,但從過去發展經驗和研究文獻來講,最大的導致市場失靈的因素,是我們怎樣看待金融,金融能否有效配置資源。

金融的順周期性損害可持續增長

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供給創造需求,同時貨幣是中性的,金融市場有效。經濟波動反映實體經濟因素,比如人口、技術進步、自然災害等外部衝擊,文獻大多用人口來解釋1930年的大蕭條和2008年危機後的大衰退(「長期停滯論」)。

凱恩斯理論則認為市場有時失靈,失靈的主要原因是貨幣非中性,認為金融是不穩定的,並可能會帶來資產泡沫(非理性泡沫),金融的順周期性驅動經濟中周期波動。1930年代大蕭條之後,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從凱恩斯理論出發,可以用金融周期的視角來解釋2008危機後的大衰退。

兩大流派的觀點完全對立,但過去40年似乎有一個調和,198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出現,該理論認為市場總體是有效的,金融有效把儲蓄轉化為投資,但價格存在粘性,價格不能因應供給或需求衝擊及時調整,導致就業等實體經濟波動,貨幣政策逆周期操作可以平緩經濟波動,這是過去40年中央銀行比較認可的模型。

新凱恩斯主義雖然也有「凱恩斯」這三個字,但和凱恩斯精神有很大偏離,基本上相信金融是有效的,價格粘性帶來都周期波動。全球金融危機對新凱恩斯的政策理念和框架帶來很大挑戰,回歸凱恩斯的原始思想,人們反思金融的角色,其中金融的順周期性受到重視,這就是我想講的如何理解潛在增長率,最大的問題是和金融有關,所以我今天分享的題目叫「潛在增長率和去槓桿」。

潛在增長率:實證估算有很大不確定性

如何估算潛在增長率?大致有兩種方法。

一是生產函數法,主要考慮勞動力、資本存量、全要素生產率(TFP)等變量,近年來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研究,大部分指向下行方向,但幅度有很大不確定性,到底是6%、5%還是4%?回顧歷史上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預測結果,似乎前瞻性不夠。我在2013年出版的《漸行漸遠的紅利》一書中,預測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降到6%左右,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人口。

二是宏觀模型法:總需求、總供給、貨幣政策反應函數。這個總供給是個宏觀概念(不同第一種方法中的生產要素),而是通脹和產出缺口的關係,也是菲利普斯曲線。根據估算總需求和總供給關係,貨幣政策反應函數,實際中的通脹率和增長率,通過平衡波動來推斷可能的潛在增長率。但這個方法的問題是:1)到底先有雞還是蛋?產出缺口和通脹同時受經濟運行決定;2)模型運用的純技術變量,告訴不了我們模型背後的含義;3)怎麼解釋金融危機?

基於以上的邏輯,要評估什麼是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我們需要一個體系。不能僅關注GDP增長,還應該關注就業、醫療保障、受教育水平和國家研發投入等更直接反映民生和創新投入的指標,關注金融的指標,需要在需求和供給、周期和結構、實體和金融之間綜合考慮,單純靠GDP並不能衡量。

宏觀金融環境: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

如何促進可持續增長,需要把逆周期調控和結構改革和調整政策結合起來。具體來講,如何來保短期的增長?有三個視角:

從經濟周期性下行視角看,採取放鬆貨幣政策、促進信貸擴張、寬財政,都有利於穩定短期的增長。

從金融周期下行視角看,大方向上「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無論是金融監管主動的調控,還是金融周期下行期市場自發的信用緊縮,都意味信用緊縮是一個超越經濟短周期波動的趨勢。比如銀行資本金不足和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等問題抑制信貸供給,根本問題是前期信貸擴張太快太多,如果要人為抵抗,只會把問題向後拖,引發未來更大的風險。

回到經濟學的傳統理解,貨幣是財政和央行,信用是商業銀行。金融周期下半場的松貨幣,價格上表現為央行降低基礎貨幣價格、降低無風險利率,數量上表現為寬財政,寬財政不僅是一般理解的財政,也包括準財政的擴張比如央行擴表。央行擴表應該是增加風險資產,比如央行增加低利率的政策性再貸款,還有一種方式,央行利潤支持財政擴張。

