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網絡上流行什麼,肯定是「網紅」通俗的說法就是網絡紅人,那麼在水果界誰最紅,長得渾身疙瘩,長相奇特,以醜而躥紅網絡,人送外號「醜梨」,成熟後摔在地上都不爛,而在山東煙臺農村大爺眼裡成了金疙瘩,每個梨一斤重,居然能賣5塊錢,帶著疑問我們走一趟,一探究竟。

最近流行一句話,南有醜橘,北有醜梨號稱水果界的卡西莫多,屬於西洋梨品種,原名叫加州啤梨,除了長相醜,個頭大、皮薄、核小糖度高等特點,目前在山東膠東種植較多,文登醜梨名氣比較響。73歲老果農李大爺愛創新,不斷嘗試新品種,自己育苗、自己密植栽培成功種植出醜梨。
果農李大爺的醜梨一棵樹能結15個,俗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才能掛果,為何第二年就能結果這麼多?想知道答案嗎?看著李大爺,他指了樹枝答案在這裡,發現樹枝不是水平長過去,而是拐著彎長,果農大爺說這是擰枝,就是故意擰斷生長的樹枝,要保證一定的力度,一擰180度做到擰筋動骨不破皮,要想掛果早,第一年擰枝是關鍵,第二年就不用在擰了,你學會了嗎?

李大爺自己種了8畝醜梨,平時都是老兩口打理,兒女都在城裡上班,只有在收穫的時候回來幫忙,李大爺告訴我們,第二年的畝產量兩千來斤,往後產量能到6000斤都不是難事,地頭的價格能達到4-5元,畝產收益兩萬到三萬元。笑著對李大爺說一年能掙幾十萬,他擺了擺說種植梨很多年走了很多彎路,記得剛開始種植的時候,大家都不認可,不知道是後熟品種,早早從樹上摘下來,口感特別差,得不到市場認可,好多種植果農就把剛種的樹全砍了。

成熟後,摘下了硬邦邦的,沒有甜味,吃起來跟木頭一樣,但只要放在冷庫一個禮拜到十天,變軟了就特別好吃,只要輕輕一咬,汁水噴湧而出,一般梨的糖度到12-13,醜梨能達到16-18,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由於醜梨石細胞少,口感細膩,又軟又甜,直接能用勺子挖著吃,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夥食用。看著老大爺種植醜梨收益越來越高,周圍村莊的村民都來找李大爺諮詢,預計今年這邊種植面積達到了1500畝。

李大爺說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多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他的醜梨之所以汁水多,跟他捨得花錢投資有很大關係,很少使用化肥,都是採用農家肥為主,每採摘一次就要大量施肥,樹齡越大需要水肥越多,最後李大爺說梨好鳥也愛吃,尤其在北方,天氣冷了會引來成群的喜鵲、烏鴉和野鴿子啄食醜梨,這讓他也十分頭疼,又不能撲殺,只能以驅趕為主,採用了一些驅鳥假人、放鞭炮、敲鑼打鼓等措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關於驅鳥方面我諮詢了相關朋友,我給李大爺建議採用驅鳥器,比如衝擊波驅鳥器,採用衝擊炮、超聲波、電子語音和聲壓技術多措施相結合,目前在果園中應用比較多,還可以在醜梨收完之後,給樹上留一些,可以讓鳥兒有食吃,對第二年的蟲害防治比較好,各位網友你對醜梨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相互交流。【想聽更多百姓故事,點擊右上方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