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2020-12-04 發展門戶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

以下為倡議書全文:

 

倡議書

不忘職業初心耕耘科技期刊事業

2020年11月27日

 

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一、牢記使命,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職業操守,恪守學術良知,堅守學術出版倫理,強化職業榮譽感和學術責任感;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期刊管理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流程;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關論文質量,珍視期刊學術聲譽,用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學術誠信、追求科研道德的學術交流生態環境。

二、精益求精,踐行編輯出版專業精神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學習,精研業務,持續提高政治素養、科學素養和學科編輯能力;科技期刊工作者應主動關注學科發展現狀,追蹤科學發展態勢,促進科學研究和學術期刊的有機融合;科技期刊工作者要踐行自身的學術使命和社會責任,促進學術爭鳴,服務原始創新,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文化。

三、守正創新,深耕科技期刊崇高事業

科技期刊工作者應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爭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堅力量,爭做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參與者;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精品至上」的辦刊理念,保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科技期刊工作者應促進世界學術交流和科學文化傳播,客觀報導發表的科研成果,共建共享科研生態,鑄就科技期刊的發展榮光。


聯合倡議人代表:

高鴻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朱作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總主編

吳一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歐陽志雲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研究員

薛勇彪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林鵬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黨生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Cell Discovery執行主編

任勝利《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編審

何書金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學術期刊中心常務副主任、《地理學報》專職副主編、《地理學報》(中、英文)編輯部主任

閆珺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學會與期刊部主任

相關焦點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倡議書》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 捍衛學風道德,12位院士專家發出這份倡議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倡議書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倡議 號召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爭做促進人類文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琳):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號召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爭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堅力量和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參與者。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發布消息說,該院27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題為《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等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 院士專家聯合倡議:守護論文質量 捍衛學風道德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趙竹青)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
  • 【中國科學報】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
  • 科技期刊編輯應做好「科學守門人」_傳媒·時評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
    同樣,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一批「伯樂級」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只有他們的德行過硬,才能當好伯樂,為一流科技論文的面世當好「接生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12位院士專家聯合發出倡議,希望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精益求精,守正創新,深耕科技期刊崇高事業。
  • 科技期刊編輯應做好「科學守門人」
    同樣,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一批「伯樂級」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只有他們的德行過硬,才能當好伯樂,為一流科技論文的面世當好「接生婆」。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12位院士專家聯合發出倡議,希望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精益求精,守正創新,深耕科技期刊崇高事業。
  • 為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決策及科學技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師昌緒等20多位科學家提出科學院和大專院校要與企業密切結合的倡議,為此,國家經委專門召開會議進行了部署。回國以後,於1957年開始從事高溫合金的研究,2000年又介入碳纖維的研究,都是為了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 錢旭紅院士:更大音量發出中國科技期刊聲音
    「期刊是知識學科體系形成的核心媒體,期刊是國家民族文明話語權的集中體現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這樣表達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他從中西知識學科的演化與發表、趨勢和教訓,談到歷史上學術期刊在科技創新中的突出作用,並得出結論:現在的科技期刊不僅僅是為了發表,更重要的是為了建立獨特的知識學科認知體系,從而為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 錢旭紅院士:更大音量發出中國科技期刊聲音
    「期刊是知識學科體系形成的核心媒體,期刊是國家民族文明話語權的集中體現,期刊是科學技術最新進展的前沿展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這樣表達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閉幕
    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世界地圖上的第四個紅點 是上海科技期刊人的自信
    三十年前,中國生命科學整體處在發展初期,科研工作與國外的交流剛剛起步,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非常困難。建立一個促進我國與國際間細胞生物學交流的平臺顯得極為關鍵。在這樣的局面下,留學歸來的中科院原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姚錱院士創辦了《細胞研究》,並為之辛勤耕耘十餘載。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爆炸力學專家孫承緯院士的耕耘之路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中物院)成立於1958年,在隨後的二三十年時間裡,一直處於一種秘密、隱蔽的狀態,難為外人所知。這種性質決定了從事這些事業的科技人員要「甘於寂寞」。他親自參與了武器研製若干環節中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目睹了實驗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和武器技術的不斷進步,見證了中物院事業的發展壯大和國家民族揚眉吐氣的重要時刻。1998年,美國的聖地亞核武器實驗室率先以內部報告的形式報導了基於Z實驗裝置進行磁驅動平面準等熵壓縮的新型實驗技術,用於材料的偏離雨貢紐空間的動力學行為研究。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中國芯崛起的背後,離不開科學家們的默默付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微納電子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陽元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在中芯國際任董事長的十年期間,王陽元以其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為該企業設計了全新的融資和運作體制,使之既能成為國際市場接受的上市公司、能夠集聚世界精英的國際化企業,又能融入國內體制的、能夠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迅速崛起的國家可控公司。中芯國際的創立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新的裡程碑,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迅速進入了12英寸矽片、納米尺度集成電路的時代。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 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新聞—科學網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辦刊單位代表籤訂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管理責任書》。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代表科技期刊工作者宣讀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書。 侯建國在講話中強調,科技期刊是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是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科技和文化基礎。
  • 中國十大給排水院士,六位來自哈工大!
    本文來源:今日哈工大網站中國水網2016-12-22報導: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環保專家與學者的鑽研,本文盤點十大給水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都是對水處理行業具有巨大貢獻的環保學者。其中六位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他們是:1. 李圭白(1931.9.25--),市政工程專家。河南省偃師縣人。生於瀋陽,1955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建設部科技委員會顧問,中國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