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如同溫水煮青蛙,想轉型怎麼辦?三個錦囊送給你

2021-01-12 敏敏的幸福社

小果在這個崗位五年,她在工作時既不投入也沒有精力,工作對她來說,就是無聊的折磨,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背著同樣的臺詞。她看著時鐘,拿著每月的薪水。周末總是遲遲不來,又轉瞬就過去。2020年,是職場變化較大的一年,職場環境變難、工作壓力增加都是造成職場人累、難的關鍵因素。在大環境下,公司將大規模開發線上產品,小果又感到很緊張,覺得自己難以適應,很有可能被裁掉,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又沒有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樣的場景你是否熟悉呢?我們往往對日常的工作感到無聊,是因為我們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在職場中獲得成長。忘記了成長,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覺得自己不需要精進技能了,不需要努力了,有時候環境改變了,我們看不到,當火燒眉頭時往往又束手無策。

在面對大環境的變動時,人們也普遍越來越急躁,感覺心跳加速,疲於奔命。但是,越是變動的環境,我們就越需要思考,什麼是不變的。抓住那不變的點,我們就能夠不被物轉星移的外在世界所影響,以「不變」應「萬變」。

01自信力:在謀求轉型之前,學會挖掘自信的自己

在《賣房子的女人》這部日劇裡,女主萬智和中介公司的課長想把一棟大樓賣出去,但是總公司不同意,總公司老闆打電話給他們要求他們馬上停止售賣,否則他們都會被開除。但是萬智卻堅持售賣,她說她去任何一家房地產公司賣房子都可以,她不會完全聽從公司的安排,她只會對顧客負責。同樣是銷售員的課長卻是完全不同的心態,其實他的銷售能力也很不錯,但他非常害怕離開公司。但在最後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直到遇見你,我也認為自己無論到哪裡都能夠工作下去」。自信會傳染,缺乏自信也會。

我們是否相信自己具有無中生有的能力呢?我們是否相信自己能夠創造出財富,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小川叔在《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裡,提到的一種方法是:做成功感受聯動。簡單的說,如果你現在的面對的新工作,讓你找不到成就感,那你就要做點別的,讓自己保留這份成就感,然後把成就感平移到這個新領域裡來,從而產生一種【做這件事我都能成,那我做那件事應該也可以】的心理錯覺。

很多人以為:等我擁有了能力,擁有了金錢之後,我就擁有了自信。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到我擁有足夠的金錢之後,我就快樂了」「如果我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那就好了」。「如果我再漂亮一點,我就有自信了。」但是結果往往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錢不夠多,覺得自己的學歷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夠美。

並不是說你有了一切才有自信,而是你有了自信,你才有了一切。

02適應力:意外劇變時代來臨,你需要的環境適應力

長頸鹿的脖子,蛇的冬眠,竹節蟲的形態像樹枝,駱駝的身體都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大自然就是優勝劣汰,這就是生存法則。

人類,作為大自然最聰明的物種,在生物鏈的頂端,生活中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的舒適環境裡,有時候我們會選擇去改變環境,而忘記了如何去適應環境。

如果自己的節奏沒有調整好,一味求快,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分身乏術,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人際關係也會斷裂。

但是,我們在學會適應環境,享受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是適應。在文章開頭,小果在單位五年,只是做著重複的工作,她並沒有精進自己的能力,只是抱怨生活,抱怨工作,這是適應嗎?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在現代社會日新月

異的職場生態下,持續學習是保持競爭力和適應力的唯一方法。」在當下,持續學習不僅意味著不斷學習新的東西,還要求我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及自己的行為方式。有一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職場就是一個檢驗場。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很多都要重新開始學習,一切都讓人措手不及。有快速學習應用能力,有「空杯心態」,才能一路過關斬將。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生活著一種古老的蕨類,據估計,在完全缺水的條件下,它可以存活100年。它看起來是一段灰色、乾枯的、抱成一團的毫無生命的枯枝,其實,它沒有死,只是在沉睡、在等待。當雨季來臨,它吸足水分,立即舒張開來,這種蕨類已經生存了2.8-3.4億年,曾是地球上最高的樹種之一。為適應氣候,復甦蕨由高大樹木變成一株灌木。

