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學風道德,12位院士專家發出這份倡議

2020-11-28 經濟日報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

倡議書

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

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一、牢記使命,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職業操守,恪守學術良知,堅守學術出版倫理,強化職業榮譽感和學術責任感;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期刊管理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流程;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關論文質量,珍視期刊學術聲譽,用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學術誠信、追求科研道德的學術交流生態環境。

二、精益求精,踐行編輯出版專業精神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學習,精研業務,持續提高政治素養、科學素養和學科編輯能力;科技期刊工作者應主動關注學科發展現狀,追蹤科學發展態勢,促進科學研究和學術期刊的有機融合;科技期刊工作者要踐行自身的學術使命和社會責任,促進學術爭鳴,服務原始創新,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文化。

三、守正創新,深耕科技期刊崇高事業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爭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堅力量,爭做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參與者;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精品至上」的辦刊理念,保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科技期刊工作者應促進世界學術交流和科學文化傳播,客觀報導發表的科研成果,共建共享科研生態,鑄就科技期刊的發展榮光。

聯合倡議人代表:

高鴻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朱作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總主編

吳一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歐陽志雲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研究員

薛勇彪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林鵬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黨生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Cell Research 常務副主編、Cell Discovery執行主編

任勝利 《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編審

何書金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學術期刊中心常務副主任、《地理學報》專職副主編、《地理學報》(中、英文)編輯部主任

閆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學會與期刊部主任

來源: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相關焦點

  • 院士專家聯合倡議:守護論文質量 捍衛學風道德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趙竹青)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2020-11-28 20:37:32 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作風學風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11月8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以及千名中國科協青年託舉工程全體入選者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立德為先的科學家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
  • 鄭州大學舉辦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
    2016考研學習交流群:410257364 2015年10月9日下午,鄭州大學舉辦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由法學院院長苗連營教授、第一附屬醫院王立東教授作專題報告。法學院院長苗連營教授圍繞學術創新與學術誠信的主題,就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如何開展學術創新、如何運用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引用別人的觀點、如何用獨特的思維和不同的方法實現創新等做了的闡述,並結合本人讀書做科研的體會,以法律思維的視角對學術創新、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做了深入的分析。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倡議 號召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爭做促進人類文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琳):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號召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爭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堅力量和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參與者。
  • 2017年江蘇大學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成果展
    結合計算機研究生工作實際情況,通過宣講教育、主題引領、評選活動、專家講座、導師講壇、學術沙龍等形式豐富的系列活動,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誠實守信的研究生學術科研氛圍,將科學道德精神和學風建設的教育效果很好的在實踐中體現,使計算機學院的學風建設和研究生的誠信意識都有了很大提升,推動著研究生積極科研創新、潛心學術鑽研。
  • 多地倡議:春節非必要不返鄉,鍾南山曾光等專家紛紛表態
    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東等多地發出倡議,春節非必要不返鄉。 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多名專家都表示,這個春節很關鍵,國內的一些中風險地區不要去。 這個春節還能回家嗎?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10月30日-11月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經各學部選舉和全院全體院士大會終選等程序,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  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佔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佔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
  • 中科院院士談科學道德: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在7日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宜瑜在向大會作報告時表示,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浮躁之風對院士隊伍的影響不容忽視,廣大院士要保持高度警覺和重視,共同維護院士榮譽稱號,建設中國科技界的道德學風淨土。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院士兼職、參加社會活動等問題,陳宜瑜在報告中重申:堅決反對兼職過多,徒掛虛名和領取不當報酬。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2、學風和科學道德建設工作  學部成立以來,院士們以赤誠愛國、無私奉獻、嚴謹治學、奮勇拼搏的崇高道德風尚,成為我國科技界的表率和楷模,並為學部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50多年來,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成為幾代學部委員、院士接力傳承的奮鬥目標和寶貴精神財富。
  • 市氣象局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
    2020年11月20日,張家界市氣象局、張家界市氣象學會組織幹部職工、學會成員集中收看「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暨宣傳月啟動儀式」,同時,按照張家界市科協的要求,派代表在市科協分會場組織觀看。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 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