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2021-01-14 銀髮世界

周末的晨,暖暖的陽光,外灘附近——孟波的烏託邦書店院子裡,地面上剛剛灑過水,很乾淨,牆上很詫異地懸吊著四五輛摩託車,一株株綠蘿高高垂下,四五張桌子上安靜地放著茶壺、玻璃杯和隨意擺放著的書,還有飄來的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一切似都很妥貼,看上去這是一個讓人很自在放鬆的地方。

三三兩兩的朋友陸續來到,有青春迸發的90後,有忙著打拼的80後,還有更多的5060已退休的朋友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各自找尋喜歡的地方,鬆散地圍坐一起,滿懷興致地與分享嘉賓孟波一起熱烈討論「活著與死亡」的話題 。

這是一場以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為主題的關於《西藏生死書》的讀書沙龍,在眾所期待中,超出期望值地圓滿落下了帷幕,也藉此拉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序幕,記得那位年輕的阿東分享說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常被問到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我們有認真想過這個哲學的終極問題嗎?

籌劃這場有關生命認知的讀書沙龍也是因緣際會,水到渠成。從2018年初看此書,到2019年在廣州參加臨終關懷的培訓課程,直至今年親人在感恩節入土為安, 我對死亡有了不斷的更深的理解與體會。我不再害怕因談「死亡」而令人忌諱反感;不再擔心沒有人來參加;不再顧慮旁人說三道四。總要邁出這一步的,而這本身就個人對死亡的認知而言也是一種進步。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通知發出不到1天,30個名額即報滿,相信除了孟老闆的個人魅力外,還有就是對「生死」話題感興趣的人多。

此時坐在書房,我腦中歷歷在目昨日的沙龍分享會上,孟波的精彩分享,他談到幾個關鍵問題:

一、 關於信仰?信仰究竟是什麼?

如果有可以信賴的價值體系(自尊),就是信仰,這將讓我們對恐懼的感知降低。不管你覺得是什麼樣的信仰讓你虔誠。你只要認真對他,他就會回饋你,保護你,讓你不焦慮。

二、 關於西藏生死書,重點講什麼?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解讀中陰度亡經,本意對即將離開的人的「心理按摩」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前三分之一的臨終關懷部分。而藏傳佛教其實主要討論的是如何好好的離開(中陰度亡經),其他宗教基本都是,解決不再焦慮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死,生的意義才能解決的更好!

三、 關於死亡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死亡的焦慮?

是源自於對未知的焦慮,其實是對不知道去哪裡的焦慮。

面對死亡,只有了解死亡才會不恐懼死亡,而宗教最大的好處就是化解了對死亡的恐懼,關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它給做了包辦。

總之,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做不了主,離開這個世界又是一種必然,只有客觀的認知了生命的無常,才會趕走恐懼,對生命有了敬畏,才能有尊嚴的坦然離開。

四,關於靈魂?關於是否有輪迴?

靈魂是什麼,靈魂是人類最早最智慧的發明,在渴望永生和肉體毀滅這樣的超級碰撞之下催生出來的發明,這個比死亡毀滅一切的理論更讓人們容易接受。

那麼在外世界看起來似乎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夢境裡的也同樣生動真實,醒來後覺得是個夢,所以我們怎樣才知道夢裡是真實的還是現在你們看到的你我是真實的?這麼看世界上並不存在客觀的現實,所有的概念都經不起辯證的推敲。在中國上古哲學裡有「莊周夢蝶」,民間有包公白天管陽夜晚管陰。病例上有切除了手腳後卻感覺到他們還存在的個案。西方哲學家提出的思考不需要肉體,中國叫神遊物外。現在的肉體只是你借住的旅館,離開才是回家之路。

因為之前我們已經無知無覺的百萬年,所以不去渴望永生,才能讓有限的生命更加難能可貴。這樣看來,亞當和夏娃吃果子之前的永生其實是因為人們自我意識覺醒後認知了生死,其實之前的永生是在生死交替裡輪迴只是自己沒察覺到而已。田野裡的植物天空中的飛鳥院子裡的家畜狗狗,他們不受存在主義的困惑,不會反思死亡,就沒了各種的恐懼和焦慮。