從結構調整的視角看,大方向是「緊信用、寬財政」。我們過去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信貸,帶來宏觀槓桿率(非政府部門債務/GDP比例)過高、資產泡沫的風險,金融和房地產的過度擴張擠壓實體經濟,損害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可持續的增長率。在非政府去槓桿的大環境下,政府加槓桿(財政擴張)不僅是逆周期調節,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載體和體現。

總結來講,宏觀政策是一個取捨,需要平衡成本與效益,不存在完美的政策。是否應該保增長取決於怎麼保增長,在非政府部門槓桿率已經很高、房地產仍在高位的情況下,如果主要還是靠過去大規模信貸擴張的模式,那是飲鴆止渴,損害未來的經濟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宏觀槓桿率要穩」,可以說是在經濟周期穩增長和金融周期調整之間的平衡,我個人認為中期來看去槓桿的過程並沒有結束。由於過去累積的問題,經濟存在自發的去槓桿動能,「松貨幣」降低融資成本、「寬財政」增加政府部門收入,都有利於防止急劇的信用緊縮,實現有序的去槓桿。

相關焦點

  • 周小川英文演講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審慎中性,在去槓桿和穩增長間...
    4月22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發表英語演講。「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中性,並在穩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防範資產泡沫,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周小川表示。
  • 注意了,貨幣去槓桿到財政去槓桿的轉變,如何應對?
    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去槓桿發生了一些質的變化,從貨幣去槓桿轉變為財政去槓桿!這完全是帶來了不同的效果。2016年開啟的貨幣去槓桿,本質上是配合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更準確的說是去低端和多餘產能。
  • 俞平康:金融去槓桿有點矯枉過正了,而實體經濟去不了槓桿
    在12月15日華爾街見聞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Alpha峰會」上,長江養老保險首席經濟學家、亞洲金融智庫副主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金融市場專家俞平康表示,經過這幾輪去槓桿,金融去槓桿已經非常充分了,而且充分到有點矯枉過正了,而實體經濟去不了槓桿。
  • 吳曉靈:去槓桿是一個動詞 不是完全去掉槓桿
    吳曉靈表示,我國現在所面臨的經濟問題,要「三去、一降、一補」。去槓桿是一個動詞,不是完全去掉槓桿,這個槓桿不是去到零。  吳曉靈強調,任何一個經濟活動沒有槓桿是不可能的,而我們現在關注到中國經濟的整體槓桿率在全球是中等的、可控的,但是槓桿率的結構是不合適的,中國的居民槓桿率最低,政府的槓桿率尚可,而企業的槓桿率在全球是最高的,而企業是我們生產的主力,如果企業不能從沉重的債務中解脫出來,對於提高經濟效率是沒有好處的。
  • 淺談槓桿與金融行業
    今天來普及一下科普線:1、金融槓桿:是指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2、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槓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少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3、金融槓桿,在投資理財中被當成一個工具來使用,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成倍地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結果是收益還是虧損。4、金融槓桿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應用是:公積金貸款買房,用少量的本金進行房產投資,同時面臨未來房價上漲和下跌的不確定性投資結果。
  • 中國人口紅利將消失 經濟增長率將跳躍式下降
    不過易富賢也認為,2013年後中國經濟兩個瓶頸同時到來,總勞動力開始負增長,老年撫養比超過12%,中國經濟增長率將跳躍式下降。  關於勞動力數量是否達到頂峰,業內還有一個數據,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基於聯合國人口署的數據預計,我國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在2015年左右見頂。
  • 去槓桿攻堅戰劃定路線圖
    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國已進入去槓桿進程,整體宏觀槓桿率呈現趨穩和下降的趨勢,不過,針對槓桿率仍較高且違規、變相加槓桿較多的重點領域,監管部門仍需進一步強化監管,並制定和細化相關制度辦法。  去槓桿劃定明確時間表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 槓桿效應:運用財務槓桿增加投資收益
    財富槓桿原理,通俗解釋就是銀行借款規模和利率水平確定後,其借貸者負擔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了,這種情況下,企業盈利水平越高,扣除給銀行的固定利息之後,投資者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相反,企業盈利水平越低,扣除給銀行的固定利息後,股東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少。
