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有多重要?為何動物都將它作為生存的終極目標?

2020-12-03 科普探空使者

近年來,有一個詞被越來越頻繁的提起,它便是「功能性滅絕」,簡單來說,就是瀕危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如果不進行人工幹預培育的話,那麼,在自然條件下,是很難再進行繁殖的,這就等於它們沒有辦法再進行後代繁衍,等到僅剩下來的死亡後,這種生物也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通過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出,在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想要生存下去,都必須不斷地進行繁殖,保證自己所屬物種的數量,否則,一旦未來所有的動物都進入到「功能性滅絕」,那麼,地球上的生命或許也將再也沒有機會進化留存下去,包括人類在內。

在這裡,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平時都知道烏龜的壽命很長,總認為它們永遠不會是地球上的瀕危物種,不過,「龜」是一個類目,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品種,比方說其中有一種叫做平塔島象龜,目前僅剩下最後一隻象龜,如果未來這隻象龜也死掉了,那麼,這個物種就滅絕了,因為它再也沒有辦法進行繁殖。可以說,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繁殖」就是它們生存的終極目標,或許可以這麼理解,「繁殖」是所有動物的一種本能,即使可怕如病毒,它們的一生也在不斷地尋找宿主,然後將自己寄生。

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在動物的體內,有專門負責推動它們按時繁殖的DNA,包括人類在內,我們的生殖系統也都受到這些DNA的控制,這些DNA其實也是「自私」的,它控制著身體進行繁殖,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不消失。比方說,在繁殖期到來的時候,這些DNA就會控制動物體內分泌出大量的性激素,讓它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繁殖,然後去生育下一代,讓這種DNA可以代代相傳下去。

當然,這些DNA在地球生命的演化進程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地球上的生命一開始就沒有辦法進行繁殖,那麼後來的一切也都不會發生,只能是當第一批生命死亡後,地球又重新恢復到沒有生機的狀態。可以說,是DNA讓地球生機勃勃,讓人類有機會通過一代代的繁殖進化,最終站在地球上。

科學家表示,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要遵守「優勝劣汰」的規律,DNA也是如此,一代代的繁殖下來,最終,優秀的DNA便會被保留,而那些不好的DNA就會被淘汰,比方說,如果一個生物,包括人類在內,沒有辦法進行生育,那麼,TA體內的基因就是不好的,這種基因就不會被繼承,而是伴隨著TA的死亡而被自然淘汰。正如同我們文章中說到的象龜,它就是因為沒有辦法繁育後代,所以最終在死亡後DNA被大自然淘汰了,這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當然,人類也曾幹預過它的繁殖情況,不過,最終這隻象龜都沒有辦法在人工幹預下培育出自己的後代。

