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國科學家:水合離子神秘特性被發現或催生新型離子電池

2021-03-01 儲能科學與技術

近年來,王恩哥、江穎與同事和學生們一起合作,發展了原子水平上的高分辨掃描探針技術和針對輕元素體系的全量子化計算方法,為研究積累了豐厚的實驗和理論基礎。

要在原子尺度上對水合離子進行高分辨成像,首先需要「分離出」單個的水合離子。

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研究人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發展了一套獨特的離子操控技術,製備出了單個的離子水合物——用非常尖銳的金屬針尖在氯化鈉薄膜表面移動,吸取到單個的鈉離子,然後再「拖動」水分子與其結合。由此得到了含有不同數目水分子的單個「水合鈉離子」。

實驗製備出單個離子水合物團簇後,接下來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通過高解析度成像弄清楚其幾何吸附構型。

對此難題,研究人員發展了基於一氧化碳針尖修飾的非侵擾式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技術,可以依靠極其微弱的高階靜電力來掃描成像。他們將此技術應用到離子水合物體系,首次獲得了原子級分辨成像,並成功確定了其原子吸附構型。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實空間得到離子水合物的原子層次圖像。而且這一圖像相當清晰:不僅是水分子和離子的吸附位置可以精確確定,就連水分子取向的微小變化都可以直接識別。可以說,空間分辨幾乎到了原子的極限。

相關焦點

  • 水合離子神秘特性被發現或催生新型離子電池
    從左至右,依次為五種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圖、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原子力顯微鏡圖和原子力成像模擬圖。圖像尺寸:1.5 nm ×1.5 nm。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趙竹青)近日,中國科學家領先世界,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研究對於離子電池研發、海水淡化、生物離子通道等熱門課題的研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人民網】水合離子神秘特性被發現或催生新型離子電池
    從左至右,依次為五種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圖、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原子力顯微鏡圖和原子力成像模擬圖。圖像尺寸:1.5 nm ×1.5 nm。  近日,中國科學家領先世界,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研究對於離子電池研發、海水淡化、生物離子通道等熱門課題的研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看門道:你不知道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近日,中國科學家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表示,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尤其是對於界面和受限體系,由於表面的不均勻性和晶格的多樣性,水分子、離子和表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
  •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水合鈉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
    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早在19世紀末,人們就意識到離子水合的存在並開始了系統的研究。雖然經過了100多年的努力,但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
  • 我科學家揭開百年謎題 首次看見水合離子原子結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科學家首次看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真面目」
    但就是這件小事,卻難倒了無數大科學家。  人們已經知道,水能溶解很多東西,並與其形成團簇,但這種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直到5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發了一篇北京大學江穎、徐莉梅、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後,人們才首次看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真面目」,研究人員還同時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Nature子刊:一種新型鋰電正極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聯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Lightfoot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孫成華教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研究員等,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陰陽離子雙重電化學活性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黃維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基於離子液體調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首次實現了有序取向的、結晶性能良好的二維純相鈣鈦礦薄膜,揭示了純相鈣鈦礦薄膜的形成機制、光學特徵、物相分布以及器件性能。 近年來,二維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
  • 離子液體-鈣鈦礦!Science, Nature各一篇!
    去年,中國金風科技投資Oxford PV 約2000萬英鎊,用於開發鈣鈦礦光伏組件。據報導,鈣鈦礦-矽疊層器件效率將提高至30%。 那麼,2019-2020年,Henry J. Snaith等人陸續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關於鈣鈦礦器件的穩定性研究:離子液體提高離子晶體鈣鈦礦的穩定性,研究了鈣鈦礦的老化機制。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2020-11-13 中國新聞網 張素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終於看清水分子中氫原子位置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據《科技日報》報導,北京時間14日23點,《自然》刊登文章,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看到了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及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水能使很多鹽溶解,而且能與溶解的離子結合形成團簇,這個過程稱為離子水合,形成的是離子水合物。江穎教授說,離子水合在眾多物理、化學、生物過程中都存在。 「100多年前,科學家就知道了水合離子的存在,但一直沒有直接的實驗證據,都是間接的。現在我們直接把這一過程拍了下來。」江穎說。
  • 《Nature》新型快充鋰離子電池負極,20秒提供40%容量
    導讀:本文提出一種新型無序巖鹽Li3V2O5作為一個快速充電負極,無序巖鹽Li3V2O5組裝為全電池經過1000多次充放電循環,容量衰減可忽略不計,並且具有出色的速率容量,可在20秒內提供40%的容量。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對於正極,具有P21/n空間群的富錳鉀基普魯士藍材料(圖1a-b)由於對水穩定且兼具高電壓和高容量的優點而成為水系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首選。但是富錳鉀基普魯士藍材料在低鹽濃度電解液中循環時存在嚴重的溶解問題。作者發現採用高鹽濃度的22 mol/L三氟甲基磺酸鉀水系電解液後,電極的溶解大幅減少但仍然存在電壓和循環衰減(圖1c-d)。
  • 日本研發新型氟離子電池 一次充電續航達1000公裡
    雙方正在研究的新型氟離子電池,單位重量的能量大約是傳統鋰離子電池的7倍,可以讓電動汽車一次充電行駛1000公裡。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氟的可充電電池原型。氟離子電池(FIB)是通過氟離子導電電解質將氟離子從一個電極轉移到另一個電極來發電的。這個原型的陽極或負電荷電極由氟、銅和鈷組成,而陰極或正電荷電極主要由鑭組成。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該電池原型具有更高的理論上的能量密度,這可能使它的續航時間比現在的鋰離子電池長7倍。近年來,由於鋰離子電池性能和減速能量回收系統的改進,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