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紅院士:更大音量發出中國科技期刊聲音

2020-10-11 學會服務365


「期刊是知識學科體系形成的核心媒體,期刊是國家民族文明話語權的集中體現,期刊是科學技術最新進展的前沿展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這樣表達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他從中西知識學科的演化與發表、趨勢和教訓,談到歷史上學術期刊在科技創新中的突出作用,並得出結論:現在的科技期刊不僅僅是為了發表,更重要的是為了建立獨特的知識學科認知體系,從而為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線進行主旨報告


錢旭紅認為,東西方在發展知識學科體系中方式方法不同。我們需要把源自希臘,光大於整個西方,覆蓋全世界的還原的模式保留下來,同時也要把中國知識體系的整體、關聯、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保存下來,使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我們不僅要知道樹葉的脈絡,也要知道森林的模樣,特別關注跨尺度、介尺度,從而使得分解還原和整體關聯在新的水平上體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科技期刊應該承擔的重要責任。」錢旭紅說。


在分析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時,錢旭紅指出,近年來,中國被SCI收錄的期刊有較大比例增加,但總量基數較小,與歐美國家的差距非常大;卓越計劃的「領軍期刊」二級、三級學科期刊多,影響因子近年來增長較快,但與國際傳統大刊差距巨大;國內期刊發文量偏低,故總被引頻次較低,影響力不夠。


針對如何改變辦刊策略,提升期刊質量這一問題,錢旭紅總結了一系列經驗做法。他在擔任綜合性工程類期刊Engineering執行主編時,創新了一種辦刊模式——研究型辦刊,把脈全世界工程研究和開發的前沿,用格局引領專題、綜述及邀稿。


錢旭紅還擔任了綜合性化學期刊《中國化學快報》主編。《中國化學快報》1990年創刊,1993年被SCI收錄,2012—2019年連續獲得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錢旭紅介紹,《中國化學快報》各項指標之所以能夠連年改善,首先是編委會不斷提高發文量,以此帶動刊物影響力的提升,避免只唯影響因子;為了與青年化學家共成長,在國內首創青年編委會,設立學科委員會,聘請優秀青年擔任各專門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編輯部針對研究熱點、發展前沿組織專刊、虛擬專刊,特別是從2020年開始,以虛擬專刊為主,到每年年底按主題整理成虛擬專刊並發布;約稿重心以國內優秀成果為主,加強可讀性、可借鑑性,以吸引海外高質量稿件。