適應是保持自己的生命力,適應是不懼打擊、不畏艱難、不言放棄,適應是在變局中持續成長,適應是身體高速轉動,內在卻能靜定不動。適應不是妥協,適應是另外一種奮鬥。

03學習力:新時代的生存法則,學習力讓你如虎添翼

小樂大學的專業是會計,進入職場後她理所當然地從事了會計工作。但她不知為何一直都不開心,因為她的內心總覺得她不喜歡這份工作,總是出差錯。她的媽媽也一直打擊她,她的老公也從來不會說好聽的話,他們經常對她說的話就是:「你真的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她的內心非常低迷。

大家都說要做一行愛一行,她也試著努力去做好,但是她做得非常辛苦,難道是自己能力不行嗎?難道人生就真的沒有選擇了嗎?

她其實一直很喜歡心理學,但是她不確定自己能做這一行。她一直追問自己:你是誰?你真的喜歡心理學嗎?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後來她慢慢沉澱, 聚焦自己的興趣領域,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邊界,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藉助平臺,在心理學領域深耕。同時,她也具備複利思維,很多人學東西都是默默地學習,害怕讓別人知道,害怕分享。但她沒有,她學以致用,突破她之前低自信,低價值感的制約,以超強的行動力去突破自己的框架。她在很多平臺分享她的收穫和轉變,為他人賦能,也帶給她新的使命和動力。

她現在40歲了,依舊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把自己喜歡的事,拿來當飯吃。無論在哪一個生命階段,都能夠從工作中去不斷認識自己,努力找到自己喜愛並擅長的事情。

工作如同溫水煮青蛙,怎麼辦?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應變。變化是讓人不舒服的,但變化也激發起我們內心的防禦和抗拒。在這樣的時刻,提醒我們在心理上保持一種好奇,把變化當作一個新朋友,去認識,去學習,去接受,甚至去愛。