把今天過好,不要為了未知的延長生命而犧牲了現在,因此,向死而生,活在當下。

請而現場的諸多朋友積極的踴躍發言,也讓我謹以個人理解及記憶摘錄關鍵,有個別詞句非原話,僅描述我個人理解,如有違反原意,敬請諒解。

吳:信仰每個人都有。我不信佛,我信仰善良,我認為善良是中國人骨子裡就有的,善良是根本,這就是我的信仰,也是很多人的信仰。善待老人就是表現形式。

林:親人的走,很痛苦,做了一件當時被罵的事,就是,尊重臨終者的意見,不做過度醫療。今天看來,是做的很明智的一件事。

月:因為常常與死亡線上的重症病人打交道,已練就不怕死的膽量,看淡生死,就是一吸一呼之間的事。當看到很多死者家屬的痛苦很長時間不能解脫,我特別提出臨終關懷不僅是對將要走的人做的事,還有遺眷的安撫工作也非常重要。

梅:因為是基督徒,更願意從基督談愛分享。無論什麼教派,愛無處不在,而臨終關懷就是愛。愛是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莉:我們一定要善待老人,特別要讓老人感覺自己還有價值。每天回家都要大聲說:我回來啦!母親開門那一瞬間,除了喜悅之外,就是認為自己還有價值。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善待老人。

陳:我是從事殯葬業的,主要做生前預囑。 殯是指喪葬的禮儀,儀式感是非常重要的,是對逝者的尊重,土葬?火葬?海葬?樹葬?每一種葬的儀式都不一樣,我們需要有儀式感,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郭:因為向死而生,更關注活著的生命價值。特別推薦《百歲人生》,長壽帶給我們的究竟是禮物還是詛咒?提出從三階段人生到多階段人生是必須的,下半生需要重新規劃的。

陳:去西藏旅行,更加感受活著的意義,好好活著,終身生命成長。

李:雖然退休了,但人生還很長,讀書很重要,學到老,活到老。

瑛: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可我認為不是賴活,是要好好活著。我相信有輪迴,有因果報應,要做好人,要善良,向死而生,活出生命的意義。

馬:人生無常,活在當下。

華:大家說的都非常好,從不同的角度談了各自的認知, 這樣的生命教育課非常有童義。我特別希望把臨終關懷這件事真正的做起來,我們一起努力。

衛:「向死而生、善良為本、善待老人、活在當下」。

這是聽完大家的現場分享,當時未發言的一位朋友後來與我聊起總結的,我非常認同他最後做的16字分享,應該說把本期沙龍活動做了精闢的總結。

而我本人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

1、 《西藏生死書》值得反覆閱讀,可以啟發一場寧靜的革命,改變我們對於死亡的態度和照顧臨終者的方式,進而轉變我們的人生觀和臨終照顧,讓生命注滿神聖的意義。這本書最好有紙質版閱讀,因為需要反覆推敲,並不好懂,也需要更多的交流分享。

2、 關於臨終關懷建議三不原則: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就是愛與陪伴!

3、感謝所有的新老朋友們!特別感謝孟老闆和他的烏託幫書店作為協辦方提供的場地支持和智慧支持!樊登年輪學堂關於生命教育的相關沙龍活動將會繼續進行,誠尋志願者一起!

對於孟老闆,很多人不了解,我所知道的,他是:

一位連續14年摩旅騎行西藏、新疆的讀書人!

一位開國貿書店堅持整整20年後不得不搬家至外灘的獨行人!

一位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看上去有些匪氣但閱讀量極廣的人!

一位堅守在青年摩旅舍用心打造他的「孟波的烏託幫書店」的人!

相信沒有比他對《西藏生死書》更懂的人了!如果你願意,可以去會會他,他更喜 歡小範圍深度聊有關生死的話題,但建議你先認真看完這本書,否則他會鄙視你的「傻逼」提問,但他的率真、簡單、深刻、執拗依然會令你願意去那個很多人嚮往的精神家園,趕上了有時可以碰上「孟老闆的小飯桌」,一個讓人自在放鬆的地方。

關於《西藏生死書》講什麼?

