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原產自亞馬遜河,遇冷則死,市場賣5元一斤,常被當成名貴海魚
我國可供養殖的淡水魚品種繁多,有些只能在北方養殖,有些魚則十分怕冷,只能在溫暖的南方養殖。只能在南方養的淡水魚大部分屬於熱帶魚,越冬是個大問題,特別是遭遇嚴寒天氣的時候極易凍死。
在珠三角一帶,一種名為「紅白鯧」的熱帶魚,遇冷則死,當氣溫水溫低於12度時非常容易死亡,冬季管理十分麻煩。但是在國內卻被人們大量養殖,市場銷量非常大,深受消費者喜愛。
(釣上來的淡水白鯧)
聽到鯧魚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海魚,比如金鯧魚、銀鯧魚等,都屬於名貴的海魚品種,味道鮮美,價格昂貴。尤其是銀鯧魚,逢年過節的時候能賣到百元一斤的高價。
但紅鯧魚卻很便宜,市場上只賣5元一斤,佔了名字和外形的優勢,不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還以為買到便宜海鮮了,實際上紅鯧魚是淡水魚。紅鯧魚外號淡水白鯧,其實它和鯧魚八竿子打不著,它的真正名字是短蓋巨脂鯉,咱們國家以前沒有這種魚,它的原產地是遙遠的亞馬遜河。
(淡水白鯧的牙齒)
說到亞馬遜河,很多人都聽過關於亞馬遜河食人魚的故事,食人魚也叫食人鯧,說起來和咱們現在養殖的紅鯧魚極為相似,而且兩種魚都長了牙齒。但它們只是有「親戚關係」而已,紅鯧魚的牙齒很平,沒有食人鯧那麼兇猛,並且紅鯧魚食性雜,還會吃水草,並不可怕。
作為一種平價鯧魚,紅鯧魚的味道還不錯,消費者多年的青睞可以證明這一點。不管是紅燒、清蒸都可以,蛋白質含量高,營養也非常豐富。
(作為食用的淡水白鯧)
雖然紅鯧魚怕冷,但在水溫合適的條件下,它的生長速度相當快。當年投放魚苗,在年底即可打撈出塘,重量差不多在一斤的樣子,正適合在市場銷售。也有養殖兩年的,重量還要翻一倍。養殖戶選擇紅鯧魚,主要是看中它的生長速度,雖說市場售價不高,但養殖的密度大,養殖難度不高,這麼多年來一直是熱門的養殖品種。
近些年來在野外也能見到紅鯧魚,這種一般都是放生的,也有一部分從養殖場逃逸出來的。野外河流之中的紅鯧魚一般被認為是入侵魚,因為它會爭奪其他魚類的食物,還會攻擊其他魚類,如果在野外釣到紅鯧魚,不建議放生,可以選擇帶回家。紅鯧魚最早引進國內養殖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食用魚,二是作為觀賞魚。
(淡水白鯧的魚苗,作為觀賞魚養殖)
因為它原本就是熱帶魚,紅魚鰭、黑尾巴非常獨特,在水中遊動之時很漂亮。它的魚苗特徵更加明顯,非常適合觀賞。當它長大了之後,顏色就沒那麼好看了,而且,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可以長到40斤,體型巨大。也許正是因為它生長速度快,水族箱中養不了,便有人把它放生到野外。
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紅鯧魚嗎?你覺得它像海魚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