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當代職場人太難了!職場厭倦或許是「溫水煮青蛙」

2021-01-21 創可貼大叔

職場厭倦,又叫職場枯竭,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慢慢產生。職場當中的厭倦情緒有很多,像是我不想上班,我只想下班。又或者是明明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夠完成,但提不起興趣,我就是不想做。拖延症的產生,瘋狂的抱怨領導等等,產生這些厭倦情緒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工作當中產生了厭倦就一定會伴隨著懶惰和拖延的行為了。如果你不及時的找到問題的原因,那麼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大打折扣,職場認知也會受到阻礙,如同「溫水煮青蛙」般隨時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

為什麼在工作中我們會產生這種厭倦情緒呢?從心理學上可能存在以下五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好高騖遠,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清醒的認知!

大概是很多人的小情緒來源了,比如覺得自己應該加薪了,但是上級卻遲遲不正面回應,搞得你產生逆反心理,工作也不想上心來好好完成了!當然,我們不排除確實有些無良上司就是想壓榨你,光談理想不談錢,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但確實有很多人其實是認識不到自己的能力水平的,有一些眼高手低了,又想拿錢又想不幹活,其實這很矛盾,所以當你尤其是因為薪資問題對你的工作產生厭倦情緒的時候,你一定要找一個時間,好好地去審視一下你自己,你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是否匹配你現在的酬勞,你是否能夠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問心無愧。

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麼你可以考慮和上司再去談一下,或者是直接選擇跳槽。但如果你覺得自己其實完全沒有做到,那就謙虛一點,敬業一點,少一些抱怨,等你覺得自己能力已經確實高於現在的待遇,再去談加薪,老闆也不是傻子,值錢的能夠創造價值的人,如果他真心需要,他是肯定會給你相應的待遇的!總之,你需要重建一個適合自己的切合實際的理想,將理想劃分成為可以操作,可以實現,相對較短的各個階段,以便容易實現,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價值感,避免產生厭倦的情緒了!

第二種原因:可能是你的職場關係有些緊張!

像是和個別同事或者是某些領導不對盤,相處不好,這也是我們會對工作產生厭倦的一大理由了,還包括那些初入社會或者是剛換工作的人,你要意識到你現在厭倦的可能不是工作,只是工作狀態和環境而已,好比那些相對內向的或者是社交能力不那麼強的人,剛去到一個新公司,在一開始的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是最容易離職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能力和職位的不匹配,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沒有辦法適應新環境,就像你一上班就坐在那一整天,跟誰都不熟不說話,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很壓抑的!

兩周或許你還能撐得住,但是如果超過一個月到兩個月,這種對工作的厭倦就會達到一個頂峰就會導致離職,即使你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所以如果是出於這種原因,你就要首先考慮緩解你的職場人際關係了,有矛盾的同事領導還能否解決問題,繼續和諧相處,新入職的尷尬期能否快速度過,而不是一門心思想要辭職。

第三種原因:可能是現有的工作已經沒辦法讓自己提升了!

我們說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其實都會遇到瓶頸期,就是你的工作內容已經無法再讓你自己學到新的東西了,覺得對自己的認知已經沒有那麼多幫助了,這種情況之下你可以先確定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比方說自己是否需要經驗的積累,好比你做財會類的職位,這種確實是需要工作經驗的積累的,那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明白,即使你覺得有些枯燥了,但你還是需要他的需要,就會減輕你對工作的厭倦感,但如果你確定你需要自身更快的迭代,那麼你可以找上級聊一聊,如果他對你現在的工作也很認可,那麼你可以說出自己的顧慮,是否可以讓你有小小的晉升或者是修改一些你的工作內容,嘗試一些新小領域來重獲你對工作的熱情。

第四種原因:可能是你面臨了職場選擇!