  • 任澤平點評金融去槓桿持續加碼升級:監管大年,市場小年
    資管業存在槓桿交叉、通道長、價格泡沫等現象,成為高風險領域,針對這一現象監管層出臺協調機制配合資管業進行有序的規範和整改。銀行業監管新文如雨後春筍持續出臺,監管擴圍是真,但加碼存疑。監管文件主要是「通知」和「指導意見」,「通知」主要要求銀行進行自查,對於潛在問題自行進行整改,「指導意見」的落實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什麼是去槓桿?
    如果炒房,100萬就可以付清3套房的首付款;然後再拿這些房子去抵押貸,用貸款的錢再去付首付...如此往復。如果按照以前,20%首付的話,那就是5倍槓桿;如果房子增值10%,那麼投資回報率據說50%。上面說的是加槓桿的過程。那麼現在大趨勢都是在去槓桿。去槓桿又是咋回事呢?
  • 一圖教你看懂金融去槓桿
    風險加權資產 = 資產1 × 權重1 + 資產2 × 權重2 + … + 資產n × 權重n(低風險資產,權重很低乃至為0,高風險資產,則權重很高)然後會有更精確的槓桿率指標和資本充足率指標。資本充足率 = 資本 / 風險加權資產這就是衡量銀行槓桿的恰當的指標。
  • 經營槓桿、財務槓桿、總槓桿都是個啥?別傻傻分不清
    合理運用槓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槓桿效應有三種形式:經營槓桿、財務槓桿、總槓桿。經營槓桿:反映銷售和經營性收益的槓桿關係。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投入固定的經營成本來維持日常的經營,在固定經營成本的作用下,企業收入的變化(上升或下降)會使息稅前收益(經營性收益)成倍的變化(增加或減少)。
  • 彭文生:宏觀金融的周期與結構視角
    來源:金融界網站彭文生為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本文是彭文生2018年5月18日在"北大滙豐金融前沿講堂"上演講的記錄稿我今天講的是「金融周期」,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比較有技術性,對金融的看法涉及到對經濟結構、經濟總量、經濟周期波動等理念的理解,我希望從宏觀的視角講一講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
  • 穆迪影子銀行報告:去槓桿和金融去風險的成本正變得越發突出
    穆迪影子銀行報告:去槓桿和金融去風險的成本正變得越發突出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2018-12-08 20:27 來源
  • 什麼是「去槓桿」?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網友:秒懂
    來源:真味財經 上個月,人民日報發報稱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時代 ! 那麼以前經常說「去槓桿」,究竟什麼是「去槓桿」? 用最通俗的話解釋,槓桿就是負債(借錢辦事),搞金融的為了讓它顯得高大上就叫「槓桿」,你可以這樣理解。
  • 增長率是什麼 增長率含義
    增長率也叫做增長速度,指的是增加的數額與原來的數額的比例關係,用%表示。增長率是時間序列中報告期觀察值與基期觀察值之比減1 後的結果,增長率可以分為環比增長率和定基增長率。  增長率的不同類型  增長率可以分為環比增長率和定基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某一數據指標的增長量與基期數據的比值
  • 不能再通俗了,告訴你中國為什麼要金融去槓桿?
    借錢買股票的過程是加槓槓過程,賣股票還錢的過程是去槓桿的過程。債券價格漲,商業銀行和非銀機構加槓桿買債券,進一步加速債券價格上漲,把中美10年期債券利差、信用利差都壓到歷史極值。越漲越買,越買越漲。央行一看,這不得了,告訴大家要去槓桿。央行給的錢少了,貴了,銀監會指導大型商業銀行不能再借錢給中小銀行了,中小銀行不能再借錢給非銀機構了。
  • 彭文生:數字經濟的下個十年
    11月19日,在以「數字生產力」為主題的2020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在題為「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的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為彭文生演講全文:我講的題目是「數字經濟:下個十年」,我想今年疫情的衝擊可能使大家都意識到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我就此提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從宏觀角度來講,我們談到數字經濟,大家可能會想到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由此延伸到擔心以後會不會有失業問題。
  • 講解槓桿的分類方法,學會判斷等臂槓桿、省力槓桿、費力槓桿...
    【學習目標】掌握槓桿的分類,了解不同類型槓桿的特點和用途。【知識點睛】1. 槓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槓桿的分類:(1)若l1=l2,則F1=F2,這種槓桿叫做等臂槓桿;(2)若l1>l2,則F1<F2,這種槓桿叫做省力槓桿;(3)若l1<l2,則F1>F2,這種槓桿叫做費力槓桿.3. 不同類型槓桿的特點和用途(1)等臂槓桿既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如天平,蹺蹺板等。(2)省力槓桿在省力的同時,費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