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團 | 二二二團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進行座談交流

2021-02-25 北亭風

2月23日,二二二團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舉行交流合作座談會,該團黨委書記、政委王承位,黨委副書記、團長李明,黨委常委、副團長溫黎軍等一行七人前往中國科學院新疆阜康荒漠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阜康站),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一行就強化雙方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科普研學旅遊等進行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張元明代表研究所對王承位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就研究所的發展概況、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後續的發展規划進行了介紹。希望今後能與二二二團在科技項目、科研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培養、研學旅遊等多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院地合作、站校共建的典範。

張元明表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不僅要服務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更要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同時,阜康站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研學,對推動當地旅遊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王承位充分肯定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多年來為新疆生態文明建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並表示團場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引領,尤其是在農業產業發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團場各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對接,將科技成果「嫁接」到農業生產中,為團場打造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科技支撐。

期間,大家還對團場農業發展中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參觀了阜康站內荒漠生態系統地下觀測試驗點和氣象站,了解了荒漠生態研究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據悉,中國科學院新疆阜康荒漠生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78年,位於二二二團,是國家科技部重點野外科學試驗站試點站;主要以荒漠生態系統和綠洲農業生態系統研究為主,多次獲得國家、自治區、兵團科技獎項。

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到山西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袁敏)6月5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楊金福研究員、張娜研究員和許邦助理研究員等到山西大學調研並進行學術交流。該校副校長程芳琴代表學校表示歡迎,該校環境、能源、動力等相關研究領域的教師與楊金福一行在會議中心第四會議室進行了座談。座談會由科技處處長李德玉教授主持。程芳琴向來賓介紹了山西大學的辦學歷史、科研總體情況及學校環境、能源、動力等研究領域的具體研究內容和方向,並就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上述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交流。
  •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及招生人數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愛國守法,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土壤動物多樣性...
    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的委託,就「中國科學院土壤動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網群落特徵監測平臺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OITC-G190310480)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OITC-G190310480
  •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肖文交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2013年8月30日,肖文交在甘肅北山地區野外考察)肖文交,男,1967年12月生,中科院地質所沉積學專業博士。2003年於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擔任研究員,2011年擔任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 戴彬彬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領導座談
    11月17日上午,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戴彬彬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牟克雄,就籌建新型研發機構交流座談。區委副書記、區長、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於慶豐參加。戴彬彬指出,聚焦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應緊抓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契機,瞄準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探索科學、技術和產業相融合的改革做法,確保新型研發機構可持續發展。同時,懷柔區將成立工作專班,打造智慧財產權保護、交易、展示平臺,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 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開展工作對接
    2021年1月12日, 省科技廳廳長張長斌、黨組書記郭大春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副院長劉曉冰和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黨委書記蘇陽一行。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及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領導對省科技廳近年來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詳細介紹了研究所概況、主要科技研究領域與創新成果和下一步重點工作與需求。希望省科技廳能夠在科研平臺建設、科技項目支撐、科研人才和團隊建設等方面繼續給予支持。
  • 多所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接收研究生調劑
    中國科學院有很多下屬研究生培養單位,從中國科學院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科研和動手能力比較強,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而且中國科學院畢業的碩士生繼續讀博的佔很大比例(直博比例也比較高),如果你報考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所,基礎課期間在北京國科大就讀,研二回到報考的研究所,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
  •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相關新聞: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這是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塔中植物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常青(中)在沙漠中的肉蓯蓉種植示範和種子基地內進行採樣(2019年9月27日攝)。
  • 佘春明會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客人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0月11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左良一行。佘春明指出,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刻苦鑽研,攻關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令人敬佩。金屬研究所與魏橋創業集團在前期溝通的基礎上,達成合作共識,實現優勢互補,可喜可賀。
  •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20日電 題: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新華社記者顧煜、宿傳義漫漫黃沙,滾滾沙丘——面對浩瀚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人們往往會驚嘆於大自然的殘酷。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來我室採訪座談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元月4日上午,國家級知名媒體《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編輯雷東軍等一行三人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陽建等陪同下來到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編纂室)召開採訪座談會,對株洲情況進行深度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由中國地理學界最權威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融科學性、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彩色期刊,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對外出售版權的雜誌,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為宣傳推介湖南人文地理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營造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濃厚氛圍,省委宣傳部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擬於2021年初聯合推出湖南專輯,將株洲納入重點報導地市。
  •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到訪英利集團考察交流
    本刊訊(記者 梁曉勇)11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顧問孫鴻烈及隨行人員驅車來到保定英利,受到了來自英利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小強、今日國土雜誌社原副社長龐海濱等相關人員的熱烈歡迎。孫鴻烈院士是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中國生態環境領域的首席科學家。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土農業、作物生理與土壤...
    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委託,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土農業、作物生理與土壤生態、野外觀測網絡平臺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OITC-G180310325)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國章成書記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院士一行進行了座談
    9月30日上午,國章成書記在省科技廳三樓會議室與到訪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院士一行進行了座談,雙方就加強科技合作,推動中科院南海所建設三亞中科海洋研究院、開展南海科學研究等事宜進行交流。
  • 新疆分院無人機為墨玉縣鄉鎮村莊航拍高清地圖---中國科學院
    4月22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無人機拍攝組人員帶著「科技強警」的使命,再次來到墨玉縣進行地形圖航拍。此次地形圖航拍圍繞墨玉縣「三民」工作的需要,對科技廳新增住村薩依巴格鄉海爾派薩依巴格村、喀爾賽鎮政府、哈曼艾日克村,新疆分院新增住村加罕巴格鄉政府、阿依瑪克村、恰爾巴格村、恰喀村等兩鄉一鎮五村,大約30平方公裡的面積進行航拍測設。
  • 2017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遊與社會文化地理研究室...
    山東事業單位統考備考QQ交流群:點擊加入因研究工作需要,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旅遊與社會文化地理研究室現面向國內外招聘博士後2-4名(每個方向1-2人)。一、研究方向與合作導師1.旅遊地理與城市旅遊(合作導師:劉家明研究員)2.生態旅遊、旅遊規劃與保護地管理(合作導師:鍾林生研究員)二、應聘條件1.應屆博士研究生或已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2.已發表SCI/SSCI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篇及以上,或核心期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篇及以上的學術論文
  • 清華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合作推進光伏與鹹海生態修復結合
    本次會議由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烏茲別克斯坦國立大學聯合主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UNCCD等各方大力支持。為期兩個半天的會議,通過21場學術報告和專家討論,與會代表就「鹹海危機產生的機理及其危害」、「綠色創新技術在鹹海治理中的應用前景與案列」以及「國際合作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等三個專題進行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
  •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相關新聞:   塔克拉瑪幹的「播綠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的故事這是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塔中植物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常青(中)在沙漠中的肉蓯蓉種植示範和種子基地內進行採樣(2019年9月27日攝)。
  • 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7考研招生簡章
    (4)國家以報考單位所在地分一區、二區確定考生參加複試的基本分數線,一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直轄市);二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所屬京內外各研究所或中國科學院大學各院系均執行一區分數線。