把困難當成生活本身的一部分,每一次的突破,都會是信心的積累。

你需要的不是offer與頭銜,而是風格與專業。即使有一天你沒有工作了,別人仍然認可你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工作中如何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青蛙放到一鍋熱水中,那青蛙遇到劇烈的變化,就會立即跳出來,反應很快。 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給水加溫,你會發現青蛙剛開始會很舒適地在水裡遊來遊去。鍋裡的水溫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覺,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樂。
  • 在工作中,你正在被「溫水煮青蛙」嗎?
    當我們在一個環境中呆的時間足夠長,就會適應這個環境,同時在忙碌中忘記自己曾經要追求的東西,所以職場老人常說:「不要隨便找一份先做著,那樣只會讓自己不想選擇之前設定的工作。」在工作中,你正在被「溫水煮青蛙」嗎?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以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人生有一萬種可能…工作以後,在舒適圈的我們忘記了那一萬種可能,覺得只有工作和失業兩種選擇。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
  • 工作10年,「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每天幹活1小時,要不要換?
    也許公司也真好抓住他們這樣的心理,知道你沒法離開,才會如此吧!說到最後,老李說了這樣一句話:「工作10年,每天幹活1小時」,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模式,有多少人捨得換啊!但是,又有多少人會明白, 「溫水煮青蛙」的公司才是對職場人有著最大的弊端呢!
  •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每一代人對工作的看法都不一樣,父母輩視工作為一輩子的「鐵飯碗」,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工作,他們也不會有跳槽的念頭,因為穩定最重要。但是到了我們90後這一代,就不能再用舊時的觀念,因為很多工作都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看似工作輕鬆穩定,但賺的錢不多,一抬頭就能看到頂。
  • 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
    作者:小戶標題: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起初該科學家將青蛙放在40攝氏度的水中,青蛙由於受到刺激立即奮力從熱水中逃脫出來,但是當科學家將青蛙放在冷水中,然後再緩慢加熱,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 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在忙碌中忘記了自己的追求,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時候一天下來都忘記了吃喝。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不要說自己的業餘時間如何管理,更不要談什麼自己的職業規劃如何進行了。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剛求職的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哪怕團隊包括自己只有三個人,也要想辦法創造出一條「鯰魚」,刺激一下懶惰的老員工(兩個人的團隊就算了,不舒服的是自己)。不過,稍有生物學儲備的讀者已經發現了問題:沙丁魚生活在近海,鯰魚則生活在河裡。兩種魚放在一起,桶裡到底灌鹹水還是淡水啊?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把青蛙放在鍋裡的水中,蓋上鍋蓋,加溫初期鍋內很安靜,隨著水溫的逐步升高,鍋蓋會被欲逃生的青蛙撞得叮噹響,水溫繼續升高,最終鍋裡安靜了下來。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在溫水煮青蛙致其死亡的過程中,唯有青蛙在入溫水未被蓋上鍋蓋之時才有可能逃生,此時,因為溫水的適宜溫度使其感覺太舒服,因為其貪圖這舒適的享受才最終遭受了死亡的惡運。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溫水煮青蛙的時候,青蛙會坐以待斃嗎?一起來看看
    在我們的小學一年級課本裡,有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叫做小小蝌蚪找媽媽,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路程中,然後慢慢的就變成了小青蛙,並且能夠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這個故事就告訴青蛙生長過程的一些科學知識,於是我們就知道了,蝌蚪在長大以後怎麼能夠變成青蛙的,意思是青蛙到了生育的時候,就能夠生產出很多很多的卵,然後把這些卵就產在了水中,好讓它成為蝌蚪,最後能夠孵出蝌蚪的並不是太多,而能夠生存下來的更是很少了
  • 職場兩忌諱,溫水煮青蛙,看似很努力,很現實!
    為了能幫助到更多初入職場的新人,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職場的兩個忌諱,一個是溫水煮青蛙,一個是看似很努力。這兩種都很現實,對職場生涯有很大的影響。下面就來具體說一下。溫水煮青蛙。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都已經明白,把青蛙放在水裡慢慢加熱最終青蛙會死去,如果在熱水裡青蛙就會直接蹦出來。
  • 愛情就像溫水煮青蛙,既享受著安逸,也努力著往上「跳」
    太冷了也不行,《東邪西毒》中有一句臺詞:「你知道喝酒與喝水的區別嗎?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冷。」冷水下肚,全身都涼透了,首先就是心臟。所以,愛情就應該是溫水,就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其寓意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太安逸的環境了,要有著危機感,不然等到危機到來時,就已經來不及了。可是,愛情就應該是溫水煮青蛙。
  • 及早發現跳出溫水的訊號,別再做溫水煮青蛙
    【一】溫水中的青蛙為何無法逃生?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後來,他們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慢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
  • 婚姻,有時像溫水煮青蛙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是錢鍾書在《圍城》裡的話!一句話概括了多少城外、城裡的人們的雜念,說是雜念,城外的人還是拼命的擠進城裡來,到了城裡的人,走出去的還是少數,大部分慢慢也就適應了城裡的婚姻生活,不得不說,婚姻,有時真的像溫水煮青蛙!
  • 職場慢性自殺: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間你就甘於了平庸
    但是,很多人忘了自己的現狀……這麼說吧,當自己長期在一個職位上待久了,就給自己的感覺有點做本職事情得心應手的感覺,覺得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就好,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自己失去了想要改變的決心。而恰恰的判斷職場青蛙的標準,在於你是不是甘於安逸。
  • 職場中切忌安於現狀,別讓「溫水煮青蛙」毀了你
    近兩年,老張對工作的態度沒有那麼上心了,變得越來越安逸,雖然擔負著公司經理的職位,但是並沒有給公司帶來效益。只是每天在辦公室喝喝茶,聊聊天。老闆雖然沒有說過什麼,但一直都看在眼裡,如果一個人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那麼這個人也在公司走不長久了。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