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周期,為何人類不需要?

2020-12-03 科學黑洞

這個問題要從本質上來考慮,為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繁殖季節繁殖周期,而人類在一年中的每個季節月份都可以生娃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限制,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最重要的就是契合環境,不適合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大部分的動物都是在春季進行繁殖,春天來臨萬物復甦冰河融化,植物開始茂盛的生長,這個季節食物量充足,如果動物在春季繁殖剩下的小寶寶更容易撫養長大。生物可以一直生存根本就是需要能量的攝入,說白了就是填飽肚子。能量充足精力充沛,可以進行繁殖同時生下的後代也更容易養育。春季天氣也轉暖,小動物剛出生的時候都比較脆弱,因此需要氣候好同時奶水充足,但如果趕上冬季食物量減少,連動物媽媽都餓著肚子,就沒有充足的奶水來撫養小寶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它們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動物學家曾話過幾年的時間統計幾個獅群小獅子數量的變化,發現這個變化的周期和非洲動物大遷徙有著異常的吻合。在非洲大草原上很多草食性動物為了生存都是需要遷徙的,因為季節變化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來臨青草被消耗殆盡,它們就需要遷徙尋找食物。

每年的6月份,坦尚尼亞大草原迎來旱季,食物開始緊缺,大量的草食性動物開始遷徙,長途跋涉3000多公裡來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遷徙的途中它們會經過獅子和豹子潛伏的草原,已經河馬鱷魚橫行馬拉河。對於肉食性動物來說,東非大遷徙活動就是一場饕餮盛宴。

就是在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獅群的小寶寶個數開始增多,就是因為趕上了這場大遷徙食物量充足,撫養後代會更加輕鬆,成活率也會更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屬於協同進化的一種。當一種動物以另外一種動物為食物,這就是天敵關係,例如貓吃老鼠,當老鼠數量減少貓的數量就會減少,就是因為後代的成活率可能不高了。但是現代社會貓被馴化了,即使老鼠滅絕了,貓的數量也不會減少,因為人在餵養它們。

那麼人類也是如此,早起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在旱季食物緊缺的時候,孩子都被餓死了,有的人也會選擇好的時機生孩子,這有利於後代更好的生長成人。但是隨著發展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就是冬天生下小寶寶,也完全不擔心食物和氣候的問題,都可以健康的長大。所以說歸根結底都是食物惹的禍。

