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2020-10-30 中信出版集團

最近,有一個真實的紀錄片感動了無數人,一開始只是一個年輕人為了放下工作帶來的焦慮和壓抑,去南非海藻林潛水。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偶遇了一隻章魚姑娘,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來自陸地的年輕人,和深海裡的章魚姑娘,從原來的相互試探到後來的相互信任,好奇心將兩個物種連接。

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豆瓣評分9.4

然而,章魚是一種孤獨的生物,它獨自生活在海底,一生的時間不過400多天,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它們的生命密碼中已經提前設置好了一項終極程序,交配完成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而章魚姑娘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雄性,她懷孕了,開始產卵,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吃不喝,不挪動一步,竭盡全力照顧幼卵,把自己養分全部提供給孩子,直到死亡。章魚姑娘深深震撼了他,他開始思考生命、思考意志力。

當你真的去了解一個生命,

你就再也沒辦法冷漠。

大自然就是這樣令人敬畏,

任何一處生命,

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

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

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

歲月短暫卻光輝。

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這是一本2020年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也是一本送給孩子的溫柔的生命教育書。

萬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議的普遍性,29種動物,揭示38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奧秘。

如果問,《每個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麼書?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如果每個讀者都是一個細心的魔術師,那就請把達爾文的《昆蟲記》、俄羅斯經典科普兒童文學《森林報》和探討生死主題的《天藍色的彼岸》一起,變個魔術吧。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長河裡,生物慢慢進化出生命更迭的機制,從而才有了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和「死」,隱藏在生物中的「死亡」,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

《每個生命都重要》講述了29 種生物的生命歷程——從昆蟲到深海生物,以一種獨有的視角觀察它們,並以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審視它們,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生死放大到與人類同等高度,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腦洞大開,把深奧的生命哲學講得生動淺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關於動物這樣那樣的碎片知識,譬如雌性螳螂在交配後會把雄性螳螂殘忍地吃掉,螞蟻雖小卻能託舉超過自身體重100倍(也有說400倍,總之就是很大)的東西,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內部有社會化組織分工,鮭魚溯遊而上產卵,等等。

如果再深入問一句,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沒有深入追究這個為什麼?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動物科普,建議先從了解生物進化史,了解大自然在每種生物裡預設的小程序開始。

對於鮭魚為什麼要洄遊,冒死也要從大海回到出生地產卵?稻垣榮洋給出了答案。

原來回顧生物進化的歷史,曾經,所有的魚類都棲居在大海中。慢慢地,魚類進化出了豐富的種類,大海變成了一個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構成的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為了逃出捕食者的魔爪,處於被捕食地位的弱勢魚類便會離開適宜居住的大海,遷移到河海交匯處。對於魚類而言,那裡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環境。

河海交匯處是一片被稱作汽水域的地方,也就是海水與淡水交融的地方。對於適應了含鹽量高的海水環境的魚類,那是有可能喪命的危險地帶。即便如此,那些不善於競爭而遭受迫害的魚類也只能住在那裡。

然而,尋求獵物的捕食者最終也適應了汽水域,並開始向那裡進攻。於是,弱小的魚類為了逃命便遊到含鹽量更低的河流中,去尋找棲居地。一般認為,現在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淡水魚,就是那些弱小的魚類的後代。

不過,這些淡水魚中,有的也會選擇再一次向廣闊的大海前進。鮭魚與鱒魚等鮭科魚類便是例證。

當我們人類的寶寶在享受著父母的精心照顧,細緻養育時,自然界的昆蟲又是怎樣的呢?

在昆蟲一類中,能養育後代的昆蟲不太多。

昆蟲在自然界處於弱勢地位。青蛙、蜥蜴、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等都會捕食昆蟲。昆蟲父母即使想要保護孩子,結果也只是讓自己一起被吃掉。這樣一來全家人都不在了。因此,許多昆蟲不得不放棄保護孩子,產完卵就不再照管孩子了

即便如此,也有個別會養育後代的昆蟲。比如,捕食小魚和青蛙的肉食水棲昆蟲——田鱉,還有就是剪刀蟲。

蠍子雖不是昆蟲,卻有毒刺作為超強武器,也會養育後代。另外,以其他昆蟲為食的蜘蛛中,也有養育後代的種類。

在殘酷的自然界,養育並守護後代成長的行為是一種特權,它只賦予那些強大到可以保護子女的生物。雖然比不上蠍子的毒刺威力大,剪刀蟲至少還有鉗子這種武器。因此,剪刀蟲選擇了由父母保護蟲卵的生存方式。

昆蟲在養育後代時,有的是父親來保護蟲卵,有的是母親。父子蝽就是由父親來保護的。剪刀蟲則是由母親守護蟲卵。剪刀蟲媽媽產卵時,爸爸早就不見蹤影了。

孩子從小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


獨具創意,把生命萬物的奮鬥與命運講得驚心動魄

生命在地球上誕生大約是三十八億年前的事情。在所有生命都是單細胞生物的那個時期,生物中是不存在「死亡」的。

只有一個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沒有複雜的構造,只是進行細胞分裂,增加數量。

對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言,「死亡」並不簡單。單細胞生物一分為二,這其中沒有留下母細胞死後的遺體,說明這當中並不存在「死亡」。它們只是一心一意重複對自己的複製而增加數量,如此單純的生物,不存在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