這種情況很好理解,你被挖角了,你掛在某某招聘網上的簡歷突然有了新動向,你的朋友創業想拉你入夥,或者是給你介紹了新的工作機會等等!這些情況之下,我們確實會對現在的工作產生一些厭倦情緒,因為外部的誘惑和內部的壓力同時出現,人都是會更傾向於選擇前者的,但是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最容易錯誤地評估新誘惑了,像是對方給你的薪資比現在高,給你的職位頭銜更高大上,你心裡可能就按奈不住想收拾行囊投奔新東家了,所以當你因為這些原因對現在的工作產生厭倦情緒的話。

首先就是要正確評估兩者對自己的性價比,到底孰高孰低了!再決定要不要跳槽!如果各方面都合適,那就跳,反之如果漲了薪水,但是要你每天朝八晚十,雙休變單休,通勤時長從半個小時變成兩個小時,還要你放棄現在的各種資源從頭再來,工作內容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那麼其實漲幅的性價比還是很低。這個時候或許留下來繼續好好工作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一種原因:可能是你的工作沒有節制!

職場當中其實是有很多工作狂的,他們可以讓工作霸佔自己的全部精力,時間長了,只要出現一點點小的失誤或者是紕漏,人就會突然覺得很無力,難以接受,那麼自然就會對本職工作產生一些反感和厭倦了,如果自己最近真的很忙,忙到覺得自己不想幹了,討厭工作了的話,那麼可以請個短假讓自己休息一下,你可以回家看看父母或者是小小的出去旅遊一下,來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態! 這樣再回到你的職場工作當中,厭倦情緒可能就會緩解了。如果這樣做沒有效果,你依舊對工作非常反感,那麼可能你需要換一個新的環境或新的工作重新調整自己了。

以上就是關於職場厭倦情緒產生的五種可能原因,你是否有不一樣的觀點或者也正在遭遇職場厭倦情緒困擾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創可貼大叔為你解憂~~

