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

2020-12-04 環京津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20日電 題: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顧煜、宿傳義

漫漫黃沙,滾滾沙丘——面對浩瀚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人們往往會驚嘆於大自然的殘酷。

鬱郁綠意,蔥蔥草木——沿著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走進這片「死亡之海」腹地,人們更會震撼於人類不屈奮鬥創造的奇蹟。

是誰,給塔克拉瑪幹披上了綠色的衣裳?

29年前,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和同事們頂著漫天黃沙走進沙海。如今,被視為「生命禁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一片片綠色「希望之洲」正萌發蓬勃生機。

「播綠使者」:追夢「死亡之海」

沿著塔裡木沙漠公路一路南行,遠處是層層疊疊、一望無際的沙丘,近處兩側卻是高4到5米的綠色屏障。

在流沙包圍的塔中植物園,醉人的綠色讓人瞬間發蒙:這是夢還是真?

常青皮膚曬得黝黑,有些脫皮的雙手偶爾撩一下有些凌亂但不失幹練的短髮,一談起植物就眼睛發亮、滔滔不絕。「我喜歡植物,這些植物就像我的孩子。」

「塔克拉瑪幹」,維吾爾語「進去就別想出來」。33萬平方公裡的大沙漠讓生命在這裡絕跡。

1991年,常青和同事們南下沙漠邊緣的肖塘,為沙漠油田生物防護篩選培育植物。

「越往南走風沙越大,嘴裡的沙子都磨牙。」從烏魯木齊到肖塘近700公裡的路程,常青和同事們走了一個多星期。抵達肖塘後,最先迎接他們的是一場接著一場的風沙。

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上建苗圃,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為了篩選合適的植物,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塔裡木油田在肖塘建立了1公頃的植物篩選試驗基地,並在2公裡公路建設試驗段進行苦鹹水灌溉種植植物的先導試驗。1994年,當塔裡木沙漠公路修建到塔中地區時,又在塔中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

「當時住地窩子、喝苦鹹水,實驗室只能設立在地窩子中,每當起風,沙子就從草和泥巴縫中流下來,一碗水有半碗沙子。」當年經歷,常青記憶猶新。

高溫炎熱,風沙肆虐,在常青和同事們看來也就是「那麼回事兒」,甚至沙塵暴迷路遇險在她口中也很「平常」。但一提起植物,常青就滿臉心疼:「最可惜的就是那些實驗植物,剛種下去,一場風沙就全沒了。後來一颳風我們就往外衝,得保護小苗啊!」

在簡陋的地窩子,常青和她的同事們一住就是12年。從基地試驗到2公裡路段試驗,再到6.2公裡試驗、30.8公裡試驗,風沙在她臉上留下一道道細紋。不知道吃了多少沙子,常青和同事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創立了流沙地高礦化度水灌溉造林技術模式,為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建設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

2003年8月16日,「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2000多萬株各類苗木在塔裡木沙漠公路兩側形成了一條長436公裡、寬70多米的綠色長廊。

工程完工後,大多數人都回歸了都市,而常青卻選擇繼續留在沙漠。

「採種女神」:締造「希望之洲」

2003年後,「死亡之海」的最中心建立起塔克拉瑪幹沙漠研究站和塔中沙漠植物園。從那時起,常青每年都有260多天待在沙漠中。

「一刮三級風就是漫天的黃沙,不出門都是一嘴沙子,待在這兒是名副其實的吃土,她一年竟然能待260多天!」塔中植物園工人張國平一說到常青就直驚嘆,「剩下的100天,她不是在採種,就是在採種的路上,因此她女兒送她綽號『採種女神』。」

「採種女神」的一年大多是這樣度過的:

春天,帶著上一年採的種子進沙漠培育,守著孱弱的小苗;

夏天,剪枝,澆水,做課題,帶學生……除了開會出差,從不跨出沙漠一步;

秋天,南北疆的戈壁沙漠,只要有荒漠植物,常青足跡必達;

冬天,也是讓常青最頭疼的季節,因為每年冬天必然要和老鼠、野兔鬥智鬥勇……

「我近視挺厲害的,平常來個人,遠了就看不清五官,可是別處有什麼植物,一眼就能瞅見。」常年在風沙漫天的沙漠中行走,常青習慣了眯著眼睛,「連女兒都說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盯著植物,看到植物就六親不認、眼珠子發紅。」

