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大師,還是不入流民科?主流學術圈有話說

2021-01-11 劉宅宅哦

有關王東嶽先生的介紹,總要捎帶上「獨立學者」四字,就差不多已經說明了問題。

王東嶽先生,傳為陝西人

他自詡的「獨立學者」四字,不是正經頭銜。是 「獨立學者」而非「著名學者」,此地無銀,特意標明,如其說是高自標牓,不如講是尷尬處境的自我揭示:

其一,非學院中人,非正常科班出身, 受學沒有師承,也沒正式的學術訓練履歷,幾乎自絕於中國正規學苑翰林之外。說的門面點,是學術個體戶,無師自通,橫空而出,儼然何新大師一路,「江湖學者」的通俗暢銷版本。

曾經風光無倆的何新先生

其二,主流學界對他,也缺乏認同,基本不議不論,那態度就是:你天花亂墜說你的,我們不care。在學術圈,他是個邊緣人物,多數人覺得他無非門外瞎扯,野狐談禪。儘管他在民間,是首席學術網紅,聲勢浩大,擁躉無數。

這些粉絲執著認為,王先生學境立意高遠超拔,涉研領域無所不能、觀點坦豁奇銳、見解獨到智慧,完全是天才,是最智者,是人生導師,是傳奇思想家,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文化大師。

對外稱常年隱居終南山

可以說,學術圈與大眾層,對於王東嶽,看法是分裂的。過去,偶識一先生,供職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名教授,某次談及王東嶽,他言辭頗顯不屑,直言「不過就是個民科而已」。復旦某名學者,在豆瓣不點名評論,大概意思也是如此。

這些評點,既不客氣也欠厚道,大概可算國內主流學者們的一個共識吧!

學術乃天下公器,主流偏流,強為分別,常至無謂。可論起身份,王東嶽的確有點不倫不類,象一頭猛然闖進名貴瓷器房的公牛,是與精英學界完全疏離的,也是特異的。

受眾多商業機構邀請講學

論起其人其學說——倘若真有的話,也著實不脫「民科」色彩。他是拿過碩士學位的醫學研究生,可並非醫生;掛著「生物工程師」的職銜,但從不上班,對外宣稱要一心研究哲學。

美名其曰為「自由撰稿人」吧,任何正規刊物都沒他的大作,你搜遍知網,是查無他這位大咖的,你說如今哪有沒一篇論文掛網的「大學者」;說他是「教授」吧,所有大學教職花名冊上都無他名姓,有一「客座」,不過一送一,內情不說也罷。

王先生是很早就出過書。他自稱,遠在2009年,那套「代表作」《物演通論》就已買了個書號自費出版,書是冷門,人也長期籍籍無名。他的成名,的確屬於一鳴驚人型,是一炮而紅,主要是被一群「成功」的商業人士給包裝出來,尤其是一些讀書不多可也並非完全沒有、喜歡沉浸念叨著「獨立」、「深刻」等套語的經理人,以及一些巨流量自媒體,諸如羅振宇的跨年演講給推出臺面的。

經羅胖們的重磅推介,得以成名

換句話說,王東嶽大師的走紅,不是遵循「正規」渠道,由著通行法則,同行專業們舉賢而出的,而是外行「流量主」們,給哄抬造勢成學術超級巨星的。作者這麼一個本大齡無業又自命不凡的啃老人,憑著異說怪說,在大偽輩出的時代,異軍突起,從此無數簇擁。

這樣的網紅之路,和流量大師相似,無形中也給了王先生太多額外的掌聲。底層出身,常年高傲而孤寂,默默閱讀思考,一舉成名天下知。「獨立」之外,還天然帶著悲情色彩,予大眾以一人抗衡整個學術體制的同情。

雲蒸霧罩各種理論

在太多大眾眼中,學院、主流、官學、精英,天然就是保守,甚至是虛假的代稱。群眾是如此善良:這樣的布衣思想家不支持,我們要支持那些高高在上的傻專家麼?