相關焦點

  • 都說生命的終極目標是繁衍,為何人類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了?
    既然繁衍才是生命的終極目標,那為何人類越來越此目標而不見,越離越遠了呢?2019年中國人口增長率僅有0.46%,同時期的德國為0.30%,英國為0.61%,美國0.52%,而日本為-0.20%。相當多的國家面對新增人口減少的同時,人口老齡化已經非常嚴重。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周期,為何人類不需要?
    這個問題要從本質上來考慮,為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繁殖季節繁殖周期,而人類在一年中的每個季節月份都可以生娃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限制,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最重要的就是契合環境,不適合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 繁殖後代有兩種方式,為什麼高等動物只選擇有性繁殖呢?
    而有性繁殖則不同,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適用於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同類的動物求偶過程中也一樣,那些身強體壯的動物往往會佔據上風,求得配偶。而人類求配偶往往更為複雜,要拼顏值、財力、智商、情商等等要素。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生物圈的食物鏈關係實際上就體現了這種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道德經》中有一句「天之道補不足而損有餘」——這點我們可以從自然界觀察得到:老鼠體型小,在食物鏈中處於下遊,因此造物主就賦予它超強的繁殖力以彌補容易被捕食的缺陷。作為食草動物的羚羊則被賦予了奔跑速度和數量上的優勢。為什麼食肉動物的數量永遠少於食草動物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 病毒終極目標是殺死宿主,或與宿主共生共存?病毒:我無腦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這是一個好問題,好就好在可以很好地檢驗出很多人是不是懂生物學。看到很多人都「義正辭嚴」地批判「病毒終極目標是殺死宿主」的說法,而誨人不倦地指出「病毒終極目標是與宿主共生」,或者「就是為了生存」。這是真的嗎?自然不是。那麼,病毒存在真正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四個字:漫無目的。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病毒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更多的病毒,生存是為了繁殖。其實這也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唯一目的,只是人類進化出情感有了更多層次的需求。病毒是生命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級到高級進化過程中產生,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環。病毒存在的終極目的就是繼續存在下去,保持完整的生物鏈。
  • 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牛是食草動物,雖然一年四季內可以多次發情,但它們的妊娠期長達280天左右,而且有時候還是單胎或雙胎;而生為食肉動物的北極狐,雖然發情期一般固定在每年的2月到5月份,但它們通常只需要5天左右就會生下小狐狸,而且,一窩狐狸幼崽通常都有8到10個左右,一次生下十幾個也不罕見。
  • 病毒寄生在細胞內,為何還要殺死細胞?因為它要不斷繁殖、生存
    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爆發以來,大家對於病毒的生存法則很感興趣,經常有網友問,病毒感染人的好的細胞,為何不能像蛔蟲一樣和人類共同相處,這樣也可以為其提供養分,共同進化。病毒入侵人體細胞首先是通過薄弱的或敏感的細胞進入人體,比如飛沫傳播,眼結膜等容易入侵的部位進行傳播,因為它就是一個壞蛋,它必須通過掠奪宿主的營養物質來生存和繁殖,但是在這過程中它只為自己著想,根本就不顧宿主的安危,反正它的目的與使命就是不斷繁殖,繁殖得越多越好。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為什麼人類沒有?
    趙忠祥渾厚的男中音配音聲中動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動物們都忙著在這個季節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務,這已經是動物世界的標準開場白,人類曾經也是動物世界的一員,但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個非常關鍵特徵改變了,即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而人類似乎根本就沒有,甚至隨時都可以被挑起欲望!
  • 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動物的交配都是為了繁殖嗎?
    其實,作為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它們也是如此。藏酋猴:性交是建立友誼的方式筆者曾出差到四川調查川金絲猴和藏酋猴的數量和分布,在白水河國家級保護區看到一群藏酋猴在交配。它們的動作十分短暫,也不分場合。看到此景,我想到一個問題:猴兒們的交配都是為了繁衍嗎?如果是,它們為何一年四季都在交配,如果不是,那交配又是為了什麼?
  • 我的起源動物怎麼繁殖?動物繁殖方法[視頻][多圖]
    我的起源動物怎麼繁殖?在起源中牧場裡的動物基本上都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是想要繁殖是必須達成繁殖條件的,下面就給大家說說繁殖的方法以及條件。我的起源動物繁殖方法我的起源中,牧場是養殖動物的重要設施。那我們要怎樣在遊戲裡面建造牧場,又要怎樣在牧場中養殖動物,動物又是怎麼繁殖的呢?
  • 動物基本都有繁殖期,為何人類卻沒有?
    在幾億年間的演化之中,多數的動物都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也有有一些趨同的特性,那就是關於繁殖的事。現代大多數的動物都有著一個固定的繁殖期。然而人類卻是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是人類在一開始之時就是沒有繁殖期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是怎麼回事。地球上多數的動物都是有著一個繁殖期的。
  • 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
    喜歡記得關注哦~【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應該不會有人喜歡蚊子吧?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了,但蚊子還是會「蹦躂」一段時間,甚至在冬天,一些溫度比較高的屋子裡,也會有蚊子。
  • 這些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生存過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丹頂鶴,豬獾、狗獾、貉、獐……昨天,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20多種本土鳥類、食草和食肉動物。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生存過。據傳浦東航頭地區曾是丹頂鶴棲息地,史書上也記錄過上海有老虎活動的蹤跡。
  • 人類為何沒「發情期」?動物卻很有規律,是為提升後代存活率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在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對於大多數生物而言,都是具有穩定的自然生存法則,自從地球生命出現之後,在進化歷程上都具有自己獨特生存模式。這也就是繁衍生息,通過繁殖的方式將自己的基因或者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然後在一代接一代地傳下去,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出現生物基因的變異或者「突變」。但是對於大多數生物基因來說都是非常穩定的,不可能出現。除非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出現了「跨物種」的生物繁殖,這樣才會出現破壞原始基因的情況。這算是一種雜交模式了吧。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任何一處生命,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歲月短暫卻光輝。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它們的生命密碼中已經提前設置好了一項終極程序,交配完成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萬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議的普遍性,29種動物,揭示38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奧秘。如果問,《每個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麼書?
  • 吃軟飯的終極方式,與雌性合為一體,雄鮟鱇魚究竟有多弱
    ,不過不管是什麼形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醜,醜的特有特色。箭頭指著的為雄性02吃軟飯的終極方式雄鮟鱇魚從出生開始就是個戰五渣形態,沒有會發光的擬餌,沒有巨大的嘴巴,又小又弱,悲催的是它還會一直保持這個形態,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深海中生存下去,雄鮟鱇魚成功點亮「吃軟飯」技能。
  • 確定滅絕100多年的動物再現,為何越來越多滅絕生物出現?
    而有時間自然界的動物就是「奇特」,消失或者滅絕的動物再次出現,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地球的生物不遵循「進化論」?根據科學家表示,早在一個世紀之前(也就是100多年前)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就已經滅絕了,的確100多年前就沒了,主要是因為火山噴發活動導致的,而之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但是最終都沒有發現該物種的任何生存痕跡。
  • 確定滅絕100多年的動物再現,為何越來越多滅絕生物出現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有的生物可以說都是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生物進化論」,自從「生物進化論」提出來之後,暫時還沒有看到不符合「進化論」的事件,而有時間自然界的動物就是「奇特」,消失或者滅絕的動物再次出現,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地球的生物不遵循「進化論」?對物種起源和發展的一種科學證明已經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