-The End -

作者|創可貼大叔

創可貼大叔主筆團|一個酷愛心理學的大叔~

相關焦點

  • 職場兩忌諱,溫水煮青蛙,看似很努力,很現實!
    職場從來都是很嚴肅的話題。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職場還用在校園那種心態,殊不知一旦違反了公司制度立馬就會有走人的結局。為了能幫助到更多初入職場的新人,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職場的兩個忌諱,一個是溫水煮青蛙,一個是看似很努力。這兩種都很現實,對職場生涯有很大的影響。下面就來具體說一下。
  • 人到中年,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職場陷落
    前段時間和一名90後員工聊天,她說一年之中跳了兩次槽,當時我正想教育她一番,好好給她上一堂職場課,不料卻反過來被她一聲當頭棒喝。她說:「你呀,過得就沒我開心!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做得不開心拍拍屁股就走人,每個人都如你那般什麼都在心裡放著,活得該有多累。」
  • 職場慢性自殺: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間你就甘於了平庸
    每個人總是會在做任何事情的初期牛氣衝衝說著:「我一定會幹出一番事業,等著瞧好了。」可是漸漸的,卻在摸爬滾打了幾年後甘於了平庸。「我們公司待遇可好了!」初入職場,遇見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總是讓人欣喜如狂的,因為沒有人能拒絕得了物質方面的享受。但是人在物質上的欲望是無限的,無論在什麼時候。而在職場上,最怕的就是物質享受消磨了自己的意志。
  • 職場中切忌安於現狀,別讓「溫水煮青蛙」毀了你
    老闆雖然沒有說過什麼,但一直都看在眼裡,如果一個人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那麼這個人也在公司走不長久了。人應隨著年紀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有危機感,時代在進步,無論是個人還是大環境的因素,都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如果被安逸的環境同質化就會被圈養起來,習慣了被圈養,就難以再適應叢林了。因為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厲害的人都在努力,你原地不動就是退步。
  • 工作10年,「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每天幹活1小時,要不要換?
    是啊,像老李這樣的人,何止他一個呢?也許公司也真好抓住他們這樣的心理,知道你沒法離開,才會如此吧!說到最後,老李說了這樣一句話:「工作10年,每天幹活1小時」,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模式,有多少人捨得換啊!但是,又有多少人會明白, 「溫水煮青蛙」的公司才是對職場人有著最大的弊端呢!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在工作中,你正在被「溫水煮青蛙」嗎?
    當我們在一個環境中呆的時間足夠長,就會適應這個環境,同時在忙碌中忘記自己曾經要追求的東西,所以職場老人常說:「不要隨便找一份先做著,那樣只會讓自己不想選擇之前設定的工作。」在工作中,你正在被「溫水煮青蛙」嗎?
  •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每一代人對工作的看法都不一樣,父母輩視工作為一輩子的「鐵飯碗」,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工作,他們也不會有跳槽的念頭,因為穩定最重要。但是到了我們90後這一代,就不能再用舊時的觀念,因為很多工作都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看似工作輕鬆穩定,但賺的錢不多,一抬頭就能看到頂。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把青蛙放在鍋裡的水中,蓋上鍋蓋,加溫初期鍋內很安靜,隨著水溫的逐步升高,鍋蓋會被欲逃生的青蛙撞得叮噹響,水溫繼續升高,最終鍋裡安靜了下來。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在溫水煮青蛙致其死亡的過程中,唯有青蛙在入溫水未被蓋上鍋蓋之時才有可能逃生,此時,因為溫水的適宜溫度使其感覺太舒服,因為其貪圖這舒適的享受才最終遭受了死亡的惡運。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人類一直將青蛙當成是益蟲。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是青蛙仍舊一動不動,似乎是在說著這溫度直接不夠啊,這種情況怎麼能搓下身上的泥巴。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像鍋裡青蛙,興奮、好奇,遊來遊去!一段時間後,我們變得慵懶,安然享受著目前的生活,渾然不覺水溫已經升高了!慢慢地,我們有些緊迫感,因為水溫已經讓我們感到不適,甚至被燙傷了。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
  • 工作如同溫水煮青蛙,想轉型怎麼辦?三個錦囊送給你
    2020年,是職場變化較大的一年,職場環境變難、工作壓力增加都是造成職場人累、難的關鍵因素。在大環境下,公司將大規模開發線上產品,小果又感到很緊張,覺得自己難以適應,很有可能被裁掉,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又沒有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她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的場景你是否熟悉呢?我們往往對日常的工作感到無聊,是因為我們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在職場中獲得成長。
  • 婚姻,有時像溫水煮青蛙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是錢鍾書在《圍城》裡的話!一句話概括了多少城外、城裡的人們的雜念,說是雜念,城外的人還是拼命的擠進城裡來,到了城裡的人,走出去的還是少數,大部分慢慢也就適應了城裡的婚姻生活,不得不說,婚姻,有時真的像溫水煮青蛙!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煮的人不以為然,被煮的人竟也慢知慢覺......女人,總是被冠上許多標籤,擔當許多的角色,結了婚的女人更是如此。去掙錢吧,會被人說成不顧家;在家帶孩子,會被人說成在家裡享清福,一事無成。又掙錢又帶孩子,又會被男人說成不把家收拾好。總之,人們對女性的要求真的都好高呀,好像怎麼做都不對一樣。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在簡單的實驗中卻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呢?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其實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最早源於17世紀。
  • 「溫水煮青蛙」的謬論,美國教授為何能欺騙所有的人!
    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林肯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就讓學生來做這個實驗,結果卻讓老師大跌眼鏡,一組5個人的實驗中,當每個學生把水溫增加到65℃時,無一例外,所有人的青蛙都跳了出來。「溫水煮青蛙」的說法完全是個「謊言」。
  • 用溫水煮青蛙,青蛙最後會被活生生的熱死嗎?
    我們習慣了聽別人說溫水煮青蛙會把青蛙煮熟的說法,可是這是真的嗎?有沒有人做過實驗?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