一般認為,「死亡」造訪生物,大約發生在十億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生物不會死去。因此,「死亡」是生物在長達三十八億年的生命歷史長河中,自身創造出的一個偉大發明。

一個生命如果只是通過複製而增加個體,便不能推陳出新,還會發生複製失誤而導致退步。因此,生物在進化中選擇了不破不立重新構建的方法。

但是,如果全部破壞掉,便難以有繼承。因此便有了從母細胞那裡攜帶基因,再結合併製造新生命的方法,那就是雄性與雌性的性。也就是說,在創造雄性與雌性構造的同時,生物創造出了「死亡」的機制。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卵生生物又是選擇了怎樣的生存策略呢?

卵生生物繁衍子孫的戰略不過兩種,一種是生產大量體形較小的卵,另一種是生產體形較大但數量相對較少的卵。「小卵多產」和「大卵少產」,這兩個戰略中到底哪個能留下更多的後代呢?

其實,兩個戰略的利弊,最終還是要看生物本身生存的環境條件。所有的生命體都是在這兩個選項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從而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生存戰略。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是選擇了後者,並進行了徹底的進化。大多數哺乳動物一年能生育一到兩隻幼崽,一次分娩最多也不過幾隻。

另一方面,魚類的選擇和哺乳動物背道而馳,它們選擇的是多產卵的戰略。儘管如此,翻車魚也可以說是箇中翹楚了。據說這是一種一次能產大約三億枚卵的魚。

如果這些卵全都孵化成魚,那麼全世界的海洋都會被翻車魚填滿。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翻車魚的卵大多數都會被吃掉,從小小的卵中孵化出的魚苗也基本會被吃掉。

因此,翻車魚一次產的卵中,最終大約有兩枚能夠長成成年翻車魚。這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

人常說買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是一千萬分之一,而翻車魚平安長大的概率比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還要低。這麼一想,能長成大魚的翻車魚該有多麼幸運啊。

如果你生來是一隻翻車魚,你會如何呢?

你有平安長大,生存到最後的信心嗎?

工螞為什麼不繁殖後代,而是順從地接受為巢群做貢獻?

雌性螳螂被誤認為兇殘,在交配時吃掉雄性螳螂的真相是?

不老不死的燈塔水母的生命奧秘是?

袋鼯自成年後就不斷繁殖,直到生命終結,是為了什麼?