王東嶽的架勢與論點,極像那位寫《人類簡史》的尤瓦爾赫拉利,還有國內的姨學,異人奇書,自我定位只怕是「大師」級的。

對王先生評價,兩極分化嚴重,核心在其「學說」觀念不一。他的理論與講學,最大的特徵,說起來至少有三:

一,宏大敘事,話題重大,動輒自然宇宙前景咋樣,人類走向如何如何。那是何等憂國憂民呀,何其雄心壯志呀,給達爾文進化論糾偏,替哥白尼的「日心說」害羞,為熱力學第二定律指正,批駁弗洛伊德康德的錯謬等等,全世界學者搞不定的,中國王東嶽一人給終結了。

王先生要做的,絕非泛泛學者,而是全人類的導師呀。加之口才風度絕佳,娓娓道來,深沉細軟,極少磕絆,可以催眠了簡直。

二,儼然通天教主,通貫古今,橫行中西,打通人類所有學科。他的學問,是大江大海式的宏闊,知識點雜糅,原材料雜碎,立論展開都是相異物種時空的拼湊暴炒,從終南山隱居談到螞蟻比人重,從中微子的「邏輯模型」組建論及暗物質的身體穿越,從託勒密地心說的偉大扯到愛因斯坦的過時,洋洋大觀,動心駭目。

天文,火電,煉丹,作物、醫學,五行八作,旁門左道,無所不通,無所不新,高大上讓人頭暈的術語俯拾即是。這牛氣勁,哪止「死磕」,而是「磕死」。

各種腦洞理論層出不窮

三,腦洞大開,自詡否定與推翻了各類主流理論,從哲學到醫學到生物學到佛學,都有新創理論,同時發明出了各類聽著就暈圈的「新原理」,啥精神哲學的「感應屬性增益原理」,啥社會哲學的「生存性狀耦合原理」,啥自然哲學「遞弱代償衍存原理」等等,亂花漸欲迷人眼。

比如,他推導說,宇宙諸物種中人類最後出現所以會最先滅絕云云,諸如此類,都是石破天驚的,可邏輯與論證都無法細推,一細推就全扯了,只堪笑談。

對各學科大師定論作修正

這樣一種姿態,聽著自然是極其過癮的,甚至振奮猶如電擊。可是主流學界中人,反倒會愈加「坐實」他是民科無疑。

思想無主偏,學科無高下,可學術有真偽。什麼是「民科」?判別的依據,肯定不是只有這麼一個「非機制內」、沒受過專業正規訓練的理由,可以說清,能夠服眾。

國內當下「主流學界」、「精英學者」、學院派,雖說確實是無比勢利的,圈子化也非常嚴重,可也還沒如此武斷,如此不問是非,一味地黨同伐異。比如,同為「獨立學者」,同缺專業履歷,同乏大學執教資質,另一號王姓文化學者王先生康,就挺受主流圈中人尊重。

「民科」云云,落在哲學上,大體有三大指標:一,所論雖據典引經,指斥東西,蔑古輕今,可其學說完全沒有「譜系」,是天馬行空,是自創一格;二,話語邏輯也許尚能自洽,可極少有定量分析,根本缺乏實證,模稜兩可,似是而非,自創一堆招術與武功;其三,愛標榜獨立思考,對個人智力與學識極端自信,喜提出五花八門的玄虛理論,意在顛覆共同知識,愛飆出各類五光十色又無法驗證的預言,可終究半瓶醋,舉目荒唐可駭之論。

另一位王姓「獨立學者」

就這三項標尺來說,王東嶽先生差不多就是若合符契的。比如,他的《物演通論》一書,煌煌大著近500頁,引證書目幾乎全無,仿佛悟道天成;比如,他表現得道高人狀,堪比達文西、萊布尼茨、佛陀集合,在各個領域內有發言權,儼然掌握了最終真理;比如,他把黑格爾、康德等大哲貶到徹底,可他接著談「主體」「感知」「抽象」等術語,卻幾乎不知所云,哲學系博士聽了都會摸不著頭腦。

舉個例子,大作《物演通論》,以「存在」開端,雲蒸霧繞,外行咋呼牛氣,可稍有哲學史常識的朋友,一看就明了,他所論完全停留在巴門尼德那一套,還各種誤解,海德格爾的書他估計都沒看過,豈有這樣的大哲?

