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中,對於傳入神經元而言,a處和b處究竟誰是軸突誰是樹突?恐怕很多童鞋都曾經或正在為這個問題而困惑。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神經元的分類。
根據突起的多少可將神經元分為三種(如下圖):①多極神經元,有一個軸突和多個樹突;②雙極神經元,有兩個突起,一個是樹突,另一個是軸突;③假單極神經元,從胞體發出一個突起,距胞體不遠又呈「T」形分為兩支,一支分布到外周的其他組織的器官,稱周圍突;另一支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稱中樞突。假單極神經元的這兩個分支,按神經衝動的傳導方向,中樞突是軸突,周圍突是樹突;但周圍突細而長,與軸突的形態類似,故往往通稱軸突。
上圖來自國外教材,翻譯成中文再來一遍吧。
根據神經元的功能又可分:①感覺神經元,或稱傳入神經元,多為假單極神經元,胞體主要位於腦脊神經節內,其周圍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膚和肌肉等處,接受刺激,將刺激傳向中樞。②運動神經元,或稱傳出神經元多為多極神經元,胞體主要位於腦、脊髓和植物神經節內,它把神經衝動傳給肌肉或腺體,產生效應。③中間神經元,介於前兩種神經元之間,多為多極神經元。動物越進化,中間神經元越多,人神經系統中的中間神經元約佔神經元總數的99%,構成中樞神經系統內的複雜網絡。
根據上述信息(藍色字部分),大概已經清楚了。前文圖中a處為中樞突,可認定其為軸突無疑。而b處為周圍突,從神經衝動傳導方向來看可將其看做樹突,從形態上來看則可將其看做軸突,不同文獻中說法也不完全統一,故不應將此作為考點出現在試題中。
當然,神經元的分類依據有很多。比如,還可根據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分為:①膽鹼能神經元;②胺能神經元;③肽能神經元;④胺基酸能神經元。也可根據軸突的長短分為:①長軸突的大神經元,稱GolgiⅠ型神經元,最長的軸突達1m以上;②短軸突的小神經元,稱GolgiⅡ型神經元,軸突短的僅數微米。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看法,錯誤在所難免。如有不同看法,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