為了尋找適應苦鹹水的植物品種,常青和同事們天天搬著《新疆植物名錄》查找,為此走遍了南北疆的戈壁荒灘。

「早上5點出發,晚上8點才回來。有時天色實在太晚,只能在沙漠中搭帳篷露營。」常青每天帶著乾糧和一壺水在沙漠中奔走。沙漠中「晚穿棉襖早穿紗」,她的行囊裡都要帶著一件短袖、一件棉襖。「這都沒啥,就怕冬天颳風,一刮滿臉都是沙子磨出來的細小血口子,沾點水就撕心裂肺地疼。」

好不容易引種一批植物,本來長勢挺好的,一場風沙過來就給刮光了;又或是一場乾熱風或強光照過,葉片全部灼死。常青苦笑著說:「在這裡培養植物很費勁,沙子裡什麼都缺,用的都是鹹水,很多植物活不了。本來植物選育就是個非常磨人的活兒,在沙漠中更是如此。」

在常青和同事們的努力下,2004年,塔中植物園初見雛形,科研人員在沙漠腹地成功引種了100多種耐鹽鹼的植物。

如今,在塔克拉瑪幹腹地這飛鳥難渡的「生命禁區」,植物園面積已達300多畝,引種的荒漠植物達260多種。

「不過啊,還有頭疼的事,好不容易育的苗躲過了風沙,躲過了高溫,有時候就躲不過老鼠、兔子。」面對這些「不速之客」,常青和工人想盡了辦法「嚴打」。「跟老鼠、兔子鬥了這麼多年,我發現我這個搞植物的贏不了這些小鬼精靈。就當它們是這裡綠色生命的見證者啦!」常青哈哈大笑。

「花草媽媽」:守護「常青之夢」

每天,常青都要去園裡轉兩三次。看著園裡枝繁葉茂的植物,常青如數家珍。

「我女兒說我是這些花花草草的『媽媽』,跟它們比跟她要親。」提到女兒,常青欲言又止。

進沙漠工作的第二年,女兒出生。塔中距離烏魯木齊1000多公裡,常青一個多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待不了幾天就得走,孩子就抱著媽媽的腿哭。

一次回到家,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高興地說她會做飯了,一會兒功夫給常青端上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等常青拿起筷子的時候才發現,西紅柿沒有洗就下鍋了。「因為我長期不在家,沒有人告訴她菜炒之前要洗。」常青流著淚說,「女兒現在26歲了,可我每次想起這些還是心疼得想流淚。」

儘管家在烏魯木齊,但常青每次回去都蔫蔫的,還容易失眠,一回到大漠她反而精神百倍。「我習慣了這個環境。」常青說。

外人眼中的辛苦,對常青而言是一種快樂。她和科學家們選育的很多沙漠植物種類不但被運用到了塔裡木油田各作業區防護林中,並成功地推廣到南疆鐵路等防沙綠化工程中,還走出國門,為非洲、中亞等國家開展荒漠化防治合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本來準備今年退休,可以好好陪陪女兒和愛人,但是我最後還是提交了繼續留守塔中植物園的報告。」常青選擇再堅守5年,「打心眼裡離不開這裡的植物啊!到時候如果需要,我可能還會再留下來。」