王先生的中心觀點,是總刻意與主流大相逕庭,以示「獨立」。其主旨,可能集於兩點:其一,對於科學、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等既定學說,志在推翻、改造、揚棄;其二,對「人類中心論」和「物質主義」等「落水狗觀念」,處處揶揄,比如他對食品工業、過度消費、資本市場是每講不忘批判的,把過去法蘭克福學派那些論述便宜打包,顯得既「深刻」又「獨立」。

各類商業講座,擁躉無數

王東嶽大師的絕好招牌是:妙口才兼大口氣、書名人名絡繹不絕又出之以絕對論、術語繁難可的確能通俗接地氣。三把斧下來,配上講壇震撼感十足的音響聲勢,本身又是演講高手,語言很具煽動力,低重音、下潛深、雄厚有力、豐滿乾淨,真猶如牧師在鎮。

一般人,饒是高智商也要被吼住噤不敢動,可冷靜的學圈中人諷他是「哲學民科」,實也並不為過。惟有疑問才有學術,沒有一種學說,是羅振宇說的,「你看不懂所以它偉大」的。

自媒體「帶貨」大佬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看與聽他的東西,開始定會覺得很新鮮,得刺激,受啟發,可對於嚴肅的研究者來說,若沒讀夠東西,缺乏鑑別力,學信這一套,容易走火入魔,或者走歪掉。

只是好在說,王東嶽先生本人,本意從沒尋求主流同行的認可,對上層精英主導的學圈是漠視的,這些人怎樣貶斥他,他估計也不care吧。

著作兩種

我自己,是「主流」入不了,「偏流」也沒預,評判人事的標準,無非是自己的閱讀與認知,還有自詡的儘量中立,與王東嶽先生無是非,沒利益瓜葛,更不會無知到自以為比他高明。過去,看過王東嶽不少視頻,大作也拜讀過大半。兩大直接感受就是:

一,他的講論,細部挑刺起來幾乎處處均難避錯,錯落、顛倒、悖論、失誤、荒謬隨掃旋生,可視角的確往往都很新穎,聽者倘若並非專業學者,啟發多多,有錯何妨,聽聽挺好。在啟發民智的核心上,學院精英跟民間學者,並非截然相異也能夠殊途同歸,太多問題上可以互相攻錯可也不必相互鄙視。

二,王東嶽先生言行間,有著超乎常人的自信,他的本心,當是要紮根於民間,沾溉在芸芸群眾,興觀群怨,明德新民。而現下這個社會,有如此的因緣際會,能夠給他施展的舞臺,這真是時代給予布衣思想者們的厚待,應多鼓勵,而非排擊。要說思想界是一片茂密森林,每位學者都是一棵樹。樹種繁複,森林方有萬千氣象,每株有每株的風光,誰也不能完全取代誰。

所以,歸納起來,我對王先生其學,是有很多保留意見,可也認為,當下中國,「禮意之凌夷久矣」,主流學術圈人都長期在瞎混,他們集體在學術上的正當有效性都頻受質疑,實際就漸有了「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倘若學術、思想在下移中,民間學術也好,隱士文化也罷,百花齊放,從而促進私學興起,社會多一些「民間思想家」,即便有失粗疏,未必不是良因善事,也顯示出大道多途與學問正義的好景象來。

我最好的期待是,倘若王東嶽先生,能在立志、擇術、有恆、脫俗、真修等諸方面真能立定腳跟,於「遊談無根」上有所收束,莫造神,不作秀,且不要過度商業化,最終墮為講學外殼的傳銷之路 ,其論必有其意義,其人顛沛於是、造次於是,也必有其迴響。如此,今日之神聖秀,也不用擔心為明日之袒衣裸舞。