百度分享:謹以本書獻給活著、正在面臨死亡或已經去世的一切眾生。目前正在度過臨終過程的眾生,願他們的死亡安詳、無痛苦、無恐懼。目前正在轉世和正在這一世掙扎的眾生,願他們獲得諸佛加持力的滋潤,願他們得遇佛法,願他們實踐智慧之道。願他們的生命快樂、有成果,而沒有煩惱。願本書所有讀者能夠獲得豐富而無止盡的利益,願這些教法轉化他們的心。

作者索甲仁波切出生於中國西藏,1971年至英國劍橋大學考研比較宗教學,1974年開始弘揚佛法,在歐美各國生活、教學二十多年,使他通達西方的心靈。由於他思路清晰,從容自在,幽默風趣,深受聽講者的歡迎,成為許多國家的佛學中心與佛教團體的負責人或指導者。他為繁複的現代世界發展出一套解說西藏佛法要義的方法。將西藏智慧與當今議題相結合,超越種族、宗教、文化與心理的障礙,直指本心。《西藏生死書》的問世,更使他獲得各國至高的尊敬與喝彩。

本書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他那觸及本心、點醒人心的大力量,實在是難以衡估的寶藏。

——舊金山記事報

索甲仁波切所言確實開啟人心,……他懇切踏實的論調,加上諸佛菩薩的箴言開示,除卻人們對死亡的「大恐懼」,甚至使人們視死為相伴一生的老友。

——洛杉磯時報

2020.12.27

相關焦點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充其量,我只是透過本書的內容而開始靜下來思忖生死的關聯與意義,開始認真看待生命。此時,我想從死亡的觀照、生命的無常以及認真看待生命三方面來直面我們的人生。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充其量,我只是透過本書的內容而開始靜下來思忖生死的關聯與意義,開始認真看待生命。此時,我想從死亡的觀照、生命的無常以及認真看待生命三方面來直面我們的人生。
  • 讀書沙龍開講啦
    「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讀書沙龍是局機關黨委創辦的一個全新欄目,旨在進一步豐富幹部職工活動形式,激發乾部職工的學習熱情,搭建審計幹部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培育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明風尚。
  • 2019年讀書清單
    219讀書清單2017年,我訂了一個目標,每年要閱讀完100本書,沒讀完的書都不能列入這個名單。2017年完成了109本。2018年讀完了126本,感興趣之前書單的讀者請參閱文末連結。2019年目前讀完了100本。書單如下。
  • 希望和光明在前方——讀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全體國人的正常生活被驟然按下了暫停鍵,而我也停下匆忙的腳步,靜心思考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我在2006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後購買的一套心理學叢書。這本書寫了他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發展的觀察,以及據此開創的「意義療法」。這本書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弗蘭克爾意義療法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引導靈魂來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而療愈心靈創傷。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
  • 書不離手:盤點動漫中喜歡讀書的角色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那麼動漫中哪些角色喜歡讀書呢?文學少女之「吃書妖怪」、三無、元氣娘、中二……你知道哪些呢?想去讀更多的書,抱著這樣的念想的她,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擁有了異世界幼女清醒的身體並恢復了意識。在嚴格的身份制度中,擁有現代日本知識的少女梅茵,為了得到書而奮鬥。《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文學少女穿制服的少女,黑長直。天然呆屬性。喜歡扮演文藝青年但卻常常搞砸。初出場就是與秀則在河堤邊的相遇,喜歡傍晚在河堤的草地上讀書,喜歡寫小說,經常幻想著浪漫的邂逅。
  • 終於發現讀書沒能改變命運的秘密
    2010 年正式獨立創業之後,作為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開展了更多的讀書、講座活動。2013年起,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日本有個喜歡讀書的人叫大巖俊之,每年讀300本書,卻發現明明實實在在的讀了這麼多本書,可還是沒能徹底掌握書中的內容。本想通過閱讀來讓自己當上講師,幾百本書是讀了,但也還是沒能成為講師。
  • 如何寫讀書卡片和建立私人書單?
    如何寫讀書卡片和建立私人書單?讀寫力量百家號主筆:韋海生,原創文章。我以前選書時總有一些偏見,還有文人相輕的心理,於是在看到別人讀一些貌似沒品位的書時,就不自覺地產生一絲輕蔑和優越感。說到寫作,我喜歡把它和讀書聯繫起來,就如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叫《下笨功夫》,說到的無非是輸出倒逼輸入的問題。因為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看的書不多,輸入不夠,於是就想多看書,多看書沒有錯,可只讀不寫,讀書效率會非常低,也少了很多快感。倘若你覺得寫長文太費力,那麼可以從讀書卡片寫起,當作最小輸出。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萬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議的普遍性,29種動物,揭示38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奧秘。如果問,《每個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麼書?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如果每個讀者都是一個細心的魔術師,那就請把達爾文的《昆蟲記》、俄羅斯經典科普兒童文學《森林報》和探討生死主題的《天藍色的彼岸》一起,變個魔術吧。