這些日子,常青正在研究的一項課題是「荒漠觀賞植物篩選」。她忙著觀察植物園裡各種植物的長勢,了解去年新引種的幾種喬木長勢如何,是否適合這裡的環境。

「既然選擇,就一定要堅持到底。」常青說,「給沙漠披綠,是件值得一生付出的浪漫的事。」

離植物園不遠的沙漠公路旁,立著一塊標牌,上面寫著: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這,也許就是常青與「死亡之海」故事的最好註腳。 【編輯:劉歡】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相關新聞: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這是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塔中植物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常青(中)在沙漠中的肉蓯蓉種植示範和種子基地內進行採樣(2019年9月27日攝)。
  •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相關新聞: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這是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塔中植物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常青(中)在沙漠中的肉蓯蓉種植示範和種子基地內進行採樣(2019年9月27日攝)。
  •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及招生人數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愛國守法,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肖文交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2013年8月30日,肖文交在甘肅北山地區野外考察)肖文交,男,1967年12月生,中科院地質所沉積學專業博士。2003年於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擔任研究員,2011年擔任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 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http://kaoyan.eol.cn      2001-01-01  大 中 小
  • 本團 | 二二二團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進行座談交流
    2月23日,二二二團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舉行交流合作座談會,該團黨委書記、政委王承位,黨委副書記、團長李明,黨委常委、副團長溫黎軍等一行七人前往中國科學院新疆阜康荒漠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清華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合作推進光伏與鹹海生態修復結合
    本次會議由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烏茲別克斯坦國立大學聯合主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UNCCD等各方大力支持。清華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合作推進光伏與鹹海生態修復結合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於2020年9月9日舉行的中國成都·第三屆中國光伏產業高峰論壇的」光伏+生態恢復研討會」上正式籤署了「關於共同發起可再生能源促進生態恢復和可持續生計多邊合作」備忘錄。
  •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7考研招生簡章
    (4)國家以報考單位所在地分一區、二區確定考生參加複試的基本分數線,一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直轄市);二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所屬京內外各研究所或中國科學院大學各院系均執行一區分數線。
  • 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與哈薩克斯坦農業科學院
    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陳曦、哈薩克斯坦農科院院長、農業科學院院士卡裡耶夫、哈薩克斯坦農業部農業創新集團公司主席薩提包金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陳曦指出,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自籌建到今年4月成立以來,得到中科院及中亞國家科學院在人力、物力及財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截止目前,中科院9個研究所加入該中心。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命名開館
    12月28日,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最具規模、內容最豐富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誌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將面向公眾全面開放。該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內陸荒漠乾旱區特色展示的科普場館,全面介紹了新疆自然地理、生態及生物學相關科學知識。新疆自然博物館共兩層,展廳面積2600㎡。
  • 中科院建成14個「特色研究所」 打造科技創新「特戰旅」
    中科院當日舉行2018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嚴慶介紹中科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工作進展時透露了上述信息。他強調,中科院將持續支持「特色研究所」鞏固和發展其特色領域、特色方向的特色優勢,打造中科院科技創新的「特戰旅」。
  • 中科院是否已下神壇?化學類研究所你怎麼排?
    我們可以看到中科院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幾年,清北復交浙科南領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在科研界強勢崛起。讓中科院系統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壓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進。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中科院化學類各研究所的發展情況。
  • 新疆:建成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中國園林網11月24日消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項目正式通過專家評審。
  •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http://kaoyan.eol.cn      2001-01-01  大 中 小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標本館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激增至50萬次
    天山網訊(記者劉傑報導)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CVH)網站排名數據,今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標本館(XJBI)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累計518429次,是往年的5倍,首次進入全國數字標本館年度下載量前十位。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公布 新疆一項目上榜
    來源:天山網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於近日發布,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西北乾旱區水循環與生態水文過程研究」榮列榜單。據「西北乾旱區水循環與生態水文過程研究」項目負責人、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亞寧介紹,水資源是制約西北乾旱區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生態環境變化的最關鍵因素。全球變暖引起的水循環加劇和極端氣候水文事件增強,導致水資源不確定性加大,供需矛盾加劇,對西北乾旱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脆弱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大。
  • 多所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接收研究生調劑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擬接收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術型碩士、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的調劑考生參加複試。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今年有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調劑名額,雖然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地甘肅屬於B類,但是中科院下屬研究所由國科大進行統一學籍管理,所以調劑分數要求也是按A類的分數線接收調劑生。如果一志願報告國科大,報考單位也應該選擇北京的國科大,然後再選擇下屬的研究所。
  •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Materials Studio (V5.5)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擬採購一套「Materials Studio (V5.5) 材料模擬軟體」進行國內內部招標,現歡迎國內具備資質的供應商以密封標書的方式前來投標。8.投標文件遞交地點: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財務資產處。9.投標人對本次招標活動事項提出疑問的,請在投標截止時間3日之前, 以信函或傳真的形式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所財務資產處聯繫。10.開標地點: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2019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考研招生簡章
    2019年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成立於2012年9月,在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為中科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