這就是生物進化的魅力所在,大多數動物不會像人類一樣有思維進行思考,它們就按照本能做事情,那麼它們是如何判別春天來了又到了繁殖的季節哪?歸根結底就是基因在起作用,因為在進化過程中那些「不聽話」的基因都被環境淘汰掉了,適應環境的留存下來。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相關焦點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為什麼人類沒有?
    趙忠祥渾厚的男中音配音聲中動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動物們都忙著在這個季節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務,這已經是動物世界的標準開場白,人類曾經也是動物世界的一員,但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個非常關鍵特徵改變了,即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而人類似乎根本就沒有,甚至隨時都可以被挑起欲望!
  • 動物基本都有繁殖期,為何人類卻沒有?
    在幾億年間的演化之中,多數的動物都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也有有一些趨同的特性,那就是關於繁殖的事。現代大多數的動物都有著一個固定的繁殖期。然而人類卻是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是人類在一開始之時就是沒有繁殖期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是怎麼回事。地球上多數的動物都是有著一個繁殖期的。
  • 人類為何沒「發情期」?動物卻很有規律,是為提升後代存活率嗎?
    這個是改變不了的原則。就如大家同樣具有喜歡的一個「伴侶」一樣。這也就是繁衍生息,通過繁殖的方式將自己的基因或者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然後在一代接一代地傳下去,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出現生物基因的變異或者「突變」。但是對於大多數生物基因來說都是非常穩定的,不可能出現。除非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出現了「跨物種」的生物繁殖,這樣才會出現破壞原始基因的情況。
  • 大部分動物都有固定的繁殖季,為何人類不受束縛?
    在大自然中,大部分動物的活動都要受到氣候和季節變化的影響,比方說大部分動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繁殖期,無論是發情、交配還是生育,都有固定的時間。比方說在小時候,我們看《動物世界》總會聽到趙忠祥的畫外音:又到了萬物復甦的季節,小動物們又要開始交配了。
  • 為啥有的動物繁殖一次就會死,而人類卻不會?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是我們所存在疑惑,如果說衰老是自然界中最奢侈的行為,那麼你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大多數動物都無法活到老,他們會因各種原因而死亡,其中就有動物因交配而死、有些是因繁殖而死,且都是一次就死。,而人類卻不會?
  • 很多動物都需要冬眠,為何人類就不需要?看看冬眠後果就知道了
    人類和動物還有各種植物和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壞境而不斷進化,不同的物種進化不同的能力,比喻人類,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而去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像冬天的話,很多動物都是需要冬眠來過冬的,而我們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過冬天可以穿更多衣服來抵擋寒冷。
  • 為何大多數猛獸都怕人類?主要是人類在動物眼中看起來很強
    長話短說,我就不囉囉嗦嗦了!首先,動物會趨利避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遇到好欺負的就欺負,遇到強的就慫,那麼問題就很簡單了,動物怕人,是因為在動物的眼中,將人看成是「不好欺負」的那一類。動物怎麼判斷對手實力高低的呢?
  • 動物也會經歷月經周期嗎?
    成年人都知道,月經是女性生殖周期的正常部分,是有性繁殖物種的必要副產品。每個周期,在卵子從卵巢釋放之前,生殖激素,如黃體酮,會導致子宮內膜增厚,並充滿血管。如果卵子受精,子宮就可以接受它,這樣它就可以植入並開始生長。如果沒有,黃體酮水平將迅速下降,子宮內膜開始脫落。然後,大姨媽就會如期所至。
  • 「繁殖」有多重要?為何動物都將它作為生存的終極目標?
    近年來,有一個詞被越來越頻繁的提起,它便是「功能性滅絕」,簡單來說,就是瀕危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如果不進行人工幹預培育的話,那麼,在自然條件下,是很難再進行繁殖的,這就等於它們沒有辦法再進行後代繁衍,等到僅剩下來的死亡後,這種生物也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 為什麼動物發情交配都有季節性,而人類卻一年四季均可?
    在自然界中生活著無數種動物,大部分的動物都有發情期,處於發情期的雌性哺乳動物會出現一些變化,以此來吸引雄性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大多數的動物都有固定的發情期,只有在發情期內,雌性動物才會接納雄性,否則等待雄性的就是一頓胖揍。為什麼動物有發情期,而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人類,卻沒有發情期呢?人沒有發情期,全年365天隨時都可以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更具體點來說,是人類男性沒有發情期,人類女性隱藏了排卵期,所以才表現得沒有發情期。
  • 繁殖後代有兩種方式,為什麼高等動物只選擇有性繁殖呢?
    而有性繁殖則不同,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適用於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同類的動物求偶過程中也一樣,那些身強體壯的動物往往會佔據上風,求得配偶。而人類求配偶往往更為複雜,要拼顏值、財力、智商、情商等等要素。
  • 動物繁殖眾生相,有的需要第三者幫忙,有的長達八小時
    繁衍後代是每一種動物與生俱來的能力和使命,相比起人類來說,動物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其他目的實際上也是為繁衍後代服務。動物學家長期對動物的繁殖行為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大多數物種的繁殖方式和人類一樣,但也有個別種類存在比較特殊的繁殖方式。
  • 動物沒有人類思想,為何卻知道交配繁衍?難道在背後有人操控嗎?
    動物沒有人類思想,為什麼卻知道交配繁衍?難道在背後有人操控嗎?正是因為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才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地球,生命的出現讓地球和太陽系的存在變得更加富有意義。不同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活區域都是各不相同的。
  • 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動物的交配都是為了繁殖嗎?
    相比之下,人類的性交則更具浪漫色彩,除了繁衍,還被賦予更深沉的文化涵義,比如行周公之禮,共赴巫山雲雨。其實,作為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它們也是如此。藏酋猴:性交是建立友誼的方式筆者曾出差到四川調查川金絲猴和藏酋猴的數量和分布,在白水河國家級保護區看到一群藏酋猴在交配。它們的動作十分短暫,也不分場合。看到此景,我想到一個問題:猴兒們的交配都是為了繁衍嗎?
  • 為何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能夠被人類所獵殺,但事實上,人類並不依靠捕殺食肉動物來獲取生存所需的陸地上,不少人認為是「素食主義者」的動物(例如牛,雞,豬)都被餵食了大量的動物副產品(小型動物的肉,肝臟,骨頭)作為蛋白質補充。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人類基因正在衰敗
    發現 X 射線誘導突變的 Muller 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他擔心核武器試驗將要將人類逼上滅絕的道路。雪上加霜的是,Muller 還發現,人類基因組裡有很多基因連鎖群(linkage group),相當於捆綁銷售(遺傳),無法拆開的一群基因,它們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 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
    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它們在地球上或多或少有了悠久的歷史,算得上地球上的元老級生物,往往分辨它們都是根據這些動物的生理特徵,例如鳥類擁有翅膀,才能在天空中翱翔,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以便更好的覓食。
  • 大多數傳染病來自於動物 非典病毒如何傳給人類
    >>>專家指出,人類大多數傳染病都來自於動物  非典元兇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最近日本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將感染人的非典病毒的序列與感染雞、豬、貓、狗等動物的幾種已知冠狀病毒做了比較,認為非典病毒與雞身上的冠狀病毒最接近。
  • 你發現了沒,人類為何都只吃食草動物,卻少吃食肉動物?
    文/濤聲依舊你發現了沒,人類為何都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人類必須每天攝入一定的營養才能讓自己的身體不出現問題,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吃肉,每天都要吃蔬菜,對於很多人來說,肉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美好的食物,因為在加入了大量的調味料,進行了一定時間的烹飪之後,肉的味道讓人會產生一種大快朵頤的本能,不過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人類所食用的肉大多都是食草動物,很少有食肉動物,為什麼呢?
  • 人類與動物有何不同?動物孕育需要固定時期,而人類365天都可以!
    在宇宙空間裡有很多的星體存在,它們都在各自的空間裡獨立運行。在宇宙空間裡面,跨度大多都是以光年為單位,在銀河系中就有一顆獨特的星體,它帶領著其他星體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它就是我們的太陽系,而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圍繞著它進行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