  • 《西藏秘密》拉薩熱拍 趙陽出演愛國人士
    趙陽  搜狐娛樂訊 《西藏秘密》以四個西藏貴族家庭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的歷史變遷為主軸,圍繞進步、愛國人士扎西頓珠這一核心人物,以藏人說藏事的方式,展現舊西藏種種鮮為人知的日常生活原貌,揭示農奴們毫無人權的悲慘生活,三大領主的剝削本性
  • 老書蟲推書|5本末日廢土流小說,在廢墟中點燃生命的光輝
    一個倖存的拾荒者,行走於滅亡的荒野中,憧憬著遙遠的未來。他懷有希望,盼著在這希望枯竭之前,能找到棲息之地,能用雙手開闢未來,能在末世的灰燼上建立不朽的豐碑。精彩看點:節操君的書依舊很有意思,了解他的人都對他的文風又愛又恨。
  • 塑造人物和過好人生一個道理:拿好自己的主動權,活出生命的意義
    生活中給你啟發,教你上進的良師益友;共同生活,享受幸福的親密愛人;陪伴成長,無微不至關懷你的親人……當然,肯定也有那些活在虛幻世界——書中或電影中,讓你久久不能忘懷的人物,比如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說到這,我想你的腦海裡也已經湧現出了一個或幾個人了吧?
  • 讀書, 不過是再造自己的生命
    人有兩個生命,一個是肉體生命,一個是精神生命,二者雖說是合一的,但其成長並不是同步的,其死亡也不是同時的。人的精神發育不僅在於環境,更在於自己。我的個人偏見,讀書是再造生命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讀書完成自我的重建。其實,讀過的書與吃過的飯一樣,很難說記住了多少,但人卻因此長大。下面列出的書,只是我生命成長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本。
  • 電視劇《西藏秘密》背後的「秘密」
    一個農奴如果在舊西藏假冒貴族是僭越之罪,會引來殺身之禍,影片的主人公扎西當了貴族少爺的替身,他的命運會怎麼樣?1959年以前,誰是西藏真正的統治者?真是達賴喇嘛嗎?噶廈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關係是怎樣的?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秘密。西藏農奴制已經廢除半個多世紀了。但是,國內外很多人、包括西藏本地的年輕人對這段歷史並不了解。忘記歷史就無法走向未來。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任何一處生命,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歲月短暫卻光輝。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 論書|莫斯《禮物》一書分享提綱及讀書筆記
    《禮物》一書分享提綱:1.《禮物》一書分章節的內容概述與全書綜述2.《禮物》一書的核心要義——對交換和契約進行考古學研究——展現給予、接受、匯報這三重義務的邏輯3.莫斯興趣的君子不器、淺嘗輒止,P6《禮物》一書宗旨——對交換和契約進行考古學研究,P7展現給予、接受、回報這三重義務的邏輯,P9圍繞《禮物》展開的四種闡釋,P10莫斯的後繼者——施特勞斯、巴塔耶、布爾迪厄,P11三位後繼者對莫斯禮物理論的繼承都顯得簡單和化約,P13在初級社會,人格比功能性重要,而次級社會則反之,P14人不能被簡單化約為「經濟人」,也不能被強迫成為利他主義者,莫斯的總體性研究視角。
  • 世界讀書日丨這些書,讓你更愛你的寵物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寵物,最常見的就是狗和貓了,狗勇敢而忠誠,貓細膩而溫暖,Ta們分別用不同的特質給我們以感動,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獲得治癒。所以,趁著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派派就向大家推薦7本與貓狗有關的書,體會貓和狗是如何將我們打動的。1.
  • 愛讀書的女人,大多很厲害
    的確,讀書不但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豐富你的精神境界,還可以讓你的認知得到提升,改變你的人生。在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一書中,一名化妝師提到女人化妝的層次。她說:「更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作品、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關懷別人,自愛而又有尊嚴。這種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認為,要達到這個層次的化妝效果,最好的方法便是多讀書。演員韓雪,就是一個活例子。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就是一個非常會做筆記的人。他把「做筆記」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多年來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 愛因斯坦、伽莫夫、薛丁格各寫了一本書,向人類透露上帝創世秘密
    作者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是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在書中他用生動的語言將數學、物理和生物學等內容巧妙融合,並以一種通俗易懂、充滿趣味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讀者徜徉在科學的殿堂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啟迪科學的夢想。科學教人求真,也使人深刻。科學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