所有的生物,都是傳遞生命的「接力棒」。為了孩子而獻身,為了交配而竭盡全力,為了夥伴的死而落淚……有限的生命中,卻有決不放棄的姿態。

相關焦點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任何一處生命,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歲月短暫卻光輝。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 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這是一場以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為主題的關於《西藏生死書》的讀書沙龍,在眾所期待中,超出期望值地圓滿落下了帷幕,也藉此拉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序幕,記得那位年輕的阿東分享說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常被問到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我們有認真想過這個哲學的終極問題嗎?籌劃這場有關生命認知的讀書沙龍也是因緣際會,水到渠成。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通過幾隻動物的視角對我國自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深刻描寫。該作品打破了單純地描寫中國農村與土地、農民與土地的傳統寫實主義,給中國現代文壇帶來了全新的印象。一、《生死疲勞》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描寫的是「西門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鎮壓槍斃,先後經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等動物並最後轉世為人的六道輪迴,多角度、多視維地目睹、見證了高密東北鄉這個中國農村半個世紀多的歷史變遷,最終完成了歷史變遷中獸性視角下的人性批判和回歸的期盼。
  • 童書·新書書單|圖畫書為什麼重要
    《圖畫書為什麼重要:二十一位世界頂級插畫家訪談錄》[美]倫納德·S.馬庫斯/著,阿甲等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本書收入了童書史學家倫納德·S.馬庫斯對當代童書界最頂級的二十一位插畫家的訪談實錄。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個精力充沛的小動物和一個被折騰得精疲力盡的小主人。《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入選美國《經典圖畫書寶庫》,是其收錄的12本最偉大的圖畫書之一。
  • 所有的生命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單位?
    1681年又發表了比較不同動物的為的研究有了顯微鏡,事實上就把生物學家引導到生物結構結構的一個更為基本的水平上。在這個水平上所有一般的結構都能簡化成一個共同的憤怒,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他自己設計的有好幾個鏡片的符合現為淨,發現了軟木一種樹皮使用一些非常微小的房間構成的像是極細的海綿。他把這些孔雀稱為:細胞。
  • 螺旋藻蛋白質營養治未病風靡日本
    螺旋藻蛋白質營養治未病風靡日本市場信息網   2020-11-30 15:13:09   來源:    評論:   「100%的老年人都會因為蛋白質的缺乏出現肌肉萎縮,因此營養才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第一要素。」
  • 奔走於生死之間的器官捐獻協調員: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訴說
    她是器官捐獻協調員,奔走於生死之間即使看多了生死,她常常也會忍不住流淚,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訴說46歲的何炯,似乎很難逃離「悲悲戚戚」的工作。「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訴說。」何炯將這些故事裝在心裡。因為你能做這個工作躺在病床上的那些青年與中年,往往因為一場意外或一次突發疾病,讓他們基本符合臨床腦死亡的標準:比植物人更糟,沒有恢復的可能,不再有自主呼吸。
  • 動物世界片名的含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動物屬性
    近日李易峰主演的電影《動物世界》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該片也是在上映前就頗受熱議,並且該片也是由國內知名導演韓延所執導,那麼動物世界片名的含義是什麼?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動物世界》的片名自公布後就受到廣泛討論,「動物世界」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深義?關於這個問題,片方本次曝光的「為什麼叫《動物世界》」特輯給出了詳盡解讀。
  • 我用風靡美國小學的3D思維導圖翻翻書,手把手帶娃梳理知識點
    >製作有創意的翻翻書需要結合藝術感,每個孩子製作出來的樣子都不大一樣;交流能力:每次做完翻翻書以後,我都會讓孩子們交換各自的小書,從各自的經驗中取長補短;執行力:翻翻書的製作過程十分有趣,很多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立馬被激發起來!
  • 解讀《當呼吸化為空氣》1、每個活著的人都該捧讀的生死筆記
    12歲的時候即開始讀哥哥在大學才開始讀的書,像是《君主論》《唐吉坷德》等等。書籍對保羅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了小保羅三觀的形成,比方說《美麗新世界》就奠定了他初期的道德哲學,後來還成為了他大學論文的主題「快樂並非生命的意義」。媽媽還擔心保羅在學校會沾染毒品,但其實吸毒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令他上癮的一直都是那些文字他眼前所展開的全新世界。
  • 人生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每個人都要學會坦然地面對死亡
    人人都怕死,但人人都不得不死。事實上,忌諱談死,並不能讓我們逃脫死亡。相反,一個人越是敢於直面死亡,他對生命的理解也必將越透徹。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避諱談論死亡。藏傳佛教上師索甲仁波切正是這樣的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索甲仁波切旅居歐洲學習。漂泊在異國他鄉,讓他深深懷念故鄉西藏,同時,也讓他對生命本質有了更深刻的體悟。不久,他便寫下名作《西藏生死書》。
  • 人類簡史:為何這本燒腦書可以風靡全球?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的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將上述「好奇心」通通寫進了書裡,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尤瓦爾·諾亞·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於 2014 年 9 月在英國發行。
  • 澱粉牙籤風靡韓國:人和動物吃下去不會危害健康
    澱粉牙籤風靡韓國:人和動物吃下去不會危害健康時間: 2014-01-03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牙籤是東亞地區普遍使用的潔牙工具,但韓國多數飯館中的牙籤與中國不同環保和動物保護風潮則是這種牙籤在韓國風靡的主要原因。初到韓國的外國人都會對韓國餐館裡半透明的牙籤感到好奇。因為這種牙籤不是由竹子或木頭製成的。此前,韓國的牙籤多使用竹子或木頭製成,隨著韓國養殖業的發展,食物殘餘漸漸成為許多養豬場不可或缺的飼料。但是,由於不少傳統牙籤被混入剩菜剩飯中,致使許多豬在食用後由於牙籤戳傷內臟而死亡。
  • 對話淨因法師:生命是延續的,佛教不講生死
    主持人曾瀞漪:謝謝法師,法師這個話提醒了我,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缺乏那個力量的時候,誰可以來幫助我們,家人的關心是很重要的,法師剛剛也提醒。淨因法師:家人、朋友、閨蜜都很重要。
  • 薦書丨盲眼鐘錶匠: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
    莫利斯親筆創作封面插圖;《自私的基因》之後道金斯又一部暢銷經典;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是這一本!★《自私的基因》之後,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偉大的演化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風靡世界、奉為標準的進化論入門書,30周年特別紀念版;★「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食草動物大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到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周而復始,追隨著雨季時間表,逐水草而居。在這個順時針的閉環旅途中,它們努力挺過惡劣天氣、逃脫肉食動物的捕捉,完成尋找食物和繁衍的重任。一路上,有新的生命誕生、有生命在旅途終止,一切至死方休。
  • 親悅讀|每個生命都是奇蹟!有時間給孩子看看這本書吧
    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讀過語文課文《蟬》。《蟬》出自法國博物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昆蟲記》也成為孩子們的必讀科普書。可是這麼多年來,除了《昆蟲記》,你還讀過其他值得稱道的有關昆蟲的科普讀物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本,叫做《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作者也是一位法國人。
  • 你有想和動物交換生命的時刻嗎?這10本可可愛愛的書,推薦給你!
    明明每一幅畫面都喪喪的,甚至有些乏味,卻還是被打動,開始審視這庸常的生活。就連午後一束聚在幹垃圾桶上的光,都變得高貴起來。推薦理由:如果生命只剩下100天,你會做什麼呢?鱷魚君不知道自己100天後會死,一如往常地生活、偷懶、對命運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