從這一方面看,學院中人、精英人士、教授先生們,不要只有自我陶醉的高自標置,當樂見其成功,當多體無諍三昧,而不必懷抱偏見,事事詆毀。

相關焦點

  • 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還是學術騙子?為何沒有一位專家公開反對
    引言:喜歡在各大平臺看歷史、哲學類內容的朋友,可能會關注到王東嶽。此人的哲學理論引起很大的熱議,一部分人稱他為隱藏的掃地僧,一部分人稱他為不入流的民哲,但至今沒有一位主流學者公開站出來反對他的言論,這是為何?
  • 淺談王東嶽老師是大師還是?
    所以,大家不論是贊同王東嶽還是否定王東嶽,幾乎都是無意識地(你也無法識別你是被無意識思維還是有意識思維左右自己的)用自己的知識結構去評價和感知的。所以,我就問一句話:你的現有知識結構又有多寬多深?就算很寬很深,我還要追問:你確保它是真理?你確保它是真相?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此二者將哲學玩出了花樣,前者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陳果、王東嶽在哲學領域做了什麼貢獻?為何說王東嶽步了於丹後塵?陳果其人生於1981年,上海人。1999年,陳果在復旦大學文科基礎班,主攻哲學專業。後來長期深耕於哲學專業,前往香港浸會大學、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擔任學者,在青年哲學家中,陳果算得上是業界翹楚。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王德峰名氣之大,大概已達網紅級別,只要有人在頭條發文說「復旦名師」,就有不少人對號入座,以為指的就是他,「復旦名師」儼然已成了王德峰的代名詞。王東嶽的大名經常會從周圍朋友口中傳出,有不少人被推薦讀他的書,到網上商城搜他的書,也是售賣商家一大片,生意似乎都還不錯,可見東嶽先生已經深入人心。
  • 王東嶽:「遞弱代償」剽竊《道德經》,矇騙誤導也能成大師?
    實際上但凡多讀點書、多思考一番的人,都不會跟著瞎起鬨,以至於吹捧之、迷信之,一如前些年那幫人吹捧翟鴻燊、陳安之等神棍一樣:國學大師、成功學大師,各種頭銜光環,最後被扒下面具,發現無非一小丑而已。雖然沒有做過統計,但我敢大膽預測一番,王東嶽「先生」的粉絲裡,幾乎不會有哲學科班出身的人,也不會有在稍微有點名氣的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為什麼?
  • 真人版「掃地僧」!在山寨諾獎掃地20年,80歲獲了真正諾貝爾獎
    比如一位年年只穿內褲,身上塗滿金粉或銀粉手拿電筒給演講人打光的人肉燈柱,他不但是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還是3D印表機的發明者。還有一位年過花甲專門負責在臺上掃紙飛機的「掃地大爺」。不過有一年,這「掃地大爺」曠工了,因為他去領了真正的諾貝爾獎!
  • 你誤會民科了,真正的民科是這樣的
    不過,現在民科在很多人的眼裡成了徹徹底底的貶義詞,這主要歸功於一類獨特的群體,這類群體抱著不明的動機,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特殊」的邏輯,今天否定牛頓的經典力學,明天否定達爾文的進化論,後天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後天製造永動機,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他們不能推翻的。
  • 「布鞋院士」李小文,現實版掃地僧,不屑與明星爭關注
    畢竟這個詞對一些著名的國學和藝術大師是一些侮辱,對那些做出傑出貢獻的演員導演也很是不尊重,用這個詞語還是要分清場合。這就是我的簡單看法。今天介紹一位樸素而又偉大,質樸而又掛光輝的科學家,他維護的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因為在他去世那一天,剛好是姚貝娜去世的前幾天,我們的媒體,我們的眼睛和喉舌,關注的是姚貝娜的病情,死亡,及其一系列的新聞。
  • 什麼是民科?
    ,也無意接受專業訓練2、對某一類學術有著極大的熱情,但拒絕溝通與學習3、當他們的觀察思考與傳統理論相衝突時,他們不是懷疑自己的認識可能有什麼錯誤,而是轉而斷言經典理論有問題4、動不動自創一套全新的理論,全部或部分意義上否定傳統理論的價值5、民科是一種妄想型精神疾患如果民科做為一個抽象名詞代表這一類特徵,而不僅僅只是指在科學領域出現的這一類現象的話
  • 天龍中,掃地僧點化了蕭峰父子和慕容博,為何單獨放棄慕容復?
    除上述三位高手之外,在《天龍八部》中,還有一位絕世高人,武功出神入化,幾乎站在了金庸筆下正式出場武俠人物的最頂點,此人就是在少林寺默默無聞二十多年的掃地僧,關於掃地僧,除了他的武功臻微至妙之外,在原著中,他還驚豔出場,一出手就是巔峰,瞬間點化了蕭峰父子和慕容博,不過還有一個慕容復,掃地僧為何單獨放棄,從未點化呢?玉面郎君慕容復。
  • 憑什麼對王東嶽嗤之以鼻?
    寫有自己獨特觀點的文章,不要怕被人評論,甚至語言攻訐。正因為觀點獨特,必然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的文化影響的我們每個人,寬容度太低。大多都是一邊倒的。多樣性才是一個群體繁榮的特徵,包括經濟、思想、藝術。。。