來源 | 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 信息中心供稿

相關焦點

  • 錢旭紅院士:更大音量發出中國科技期刊聲音
    「期刊是知識學科體系形成的核心媒體,期刊是國家民族文明話語權的集中體現,期刊是科學技術最新進展的前沿展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這樣表達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 中國科技期刊國內外影響力逐步提升
    論壇涵蓋開幕式、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專題論壇、科技期刊雲展覽、編輯大賽和地方交流活動八大板塊,國內外20餘家期刊組織作為論壇支持、協辦單位,採用現場直播形式,實現線上線下交流互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錢旭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袁亞湘、陳曄光、張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等出席本屆論壇。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閉幕
    論壇涵蓋開幕式、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專題論壇、科技期刊雲展覽、編輯大賽和地方交流活動八大板塊,國內外20餘家期刊組織作為論壇支持、協辦單位,採用現場直播形式,實現線上線下交流互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錢旭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袁亞湘、陳曄光、張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等出席本屆論壇。
  • 如何看待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出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新任校長為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教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命是在前任校長高升上海市副市長將近半年之後,經過千挑萬選方才塵埃落定。那麼新任校長是何許人也?為什麼會選擇一位理工教授出任師範院校校長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 中國化學會成立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錢旭紅任首屆主任
    2019年8月14日,「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舉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研究所,企業和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等單位的70餘位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張德清所長到會祝賀。
  • 【文匯網】錢旭紅:30餘年,用量子理論看懂老子思想時
    眼前是5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思維才是力量」的倡導者。八年內兩齣《改變思維》,今年的新版近六十萬字,帶著宏願——通過改變國人固有思維,提高民族普遍素養,讓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引領性源頭之一。讀他的隨筆,聽他指點學術思維的江山,也聽各類質疑的聲音,你會感覺到這是一位生活在多維時空中的創新者,所到之處,便是張力。
  • 聚焦: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中國科技期刊差在哪兒——差在「最好的文章」「一個期刊好不好,還是看最好的文章是不是發表在這裡。」《中國科學:數學》期刊主編袁亞湘院士介紹:「也就是說,重大的成果、重大的項目、重要的研究機構發的文章是不是在這裡。
  • 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中國科技期刊差在哪兒差在「最好的文章」「一個期刊好不好,還是看最好的文章是不是發表在這裡。」《中國科學:數學》期刊主編袁亞湘院士介紹:「也就是說,重大的成果、重大的項目、重要的研究機構發的文章是不是在這裡。當年屠呦呦關於青蒿素的論文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個文章的SCI引用因子是多少,我們都記不住。
  • 爭奪科技大數據:高影響因子期刊出現「中國陣營」
    《細胞研究》在國際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升至第九;創辦僅兩年的《國家科學評論》,首次亮相即進入全球綜合期刊前五;創辦於2013年的《光:科學與應用》已成為國際光學界頂級雜誌……昨天,湯森路透發布2015年度《SCI期刊分析報告》,一批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表現搶眼。 與10年前的「一潭死水」相比,中國科技期刊如今已在世界科學界發出新啼。
  • 手機音量明明已經開到最大,為啥聲音還是這麼小?
    通常,我們會長時間使用它,聽筒和揚聲器會被灰塵覆蓋,這也會使手機的聲音變小。現在大多數手機都具有放大音量的功能。此功能是[單聲道音頻],原理是將多聲道音頻合併為音頻單聲道以增加音量。但是,蘋果手機還具有影響音量的功能[手機噪音消除]。儘管此功能可以消除通話過程中的某些噪音,但有時也可以消除對方的聲音,因此建議將其禁用。操作步驟:配置-常規-輔助功能-激活[單聲道音頻]並禁用[電話噪音消除];物理方法行動電話的聲音也可能變小,也就是說,行動電話的揚聲器上的灰塵過多,這使得很難傳送行動電話的聲音。
  • 那些試圖發出「更大」聲音的動物善於學習聲音
    有些動物通過發出聽起來「比實際更大」來偽裝自己的體型。研究人員研究了164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發現那些發出更大聲音的動物通常是熟練的「歌唱家」。這兩種策略——聲音更大和學習聲音——可能是由性選擇驅動的,並且可能在解釋人類語言進化的起源方面發揮作用。「如果你看到吉娃娃狗的叫聲像羅威納犬那樣深,你肯定會感到驚訝,」MPI和荷蘭海洋研究中心Pieterburen的研究員安德裡亞·拉維格納尼說。體型大小會影響動物發出聲音的頻率,但許多動物都能找到辦法讓聲音聽起來比預期的「小」或「大」。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出席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
    9月2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開幕。本屆論壇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發展生態圈」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設置大會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主題論壇、青年編輯大賽決賽等板塊,研討科技期刊創新合作發展之路,服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 ...露出科普作家的文藝面,錢旭紅在人文思想節講了智商、智慧和智能
    「我今天早上4點起來,是為了把PPT改好……」剛剛帶隊訪美歸國,錢旭紅教授還在倒時差。15日,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原計劃去西安參加自己化學專業領域的國際會議,但他請假回校加入兩年一度的思勉人文思想節。 只有不多的人知道,錢旭紅也是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 英文學術期刊JEMDC創刊 探索醫學應急管理學建設
    7月17日,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應急管理與減災傳播》雜誌,JEMDC)編輯部揭牌成立,這是由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品牌「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聯合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雙世出版公司共同發起創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 【視頻及全文】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院士:思維是你的隱形翅膀!
    | 9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以「思維是你的隱形翅膀!」為題在兩校區為新生們上了開學第一課。思維是你的隱形翅膀!
  • 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生態技術》創辦 任南琪院士任期刊主編
    哈工大報訊(環境 文/圖)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重要思想,提升我國在國際生態環境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我校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創辦了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生態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以下簡稱「ESE」)。
  • 捍衛學風道德,12位院士專家發出這份倡議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一、牢記使命,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職業操守,恪守學術良知,堅守學術出版倫理,強化職業榮譽感和學術責任感;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期刊管理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流程
  • 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總量不少,但高水平期刊有限。」項昌樂說。  「外患」:能否從國外期刊手裡搶到「好論文」?  今年,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王恩哥院士在「盯著」一部書的進展:《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的藍皮書,他擔任藍皮書專家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