  • 樂嘉變身掃地僧 樂嘉老師出家了嗎身在紅塵心在佛門【圖】
    近日,樂嘉老師化身掃地僧不禁讓所以網友都震驚不已。網友紛紛發來疑問:樂嘉出家了嗎?難道樂嘉老師真的皈依佛門,阿彌陀佛了嗎?網友也在樂嘉老師微博上看到兩張掃地僧的照片並在文章只寫了一個掃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而對於網友「公式相聲不是相聲」的論調,李宏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出了分析,在他看來網友包括三種人——郭德綱的粉絲、李宏燁的粉絲和根本不看相聲的人。言外之意就是,所有批評公式相聲的人要麼是出於某種原因在維護郭德綱,要麼就是不懂相聲,只有李宏燁的公式相聲才是真正的好相聲。
  • 世界欠中國民科一個諾貝爾數學獎
    古往今來,像蔣春暄一樣不尊重科學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人都是民科——他們很可能只是沒文化。而來自民間的科學愛好者也不一定全是民科——因為他們也可以通過正統的學術訓練而成為真正的科學家,比如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鄭曉廷。
  • 火星的EmDrive引擎,民科、神啟還是世紀大發現?
    據悉論文已經通過了同行審議階段,一家主流學術期刊接受了論文發表的申請,不日我們將親見 NASA 數年神秘研究的成果。EmDrive 在科學界是個異數,是個「違反經典物理學」的存在,很容易被認為是引人嗤之一笑的民科。然而,十多年了,EmDrive 並沒有滑落到塵埃裡,反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 如何看待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主流科學的民科?
    沒有真正的入門,怎麼可以領略其美妙。門外漢要推翻科學理論,只能留下笑柄。而所有的民科,他們都喜歡在自己不擅長的專業領域任意發揮,而且都看不起普通的「小」科學問題,一入手就是世界上最艱深、最難以理解的科學問題,他們還不是要給科學體系解決小問題,而是要直接把整個科學體系徹徹底底的推翻掉。科學體系是幾百年來無數科學家用心血建立起來的,你說整個推翻就推翻了?你這麼有能耐,把論文拿出來啊?要實驗論文,有嗎?
  • 國人為何熱衷於嘲諷民科
    我認為不是民科會升格為邪教,而是偽科學會升格為邪教,因為偽科學是不分民科官科的。例如,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就把量子力學上升到佛學。還有施一公院士宣傳的量子靈魂,被方舟子批過。 造成近代中國人對人類科學很少有建樹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只有少數人對科學有濃厚興趣,而且很多人還對這些寶貴的少數人群進行刁難嘲諷和打壓。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諾貝爾哥」郭英森的爆紅,再度炒紅了炒過多輪的「民科」熱。「諾貝爾哥」同「引力波」有多大關係,其實不是什麼問題——稍有一點科學史常識,或是對前不久那條真正的「大新聞」稍作留意,都會知道「引力波」提出於愛因斯坦、證實於LIGO的實驗室。筆者想到的,倒是數月前剛被輿論「扒皮」的商界巨頭廖凱原。
  • 當今時代民科有沒有可能成為頂尖科學家?
    「民科」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或界限,一般提到的民科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民科,比如自媒體借引力波捧紅的那位郭英森。這樣的民科形象是: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宣揚自己的「偉大」理論、蔑視當今科學界。心理學上有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說的就是一些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但能力非常差的人,往往沉浸在自己的虛幻中,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量子力學路徑積分的創立者費曼說過「無人能懂量子力學」。費曼是愛因斯坦之後少有的物理學大師,他的「無人能懂量子力學」的觀點幾乎得到了所有物理學家的認可。
  • 平行宇宙理論是科學還是民科
    成功與不成功的理論,都是有歷史真實案例做證明,這其實是一個科研方法論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思想、一個假說是有意義的?如何辨識民科?判斷民科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將民科和有意義的猜想區分開來?我之前在文章:《》中有說明論述,判斷民科民哲很簡單,只要看這個人說的自己的理論是不是對一種已經成為「常識」的現象做自己獨特的解釋。如果是,那就不是民科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